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激荡20年:IE浏览器的辉煌与落寞

也许在微软那里,Windows操作系统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因为目前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替代者。而颠覆本身只能出现在可被取代的那些事物上,比如说IE,比如说曾经是手机代名词的诺基亚。然而即使失败,我们依然可以说:IE是伟大的。
2016-01-14 09:36 · 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     
   

  被侵蚀的市场份额

  2001年8月,IE 6问世; 2005年7月,微软推出了IE 7的*个预览版本。中间有四年的时间,虽然微软为IE 6推出了过升级补丁,但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一款如此重要的网络产品竟然4年没有迭代更新,这似乎就注定了IE要在这四年之内达到盛极而衰的状态。一个简单的证据是:曾经在2002年达到顶峰的IE,在2004年开始出现明显的市场份额下滑;甚至到2004年11月,已经跌破了90%。

  究其原因,除了占据统治地位的IE成为众多恶意攻击首当其冲的对象之外,IE自身的安全性也面临诸多问题,并因此受到人们的质疑。于此同时,基于开源程序并在多方面得到改进的Firefox却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侵蚀IE的市场份额。讽刺的是,Firefox却与已经成为历史的网景有着某种“血缘关系”——Firefox所基于的开源程序正是从被收购之前的网景公司所开放的程序源代码发展而来。当然,除了Firefox,还有Safari和Opera等浏览器的潜在威胁。

  2005年2月15日,比尔·盖茨终于宣布将会推出新版本的浏览器,并说明原因是IE的市场占有率逐渐被Firefox侵蚀。只不过当2006年1月IE 7*个众测版本发布的时候,IE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倒了85.62%,而Firefox的市场份额已经增长到了11.23%。在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背后,实际上是IE作为落后的垄断者在舆论上的失势和整个行业对于后进者Firefox的鼓励。福布斯称Firefox为“2004年*浏览器”,杂志《PC World》也将Firefox列入到“2005年*百大产品”。

  Firefox对IE市场份额的侵蚀一直在持续中,但由于IE强大的用户体量和其在网页标准上的强势等因素,Firefox的侵蚀并没有达到颠覆性的效果。到了2008年,IE的市场份额跌破80%,Firefox则停留在15%到20%之间。

  然而,无论是IE还是Firefox,它们都没有预料到自己将会在浏览器市场面临另外一个强大的对手——Google Chrome。

   浏览器领域的“三国杀”

  起初在Google内部,浏览器的开发是被当时的Google CEO施密特反对的,但他最终听从了两位创始人的建议。于是就在2008年9月,Chrome浏览器开始公测,在100多个国家开放下载。

  当时,IE 8 Beta 2版本刚刚发布几天,Firefox 3.0也已经发布近3个月,而且后者发布时还在下载量方面获得了世界吉尼斯纪录。总之,与二者的体量相比,Chrome还只是一个婴儿;它当然有可能长大,但也有可能夭折。

  但是,站在今天来看,Chrome几乎可以说是重新发明了浏览器;当下网页浏览器的许多人性化功能几乎都来自于Chrome。比如说标签栏置顶,将搜索栏和地址栏合二为一,高度简约的界面设计,面向开发者的扩展程序商店,书签可以通过Google账号在云端同步……这一系列功能的出现划时代地提升了人们的网页浏览体验。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保持数月个更新的迭代速度的同时,Google还设计出一种极为有效的开发模式,将Chrome分为稳定版和开发版,前者用来满足普通用户,后者方便开发者进行功能更新和测试,从而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Google深厚的互联网基因和强大的技术背景的支撑下,Chrome大受欢迎,尤其是对于喜欢追求新技术的开发者而言。2010年底,Chrome在推出两年多之后夺取了10%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IE的市场份额继续下跌,低于60%,而Firefox则维持在20%左右。整个浏览器市场初步形成了由IE、Firefox和Chrome“三分天下”的局面。

  当然IE并非没有努力,在IE 8正式版和IE 9的更新中,微软也的确十分努力地改进浏览器的使用体验,在很多方面也向竞争对手尤其是Google的Chrome学习,但是IE的积弊使其很难在前进的步伐上显得迟缓而无力,而Chrome就像是一个年轻的跑步健将,没有什么包袱,只是在快速前行。

  至于胜负,用户才是真正的裁判。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