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月国产贺岁档,3月的国内电影市场再次属于好莱坞,从《神战:权力之眼》到《荒野猎人》,各个机构的票房统计显示,好莱坞大片占领了3月的眼球。
出人意料的是,这些“洋气十足”的外国片背后,背后有不少中国公司的资本投入。
奥飞动漫在14年斥资6000万美元参投了《荒野猎人》、《刺客信条》、《细胞分裂》,随着小李子的获奖, 奥飞的国际战略到了收割期。
但乐视影业联合美国狮门影业投资出品的好莱坞*魔幻动作片《神战:权力之眼》却效果一般,上映15天仅收获了2.29亿票房;而此前华人文化力推的首部中美合拍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虽然成绩尚可,但也并未创造票房奇迹。可见出海镀金并没有那么容易。
阿里影业、乐视影业、万达、华谊……中国影业玩家纷纷出资海外,学习经验技术、引入国际化IP是他们的如意算盘。然而电影行业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则可能血本无归。中国公司砸钱走出国门投向好莱坞,能带来的真正回报到底是什么?
“出海热”今年将全面爆发
《荒野猎人》和《神战:权力之眼》只是给今年的中国投资外国片开了个头。接下来,阿里影业投资的金秀贤新作《REAL》,乐视影业签约导演张艺谋的好莱坞巨制《长城》,博纳影业携手好莱坞studio8以及索尼电影公司,投资并参与制作李安导演的新片《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等等都将与观众见面。
事实上,这是中国电影公司前些年趁着资本和互联网浪潮时布局而应有的结果。
布局最早的要数“财大气粗”的万达。2012年万达就以26亿美元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2014年8月,万达又宣布将投入12亿美元发展其在好莱坞的影视业务,并中标了一块位于比弗利山庄的地块,用于建设其美国娱乐业务的总部。
而互联网公司因为在用户宣传上的先天优势,开展电影业务起来如鱼得水。
*打出国际化旗号的互联网影业是乐视。2014年10月,乐视影业以2亿美元的战略基金在洛杉矶成立子公司,用来开辟好莱坞市场。事实上,乐视影业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中美电影产业合作战略,其中就包含设立北美分部、洛杉矶子公司,以及成立中美合资电影视觉知识产权研发机构。除此之外,还包括中美合拍影片制作,为好莱坞6大影业公司影片提供中国市场服务,中美合作电影衍生品开发销售等业务或服务。不过到目前位置尚未能看到乐视影业在海外布局的直接成果。
比较年轻的是阿里影业,去年互联网影业公司风头占尽,背靠阿里的阿里影业也不例外。阿里影业投资《碟中谍5:神秘国度》,并且成为该片的官方宣传合作伙伴。同时,阿里影业和派拉蒙还在该片的票务和衍生品领域展开合作。
阿里影业在电影制片方面,非常明确地走国际化。目前来看,阿里影业做的大电影基本都是国际化大电影,而国际化大电影有几个特征: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先进的技术、国际化的IP。这是阿里影业和别人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阿里影业CEO张强曾告诉腾讯科技,要通过与外国的合作去培养新一代的中国的人才,这是阿里影业在内容方面的布局。而手握互联网砝码的阿里影业也是外国影片进入中国市场所需要的。
除此之外,中国影视制作公司“*环球”也引起了业界关注。*环球斥资2.5亿美元,获得环球影业旗下大多数电影至多25%的权益。其将在未来五年中向至多50部由好莱坞历史悠久的影业公司“环球影业” 制作的电影投资。
花这么多钱能获得什么?
这股出海潮一时间澎湃汹涌难以平息,但中国电影行业确需要冷静下来思考,花这么多钱究竟能获得什么?
吸金能力*的国际化IP是中国公司眼馋的。近几年国内IP价格高涨,优质IP名各有主,而坚信“IP就是观众”的很多电影人也愿意押注,《刺客信条》等游戏IP、《功夫熊猫》等迪士尼动画人物IP都是国内公司追捧的对象。
不过,中国土豪或许还有另一层打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资本故事定能助力其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乐视为例,乐视影业并入到乐视之后,需要有新的资本故事为乐视网的估值增加筹码,乐视影业进军好莱坞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本故事。而也有人猜测,万达大手笔收购美国电影或源于“去地产化”以及如何抬升股价的焦虑。与好莱坞强强联手的消息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反映在股价上。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与好莱坞的合作深入了解其工业化标准体系,让中国电影人才在一次次合拍、合作中得到锻炼。中国影业资本与其一开始就想着要去通过商业模式与好莱坞扳手腕或者颠覆好莱坞的模式,不如先沉下心来,争取更深度的产业链参与。创意的内容,工业化的电影生产体系与精良*制作出品的优质产品,国际化的人才储备,这些是本质的核心能力,也是提升电影产业无法避开的。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好莱坞电影很多时候需要的只是中国的资金和宣发渠道,而这些需求,通过资本层面的合作即可达成,无需进行到拍摄层面。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影想要学习外国核心技术的想法就打了水漂。在国际市场,电影并不是特别赚钱的生意,很多影片甚至不赚钱。再加上外国影片要想进入中国市场,通过合作就可以,不一定会涉及合拍。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本月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也表示出对国际化的担忧。
“我觉得不一定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也有很多别的方式可以学习到西方制作方法、理念,另外一方面,很多东西你根本学不来。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文化差异、观众偏好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国内电影公司学不到,或者学了也没有用的领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