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杨浩涌:风口切换快,不是有流量有用户就拥有了一切!

整个中国创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媒体报道的项目普遍特别大,这对大部分创业者有一些情绪上的误导,但创业者不妨从小处找机会。每一代互联网的生态在不断地变化,年轻的创业者更能抓住新行业的变化。
2016-01-19 10:24 · 品途商业评论  华晔   
   

  大部分创业者被媒体误导,创业者不妨从小处找机会

  郑庆生认为,媒体报道的项目普遍特别大,这对大部分创业者有一些情绪上的误导。因为看见的传奇项目都特别大,有些甚至还具有资源垄断性,让别人误以为这才是创业,创业就应该拿到很多很多钱。

  事实却不是这样。资源垄断行业也有慢慢变成公用事业的时候,应该在这些公用事业平台上找出新的好的内容、好的产品、好的服务的平台。这些平台成长的过程当中,会渗透到各个行业,但是这个各个行业里面,同样会有一些更细的问题有待解决,这就是创业的机会。

  梦想要有,市场有待若干家几百亿美金的公司出现

  杨浩涌对周翔的观点进行了补充。互联网行业本身应该是金字塔,有底部、中部和顶部的企业。以前在很多中小型创业公司和特别大的BAT中间,有比较大的鸿沟。2015年通过合并和增长,对这一鸿沟有填补。整个互联网未来会出现很多家大概几百亿美金的公司。

  真正深入到某一个行业,把行业整个做颠覆,一旦拥有行业最新的创业模式时,创业公司本身的体量就会比之前大十倍、百倍,这样金字塔中间体量的公司就出来了。

  巨头亦充满恐惧

  杨浩涌解释了在新商业逻辑下,58赶集合并的主要原因。其实58赶集现有的模式是比较传统的模式,就是发布信息去收广告费。这个模式再往下走,再有三四年去挣钱,往下长期来说,在每个模式下都会受到很多冲击,二手房、二手车、生活服务等等每一块儿都有很多垂直的公司做得非常好。

  58赶集还在收广告费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入行业改造产业链了。将来一旦他们起来后,用户就不会再到58赶集这样的网站上来做广告。而对58赶集来说,两家还在每年投十几亿广告去打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商业模式。其实是挺充满恐惧感的。

  再去看58赶集在二手车领域这么多年积累的优势,其实在新的模式下被冲击得很厉害。两家公司在二手车的领域,大概拿到了整个行业70%的流量。用户反映的痛点是骗子很多,车源信息不可靠,但是还在用。同时很明显地感受到,一个新的模式出来的时候,只要商业模式是好的,比如瓜子二手车在广告中承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包赔付,用户的增长超出了预期。颠覆既有的商业模式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瓜子二手车计划用三四年的时间。

  今年,二手车市场比较火了,很多公司去年加在一起投了1亿美金打广告,今年大概每家都会投1亿美金。市场起来以后,预计到今年年底,整个行业就会变天了。如果不做,再过五年之后,二手车领域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巨头只不过在自己所处的领域相对比较*一些,像淘宝、百度这样的公司,相信他们的危机感跟58赶集一样,甚至还要大。新的商业模式,只要做得好,回归商业投资,机会是非常非常大的。

  不是有流量有用户,就有一切

  周翔同样对未来的创业机会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表示,谷歌起来的时候,雅虎怎么也挡不住谷歌前进的步伐;谷歌也阻挡不了后来的Facebook。每一代互联网的生态在不断地变化,年轻的创业者更能抓住新行业的变化。反而在巨头的身上会有转身慢的问题,不如新的公司有竞争力。

  比如腾讯也试过做电商,腾讯的流量肯定毫无疑问,那个时候是整个市场上*的流量体,但是他的电商B2C就是做不过京东,最后采取的方式是跟京东合并。

  再比如滴滴快的用三年多的时间,席卷了整个出行市场。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巨头认识到,自己不是*的。不是有流量,有用户就有一切。自己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向这些公司投资,或者是跟他们一起往下走。

  在如今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中,很多创业者本身在找准了方向,以新的、更适合市场的模式、找一个比较浅的点去切入,然后再逐渐做大,这样的方式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有可能能够培育出几百亿的公司出来。小米就是这样。

  创业二件事:时机和团队

  与会嘉宾均认可,创业这个事情说白了就是两件事:时机和团队。时机踩准了,有正确的人做事,起来就非常快。

  比如母婴电商这个领域一直在创业企业在耕耘,蜜芽宝贝出现之前,连京东都尝试过做母婴这一块的市场,一直都没有谁做得真正好。更多的问题出现在时间点上,母婴市场之前消费的环境和体系并不是特别适合垂直类电商,作为标品来讲毛利太低,用户的生命周期又短。但是在2014-2015年的时候,整个消费升级使母婴用品进入到大家日常关注的重点范围,随之母婴领域整个发展迅速。在2014年里面,母婴领域又打了一场大仗,蜜芽这个团队在这个时间点就杀出来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