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风投之殇:ofo和摩拜,必有一死

崩溃的盈利模式,资本推动下过于激进的业务铺张,共享单车已经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两家龙头同时存在的前提都已经失去,要么合并,停止争斗,要么一家倒下。合并难以有进展,内耗的结果是,加速了其中一家的倒下。
2018-01-15 07:48 · 微信公众号:港股那点事  单车   
   

  题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当所有人都以为,单车市场格局已定,ofo和摩拜必经如滴滴和快的一样,最终走向合并的套路时,他们都错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单车市场的变局,远比想象的复杂。但,可以预见的结局是,ofo和摩拜必须死一个。

  小蓝单车事件,是风投-创业公司关系的一个缩影,代表共享单车这个本该早早结束的"二人转",又进入到新的"四国杀",而这又标志着资本一贯"击鼓传花"游戏的终结,自此,合并已无戏,剩下的是单车生态的烂摊子以及背后风投们无限的焦虑。

  ▌一、小蓝的"复活",滴滴的焦虑

  令人意外的是,做了傻事的小蓝,竟然"复活"了,而且是以这种姿势。

  1月9日,滴滴出行宣布,正式与小蓝单车达成单车业务托管合作。未来一段时间,用户可继续通过滴滴App免押金使用小蓝单车。根据托管安排,小蓝单车的品牌、押金和欠款等各项事务仍属于小蓝公司。滴滴将提供小蓝单车App用户押金、特权卡及充值余额可转换为等值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的备选方案,1月17日起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转换,或继续与小蓝公司沟通协商其他解决方案。

  曾经的小蓝单车,被称为*骑的单车,对内打造*的单车,对外率先进入国外市场,激进的政策,昂扬的精神,换来的是因管理团队的不成熟而导致的失败,海外市场的冒进铩羽而归,6月份一场在非常不适合的时间,非常不适合的地方推出的一个找不适合东西的推广活动,让一切情怀化为乌有,触犯了底线,17年6月2日高管还在商讨是接受5亿投资还是以估值1亿多美金把公司卖给摩拜或ofo这个幸福的烦恼,这个时候公司才成立了半年。致命的营销让赖以生存的资金戛然而止,激进的政策雪上加霜,9月曝出问题,11月正式宣布解散,这个托管,虽然不是并购,但算是李刚对小蓝单车用户的交代。

  然而,显而易见,对小蓝施以"复活术"的滴滴,暴露了它的野心和焦虑。

  滴滴早期接受腾讯和阿里的投资,随后羽翼逐渐丰满,发展自己的战略,打造出行一条龙服务,其实这个时候滴滴与腾讯已经分道扬镳,投资滴滴的腾讯把摩拜加入自己的体系,滴滴远距离出行到近距离出行的方案恰好相反,摩拜开始着手打造顺风车、专车等业务,直接与滴滴竞争。

  按照这个思路,滴滴的想法是想将ofo纳入滴滴的战略体系,但ofo方面却希望双方是战略合作关系。滴滴将于近期在滴滴App内推出共享单车平台,平台将汇集ofo小黄车、小蓝单车和即将上线的自有品牌,未来还会接入更多单车品牌。

  这是滴滴的野心,但从其目前的现状看,看到更多的是它的焦虑。如今,滴滴600亿美元的估值,早已如空中楼阁一般,现有的打车业务根本无法支撑,所以,可以理解,滴滴是多么想把单车这块业务拿下,为的是早一天看到那"坚实的土地"。

  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滴滴与ofo的裂缝,早在11月底滴滴派驻ofo的几名高管集体"休假"出走后,便已无法弥补,这才导致了它急于打造自己的单车平台和自营品牌。

  可是收编小蓝,根本无法改变滴滴的这场残局,反而让这座庞大的"空中楼阁",更加风雨飘渺。

  二、共享单车大变局

  共享单车这场大戏进行到下半场,风投、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政府已经悉数登场。从军阀混战般的彩虹大战,到两国对峙般的橙黄之争,再发展到如今的农村包围城市形势哈罗的崛起,前中期的战斗讲的是老大老二打架,小弟悉数死去的故事,到了后期,两强对峙,不相上下,外部经济性催生政策行为,粮草吃紧,导致了战斗已经不在阵前,而在背后利益集团的萧墙之内。共享单车在近一年的野蛮生长,速度之快,牵涉的问题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这场大战中,主角包括ofo和摩拜创始人,两家公司的背后的风投滴滴与腾讯还有搅局的阿里。他们的行动就很大程度决定了未来的走向,而他们的行动源自于他们的动机和深处需求。

  对于创业公司创始,为了理想的实现或是捉住功成名的机会,要不死抓公司的控制权不放,要不为了公司更大的利益让步,他们会根据如何对公司或对自己名利而行动。

  对于投资人,就是为了自己如何获得更大的利益,或是取得控制权纳入自己的体系,或是争取追对风口择机退出实现收益*化。

  对于AT这样的巨头,他们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帝国,自己担当类似收税人的角色,光明正大的,给予资源支持,猥琐的,依靠自己力量浑水摸鱼,赚每一分可以赚的钱。

  就在这样的各个利益交织下,合并才变得如此错综复杂,困难重重,推导下去可以发现。大家可能会有个误解,ofo与摩拜合并的阻力主要在于两家公司的运营方式的不一样或是摩拜嫌弃ofo,两方创始人不同意。我们要分清谁掌握话语权,不合并就无法盈利是共识,实际上,合并*的阻力是在ofo内部。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对公司重要决策干预很少,而投资人李斌与职业经理人王晓峰,资本意志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反观ofo,董事会中5个席位都是创始人团队,而*的投资者滴滴有2个席位,创业团队是主导方。ofo方面积极运作合并事宜的从来都不是创始团队,ofo初创团队对于控制权的把握的执着让他们站在了支持摩拜、ofo合并的对立面。

  ofo既要依靠滴滴等资本的继续输血,又要保持住自己的控制权,引来了阿里入局,希望掌握更多的筹码来对抗滴滴,因此才会出现10亿美元阿里领头的新一轮融资,但是,这只狼的引入,让局势更加复杂。

  阿里有着哈罗单车和永安行,深耕二三线市场,并将其作为支付的入口,没有必要参与。但阿里为何进去,真的是因为蠢么?打着初衷是对的,但方式极其愚蠢而继续赚钱的阿里,给出的方案是这样的,阿里希望对滴滴股份进行回购,与此同时,砍掉戴威的一票否决权。如果阿里能顺利入局,确实拖延滴滴的入侵,但一票否决权是戴威的救命稻草,戴威不可能放弃,阿里也知道。阿里的做法,明显就是待价而沽,趁机浑水摸鱼一把,看后面能不能再捞一些,嗯,这很阿里。

  滴滴作为*的投资方,计划把ofo纳入到体系内,就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控制权,宁愿多付钱收购摩拜,但摩拜背后是腾讯,正在打造出行全方案全面与滴滴竞争,腾讯也不可能放手,这就陷入了僵局,甚至是死局,吹合并吹的最厉害的朱啸虎或许并没有想到事情发展到如此复杂又急切的地步,嘚瑟变成着急,最后,或许只有跺脚干瞪眼的份了。

  大势急需格局的改变,而各方利益的撕扯让局面陷入了僵局,这就形成了矛盾,大自然面对矛盾时,通常会强行选择一方,合并可能性很小,那么到了某一个节点,可以预见,混乱的单车市场就会变成必须倒下一个的悲剧场面。

  ▌三、ofo和摩拜必须死一个

  既然合并渺茫,那么,这个悲剧结局,要不落在ofo上,要不落在摩拜身上,至于是谁,就要看时间站在哪一边。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已经崩溃。主要原因是低估了运营成本以及车辆损毁率,降低车辆维修及人员调度成本方面。共享单车对于公共资源的占有催生了政策出台,加上高损耗率,摩拜和ofo需要大量人的去做底层的单车维护,按照现在的成本算,这个生意在现有模式下难以赚钱,摩拜和ofo市场占有率都在45%左右,大城市自行车已经饱和,双方的市场份额差距没有拉开,非常接近,现在再去拼价格战、拼资本的融资都没有意义了。只要两个公司耗着,就会产生财务黑洞,火速烧光投资人的钱,在盈利模式有巨大偏差和两家争持不下的情况下,资本从来疯狂,但从来都不傻,当单车企业财务状况进入恶性循环,为ofo站台的投资人竭嘶底里呼吁合并,以求退出。

  所以,当合并不可行,当下的共享单车平台真正竞争的不是谁的市场规模更大,而是竞争的是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活得更加长久的问题。

  ofo和摩拜分别代表了两种模式,摩拜是典型的创业企业,通过对新的业务模式精耕细作,自己定义行业的标准,利用产品、业务和盈利模式建立自己的护城河,而ofo代表的是新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其目标是通过大量的铺张,利用资本暴力驱动,逼死别人,成就自己,然后是再探讨管理与精细化管理。搞好了,投资者暴利,创业公司速成,成为新巨头公司或高价卖出公司变现,搞得不好,创业背负巨债,投资人套牢甚至血本无归,然后投资下一个。由于大规模的铺张,管理和维修的成本给ofo自己挖的坑比摩拜深得多,时间站在摩拜这一边,由于摩拜的优势,摩拜的投资者没有ofo的投资人着急,这样的模式下,ofo需要烧多得多的钱,形势更加复杂,问题也更加严重,时间拖得越长,ofo在争斗中倒下的概率更大。

  除此之外,共享单车的终局,已经演变为巨头生态布局的争夺战,而在这场战争中,腾讯支持摩拜,阿里支持哈罗,滴滴自己做平台加自营,ofo陷入话语权争夺的内耗,看起来,腾讯+摩拜的组合是最牢固的,为何?

  阿里投资哈罗,完全是因为自己需要在单车领域刷存在感,没有实际竞争力。与滴滴分道扬镳的ofo呢?乱成一锅粥。以朱啸虎为代表的投资人,没有话语权,只能着急干瞪眼,引入阿里的入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稀释滴滴的股权,以此降低滴滴的话语权,最终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滴滴建立自己的单车平台,除了无奈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这场单车的混战,虽还未结束,但结局却越来越清晰——ofo和摩拜必须死一个。

  四、资本游戏的终结,不再嘚瑟的风投

  滴滴和ofo是近年来,中国的风投界催生的两只"巨婴",滴滴看起来已经长成"巨人",但这种用"激素"催生的"巨人",即便再高再大,也是无本之树,悬浮于空中,没有扎根于土壤,没有经历日月风霜,没有根基,则随时可能死掉。

  Ofo呢?自信心爆棚的风投们,欲效法滴滴之恶,用同样的套路催生另一个"巨人",如今,陷入不知所措的漩涡,陷入无法自拔的焦虑。

  而焦虑来自于资本的数字游戏——对估值盲目的堆叠,以致于最后无法套现,那些成功的例子,不过是一个个停留在纸面的虚无的回报率。正如此前,有媒体梳理,由朱啸虎执掌的金沙江创投,从2004年成立至今投资了200来个项目,但退出的项目连10个都够呛。即便金沙江创投后来投了滴滴、饿了么、ofo、映客等所谓"风口上的"项目,但在目前看来,其退出套现之路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简单。所以,朱啸虎前段时间不断发声称ofo和摩拜合并才是*的选择,他能不着急么?

  而今日,一位接近ofo内部人士对腾讯《一线》透露,从本周开始,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若按照ofo每月4-5亿元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该人士还称,每月10日是ofo公司发薪日,1月10日当天,ofo在为员工和兼职劳务工人发完工资后,账目上的现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与之相对应的是,ofo至今仍欠供应商约25亿元人民币,亏空押金总额约30亿。

  无论消息的准确度如何,看起来,最近朱啸虎们又要忙了。

  尾声

  崩溃的盈利模式,资本推动下过于激进的业务铺张,共享单车已经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两家龙头同时存在的前提都已经失去,要么合并,停止争斗,要么一家倒下。合并难以有进展,内耗的结果是,加速了其中一家的倒下,实际上,两家产品、业务模式完全不同的公司,背后还牵涉的巨头的竞争,必有一方被压榨致死,时间越少,一方的筹码就越少,两家中有一家必然和必须要死去!

  同时死去的将有那些标新立异,不再遵循风投界原始准则,不再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以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疯投们"。

  当阳光普照大地,二级市场开始信仰价值投资,一级市场却还沉浸在醉生梦死之中,这必然是不合理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港股那点事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