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李国庆:未来出版社价值将为零,卖书谁指望销售额?

很多出版社,包括网上也有小股东骂我,你看李国庆还能当上中国书刊协会副会长,可见不够颠覆性。我确实还没有利用互联网平台把出版社直接跟作者和编辑嫁接,但这个是我下一步即将做的。我觉得在未来的这些年,出版社的价值将会是零。
2015-12-24 16:36 · 善缘街0号  张培明   
   

  以下为李国庆现场实录整理:

  我以校友的身份回到北大很高兴,谢谢韩国辉韩台长的邀请。今天我讲我最熟悉的文化互联网+。做了16年的当当网,大家都知道我要讲什么了——讲出版互联网+,讲我们16年的探索和实践。大家知道今年一年刮了各种风,很多的名词满天飞。哪些是真的,是非常有价值的?哪些是昙花一现?我把我的一些探索经验跟大家分享。

  我愿意跟大家互动,微博的评论看不过来,但私信我都会自己看,大家有不同意见,都能够得到反馈。当当现在在尝试“去中间化”。中间化是指从品牌商、批发商、贸易代理才到达消费者。当当把中间这些环节全部压缩了。没有当当之前,我是经营民营企业、私人企业的。那个时候,我是*个拿到了图书二级批发权的。我又是响应改革开放春风,拿到民营企业总发行权的。现在没有用了,我们直接跟出版社做生意。大家可以看到,去年全年的图书很好玩,用户能自己定价,平均享受6.2折。

  随着企业规模增加,折扣逐年降低的企业目前就只有当当网,苹果都不是。我获得暴利了吗?没有。我*个四年,平均销售折扣7.4折,第二个四年6.9折,第三个四年6.5折,今年和去年6.2折。这就是去中间化规模效应的好处。下一步当当的挑战是什么?即出版社是不是可以中间化?我能不能把出版社拿下?很多出版社,包括网上也有小股东骂我,你看李国庆还能当上中国书刊协会副会长,可见不够颠覆性。我确实还没有利用互联网平台把出版社直接跟作者和编辑嫁接,但这个是我下一步即将做的。我觉得在未来的这些年,出版社的价值将会是零。

  编辑是有价值的,可是编辑的价值在逐渐降低。今日头条就是告诉大家,作者写完不需要编辑通过预审来决定这个书怎么办,而是直接让读者发表评论。经过我们现在当当读书APP大数据的统计,每天产生评论4500万条,这足够筛出什么书应该推荐给读者。

  第二个,当当网的探索除了去中心化,还有个性化。不仅把货物搬网上,我们还做个性化推荐,现在叫大数据。当当这么多年一直有两个栏目:买了这本书,还买过什么书;看了这本书,还浏览过什么书。这完全是被运算出来的。按顾客兴趣进行的探索非常多。

  第三个,当当做的大探索还有社区化。当当的评论是其它的图书网站评论条目的十倍。当当不仅仅是一个小资范,个范。有一次北大俄语系的教授说宫廷文化的一本书,书是研究俄罗斯文化的,是一个半通俗半专业书。在当当售了一个月,获得几百条评论,极大地体现了民间的智慧。虽说一看就不是圈里人写的评论,但对他的触动却非常大。当当每天图书产生的评论是五千条。评论对大家买书太有帮助了,因为现在既讲社区化又讲社交化。原来我们是一个弱社交。我们可以同时看到一本书的评论,却没有机会彼此认识。现在社交是强社交,去中间化,给当当网带来了很大挑战。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圈子的时候,当当这一块怎么应对?*个,低价的商品平台化。当大V产生营销互动的时候,当当在12个省有物流中心,费用更低。不仅做供应链,还让大V在我们社区活跃。第二个,当当每天五万条书评,都是商品到商品的关联,还不是按人群分组的关联。人与人的连接还没有完成变革。第三个,中国的电商忙于打价格战,有资本补贴。我在16年前刚办当当网的时候看了一本书,讲的最重要的一条是预测商业革命,各行各业不是产能过剩,都是挤压20%。美国的出版业也荒唐的很,一边出版社退货,出版社一边在加印,这就是市场的盲目性。互联网可以解决这个事,大家知道,卖了三年服装,一件衣服从工厂十倍,挤压40%,有毛利保护,最终净赚的钱没有这么多,没有实现预测商业革命。如果要预测商业革命,我们做了几个尝试,偏偏是粉丝经济的。我举个例子,一个是韩庚的书,五千册,收钱五天印装完毕,当当发到读者手里,零挤压。出版商美翻了。再比如秘密花园,完全是以销定产,这两口子做了十年出版,一直非常坚信这个模式,终于用这个模式跳出了苦海。再比如一本专业书,很专的书,卖不出去,印两千套,发到全国书店退货率60%。你不发,不知道哪儿能够上架,哪儿能够退回去。我们当当来做,用大数据两个维度,首先将浏览过与作者有关的书列出来。第二个,又发布所有的通知问这本书要不要买。如果在传统实体书店,一年能卖一千套,在我这儿2500套卖完了,又缩短了周期,这就是真正的预测商业革命。小小的当当在出版界有这个能量,已经占到中国一般书的三分之一了。如果马云再大点,不只占中国零售业10%以下,再大点推动预定制,还会有很多东西。我们图书做了一个部分章节数字阅读,在阅读过程中留下痕迹,读了几章,读到哪儿放弃了,是连续读还是登陆几次读,这些都会影响纸书的印制,这是我讲的第三点。

  第四个,数字化。我老批评我们图书事业部,你们卖这么多书,人们读了吗?14年前,我IDG的老大批评我,说我实心眼,指望卖书的人就指望销售额。那时候我小,问这个话题,没有人回答,包括刚才大数据买了还买,看了还看,那个行为跟踪,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顾客为什么买这本经典书,安上摄像头翻什么样的商品,那个时候非常繁琐。现在安装了读书APP,控制了场景。我们去年底每天登陆4次,逗留16次,1月份改版,数据产生几千万条,不仅预测商业革命了,更要改编影视小说,改编影视剧,我们可以看,哪个桥段在网上读者逗留时间长,引起情绪的起伏,哪些一翻十篇。这个桥段就出来了,哪些桥段减掉,哪些桥段留下,这是大数据的帮助。

  第五个,就是购买书籍和版权问题的解决。我呼吁了三年,买了纸书不能免费得到电子书,反之不成立。我得砍树、造纸,第二个下载付费10块、5块,免费传播给三个人看,我买一个杂志传阅率极大为什么不可以。

  最后,羊毛出在猪身上,过去出版界没有想到影视题材,十年前的电影界还不如图书界,现在好了,我们终于找到这头猪。

  *个,去中心化;第二个大数据的推荐;第三个社区化变成社交化,一字之别性质迥然不同;第四个预测商业革命,数字化消费场景;第五个,共享版权保护;第六个羊毛出在猪身上。谢谢大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善缘街0号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