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互联网的现世报

从2008到2018这十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创业大潮最疯狂的十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前所未有的充裕。很多创业者的初心,不再是为一个好的点子鸡冻,而是如何讨得资本的欢心
2018-08-28 10:33 · 微信公众号:接招  方浩   
   

  不到三个月,滴滴顺风车上发生两起命案。这家中国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之一,再次成为人们讨伐的对象。

  当然为滴滴喊冤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无非两种观点:一、滴滴只是运营平台,不能背负主要责任;二、滴滴只是背锅侠,换任何公司都一样。

  *种观点不值得一驳。很多人经常引用的一个观点是,有人拿刀杀了人,不能因此认定生产刀具的工厂或者售卖刀具的超市就是共犯。但如果是工厂或者超市把刀长期租给杀手并从中赚取佣金呢?接二连三的命案表明,如果顺风车只是拉人,它就是车;如果顺分车利用拉人谋财害命,它就是刀。魏泽西事件才过去两年,这个话题真没必要再次展开。

  第二种观点,说对了一半:确实换谁都一样,但滴滴不是背锅侠。

  先说为什么换谁都一样。从2008到2018这十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创业大潮最疯狂的十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前所未有的充裕。很多创业者的初心,不再是为一个好的点子鸡冻,而是如何讨得资本的欢心。所以,结果就是to VC、to AT模式大行其道。

  而资本驱动的结果,就是流量思维。流量和用户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冰冷的理性思维,只是把用户看成打包的数据;后者则是活生生的人。伺候一堆数据方便,还是伺候一个人方便?答案不言自明。

  你觉得是你在打车,其实是一个流量、一个数据在打车。甚至你在哪里上车、哪里下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又完成一个流量的传送。根本不存在什么用户思维,只有人死了,她才会成为用户。

  靠产品获取用户,就变成了靠资本买来流量。再加上中国社会成王败寇的历史传统,跑到最后的创业者都成了英雄,张口月活用户多少、闭口日活用户多少,其实他们说的只是数字,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投资人是用钱生钱,但创业者不是。

  不把用户当人,而仅仅当流量,最终导致流量为王。流量为王在中国互联网圈,已经变成一种“道德哲学”:谁有钱谁就能买来流量,谁能买来流量谁就是赢家。至于流量是人血馒头还是带割韭菜,一点也不重要。当北京房租大涨变成了一场资本游戏,你还有脸说自己是某个APP的用户?人家从来没把你当用户好不好。

  你也配姓zhao?这是互联网思维的阶层固化。过去这些年,常常听到一些投资人对创业者*评价:有狼性、战斗精神一流。人文精神的缺失、功利主义的盛行、丛林法则的普及,让中国互联网狼性遍地,但人性稀缺。以前,我们以“小白用户”为荣,现在,我们都成了小白鼠。Sexy的小白鼠。

  中国这些年跑出来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有道德瑕疵的公司,先发展、后治理,也可以理解成摸着石头过河。但现在容易出问题的,也是这些公司。滴滴一路狂飙,现在只是到了补课的时候。

  但不能把补课当饭吃。如果天天补课,到底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还是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

  很多年前中国商业圈流行“原罪”一说,指八、九十年代靠灰色甚至不法手段发家的企业家。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没有“前置原罪”,但有不少“原罪后缀”。无论哪个原罪,结果都一样:不断稀释自己的道德股份。起码当年还有“客户就是上帝”的口号,现在都变成了流量就是上帝。王道王道,只有王,没有道。

  滴滴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缩影,中国互联网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大家都在赶路,表情僵硬,看不见别人,更看不见自己,没有顺风车,只有刀尖舔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接招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