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一个文人,却操控股价让股民损失50亿,还把400多家金融机构都忽悠了!

“一夜暴富”,这就是吕梁的秘密,这就是操控股民的真相!中国股市不属于巴菲特式的投资者,而属于吕梁这样的文学家,而股民们需要的也不是好公司,而是好故事。然而再好的故事,也需要庄家集团一起编下去。今天的房地产市场会不会也出现一个“朱大户”呢?
2016-10-08 11:16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迟玉德   
   

  构筑“中科系”

  控股康达尔之后,吕梁先让丁福根通过自买自卖的手段拉抬股价。

  法律有规定,任何人对一家公司持股超过5%必须举牌公告,为了绕开这条规定,丁福根在建仓时将股票打到了全国1500多个个人账户,而这些个人账户成为拉抬股价的主要工具。

  1998年12月,丁福根亲自指挥拉抬股价的行动,他指挥得非常具体,包括每天哪些人抛盘,哪些人接盘,震荡幅度是多少。不久之后,他们就做出了一张形态美妙的K线图,而且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与此同时,吕梁展开了他的舆论造势行动。华商韬略查阅的资料显示,从1999年3月开始,他便以“K先生”的名头再现股评江湖,在《证券市场周刊》上连发四篇重磅文章。

  这四篇文章是《关于世纪末中国资本市场的对话》、《理念嬗变》、《操作更新》、《道指冲万点与新兴市场对策》以及《战略投资、摆脱颓势、创造双赢》。这些文章观念新颖,层层递进,而且有具体指导。当时股市正处于熊市,这些文章则有如一股清流注入市场,受到极大好评。

  四篇文章中的最重要一篇是最后一篇,发表于1999年5月8日,吕梁在这篇文章中向股民们推荐了三只股票,其中最后一只是康达尔。文章发表后,康达尔的股票并没有什么大涨的迹象,但十多天后情况就变了。

  5月19日,沪深股市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转向,进入了大牛市。这就让“K先生”一下子成了预言家,荣登“*股评家”宝座,而他推荐的股票康达尔也开始受到追捧,至年底时上涨了超过110%。

  康达尔虽然涨得猛,但毕竟只有一支股票,而且大部分股份在吕梁和朱大户手中。对于吕梁而言,想通过康达尔赚更多钱,从而实现他的“巴菲特梦想”是不现实的,他必须要搞一个更大的计划。

  1999年7月,吕梁在北京成立了“中科创业”,声言要打造“中科系”上市公司。

  “中科创业”是一个很唬人的名头,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家中央企业,而这正是吕梁想要的效果。此外,他还将时任科技部一家直属单位的副主任聘为公司董事长,对外宣称中科创业“有科技部的背景”。

  为了让中科创业听起来威风凛凛,吕梁还炮制出了“系”的概念——“中科系”,而这原本是历史教科书用来形容军阀的词汇。

  这之后,他便展开了一系列收购行动:2000年3月和7月,他通过两次收购行动成为中西药业的*大股东;6月,他又分别成为胜利股份和岁宝热电的第四大股东;不久,他则又大举收购莱钢股份和马钢股份。这些收购行动并没有通过二级市场,而是直接购买国有法人股,这样做收购速度会更快,而且几乎不受监管。

  大公司之外,吕梁还入股了一些小公司,同时自己成立了一些小公司,而做这些是为了方便炮制概念。

  从2000年7月开始,吕梁不断对外发布利好消息,而这种消息归结起来就是他旗下的大公司要投资一家小公司,去开发一种概念火热的科技项目,比如“癌症治疗仪”、“中国电子商务联合网”、具有“生态功能和医药功能”的苜蓿项目。

  但事实上,吕梁除了在苜蓿项目上投了100万元之外,从未推进任何一个项目。但神奇的是,中科系股票却开始大涨,甚至不需要拉抬都会涨!

  当时吕梁完全成了一个神话人物,他只要多看一眼某支股票,那支股票就会涨,要是他买了,那支股票就会涨疯。除此之外,他还被大量企业和地方政府聘请为“投资顾问”,经常在全国飞来飞去。

  光环效应之下,中科创业开始受到权威媒体推荐,《中国证券报》连续26个月将其列为“投资风险最小的十只股票”之一,《证券周刊》则将其列为“可以长期持有的大牛股”,道琼斯更是将其选入“中国指数样本”……

  就这样,一家养鸡公司华丽变身为一家受到热捧的“高科技企业”,而吕梁也达到了自己人生的*。

  雪崩

  2000年5月的一天,丁福根告诉了吕梁一个坏消息:朱大户正在大举抛盘,每天抛售大约1500万元。

  吕梁听到消息后呆住了,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番思量之后,他决定接盘,朱大户抛多少他就接多少。此时他觉得朱大户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让这家伙抛一些也挺好,有利于日后控盘。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朱大户抛起来没完了,大有不抛光不罢休之势,而这惹急了与吕梁合作的各家机构,人们要求吕梁去劝阻朱大户,让他不要玩火。

  见面时间很短,朱大户没有对吕梁遮掩自己的行为,他表示现在玩得太疯狂,早晚会出事,他不愿这样整日担惊受怕,不玩了,最后他对吕梁说:“股票总要卖出才会赚钱吧。”这一下吕梁没招了,他没想到朱大户居然是一个滚刀肉,没办法,他只好继续当接盘侠。

  三个月后,一个朋友告诉他,朱大户用几艘小快艇,将数十箱现金偷运出境。听到消息后,丁福根气愤地说,“我们上当了,纯粹是给他打工。”
朱大户的出逃让中科系的股价开始动摇,而这又刺激了“老鼠仓”问题,并让中科系的股价出现雪崩。

  所谓“老鼠仓”,就是中科系的高管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股票质押给金融机构,套现出来再炒卖中科系的股票。在中科系内部,“老鼠仓”问题特别普遍,而且规模庞大,其中*的一个居然是中科创业的申姓董事兼执行总裁。

  为了防止这些“老鼠仓”像朱大户那样抛盘,吕梁要求各公司在年底之前清查“老鼠仓”,将所有资金回笼总部,由丁福根统一调度,以便有序“撤离”。

  吕梁的算盘打得好,然而现实却不在他的计算之中。那些持有“老鼠仓”的高管,一听说要清查“老鼠仓”,更加疯狂地抛盘,而且完全没有指挥和章法,导致中科系股票突然雪崩:华商韬略查阅的资料显示,从圣诞节开始,一连出现了9个跌停,股价从33.59元一直跌到11.71元,市值蒸发则超过50亿元。

  这之后便发生了本文开篇所提到的故事:2001年元旦,吕梁在其私人别墅约见了一家媒体的主编,声称将通过一本“庄家自述”,将本案所有涉案者及细节公布于众,随后又在监视居住期间潜逃,从此人间蒸发。

  崩盘之后,丁福根也跑了,有人警告他,他要是再敢回北京,就剁了他的脚。不过,他还是在当年4月份被警方抓获了,之后在看守所里一夜白了半边头,庭审时则沉默以对,最终以“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判入狱4年,罚金50万元。

  至于那些中科系高管,他们在1月5日召开了一次记者会,声称他们就是吕梁的“光绪皇帝”,也是受害者,最后,他们大声宣布——“彻底与吕梁决裂!”后来,只有5名高管与丁福根判处了类似罪名,刑期也都很短。

  就这样,这场性质恶劣、规模庞大的黑庄大案结束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