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君联资本邵振兴:付费习惯养成,智能终端、线下娱乐,将是文化投资的春天

我们的投资主体也很简单,就是内容+科技+变现,不是简单的过去内容的内核,当然源头可能还是跟内容相关的,但是最终是要跟科技,要跟间接的这种变现去关联起来。
2018-10-24 18:08 · 投资界     
   

  2018年,文化与其他产业加速跨界、渗透与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文化新业态,文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优势,激发了各类资本追逐的热情。为进一步促进文创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共荣发展,营造北京地区自主创业的“众创”热潮,进一步释放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活力,2018年10月24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农商银行再次携手清科集团,举办“第七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整合投资界与文化产业界的高端资源,透视产业动向和趋势,以资本之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发展。

君联资本邵振兴:付费习惯养成,智能终端、线下娱乐,将是文化投资的春天

  会上,君联资本的董事总经理邵振兴就《文娱投资下一站》发表了主题演讲,投资界根据现场实录进行了整理: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也体现了北京的秋色怡人,会场是坐得是比较满,其实跟我的预期一样,因为寒冬,坐在一起抱团取暖。

  首先我们基于目前的市场一些观察,今年发生了比较大的融资、并购和上市的案例,这些案例其实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就是我们整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文娱整个产业的升级,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收割期,然后大量的资金向头部企业聚集,很多头部的这些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型的企业陆续上市,其实都是说明了这个问题。

  所以,现在投融资在目前情况下看到的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状态,在我们的观察中今年上半年,或者是前三个季度,头部项目所汇集的资金量大概占到可能是30-40%,所以留给后面的中小型的这些融资案例来看,从数量也好,还是金额也好,都比去年其实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下降,所以这个也是再一次证明了寒冬背景下,资金和企业其实都会呈现一个两极分化的趋势。

  文娱产业跟其他行业都是关联性很强的,现在是经济下行的周期,因为文娱行业比较受关注,或者说受关注的程度更高,所以大家日常在很多新闻,包括自媒体,尤其是舆论导向上来看,文娱很多事件可能更容易引起大家的议论和讨论。这张PPT上简单列举了跟政策相关的几个热点,包括内容审核的趋严,主要体现在三大视频平台上。以前是自审为主,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要求,很多内容可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一些问题,出现一些比较头部的内容下架,包括很多自媒体在监管过程中,也是瞬间消失。包括最近税务的风波,涉及到的面其实也比较广,而且据新闻讲是设了两个时间期限,一个是10月份,一个是年底,所以很多人都在排队去交税。包括资管新规,虽然跟创业者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其实对于投资机构来讲,感觉还是比较深的,因为从今年年初酝酿到最后推出,其实整个影响的是资金面。

  虽然有一些这么多好和坏的消息,我们可以看到文娱行业在过去经历了一个非常高速的发展周期,背后有一定的因素,也体现了一些特征,罗列了几点,包括现在整个付费在过去中国文化产业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在有限网络时代,大家经过十多年的尝试都没有成功,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功了,这背后其实跟90后和00后的付费意愿,消费习惯跟过去主流消费人群不一样,也是有很大的关系。未来其实不光是说在长视频,就像网剧和网大的内容会有付费,其实会有更广大的付费模式开始出现。

  此外就是内容,刚刚讲的内容产能过剩,因为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所以内容的精品化,不管是C端的需求还是平台的需求来讲,也都是相辅相成的。此外就是从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开始的这一波新的短视频的浪潮,其实短视频整个事情15年我们就在关注,因为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的特征,使得短内容更容易传播,更容易降低了制作门槛,真正进入到商业化变现的周期,其实是今年,当年里面有抖音这样平台快速的崛起,以及抖音和快手,包括此前的微博的视频的部分商业化,都跟这个有关系。未来的短视频不是靠早期的UGC内容,也不是靠平台去补贴来发展,未来会有一个更成熟的商业化体系来支撑。

  此外,有很多观点雷同,其实我们也会关注到基于内容和很多其他消费领域的这种跨界的融合,后面我会进一步详细展开来讲。我觉得还是需要跳出来,因为我们还是习惯性去看整个外部环境,我们同样用四个维度来重新梳理一下,因为这个框架我们是经常用,但是内容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做一些调整,今天其实跟三年前和五年前发生最大的变化,可能并不是太多,也就是说除了整个经济下行,这是一个表象,包括贸易战,这其实是阶段性的事件,大的逻辑其实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说过去我个人总结,我们跟关注的是社会机构和科技这两个外部的因素,比如说社会其实刚刚讲到的90后和00后,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变化,因为他们进入到社会舞台,包括过去我们讲整个服务业的基础,其实来自于工业和农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红利。

  讲一个事情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今天的电商也好,还是外卖也好,其实都是有千军万马的人在服务的,讲一个数字,中国的送快递的小哥,大概有3千万,加上外卖,这个数量还会更多。所以整个电商也好,包括外卖,这些其实看上去互联网的这么一些模式,其实它的基础设施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低廉的劳动力,在美国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事情发生的。但是这个局面未来会不会发生变化,我相信一定会,因为人力成本还会进一步攀高,攀高了以后,这个模式的经济性继续是非存在的,这是我们下一步讨论劳动力成本的问题,刘易斯拐点正在出现,服务业的拐点也会出现。

  我们看到的其实还是更多的消费还是在升级,目前消费主力军是新中产阶段,他们带动了消费升级的趋势。科技除了刚刚提到的AI、5G,其实我们也关注到数据,今天数据的价值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更加的具有能量,在阿里上市之后,马云在不同的场合都会去讲阿里未来是一家数据公司。去年从亚马逊和微软整个股价的翻番,背后也都是因为数据、云计算相关的内容在驱动。

  未来一个是科技,一个是数据,这两个因素对整个产业的驱动也是非常突出的。经济有贸易战,这一定是一个阶段性的事件,因为今天的贸易战还是建立在工业化体系之上的摩擦,而更多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更多是一个跨国界和全球化,本身就是打通的,就像很多年前的一本书《世界是平的》一样。

  讲一下消费升级,我们这一轮的升级更多是一个从商品到服务的升级,但是文娱作为一个服务的主要部分,它一定也会分享到商品向服务升级的这么一波红利。过去其实文娱行业或者说传统的文化产业,跟互联网其实分得比较开,这个基本上是十年前我们用的一张图,可以看到互联网做互联网的,传统文化产业做传统文化产业的,线上的这些企业其实也很少有盈利模式,内容制作还是以线上为主要的渠道。但是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和传统文化产业完成的融合,我们今天不再区分互联网和传统企业,内容生产、平台渠道、变现已经打通,过去我们按照行业一个一个去细分,今天其实已经分不开了。

  对未来的一些基本的判断,这是跟文化大的产业的几个驱动因素,第一个是以流量主导的平台快速发展接近了尾声,未来可能新的内容性的平台能够利用这个网络或者说流量的红利快速崛起的机会,几乎已经不存在了,也许会有机会型的,个别细分行业或者细分人群的机会,但是这种大的机会应该是不存在了。

  所以流量红利基本上消失,在过去沉淀下来的这些社交的资产和内容的这些资产,其实已经到了一个内容规模化变现的前夜。接下来是一个精细化运营的时代,不管是说这种关系也好,还是说这种关系的变现,都是需要进入到这么一种精细化运营。

  此外,刚刚提到了付费习惯逐步养成,这个跟新的人口结构,消费人群结构发生变化有关系,这是对整个产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过去还是一个to b的模式在进行内容的生产,未来C端的付费,以及C端付费形成的趋势,以及C端的消费特征,都会重新改变生产内容的过程。所以现在我们可能也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看真正面向C端这种内容的生产方式。所以整个内容产业会迎来工业化的阶段。

  平台会进一步加大内容的投入,马太效应开始非常的明显,短视频开始进入商业化的阶段。另外一个就是非常大的点,就是变现,刚刚提到的付费其实是一个直接的变现,更多提到的是内容和社交的表现,更多是一个间接的表现,通过广告也好,电商也好,把内容和社交关系这种流量转化成最终的一个商品或者是服务的,这是一种间接变现的模式。最后就是技术对整个行业的渗透,所以也是特别提醒在座的一些创业者,就像过去5、10年前都会非常重视互联网这个技术一样,今天也是提示大家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数据和人工智能,因为这些东西未来会改变整个行业的生产方式,会改变整个行业的关系,会对行业有深远的影响。

  所以我们的投资主体很简单,就是内容+科技+变现,不是简单的过去内容的内核,当然源头可能还是跟内容相关的,但是最终是要跟科技,要跟间接的这种变现去关联起来。

  最后再总结一下,在内容端,我们现在重点关注长视频和短视频,长视频会关注有工业化生产体系的这种企业,包括衍生品,音乐之前我们已经完成系统性的一个布局,但是音乐整个衍生的环节,包括线下的娱乐,其实是现在的一个非常大的机会。短视频相关的,不管是从内容制作,渠道分发和相关的变现,都是存在系统性的机会。

  基于内容和社交关系的变现,现在有一个部分叫社交电商,当然在这个细分里面有非常多的企业,每家模式也是千差万别,都是大家共享的是内容+社交关系的变现模式。

  最后结合技术解决方案,来自于终端的红利,现在整个智能终端的量的爆发,其实跟早期智能手机是非常相像的,现在像整个音频的分发,大头是通过智能的终端,所以基于智能终端的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也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机会。如果以后有机会,再找机会跟大家交流,再次感谢主办方,感谢大家,能这个机会跟大家进行分享。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10/43696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