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华为的高点,也是华为的低谷

华为面对的市场都正处在剧烈波动颠覆重组的时间当口,华为多年积累下的技术产业优势,既是颠覆行业的基础,又有可能被市场从另外一个维度快速颠覆。
2018-11-08 06:58 · 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  小新   
   

  华为一直对外声称“未来智能手机市场玩家将只剩2至3家”,余承东对这一预判信誓旦旦。接连倒下的中小手机品牌与越来越向头部品牌集中的销量好像也应对了这一预言。

  但即使处于当下最严峻的寒冬里,智能手机品牌还是处于多头并进的状态。

  最近一年活得艰难的魅族,下半年接连发布的16系列新机,产品出彩卡位精准,来一次大翻身不一定,但活下去撑过寒冬没有问题。

  在欧美市场攻城略地的一加,也终于修成正果,取得美国重要电信运营商渠道T Mobile的合作,业绩眼看着是在步步高升。

  除此之外,势头正猛的OPPOvivo,在非洲切下一半市场的传音,在国际市场征战的TCL,通过HMD复活的Nokia,各个不可小觑。甚至锤子这样的厂商,也能靠着独立子弹短信项目融资续命。

  这些还不包括依旧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苹果三星,两大传统霸主。

  这跟华为的预言不一样。

 三星苹果高通混战,让手机市场百家齐鸣

  市场的复杂程度,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当然,华为从去年开始,提前布局的三摄、全面屏、异形屏、Ai芯片、超窄指纹识别等等技术,迎来了持续性爆发,有着不可置疑*优势。所以在今年的手机圈,华为有了睥睨一切的资本。

  但智能手机市场不是各大品牌抢地盘这么简单,真正控制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是,苹果高通三星这些核心元器件乃至标准的引导者手中。

  原本在华为的设想中,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应该是高通与三星牢牢站在一起,苹果靠完善的核心供应链布局力压一头,华为靠着电信设备的优势以及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三分天下。至于联发科,则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不前,没有威胁。

  但意外出现了,三星也开始研发自有芯片基带,跟高通站到了对立面,甚至联手对手苹果状告高通垄断。于是,高通不得不扶持新的品牌,来对抗市场竞争。

  从今年年初开始,高通为了补上苹果转单、三星叛变的市场缺口,一口气扶持了OPPOvivo中兴小米,甚至此前分歧严重的魅族也进入了高通品牌阵营。

  然后高通又将下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55转单给台积电代工,并改名为骁龙8150。甚至让柔宇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在折叠屏手机FlexPai上首发,为的就是截胡三星接下来将要发布的折叠屏旗舰。

  为此,三星也不得不放下过往强硬姿态,与Google握手开发适配折叠屏的操作系统。

  一下子,华为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多了一堆。

  这是华为在睥睨手机市场的同时,存在的巨大隐忧。毕竟,华为真正的竞争对手是高通。自产自用的产业链结构,比不上人家长久以来打造的百花齐放的产业链生态。

  更严重的是,消费电子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产品形态正在发生极速变化,苹果掀起的刘海屏Face ID与AR生态风潮一个方向,Amazon拉开的智能语音助手是另一个方向,印度市场崛起的kaiOS正在成为新的机遇。

  未来的5G市场,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推动普及是一个难题;消费电子产品形态如何迎来新一波的颠覆,又是一个难题。

  这两个难题,华为全部都占了,而且华为采用的还是苹果式的自产自用的封闭生态。在技术*的前提下,如何*限度发挥资本和产业的力量,是大难题。

 toB市场下滑,手机已成华为主业

  另外,华为的主业电信设备市场也不容乐观。

  年初IHS Markit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萎缩了14%,在四季度下滑了10%。在5G商用远未到来之前,预计2018年,下滑将会更加严重。

  与此同时是,华为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的电信设备商。不过在这些背后需要注意的是:近些年,中国一直是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华为能登顶考的还是国内市场的红利。

  年初,华为发布的2017年业绩显示:在6000亿人民币的总营收中,国内市场占了3051亿,占比达到50.5%。

  可以说,华为强调多年的国际化运营,成绩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突出。更多的是在研发服务上做到了国际化先行。

  目前对于华为来说,核心重点业务有光通讯设备、云服务、服务器、智能手机等多个领域。

  其中对华为营收影响*的,已经从原来的电信设备业务转到智能手机身上。2017年,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已经超越自家的电信设备业务,占了营收的一半。

  总的看来,国内市场和智能手机业务已经成了华为不折不扣的压舱石,帮华为顺利稳住了公司发展势头。

  这也是国内另一家电信设备巨头中兴总结出来的经验,2004年中兴就已经拿下了国内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帮助中兴从电信设备市场忽高忽低的营收泥潭里解救出来。但是接连十多年的多元化发展和交接班工作,又将中兴拖入了新的泥潭。

 技术不是*衡量标准,华为*短板来自资本

  华为目前也面临交接班和业务多元化难题,从对手中兴身上吸取经验教训也是必须的。

  所以任正非才会在内部会议上表示“现在外界过分夸大了华为公司,也有可能是灾难,外面说我们好,可能会麻醉了我们的员工,特别是我们发钱还多。”

  当然,因为注重技术研发,其实华为在各个业务领域的发展都不错。

  光通讯设备上虽然近两年国产芯片性能还相差较远,但按照目前稳定的发展路线来看,在外部环境不发生重大变故的情况下,未来总有一天能赶上。

  华为的云服务也被国内云服务一哥阿里云*忌惮对象,服务器领域华为也早就位于市场第四,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市场占比6%。智能手机更是势头正猛。

  但技术不是市场*衡量标准,华为面对的重大隐忧也不少。纯比拼技术的领域,例如光通讯设备市场,没有多大问题。而像云服务业务方面,因为没有阿里腾讯那样丰富的业务生态做推广,即便用尽全力从智能手机市场找切入口,还是一直处于下风。

  服务器领域则面对的是一大波Ai风潮,市场突然涌入寒武纪、比特大陆、阿里平头哥等新生代竞争对手。芯片设计市场近两年的门槛迅速拉低,在Ai风口下,台积电这样的代工厂也放开思路扶持更多有钱的新晋创业团队。

  而在Ai芯片服务器的重大应用市场——安防市场里,华为正面临激烈竞争。

  还有华为最擅长的5G领域,5G市场由于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意一家电信运营商、科技巨头、资本大鳄都难以承受这样的资本支出。在资本市场的限制下,5G注定是一个开放多方合作共同运营的超级电信生态。

  虽然华为早就布局了电信代运营业务,但华为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打通所有资本市场的利益。而一直以来,华为不擅长甚至直接拒绝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这种封闭的状态,让华为未来的位置显得尴尬。

 结语

  华为面对的市场都正处在剧烈波动颠覆重组的时间当口,华为多年积累下的技术产业优势,既是颠覆行业的基础,又有可能被市场从另外一个维度快速颠覆。

  即将到来的5G、Ai、AR时代,华为在技术产品市场上有多重*的准备,但没有一个统领产业生态的地位,在面向未来的标准服务上,没有强有力的话语权。这是不可忽视的。

  任正非在最近的一场研讨会上发言,直接发出了“攻上‘上甘岭’,实现5G战略*”的声音。

  熟悉市场舆论的读者看得出来,任总这是站在国际舆论的角度,来为华为正名,希望用更积极的态度获取国际市场任何,从而进入更多市场。如此一来华为才能成长为在市场上有真正影响力的巨头企业。

  但其实任老不必如此表态,只需要拆分出一个华为核心业务到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即可以打消所有疑问。但面对华为复杂的股权和无法回避的接班问题,这又是一个难题。

  去年业界沸沸扬扬讨论的任正非退休话题,在今年华为改组董事长轮值制度之后,画上了句号。任正非的名字出现在董事的名单里,已经表明了华为对接班问题的态度。

  在美国拒绝、澳大利亚印度审查又接受华为的状态里,华为想以颠覆者的形象统领未来市场,难度较大。

  当然,现在的华为已经把大多数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到屁股后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