旗下微信矩阵:

O2O转B2B?推“有菜”,饿了么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不同于餐饮成品外卖的配送平台,食材B2B供应链涉及到生鲜物流、渠道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轻型化的运营模式,能够使饿了么能顺利从外卖平台切入到服务餐馆的食材供应市场么?
2015-11-02 10:56 · 速途网  杨正豪   
   

  近日,饿了么正式对外宣布推出食材供应B2B平台“有菜”,正式试水餐饮商户的食材供应平台。

  据饿了么CIO信景波介绍,饿了么目前是打造一个B2B轻模式运营平台,即不做自营的采购、分拣和配送,而是为买卖双方提供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两边用户分别是食材提供商和中小型餐饮企业,未来也不排除对C端开放。

u=1884187417,2597517941&fm=11&gp=0.jpg

  不同于餐饮成品外卖的配送平台,食材B2B供应链涉及到生鲜物流、渠道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轻型化的运营模式,能够使饿了么能顺利从外卖平台切入到服务餐馆的食材供应市场么?

  张旭豪规划的饿了么的发展蓝图

  饿了么CEO张旭豪指出,饿了么未来主要是三大块:

  *块是针对品类,有午餐、晚餐、早餐,包括今天推出下午茶的服务、月子餐、生鲜、水果,包括这轮融资战略投资方北京华联集团会把更多商超的资源都会放在我们的交易平台上来。

  第二块是物流。物流分三大块,一块是自营的物流,自营的物流超过1000人,估计到年底会1万人,中高端的餐厅有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包括月子餐、火锅等一系列比较特殊的餐品,配送当中更多的需要我们自营的物流。第二块是代理商的物流,是属于众包物流的部分,众包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众包的团队,还有中小型的团队,给他们提供配送服务。第三块就是众包个人,包括餐厅服务员,包括你我他,下班比较轻松,也可以跑跑步做配送业务。

  三,通过有菜给中小型商户解决供应链的问题,很多时候食品安全不单单是一个证照的问题,更多的是原材料,食品本身可追溯的。今天饿了么通过“有菜”这个平台把中国*供应链的供应方,食材的提供方聚合在一起,给到中小型商户有更多的选择,让他们可以通过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食材。未来我们也不排除更多的用户可以在饿了么的平台上买到新鲜的食材和新鲜的东西。

  低调快速增长,与补贴密不可分

  其实,饿了么早在6月就启动了“有菜”项目,7月开始试运行,8月低调上线,目前“有菜”的日交易额超过400万元,并已经拓展到8个城市。

  信景波表示,“有菜”的增长速度在去年食材供应链兴起的这些互联网企业里边是最快的。他同时透露,“有菜”之所以能在上线3个月,没有做什么推广的情况下就能有如此成绩,是因为对前期客户的补贴,“但是我们的额度控制得非常低”。

  在过去的一年,针对C端的补贴大战疯狂烧钱令人仍然印象深刻。然而随着资本趋冷,针对C端的烧钱补贴热潮已经退却。但B端市场的热度正在逐渐超过C端市场,为了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烧钱是必不可少的。饿了么的“有菜”能够快速增长,首先与其庞大的中小餐馆资源密不可分,其次便是烧钱补贴。

  任何市场在逐渐成熟后,都会慢慢趋于理性,倘若抛开烧钱,用户能否留下?这便要考量互联网企业真正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还是创造了许多“伪需求”。

  少了补贴,饿了么的“有菜”能否在B端占得上风?

  其实,市面并不缺乏针对餐馆的B端产品。由于大型餐馆都有完善的供应链,所以基本不需要食材供应2B服务,这就造成食材供应2B平台有着同样的战场——中小餐厅。饿了么高层多次强调“有菜”面向的是中小餐厅。

  中小餐厅在食材供应方面确实是有需求的,由于没有能力构建自己的供应链,中小餐馆要在采购上花费不小力气,但这样的非标准化采购,有时候难以保障食材的稳定性并且小规模的采购成本较高。

  然而,饿了么能否真正在这个市场成为一个独角兽?甚至在补贴停止之后仍然会留住大量的用户?

  饿了么的优点在于具有大量的中小餐馆资源,可以说大部分的中小餐馆都或多或少与饿了么合作,饿了么进行推广是比较容易的。其次,这大量的外卖数据可以为餐馆的进货提供参考,可以更加智能地帮助餐馆管理库存。

  但饿了么的食材供应2B业务也有一些劣势,首先是价格问题,饿了么这样的互联网平台肯定是和非常正规的大型供应商(饿了么公布的有嘉里粮油、太太乐、海天、娃哈哈、加多宝、百威等供应商)合作,但中小餐馆经常购买非知名品牌的产品。

  其次是配送问题,饿了么官方宣称不做采购、分拣和配送,生鲜的配送本身就是令大多数电子商务头痛不已的问题,如果“有菜”的订单量增长很大,这些供应商有那么多运力应付陡然增长的生鲜配送吗?

  最后是用户粘性的问题。由于没有采购、分拣、配送等核心竞争力,用户在与某个供货商建立了长期联系之后,完全可以脱离“有菜”平台而单独联系。

  至于饿了么高管说“有菜”未来不排除向C端开放,或许面对京东、天猫这些重量级玩家还稍显乏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速途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