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面对200亿的农业无人机市场,大疆却说两三年内要放弃盈利

到2025年,中国农业植保无人机硬件市场规模或将达200亿元,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485亿元;在农业无人机硬件市场占比近70%的大疆要向卖服务转型。
2017-12-22 15:56 · 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  舒虹   
   

  无人机独角兽公司大疆创新并不满足做一家消费级无人机巨头,尽管他们已经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

  12月20日,大疆发布了三款农业植保无人机:MG-1S Advanced、MG-1P系列(MG-1P、MG-1P RTK)。

  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日前在广州财富论坛上表示,今年是大疆“练内功”的一年。这一年中,大疆走了两条路:一是推出更便利的消费级无人机,体积更小,用手势控制,不再用遥控器或者手机App来控制无人机;二是在行业级的应用上有比较大的投入,往定制化方向,走向更高端的技术集成。

  在行业级应用上,农业植保无人机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这也是未来占据行业无人机半壁江山的蓝海市场。艾瑞咨询预测,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其中行业应用农林植保约为200亿元,安防市场约为150亿元,电力巡检约为50亿元,而用于航拍娱乐的消费级市场为300亿元。

  面对200亿的蓝海市场,罗镇华却提出:“无人机厂商在(农业植保)这个产业链条里是不是应该挣钱,值得商榷。”他认为,大疆在农业产业中不应考虑利润,而要让利于农,让实施服务的植保队和农户得到收益。因此,大疆在农业植保产业中的商业策略和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

  从植保无人机硬件厂商到服务提供商

  今年下半年,对于农业无人机,大疆在内部进行了一场重要讨论。罗镇华提出的疑问是:“大疆发展农业无人机,是不是一定要在两三年内盈利?是不是一定要通过销售硬件盈利?这个模式没有人证明过。”

  目前,大疆在植保无人机产品中尚未实现盈利。罗镇华表示,农业在大疆体量里占比很小,但大疆业绩持续增长,可以负担在该领域一定的投入和亏损。2017年,大疆整体销售额(包括消费级和行业级无人机)预计超过180亿元,同比增长80%。

  “这场讨论的结果是,大疆农业将摆脱以盈利为目标,将聚焦点放在提升行业效率和构建服务闭环上。”大疆公关总监谢阗地对全天候科技说。

  不靠卖硬件盈利,意味着大疆需要在农业领域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12月20日的发布会上,大疆首次公布了对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的未来规划:以技术创新提升作业效率与构建服务闭环,换句话说,在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大疆要从卖硬件向卖服务转型,倚重卖服务获取收益。

  在技术层面,大疆将探索如何提高农业植保作业效率,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在服务层面,大疆则发布了农业服务平台,提供多维度的农业植保服务支持,实现更高效的作业管理、飞行记录和订单服务,帮助植保服务各个环节形成产业闭环。

  例如,大疆明年将投入1000名售后服务团队。为了解决农业植保无人机的维护问题,大疆后来把农业植保机售后维修点由总部慢慢铺到了30个省市自治区,最多的一个省设有十几个维修点。

  另外,大疆的UTC慧飞无人机应用培训中心专门开设农业植保培训课程,也协助专业的植保无人机飞手队通过大疆农业的公众号直接接单。

  放弃短期内利润指标后,大疆调整了定价策略。大疆发布的三款植保无人机新机中,MG-1S Advanced售价为29999元。MG-1S Advanced是在MG-1S基础上的升级发展型,后者2016年首次发布时售价为42000元;而2015年大疆发布*款植保无人机MG-1,售价是52999元。

  “价格下降一方面是技术发展、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大疆也希望把利润让给实施服务的植保队和农户。”大疆农业中国区销售负责人陈韬指出,未来大疆将积极培养植保队,帮助他们把商业的模式建构起来。

  从200亿迈向500亿 

  农业植保无人机指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通过地面遥控或GPS 飞控实现喷洒作业,可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

  目前,无人机在B端的应用场景主要在电影拍摄、农业植保、遥感测绘、森林防火、电力巡线、搜索及救援等等。由于供需契合度较高,农业植保领域被认为是*前景的专业无人机市场之一:

  一方面,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广泛使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中国航空耕地处理比例不足2%(美国为50%、日本为38%),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业内期待多年的植保无人机纳入国家农机补贴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9月,农业部、财政部和民航局发布《关于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宣布2017年选择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重庆等6省市开展植保无人机补贴试点,各试点省份总量控制在1000万元以内。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效率已获得市场验证。陈韬告诉全天候科技,以喷洒药剂为例,人工打药一天只能打3-5亩,无人机能打300-500亩。

  大疆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10000名植保飞手选用大疆MG系列植保无人机,包括植保队飞手与个体飞手。2016年,一年一台无人机一个人来飞,作业1万亩是基本盈亏点,2017年该数字已经升至2万亩,未来有可能达到3万亩。

  但效率提升与市场需求是一对矛盾,犹如谢阗地所说,“效率提升到一定程度,会降低市场对于无人机数量的需求”。例如在无人机植保应用最为成熟的日本,目前在田间作业的无人机多年稳定在3000架左右的规模。

  目前,在中国11000台农业植保无人机中,大疆保有7500台,市场份额逼近70%。但大疆调研的数据显示,中国有18亿亩有效耕地,随着技术进步、单机作业效率上升,未来国内植保无人机总量是4.5万台,预计两三年间市场就将达到饱和。

  与消费级无人机不同,在行业级无人机领域,服务费用不菲,所以整体规模也远超消费级市场。IDC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农业植保硬件销售规模为160亿元,而农业植保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85亿元。如果按照艾瑞的预测,2025年农业植保无人机硬件市场的规模是200亿元。

  消费级无人机巨头:从2C转向2B?

  过去两年是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挤压市场泡沫、资本降温的时期。与此相反的是,在面向B端的行业无人机市场,各领域潜在需求快速释放,成为无人机行业的下一个增长极。

  “消费级无人机普及度还很低,并不存在泡沫,但消费级无人机的确存在很多隐患,比如客户群体狭窄、持续的空中管制等;专业级无人机市场则进入了成熟期,有良好的盈利模式。”易观分析师赵子明表示。

  同时,行业级无人机的投资热度也开始走高。据全天候科技统计,2016年以来,共有超过8家行业级无人机公司挂牌新三板,其中奇蛙智能、因诺航空、蜂巢科技等5家企业在挂牌后公布融资计划,并成功融资5.2亿元。

  事实上,在行业级无人机领域,大疆也不乏竞争者。10月27日,法国老牌无人机厂商Parrot推出了两款行业无人机Bebop-Pro Thermo和Bluegrass,分别用于消防救援工作和农业应用。Parrot是消费级无人机界的“鼻祖”,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台消费级无人机AR.Drone。 

  10月30日,国内无人机制造商极飞科技也发布了三款P系列无人机,与大疆竞争农业市场。与大疆销售整机不同,极飞早先的战略便是侧重产品服务,目前已经累计为全国29个省、1500万亩农田提供了无人机植保服务。

  2017年大疆180亿元销售额中,大约80%的收入来自中国以外的市场,而行业无人机方面,中国与其他市场都才刚刚起步。

  目前,大疆并未对行业级无人机的营收规模进行详细统计。谢阗地告诉全天候科技,在行业无人机上,大疆会往深度定制化的方向走,“不同的配件可以搭配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来,无法准确统计”。

  例如,大疆去年年中开始发展无人机系统集成商渠道,现在在全球已经有约200家合作机构。例如与Bentley Systems合作,为建筑师、工程师等施工人员和业主运营商提供促进基础设施设计、施工和运营的综合软件解决方案;与内地一家企业一起推出天然气巡检无人机解决方案等等。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