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滴滴、Uber即将联姻?!Uber投资人:钱已经烧得我肝疼

有内部人士坦言,在中国的巨额亏损是Uber迟迟不进行IPO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就是监管障碍。作为一家估值680亿美元的公司,Uber不仅仅是*的私人科技公司之一,也在规模上超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上85%的公司。
2016-07-22 09:24 · 猎云网  蔡妙娴   
   

  Uber投资人日前传出消息:是时候结束在中国的高额对战了。

滴滴、Uber即将联姻?!Uber投资人:钱已经烧得我肝疼

  据知情人士透露,Uber的几位机构性投资人正在极力促使这一共乘公司与中国市场领导品牌滴滴出行达成合作,终止在中国数十亿美元的烧钱行为。

  一名Uber的投资人表示,两家公司的投资人相互之间正在探讨是否能达成某项协议,但最终若要休战,还需双方高层亲自谈判。该投资人称,自己已经与滴滴的股东进行了数十次的通话和见面,希望双方能达成相关协议。但他拒绝透露滴滴方面投资人的身份。

  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的大国,Uber和滴滴为了抢夺市场可谓争得头破血流。Uber坦言,过去一年间,他们为了扩大在中国的业务,撒下了至少10亿美元。两家公司为了市场份额,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措施,包括给司机的补贴,以及免费出行等。

  有消息人士指出,数月前,在加州洛杉矶举办的Code Conference大会上,美国知名风险投资机构Benchmark的Bill Gurley——也是Uber的投资人兼董事会成员之一——与滴滴总裁柳青进行了简短的会谈。与滴滴的CEO程维不同的是,柳青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曾多次到访美国,逗留美国期间,柳青极尽宣传之力,甚至会见了苹果在内的多名公司投资人。

  还有人说,今年柳青还与Uber的高级商业副总裁Emil Michael见了面,但这次见面是否有关两家公司合作或达成协议,他表示不便透露。

  不过,也有知情人士指出,这两家公司目前没有进行任何协议谈判。 

  谈判筹码

  Uber和滴滴一直都坚持自己是独立发展,这一态度的背后,是两家公司的高层担心一旦松口,会削弱自己在谈判桌上的筹码。滴滴在中国始终是*者,拥有1400万注册司机,运营城市超400座。相比较而言,今年Uber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将业务拓展到100个城市。

  为了保持中国业务的独立,Uber特意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子公司,并吸引到了中国当地的投资人。当然,Uber母公司为中国市场没少投钱,因此子母公司之间在财务上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私人科技公司中,对抗永远都在巨头间产生。估值近680亿美元的Uber表示,他们手上有价值过110亿美元的现金加股权;而估值280亿美元的滴滴的可支配资金及股权共计价值100亿美元。

  这些数据多少是有些水分的,双方只为显示出自己在中国市场烧钱的决心。许多投资人认为,Uber和滴滴在玩一场“斗鸡博弈”——不断烧钱,等待对手举白旗认输。

  在中国市场之外,日子要好过得多。Uber此前曾表示,他们在美国及加拿大已经实现了盈利。然而,面对在发展中市场亏损的巨大黑洞,在发达市场的所谓盈利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费用分摊

  据有关人士透露,挡在Uber和滴滴“称兄道弟”之路上的,是费用应当如何分担。滴滴方面想要合并后更多的营收份额。也有投资人提议Uber中国可以整合进滴滴,作为滴滴的特殊股东存在。

  Uber方面的一位代表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滴滴出行在一封邮件中称,他们“没有这一类计划”,并且也不愿再予置评。

  在合作方面,滴滴早已不是新手了。早前他们就和美国的Lyft(Uber在美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印度的Ola,以及东南亚的Grab达成过合作。此外,滴滴此前对Lyft的1亿美元投资也让潜在的谈判更加复杂、扑朔迷离。

  来自投资人的压力

  尽管Uber的创始人一开始就显露出不情愿,但中国市场近期的一系列并购给投资人们开了一个先例,让他们想要什么就极力促成什么。

  2015年开年,滴滴和原先的死敌——杭州快的公司进行了合并,至此中国*的叫车服务公司诞生;去年10月,来自阿里巴巴、腾讯等投资人的压力促使在线旅游公司携程与去哪儿合并。

  在融资150亿美元之后,Uber的长凳上挤满了各色各样的投资人,包括风投资本家、对冲基金甚至主权财富基金等等。目前,这些资金都还在公司账户上无限期躺着,因为Uber的CEO Travis Kalanick表示,他将尽力拉长公司上市之前的时间。

  有内部人士坦言,在中国的巨额亏损是Uber迟迟不进行IPO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就是监管障碍。作为一家估值680亿美元的公司,Uber不仅仅是*的私人科技公司之一,也在规模上超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上85%的公司。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