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今年最大IPO敲钟,CoreWeave估值1600亿深度

招股书显示,英伟达持有CoreWeave近6%的股份,同时也是公司算力的客户。出钱又出力,黄仁勋要迎来一个超级IPO了。
2025年03月28日 15时 · 投资界      收藏
   

今年全球最大IPO出现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今日(3月28日)晚间,AI云计算公司CoreWeave将正式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次IPO,CoreWeave每股定价为40美元,计划融资15亿美元,预计估值约为230亿美元(约1670亿元)

追溯起来,CoreWeave和英伟达渊源颇深。早期由“挖矿”起家,CoreWeave使用的便是英伟达GPU,后面又大量囤积英伟达GPU,直至AI浪潮袭来,CoreWeave已经手握25万个英伟达GPU。

早在2023年,黄仁勋便主导英伟达投资CoreWeave,随后再次押注。据悉,本次IPO英伟达也计划斥资2.5亿美元认购股份。如无意外,这将是黄仁勋投出的第一个千亿级IPO。

三个人,估值1600亿

CoreWeave的故事始于2017年。

身后创始人是三名大宗商品交易员。其中,Michael Intrator是CoreWeave的首席执行官;Brian Venturo和Brannin McBee则分别担任首席技术官和首席战略官。

Michael Intrator曾在博客中回忆CoreWeave的诞生:“2016年,我们购买了第一台GPU,插上电源,放在曼哈顿下城一间俯瞰东河的办公室的台球桌上,在以太坊网络上挖出了我们的第一个区块。”

2017年加密热潮期间,他们继续进行了一些投机性硬件购买,并获得朋友的几笔小额早期融资,这一副业也正式变成了一家公司,成为CoreWeave在新泽西州的第一个数据中心。随后几年里,加密货币价格暴跌,他们又趁机买下更多硬件,也开始多元化经营,转向构建一个专门的云基础设施,并配备大量GPU。

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

2022年AI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公司需要快速训练和运行大量模型的需求,这让GPU成为全球最宝贵的资产之一。而CoreWeave早已囤积了大量英伟达芯片,吸引了不少AI公司排队租用这个新云上备受追捧的GPU。

“我们突然崛起了”,首席战略官Brannin McBee曾坦言这并不在他们预料之中。尽管他们明白GPU可以有其他用途,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人工智能将会改变世界,“每个人都措手不及。” 

CoreWeave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变,其数据中心开始遍布全美。官方介绍,CoreWeave为客户提供云端多种Nvidia GPU的使用权,例如A100、H100、A40和RTX A6000,用于AI和机器学习(ML)操作、视觉效果和渲染、像素流和批处理。

另一优势在于价格,CoreWeave按小时出租GPU,客户只需要按使用时间和计算资源量来支付费用。据介绍,与大型通用公共云相比,其速度最高可提高35倍,成本降低80%。

通过租赁AI算力,包括微软、Meta等在内的大型科技公司,以及众多明星AI初创公司都成为CoreWeave的客户。其中微软是最大客户——2023年6月,微软与CoreWeave签署AI算力协议,招股书显示目前微软贡献了约62%的营收。‌

CoreWeave俨然成为“印钞机”。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CoreWeave的收入分别为1600万美元、2.29亿美元和19亿美元,年合增长率达737%。三年间,其收入飙升近120倍。

就在上市前夕,CoreWeave又拿下一笔超级订单——与OpenAI签订为期五年、价值119亿美元的协议。根据该协议,CoreWeave将为OpenAI提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误打误撞,CoreWeave的崛起为三位创始人带来巨大财富。早在2023年和2024年的两轮融资中,他们就已经套现近5亿美元。如果按IPO发行价计算,CoreWeave估值约为230亿美元(约1670亿元),由此缔造三位百亿富豪。

英伟达亲儿子,黄仁勋投了

毋庸置疑,英伟达是CoreWeave最强靠山。

早在CoreWeave挖矿起家时期,使用的便是英伟达的GPU。即使是在行业寒冬时,CoreWeave依旧大量囤积显卡,与英伟达建立深厚的联系。

2020年9月,CoreWeave成为英伟达的首选云服务提供商之一;2021年又成为英伟达首家精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后来,CoreWeave成为首批提供采用英伟达H100超级计算机云实例的供应商之一。当马斯克还在苦恼H100断货时,CoreWeave已经部署上了H200。

尽管英伟达的H100也紧缺,但它还是把大量新卡分配给了CoreWeave,使其在GPU供应和技术支持方面享有优先权。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CoreWeave总共拥有25万个英伟达GPU。

双方的交集还体现在CoreWeave的融资上。2023年4月,CoreWeave完成2.21亿美元B轮融资,其中英伟达注资1亿美元,彼时公司估值达20亿美元。

黄仁勋曾在电话会议上夸赞,“你会看到一大批新的GPU专业化云服务提供商,其中一个著名的就是CoreWeave,他们做得非常出色”。

后来,CoreWeave通过股权和债务投资筹集了超过12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Magnetar Capital、黑石、英伟达、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估值随即攀升至19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开创了“英伟达GPU基础设施支持贷款工具”的融资方式——将高度抢手的英伟达H100作为抵押品进行融资,拿到钱后购买更多英伟达GPU以及建设更多数据中心。

CoreWeave处处高度绑定英伟达。2023年Siggraph计算机图形大会上,CoreWeave的每个展台都特意用小字标明“由英伟达提供动力”,黄仁勋还亲自现身站台。

但是,这种重资产的模式也给CoreWeave带来了不小压力。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债务总额高达129亿美元,其中“GPU融资”的方式在账目上堆积了79亿美元的债务。对此CoreWeave表示,此次IPO募集的资金,将有一部分用于减轻债务负担。

招股书显示,英伟达持有CoreWeave近6%的股份,同时也是公司算力的客户。出钱又出力,黄仁勋要迎来一个超级IPO了。

AI造富神话

警惕史上最大泡沫

AI造富,愈演愈烈。

放眼海外,“几个人,1家公司,一年收入上亿元,估值数百亿”的案例比比皆是。而在国内,大模型创业门槛早已来到200亿。为拿到AI时代的未来船票,投资机构争抢明星AI项目的入场券,意外成就了一波站上舞台中央的年轻创业者。

围绕着AI,一个个财富漩涡快速聚集。随着OpenAI的爆发,身为“卖铲人”的英伟达成为AI芯片当之无愧的统治者。过去五年,英伟达股价飙升了3500%,市值一度达到了3.3万亿美元,成为人类历史上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这不仅为黄仁勋带来千亿美元身家,也让背后员工收获了巨大财富。据悉,英伟达78%的员工已成为百万美元富翁,其中一半员工的净资产高达2500万美元。

回到国内,不止头部大模型创业公司融资疯狂,随着AIGC发展推高GPU需求,多家国产GPU厂商也相继开启IPO进程。今年1月,国内GPU龙头之一沐曦集成已经完成上市辅导备案。在此之前,壁仞科技、摩尔线程已经开始奔赴IPO大门。

这一边,动辄过亿的造富神话接连上演;另一边,AI泡沫的警钟也悬在人们心头。

当DeepSeek用极低成本训练出比肩GPT-4的大模型,号称能让算力需求腰斩,引发关于AI算力泡沫的担忧。最为直观的是,自DeepSeek发布以来英伟达市值已蒸发4200亿美元。

微软CEO纳德拉在最近一次采访中提及,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存在“过度建设”的情况。对冲基金大鳄保罗·辛格也认为,目前市场对AI估值过高了。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近期也提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已出现泡沫苗头,他指出海外许多数据中心投资公告存在“重复”或“相互重叠”的现象,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

传奇投资人杰里米·格兰瑟姆更是直接发出警告,AI泡沫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危险了,现在它已经进入了超级泡沫的行列,“即将破裂”。

但势不可挡,“泡沫”似乎还在越吹越大。最近几个月,微软、Meta、甲骨文、阿里巴巴等全球科技巨头掀起了史上最疯狂的“囤卡潮”,开启新一轮算力军备竞赛。用华尔街分析师的话说,“DeepSeek不是泡沫终结者,而是把火药桶换成了核反应堆——炸得更猛了。”

回看二十多年前,互联网泡沫的破裂给数以千计的互联网公司带来毁灭性打击,但也从中孕育出了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无泡沫,不繁荣”,经历大浪淘沙后,必将催生出真正的领军者。

AI时代最终将会留下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3/54767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暂无评论,欢迎您发表观点!
 
沉浸式投稿举报意见
反馈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