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疫苗之王的往事被扒无遗,疫苗的“前世今生”谁能“扒”?

药品从生产到使用,链条长、环节多,因而要溯源,防伪防篡改就尤为重要。于是有人想到了去中心、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只是,生产记录造假、深不见底的产业黑洞、问题疫苗不断。上了链的疫苗,就绝对安全了吗?
2018-07-25 07:40 · 读懂新三板  王勇   
   

  这几天,问题疫苗事件又一次刺痛了公众神经。

  家长们变得无比焦虑:问题疫苗究竟流向了哪里?被注入了哪个孩子的体内?我孩子注射的疫苗是哪里生产的?生产、运输、储藏环节究竟有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但是很遗憾,除了回家翻疫苗本,家长能得到的信息其实非常有限。

  有程序员大神试图整理长生生物疫苗的流向,花了10多个小时,也只能从政府采购和中标信息中梳理有限的信息,拼凑出一张缺失很多信息的疫苗流向地图。

  长春长生事件举国关注,是因为疫苗等药品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有人说,媒体扒出了疫苗*的往事,但疫苗的“前世今生”谁来“扒”?谁又能“扒”得到?

  舆情沸腾之下,医药产品全链条溯源体系的建立又一次步入公众视野。

  目前专门做药品追溯平台的企业有四家,分别是阿里健康、紫云股份(871413.OC)、爱创科技、和嘉华汇诚(838933.OC)。

  社会上也存在各种追溯和查询系统,有企业、部门的,还有第三方社会组织的。但大家不知道应该查哪个,即使查验了某一平台,也不知究竟是真是假。

  药品从生产到使用,链条长、环节多,因而要溯源,防伪防篡改就尤为重要。

  于是有人想到了去中心、不可篡改的区块链。

  只是,生产记录造假、深不见底的产业黑洞、问题疫苗不断。上了链的疫苗,就*安全了吗?

  /01/

  监管之痛:建不起来的药品溯源体系

  2016 年1月,发生了一件对医药行业影响深远的大事。国家食药监总局收回了此前交由阿里健康运营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运营权。

  这意味着,此前10年以“药品电子监管码”为核心的药品监管体系至此戛然而止。

  “药品电子监管码”是国家食药监总局从2006年开始建设的药品监管系统。电子监管码相当于药品的身份证,通过扫码可以追溯药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使用各个环节。

  最初监管码只用在特殊药物上,到了2015年1月,监管发文要求2016年1月1日后生产的药品做到全部赋码,纳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所有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必须全部入网,对已赋码药品“见码必扫”。 

  很明显,食药监总局希望通过电子监管码,实现药品的全追溯监管

  但遗憾的是,持续10年之久的赋码计划在2016年画上了句号,因为推行阻力太大了。

  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原本是由中信集团的子公司中信21世纪运营的。在医改深化的大背景下,监管将很多试点交给了中信21世纪。比如*张“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资格证”,还有电子监管码这个国家级项目。

  尽管拿了一手好牌,中信21世纪却不大会运营,连年亏损,不得已在2014年作价10亿元卖给了阿里。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阿里的天猫医药馆本来就已是*的医药电商平台,现在又有了电子监管码这张牌,等于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掌握了全国医药生产、流通及用户购买数据,知道每一种药品的销量和流向”,阿里健康拥有的这一权限让众多零售商不寒而栗。于是就有了2016年1月底湖南养天和大药房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状告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事情。

  这些零售商敢于奋起一搏,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受到了威胁。若按监管的要求去做,首先给零售商带来额外成本,门店需要购买扫描枪、数字证书等,再加上扫码增加的工作量,一家门店一年将增加几十万的成本。

  于是,不少药品零售企业联合发声,要求取消电子监管码。

  迫于压力,食药监总局收回了阿里健康对全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的运营权,终止了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推行。“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也于2017年3月1日停止更新。

  /02/

  疫苗之殇:缺失的药品监管

  建立追溯体系,说白了,就是要在发生质量问题时能及时召回相关产品、寻找原因,还要监督各链条的参与方,杜绝造假等问题的发生。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掣肘的还不仅是上文提到的零售商,还有占据药品使用终端大头的医疗机构

  电子监管码仅覆盖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并没有真正触及使用终端。

  医疗机构的监管单位是卫计委,而非食药监总局,这就使得“电子监管码”很难全面推开。

  如果医疗机构不配合,仅使用终端这一环的数据就是缺失的,全追溯又从何谈起?

  疫苗更是。疫苗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分属不同部门监管,无疑给药品监管增添了很多困难。一旦进入流通环节,很难保证全程都符合规定。

  比如,在曝光的疫苗事件中,掌握二类疫苗的采购权的疾控中心,他们能够决定向哪个厂家采购,采购的价格和数量。

  所谓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包括水痘疫苗、狂犬疫苗、流感疫苗等25种。二类疫苗的销售收入构成了疾控中心人员的奖金来源,这就相当于给“问题疫苗”开了一个后门。

  2016年山东疫苗案中,47岁的庞红卫及其女儿在几年时间内,非法购进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就运输销往全国24个省市。

  案子牵出了药品经营企业编造药品销售记录、向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疫苗等生物制品、出租出借证照、挂靠走票等事实。甚至还有地方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整个过程缺乏有效监督,令人诧异

  而长春长生事件举国关注,因为疫苗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人说,媒体扒出了疫苗*的往事,但疫苗的“前世今生”谁来“扒”?谁又能“扒”得到?

  有程序员大神试图整理长春长生疫苗的流向,花了10多个小时,也只能从政府采购和中标信息中梳理有限的信息,拼凑出一张有缺失很多信息的疫苗流向地图。

  你说,从生产到使用,疫苗的“前世今生”谁说得清?

  而这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则是中国的药品追溯体系一直未能建立起来。

  /03/

  上了链的疫苗,就安全了吗?

  电子监管码被叫停后,监管就在筹划建立新的药品追溯机制。

  2016年1月,电子监管码被叫停前后,国务院办公厅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隔了一个月,食药监总局根据这个文件精神起草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鼓励企业自建追溯系统,或者采购第三方信息技术企业的药品追溯服务

  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锡蓉对媒体表示,国家明确了要建立追溯体系,也明确了企业是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政府是执法监督检查主体。

  未来的追溯体系是怎样的?“会出现几家做得好的平台相互竞争,国家再在这几家平台上层做一个数据共享架构,基于这个共享架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这是业内人士的看法,总之要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事实上,自从电子监管码停止推广之后,这个市场就涌入了很多竞争者。还有企业在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做食品药品的溯源平台。

  目前专门做药品追溯平台的企业有四家,分别是阿里健康、紫云股份(871413.OC)、爱创科技、和嘉华汇诚(838933.OC)。

  这四家企业其实又可分为两拨,爱创和嘉华主要做药品生产过程的追溯,阿里健康和紫云股份主要做流通领域的追溯。

  2016年6月,阿里健康移交了药品监管网之后,就推出了独立的第三方药品追溯平台 “码上放心”。

  由于有之前的积累,阿里健康目前自然是这个市场上*的玩家。根据5月17日披露的财报,去年追溯平台收入2435万元,已有超过7500家企业入驻。而且还在向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扩展。

  紫云股份进入较晚,2017年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药品追溯平台,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药品运输、存储过程中的物流、温度等数据会实时上传到区块链中,任何人都不能再修改。

  疫苗事件发生后,第三方溯源平台开展了行动。阿里健康的“码上放心”迅速展开了问题疫苗的后台标定工作,正式开通扫码警示功能

  而紫云股份董事长罗建辉告诉读懂君,公司已经为中国生物开发了疫苗追溯平台,疫苗生产流通中的数据,比如物流轨迹、温度轨迹,都会生成一个哈希值,实时存在区块链上,不能再修改。还可以追溯到每支疫苗,记录每支疫苗最终用到了何人身上。

  只是,生产记录造假、深不见底的产业黑洞、问题疫苗不断。上了链的疫苗,就*安全了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读懂新三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