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智能电视牵手儿童市场,发力迅猛但并非坦途

儿童智能电视,市场潜力巨大,但是设计出来一款儿童喜欢的智能电视并非易事,不止如此,即使厂商设计出来了一款受孩子喜欢的智能电视,又面临着合理引导的悖论。
2017-10-23 14:57 · 品途商业评论  刘志刚   
   

  智能电视销量疲软,早已成了行业共识。存量市场下,挖掘垂直场景需求,精细化运作成了大多数厂商的习惯性做法。

  儿童作为智能电视的主要观看群体,再加上儿童背后的强大消费能力,自然受到了智能电视厂商的青睐。各大厂商围绕儿童市场,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品创新,试图借此拉动行业销量。

  儿童经济势力威猛:电视厂商屡次“牵手”儿童市场

  2013年, 老牌电视厂商TCL,发布了全球*专为儿童定制的迪士尼儿童电视。这款电视具有四大核心优势,即爱眼睛、爱学习、爱娱乐和爱迪士尼。特别是爱眼睛功能,不仅是有着六重护眼技术,还配备了视训宝,可以对儿童视力起到提升作用。

  无独有偶。酷开也早在前几年便进军儿童智能电视领域,酷开专门为儿童打造了一款智能电视——酷开A43,可以实现内容分级,只要使用儿童专属的遥控器,开机只启动儿童版系统,里面有超过40000集热门、经典、安全的儿童影视内容,根据年龄分级,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此外,长虹推出了双模式+双UI界面的儿童电视,增加电视学习教育板块和保护视力的同时,还具备童锁功能。

  近日,在儿童APP市场独占鳌头的小伴龙牵手暴风电视,基于移动端 7500 万儿童用户形成了儿童行为大数据,以每日超过 1600 万的打开次数以及高达 550 万的日活次数,从海量的使用数据中识别孩子的使用兴趣以及学习习惯,结合小伴龙的教育属性内容特点,将互动故事、学前启蒙、生活习惯及百科等知识点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让孩子在互动引导中快乐学习,为儿童群体打造一款专属的智能电视。

  曾经朋友圈有一张关于消费市场投资价值链的图广为流传,它展现了消费人群的价值排序: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孩子作为家庭的关键成员,又是智能电视的主要观看群体,专门为孩子打造一款智能电视,很具市场想象力。中国有8500万26-40岁的家长,他们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在培养下一代问题上关注孩子的教育安全和情感陪伴。在80%的中国家庭消费中,关于孩子的支出占到整体的30~50%,其中培训、娱乐、学习的支出占比又超过50%。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儿童版智能电视只会越来越广阔。

  儿童市场并非坦途:小众需求下的长尾困境

  尽管儿童市场,潜力巨大,不少智能电视厂商也在此有过较多尝试,可是硬件销量反响平平,对于很多家庭来讲,电视一般都是放在客厅,专门为孩子放置儿童智能电视的也是小众家庭,小众需求,也并未靠长尾效应做成爆款,缘由无外乎以下:

  众所周知,互联网产品设计,基本一条是产品经理是资深用户。而儿童智能电视不可能是资深用户(虽然我们都曾经是孩子),甚至也不拥有用户(儿童数字产品这个行当还很新,很多策划/设计都还很年轻,不是父母),导致策划不够了解用户(即使了解也是碎片和片面的)。

  医生中,最难得当属儿科医生,因为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医生需要跟患者沟通,询问病情,而儿童群体,要么是不懂,要么是表达不畅,很难及时,准确的反馈,医生只能靠经验,单方面的开药方,因此,儿科医生比其他医生要求更高。儿童智能电视目前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用户因为表达能力限制,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听凭这些大人来“代言”。也就是说,儿童产品整个行业,还处在20年前的成人产品的“中央集权式的”研发模式,用户的反馈很难进入研发流程。用户表达反馈困难,又缺少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导致产品研发周期长:儿童产品几乎很难用简单粗糙的原型来低成本试错(孩子不买账),没有比较“高保真”的产品,很难测出真实用户的反馈。

  除此之外,策划设计出“简单、好玩”的儿童智能电视,并非易事。做成年人的互联网产品讲究简单,目标单一(最起码开始如此)。即使是内容产品,成年人的世界里教育和娱乐是分得很清楚的。而对于儿童来说,所有的儿童产品都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目的—否则不仅是浪费孩子的时间,还会带来其它负面影响(比如用平底锅来拍爸爸)—这是成人社会的需要。而所有的儿童产品必须有娱乐性,这是由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否则,孩子根本不喜欢玩,要谈教育必须好玩—这是儿童的需要。因此,儿童智能电视必定具备“教育+娱乐”两种目的,无论孰轻孰重。

  教育和娱乐两种目标,推导出用户需求(孩子玩的需求+父母教育的需求),和产品设计原则/原理(儿童软硬件产品设计原则、儿童的教育原理、社会文化的原则、等等),继续推导出产品的形态,要包括动漫动画/绘本故事、游戏/互动、玩具/互联网工具等多种元素形态,对于一个“简单、*”为信条的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便是更大的梦魇。

  产品体系和构成元素复杂,各种原则/原理、知识/教育体系交织融汇在一起。虽然对于非专业人士,看到的只是一款“简单幼稚”的儿童产品,但事实上,那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教育体系、儿童发展的原则,与产品的世界观背景、交互原则、视觉风格、激励体系、数值系统交织在一起,而这些大部分是必须在产品策划的早期搭建好架构的(否则后期改起来是更大的梦魇)。

  儿童智能电视与市面的智能电视,虽然看似处于一大类,其实背后有很多的不同,儿童智能电视绝非简单的动画片内容的集锦,而是整个运营层面的儿童用户思维。也许产品设计遵循一些方法原则,做到让儿童会用、能用,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要让孩子喜欢,是非常不容易的。这真的需要产品创意团队,尤其是策划、设计,能深入孩子的心。

  合理引导的悖论:安全带与车速的辩证论

  儿童智能电视,市场潜力巨大,但是设计出来一款儿童喜欢的智能电视并非易事,不止如此,即使厂商设计出来了一款受孩子喜欢的智能电视,又面临着合理引导的悖论。

  因为有了安全带,人们在开车的时候,加速加的更加的肆意妄为。看似有了安全保障,但是不可否认得是,正是这么安全保障,又加剧了安全风险,让人们对安全缺乏敬畏。

  家长之所以会购买儿童智能电视,一方面是手机,平板等硬件产品,距离屏幕太近,很容易导致孩子近视,智能电视距离孩子视线较远,会适度减轻视力压力,而且儿童智能电视,内容上,画质上,相对普通智能电视能为孩子带来更大的保护,但是这会不会陷入安全带与车速的悖论那?儿童智能电视减轻观影视觉压力,但是会不会因此就延长了孩子的看电视时间那?

  儿童市场又很敏感,比如小霸王学习机,最后成了游戏机,冠冕堂皇的学习机,电子词典也成了游戏机,俄罗斯方块玩的比谁都6,看似创新,保护孩子,最后却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当然了,也有另一个声音。2008年8月,女儿暑假结束准备返美读书,濮存昕做了一件让中国式父母瞠目结舌的事——往女儿的行李箱里塞了一盒安全套。 濮存昕表示:“我不能控制孩子的婚前性行为,但是我会尽*的努力,有一个最起码的保护措施。

  儿童智能电视到底是保护儿童还是最终会导致无节制的增加观影时长,一切标尺都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再好的儿童学习或者娱乐产品,都要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否则,减缓的视力压力,很可能难以抵消观影时长的增加,最后陷入买株还珠,得不偿失的尴尬境地。

  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看出儿童智能产品,并不容易,市场前景大,但是道路曲折,任重而道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