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滴滴快的仇广宇:滴滴如何在中国击败Uber

滴滴快的国际业务发展负责人仇广宇表示:“出租车是一项非常本地化的业务。”在这句看来空泛的观察后面,滴滴正积极以多种方式去覆盖中国用户。
2015-11-03 09:32 · 投资界     
   

滴滴快的仇广宇:滴滴如何在中国击败Uber

  11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的“互联网墓地”中镌刻着许多美国公司的名字。这些公司由于未能适应中国国情而遭遇失败。eBay坚持对平台上架的商品收费,因而败给了阿里巴巴;Expedia拒绝设立呼叫中心,而呼叫中心正是携程大获成功的关键;虽然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主要是由于不了解中国,但谷歌中国的一些团队成员也认为,如果谷歌像竞争对手百度一样投放电视和户外广告,原本可以赢得竞争。

  Uber也可能像这些美国同行一样,由于类似原因在中国遭遇失败。Uber的竞争对手滴滴快的很有信心,自己能更好地理解本地用户的需求。

  滴滴快的国际业务发展负责人仇广宇表示:“出租车是一项非常本地化的业务。”在这句看来空泛的观察后面,滴滴正积极以多种方式去覆盖中国用户。

  滴滴自己的应用软件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在所有市场,Uber用户都依赖于简单的“盲打”方式:按下屏幕上的按钮。滴滴的应用与Uber有一些细微而明显的不同。一方面,滴滴用户在叫车时需要输入自己的目的地,而这是Uber一直避免的做法。滴滴一名发言人表示:“基于对用户偏好的研究,我们发现,更多用户希望提前输入目的地,获得更高效的司机匹配。。”

  与Uber不同,滴滴用户还可以,在线上线下通过应用以外的其他方式叫车。例如,滴滴提供了电话热线,帮助可能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叫车。由于在中国语音对讲的兴起,滴滴还曾支持用语音对讲取代文字消息去叫车。随后,由于数据分析显示语音对讲可能影响用户等待上车的时间,滴滴在常规应用中已取消了这项功能。

  滴滴还致力于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合作,而这也是该公司对Uber的优势之一。Uber通常只与专车司机合作,而不允许出租车司机的加入。

  滴滴允许出租车和专车司机在其系统中共存,这也是一种高效而必要的举措。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滴滴曾是一款出租车打车服务,随后利用其规模与口碑顺理成章进军专车市场。这样做也有助于打消政府部门的担忧,降低该公司被监管部门打击的风险。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出租车公司的合作,滴滴看到了新的创收机会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仇广宇表示,尽管滴滴目前并不从出租车打车交易中直接获得收入,但该公司正在尝试多种新方式,利用这一业务获得收入。例如,滴滴设计和推广了虚拟的奖励制度滴米。这就像是航空公司的常旅客积分系统。司机可以积累滴米,从而抢到更好的订单(例如机场接送订单)。

  仇广宇表示:“因此出租车业务有着丰富的机会,专车业务对其是一种补充而不是损害。并不会对其我们并不想抢走数百万出租车司机的生计。

  司机们和我们一起创造了今天的成绩, 未来我们也会和他们一起前行。。”

  在中国,滴滴覆盖的市场远较Uber广阔。滴滴已进军超过400座城市,而Uber只进入了13座城市。Uber声称这可能无关紧要,因为打车服务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少数城市。然而滴滴认为,即使某些城市增长稍缓,但广泛的覆盖给该公司带来了明显优势。

  “中国的核心问题是市场潜力巨大,有巨量的出行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稳定的满足。。”仇广宇表示,“中国的出租车行业规模很大,但还不够。我们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每天打车达到3000万次,滴滴出租车平台目前只能满足其中的300万次。”

  仇广宇同时表示,中国许多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尚需努力。许多这些城市的出租车普及率低于大城市,而私家车保有率也较低。但在仇广宇看来,这正是抢先占领这些市场的好时机。

  他表示:“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增长,这意味着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买车,更多人将有经济能力乘坐专车。”

  当然,滴滴在战略上并不轻敌, ,否则也不会积极进行了多轮成功融资。此外,如果Uber当前的订单量确实有30%来自中国市场,在全球最大的消费者市场中屈居第二也还算不错。。

  即使中国的打车应用行业变成一场“赢家通吃”的竞争,但在一段时间内,这一市场还是一片丰饶的热土。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511/20151103389974.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