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京东便利店否认“倒闭潮”,刘强东赔钱挖人继续扩张?

未来实体便利店和电商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优势才是行业竞争力所在。
2018-10-17 07:58 · 微信公众号:创业邦  星晴   
   

  还记得去年刘强东“5年开100万家京东便利店”的豪言吗?但现实中却爆出大量便利店倒闭的消息。

  实际上,网络上京东便利店倒闭的消息从去年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目前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但通过地图搜索“京东便利店”,发现确实有一些已经关闭。

  此前有网友发现家附近的京东便利店倒闭:“华侨新城年初的时候楼下开了家京东便利店,多多少少也为一带的居民提供了便利。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上周路过的时候竟然发现店关门了!”网友评论:“这么好的位置都开不下去?”

  对此有记者向京东官方求证,对方表示京东便利店属于加盟合作模式,所谓“关店潮”中涉及的店铺,大多不能说是倒闭,只能说是申请结束合作,不再以“京东便利店”的形式存在,但店铺实际还是开着的。

  同时,据北京商报报道,京东正筹划开设京东便利店以外的直营店铺,部分团队人员来自北京其他传统便利店品牌,记者还从711内部人士处获悉,京东从北京711挖走了5位管理层人士。

  对此,京东方面回应称:京东便利店主要为了赋能线下门店,在提供货源外,还对线下便利店输出品牌、模式和管理。目前,京东还将坚持这种方式持续赋能线下便利店,并没有做大规模自营店的准备。

  距离“百万便利店计划”公布已有年余,京东目前仍只谈计划,不谈盈利,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

  “百万京东便利店计划”泡汤?

  2017年4月,京东宣布“百万京东便利店计划”,声称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而其中将有一半在农村,每个村都有。

  时隔一年,4月12日刘强东又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公开表示,今年年底的目标要达到每天新开1000家京东便利店,一条街每隔300米就要有一家京东便利店。

  一番豪言描绘了一幅未来“无界零售”的美好蓝图,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样的计划未免有些“大跃进”。

  2018年3月20日,京东商城新通路事业部总裁郑宏彦,在京东新通路无界零售战略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京东已完成45万家京东便利店布局。按照郑宏彦的说法,不到一年的时间京东已经完成了5年目标的近一半,剩下的55万家有望2018年完成。

  然而按照刘强东的定下的目标,年底实现日开千店,以全年365天计算,2018年最多开36.5万家

  郑宏彦给出的数据明显要高于这个数值,两人的口径不一致,这背后的数字谜局也遭到外界诸多质疑。

  之所以有这么“宏大”的计划,在于京东便利店采用收编夫妻店进行“翻牌加盟”模式,并非直营,而这或许也成了困住京东便利店的主要原因。

  京东便利店现在采取的是“翻牌”模式,即通过收编夫妻老婆店,挂上京东便利店的牌子,店型分为旗舰店、精品店、优品店,其中,优品店数量居多。

  加盟商不需要支付系统使用费、品牌合作费、培训费等费用,由于大部分旗舰店和精品店都需要缴纳10000-20000元的保证金,而且店铺的装修和改造成本需要店主自己承担,这使得原本利润微薄的小店店主难以接受。

  据了解,加盟后门店能承接多项功能,除了常见的个护美妆、日化洗护等百货销售外,还有京东代购、网上代下单、待收货、话费充值、车票与酒店预订等。

  但是即便只是改换门面,每周1000家的工作目标也不太容易完成。

  2017年6月,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负责人、新通路事业部副总裁杜爽从京东离职,网传离职原因或是因为不堪“今年目标开50万家便利店”的压力。

  为何京东的宣传与实际落地情况有如此大的反差?在线上风生水起的京东为何到了线下开始玩不转?

  京东便利店加盟之殇

  京东积累了多年线上经营的经验,对于线下零售业的运营却并不熟悉,存在着对加盟商培训不足、供应链弱、缺乏营销赋能等问题。

  1、线下供应链羸弱,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据长江商报今年4月报道,京东便利店为加盟商提供“掌柜宝”B2B订货平台,但很多加盟京东便利店的经营者反映,掌柜宝并没有为便利店带来太大的利润空间。一方面,价格较为混乱,畅销品牌少,且非加盟店也可以使用,与传统经销商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另一方面,零售行业,最重要的就是临期商品的退换。虽然京东便利店的商品大多数采用与京东仓库的自有产品,但因为京东的商品一律没有退换,过期只有扔掉了。有店家反馈,特别对于那些保质期段的产品,比如酸奶保质期才一周。而且商品都是京东商品,并不一定符合当地人的喜好。好多京东便利店主每天都在亏损,快坚持不下去了。

  同时,京东便利店加盟制度其中一条,规定加盟商须有一个货柜售卖掌柜宝进货商品,其他货柜可自行选择。也就是说,加盟商仍需要自己拓展进货渠道,京东并未赋予加盟商任何进货渠道上的优势。

  2、物流成本难降

  京东的两级仓储物流模式,对订单的配送密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其订单密度及金额无法达到一定量级,其物流成本就很难降低。

  但京东便利店的计划是覆盖三到五线城市及农村市场,这些地点的小店的日零售额平均在1000-2000左右,订单金额低及订单频率较低。从商品种类上来看,主要也集中在以低货值、低毛利以及短保的重货上,这也会极大提高物流成本。

  3、加盟店培训不足、营销手段不到位

  由于订货、管理等方面基本上是凭借店主个人感觉和经验,直接导致了店面形象欠佳、营销手段传统、经营方式落后等弊病。“杂乱”、“乱定价”、“货不全”等字眼在网络评价上随处可见。

  也有很多京东便利店的店主都在反思:

花了那么多的装修费和一两万的京东牌子费,到底是值不值,感觉是被京东给套路了,花钱自己装修却在给京东卖货,主要是自己连人工钱都挣不出来。

  现在看来,如京东这样通过翻牌加盟模式整合社区内的闲散夫妻店,短期内基于门店的硬件、产品方面输出统一标准,一定程度可以使闲散经营的小商户们走向正轨、规模化,但要触及便利店运营管理系统的深水区,则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电商巨头的便利店大跃进

  在过去的一年随着传统零售的回暖,便利店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零售业态。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在上海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目前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已接近10万家,年销售额达1300亿元,增速达13%

  罗森一进驻南京便被抢购一空,全家、7-11等日系连锁便利店纷纷宣布要在2018年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资本也已经入场,去年11月,Today(今天)便利店宣布完成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今年3月9日,西安每一天便利店宣布获得春晓资本领投的2亿元人民币投资。

  同时,随着线上红利渐渐消失,电商巨头在焦虑中开始纷纷喊出新零售口号,线下实体店也成为京东、阿里、苏宁等布局的零售市场。

  一时间,便利店也成了电商巨头争抢的香饽饽。

  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就开始布局线下零售业,在入股银泰百货后,阿里巴巴又入股三江购物,以21.5亿元收购三江购物32%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而在和三江购物合作的11家便利店也在后来出现在手机淘宝页面上。

  2017年阿里又收购联华超市,拿到其18%的内资股股权,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而联华超市遍布全国的3618家门店有望为阿里开展新零售布局和改造。阿里的步伐也逐渐瞄准了线下最火热的业态,做起了天猫小店。

  今年以来,苏宁小店也在大规模开店,并且多在一些四五线的乡镇城市,预计到今年底将有超过5000家门店开业,未来三年将落地1.5万家店。

  除此之外,Amazon也发布了四年项目计划,要开设至少三个类似于Amazon Go的线下实体超市概念、两个大型超市,最终要开超过2000家规模不等的超市和便利店。

  在中国的便利店市场,一直有两种业态互为补充,又彼此无法取代。一种是连锁型便利店,包括日系和区域连锁型便利店,另一种则是数量庞大的“夫妻老婆店”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超过600万小店,大都是夫妻店,70%以上在3-6线城市,过往10年店数基本稳定。店主80%年纪在45岁以上,通常不太熟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店主每天平均开店时间超过12小时,在华南地区甚至每天开店15小时,但收入微薄。

  在这波便利店浪潮里,传统零售商和投资机构,更为青睐连锁便利店。而京东、阿里则主要争夺“夫妻老婆店”,以改造“夫妻老婆店”的方式迅速扩张,苏宁则选择自营做连锁便利店。三大巨头的一举一动都在牵动着行业的神经,也深深影响着整个中国便利店的发展。

  未来实体便利店和电商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优势才是行业竞争力所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