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创业时代》迎来收官,虽然该剧播出至后半程时故事逐渐明晰,但前期剧情崩盘还是导致该剧热度与口碑双不及预期,目前,《创业时代》豆瓣评分3.5分,累计播放量36.2亿,全网实时热度更是次于《唐砖》《双世宠妃2》《悍城》等网剧。
《创业时代》是由华策影视主控的剧集,而并非华策旗下的主力子公司克顿传媒出品。其实,近几年来华策影视大多爆款剧均为旗下克顿传媒主控,而非克顿出品的则多难成爆款。同时,近几年来华策影视的主要营收也依赖于旗下子公司克顿传媒。
2018年上半年,华策影视营业收入21.87亿元,同比增长24.8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9亿元,同比增长5.28%。业绩虽平稳增长,但仔细查看财报可以发现,华策的业绩主要来源于旗下的子公司克顿传媒。2018年第三季度,主要为华策贡献利润的项目有全网剧《橙红年代》《蜜汁炖鱿鱼》以及电影《反贪风暴3》,其中《蜜汁炖鱿鱼》便为克顿旗下剧酷文化主控。
作为国内“电视剧*股”,华策影视在2013年以16.52亿元全资收购了克顿传媒,得益于克顿传媒的大数据库和影视制作基础,业绩增长乏力的华策主营业务体量和市场占有率都得以提升,近几年更是接连诞生了《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国民度极高的爆款,但是这些剧的生产者,都为克顿传媒。
90%的爆款剧来自被收购的子公司,也反映了华策自身生产爆款的能力不佳,对克顿传媒依赖度极高。在营收上,克顿也成了华策的主力,2014年—2016年双方业绩对赌期,克顿传媒每年为华策影视贡献了超过50%以上的净利润。过度依赖克顿,实则也为华策带来了隐患。
目前来看,克顿传媒的管理层较华策相对独立,且双方对赌期已经结束,华策与克顿传媒的两大核心人员吴涛、刘智的劳工合同大约也仅剩2年时间到期。其实当下克顿传媒已经开始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现如今慈文传媒旗下蜜淘影业总经理柳苗就曾为克顿旗下全资子公司持股40%的慈嘉影视的总经理,若克顿传媒的人才持续流失,极有可能引发华策的业绩地震。因此,克顿既是华策业绩续航的主力保障,又是华策业绩不稳定的*风险。
华策影视业绩增长乏力
通过并购克顿提高市场竞争力
2013年,华策影视宣布以16.52亿元全资收购克顿传媒,成为当时国内影视并购中交易额*的项目。
2013年,国内共有6000多家影视制作公司,数量居多且相对分散,集中度低。中小规模影视制作机构之间竞争激烈,而头部影视公司则并未形成垄断之势,诸如华策影视、克顿传媒、海润影视等公司之间的差距很是微小。
艺恩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民营电视剧公司中,华策以8.4亿的电视剧营收稳居*,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二、第三的克顿传媒和海润影视的营收与华策的差距并不大。此外,华策当年电视剧营收的增长率为25%,在TOP10中略低,当年业内对华策的业绩增长预期都在30%左右,相比之下,克顿传媒、华谊兄弟、新丽传媒、欢瑞世纪的增长率都达到了30%之上。可以看出,华策当时的业绩增长稍显乏力。
从2013年电视剧市场的集中度来看,营收TOP10的公司占据了47.7%的市场份额,但各家市场占有率整体较为均衡,华策影视市占率的*优势仅比克顿传媒、海润影视、华谊兄弟高出2%。所以,当时的华策急需与一家实力雄厚的影视公司“强强联手”,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通过提高整个市场集中度,保持住在行业的*优势。
根据重组预案显示,当时华策主要看中了克顿传媒所拥有的国内*的影视剧行业数据库资源及数据挖掘能力。克顿出身电视媒介咨询公司,据悉,当时克顿传媒的数据库收录了自1997年以来近万部影视剧在各平台播出的分地区、分观众群的收视评估情况;收录了国内*的制作班底信息,有记录的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均超2000人,演员超7000人,涵盖国内90%以上有播出记录的主创人员以及80%以上的其他制作班底成员信息。
大数据支撑对影视制作、发行、营销把控等均裨益良多,不过华策重点看中的,仍是克顿强劲的业内资源。克顿旗下拥有上海克顿影视、上海剧酷文化传播、上海辛迪加影视、上海好剧发行、上海剧芯文化等多家全资子公司,为当时国内第二大电视剧公司,2013年时,克顿传媒的电视剧营收在业内仅次于华策。
华策影视副总裁金骞在当时曾表示:“目前在电视剧领域的公司,从*名到第四名,规模差距都不大。如果我们两家一整合,第二名就差很多了。”在收购克顿传媒之前,华策影视的电视剧年产量规模为500集以上,收购克顿传媒1年后,华策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千集之上,市场占有率超过10%。并购克顿传媒,使得华策影视迅速发展壮大,但并购之后,华策对克顿的依赖也在日益加深。
克顿4年产出10多部爆款剧
华策影视沦为陪衬
2014年并购完成后,华策影视和克顿传媒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对赌协议。协议规定,克顿传媒必须在2014年—2016年分别完成1.81亿、2.36亿、2.42亿的业绩对赌,根据华策财报显示,克顿传媒以2.06亿、2.66亿、3.1亿的净利润超额完成了业绩对赌,并成为了华策影视的主力子公司。
2014年—2016年,华策影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9亿、3.69亿、4.78亿,其中克顿传媒旗下公司合计贡献的净利润占比分别为52.8%、63.9%、64.8%,呈逐年增高趋势。
2018年上半年,对华策净利润影响达10%的3家参股公司中,就有2家为克顿旗下子公司,2家公司净利润合计达到了2.64亿,占3家公司总净利润的84.8%,可见2018年上半年,克顿传媒仍是华策重要的收入来源。2018年第三季度,主要为华策贡献利润的项目有全网剧《橙红年代》《蜜汁炖鱿鱼》以及电影《反贪风暴3》,其中《蜜汁炖鱿鱼》便为克顿旗下剧酷文化主控。
其实,克顿传媒旗下的子公司盈利能力一直不俗。2015年,对华策净利润影响达10%的参股公司为4家,其中克顿传媒旗下的上海剧酷文化和上海辛迪加影视净利润合计2.12亿,占四家公司总净利润的60.7%;2016年,对华策净利润影响达10%的参股公司为4家,其中克顿旗下的霍尔果斯克顿传媒净利润2.23亿,占3家公司总净利润的61.4%。
从作品来看,克顿传媒在被收购后成为了华策的“爆款生产机”。2014年—2017年,华策共有17部电视剧进入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前5,其中克顿传媒出品的剧集数量达到了9部,分别为《爱情回来了》《翻译官》《微微一笑很倾城》《孤芳不自赏》《夏至未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时间都知道》《老男孩》《谈判官》,占比52.9%。2016年,《孤芳不自赏》 收入4.38亿,为当年华策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的项目。
在这四年期间,克顿传媒打造的剧集没有进入当年收入前5的也有不少爆款作品。比如2014年的《杉杉来了》《爱情公寓4》,2015年的《何以笙箫默》《我是杜拉拉》,2016年的《锦绣未央》等。可以说,华策近几年的热门剧集有90%都为克顿传媒生产。
在收购克顿传媒之前,华策影视虽产出过一些爆款剧集,但是不少是与其他影视公司合制而成,比如《雪豹》的主控方为湖南广电、《佳期如梦》主控方为上海创翊文化。且整体来看,华策此前的剧集风格偏向于正剧、年代剧、武侠剧等,在青春偶像剧集方面则较为薄弱。
而克顿传媒的剧集风格则较为年轻化,在青春偶像题材上把控能力较强,比如克顿出品过的《夏家三千金》和《爱情睡醒了》等剧就很受年轻观众喜欢。华策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浙江金溪影视在早前出品过《中国往事》《鹿鼎记》等经典剧集,但在2014年华策收购克顿传媒之后,浙江金溪的产量开始明显走低。
2018年,华策的《谈判官》《老男孩》《天盛长歌》等重点剧集都为克顿传媒主控,主要净利润来源自然也离不开克顿。目前,华策影视在爆款生产上非常依赖克顿传媒,自身生产爆款能力则较弱,从华策自己出品的剧集来看,近一两年,除了网剧《小美好》外并无太多爆款,如《传奇大亨》《我的奇妙男友》等剧均热度平平。今年华策主控的《创业时代》,虽然播出至后半程时故事逐渐明晰,但前期剧情崩盘还是导致该剧热度与口碑双不及预期,而该剧的监制便是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的女儿傅斌星。
2018年中报显示的华策目前正在制作的8部剧中,《蜜汁炖鱿鱼》《宸汐缘》《平凡的荣耀》《*芯机人》均为克顿主控,华策主控的《我只喜欢你》《资深少女的初恋》都为体量较小的爱情剧,而剩下两部剧中,《绝代双骄》由*世界主投主控,《*关系》虽由华策旗下的金溪影视主控,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因为该团队此前打造的《甜蜜暴击》市场反响并不好,目前《*关系》的售卖比较困难。
不过,华策一直以来依赖的克顿传媒,目前的爆款生产能力也在下滑。第三季度播出的克顿主控的剧集中,《天盛长歌》虽故事格局和题材宏大,但56集CSM52城全网平均收视率仅0.451%,其中*收视率甚至跌至0.154%,微博网友@xinyoulinxi87更是戏称《天盛长歌》*收视率连广告都不如。
其实,克顿传媒近几年之所以在业内很是吃香,主要是因为此前打造了《翻译官》《何以笙箫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诸多收视火爆的热门剧集,特别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成为了*部播放量破500亿的国产剧,因此, 业内在购剧时对克顿的剧集一直偏爱有加,克顿传媒也一直在吃这些剧的红利。与此同时,湖南卫视和克顿传媒一直以来关系也非常密切。
据一位接近湖南卫视的知情人士透露,克顿的剧集在湖南卫视的定位都是级别最高的S级,克顿今年的《天盛长歌》在湖南卫视也卖到了高价。但在《天盛长歌》反响不如预期之后,湖南卫视一度想退剧,因为没有其他剧可以换最终才勉强播完,但是原本70集的《天盛长歌》,还是被湖南卫视剪辑成了56集仓促播完。
前段时间,《娘道》导演郭靖宇在微博发布长文称要和操控收视率的黑幕决一死战,长文中提到“《天盛长歌》被剪了14集,损失了1个多亿”,按此估算,《天盛长歌》原本70集的版权费估计高达5-6亿。
据另外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天盛长歌》的低收视率,甚至影响到了在剧集前后投放的广告以及剧集内中插广告的收益,甚至有广告主要求退钱。据该知情人士称,湖南卫视采购负责人甚至因此事拍桌,而克顿的高层连夜飞到长沙来协调此事。
不难预测,《天盛长歌》失利之后,不仅湖南卫视要对克顿之后出品的剧集重新进行评估,市场的其他购剧方势必也会对克顿的剧集重新估价,克顿的剧集在市场的畅销度、价格无疑都会受到影响。而主要依赖于克顿的华策,未来受到的挑战也会更大。
对赌、劳工协议结束后风险重重
保障自身“造血能力”方为上策
在2013年并购之际,华策和克顿签订的业绩对赌协议和劳工协议,是华策确保克顿业绩稳固的关键,不过一旦协议到期,华策的风险或许也将随之来临。
纵观近几年文娱市场的并购重组,往往都伴随着对赌协议的出现,华策影视并非个例。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慈文传媒、欢瑞世纪、嘉行传媒等公司都曾通过对赌协议来增强公司想象空间,并保障自己的投资收益。业绩对赌和协议压力下,完不成对赌,将是被收购方的难题,但完成了对赌和协议后,对投资方来说或许也意味着风险的到来。
所以,一直以来过度依赖克顿传媒,正是华策影视的隐患所在。2013年克顿传媒被收购时,华策影视拿下了吴涛、刘智、孟雪、孙琳蔚4人持有的克顿传媒100%的股权。作为克顿传媒的创始人,吴涛曾历任安徽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安徽电视台副台长、上海实力媒体总经理之位,而克顿传媒副总裁刘智曾历任湖南电视台、湖南经视总编室主任、节目部副主任之位,二人均是影视行业资深人士,也是克顿传媒的核心人物。
2016年,吴涛因行贿被判刑三年,其子吴凡接替吴涛克顿传媒总经理之位,但从2018年上半年的财报来看,吴涛仍为华策的第三大股东,持有华策6.11%的股份在报告期内也未发生变动。整体来看,克顿传媒在被收购后,除了法定代表人变为了赵依芳之外,核心管理层并未发生太大变动。
为了保证克顿传媒持续稳定的经营,华策在收购克顿时与吴涛、刘智签订了期限不少于7年的劳动合同,在其所在公司不违反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二人不得单方解除与所在公司的劳动合同。目前,华策与吴涛、刘智签订的合约有效期最少仅剩两年时间,届时克顿传媒或发生较大变动不无可能。
从整个影视行业来看,不少被收购公司高管的离开,都是发生在业绩对赌到期和劳工协议结束之后。2015-2016年,处于对赌期的盟将威影视为当代东方贡献了80%以上的净利润,三年对赌期结束后,盟将威影业的核心徐佳暄及其团队离开,在并购永乐影视未果的情况下,失去核心内容生产能力的当代东方最终选择套现离场。
被收购公司的核心团队或人员的“离巢”,对投资方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华录百纳的综艺制作一度依赖于收购的子公司蓝色火焰,2014-2016年,蓝色火焰完成的业绩对赌为华录百纳贡献了超过八成的净利润。
但随着“限韩令”的到来,不少韩国PD签约被推迟,有消息爆料蓝色火焰公司中以金希荣为首的韩国团队已经出走。华录百纳曾想通过收购《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的制作公司嘉娱文化来提高综艺制作能力,但最终收购以失败告终,华录百纳的综艺版块也开始一蹶不振。
对于投资方来说,失去对赌协议和劳务协议这两大保障后,有时候也很难保证被并购公司的业绩。业绩对赌期和劳工合约期,被收购方和投资方无疑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对被收购方来说,如果不能完成业绩对赌,就面临向投资方现金赔偿、股份赔偿、回购股份等“处罚”,其自然会拼尽全力,周星驰和冯小刚近几年作品数量“激增”,也是因为分别与新文化、华谊兄弟有对赌协议在身。
对被收购方来说,业绩对赌就好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一旦对赌期结束,没有了强制性的压力,不少被并购方便会开始“松懈”,从而引发投资方的业绩地震。以骅威文化为例,2015年至2016年,骅威文化先后斥资24亿收购了唐家三少、撒冷持股的*波网络,与桐华绑定的影视公司梦幻星生园,以及风云互动网络科技等公司,这些标的公司的业绩对赌成了骅威文化在此期间几乎全部的业绩来源,但当2017年多家公司对赌期截止后,2018年上半年,骅威文化净利润亏损达到了78.37%。
由当代东方、华录百纳、骅威文化的经历来看,影视公司通过并购具有实力的公司,以业绩对赌的方式在短期内提升竞争力虽效果理想,但是如果双方没有做到有机联动或者是消化整合,而是一味依赖于被收购公司创造业绩,那投资方将极为被动,因为一旦被收购方完成对赌后“压力松懈”或者是核心团队及人员流失,都将是对投资方的重创,而这或许也会成为华策不久后将要面临的难题。
其实,克顿当下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现如今慈文旗下蜜淘影业的总经理柳苗,原本曾就职于克顿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辛迪加持股40%的慈嘉影视,2015年前后,柳苗带领慈嘉影视原班人马加入慈文之后,于2015年4月成立了新公司蜜淘影业,柳苗持股10%,上海慈文影视持股90%。今年,蜜淘影业出品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卖到了11.8亿的天价,刷了版权费新高。
整体来看,对投资方来说,还是保障自身的“造血能力”最为关键,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为稳妥的。像当代东方、华录百纳、骅威文化一样,只能通过不断寻找实力强劲的公司来为业绩背书,但在文娱行业的并购重组监管收严之后,找到合适的“继承者”,哪有那么容易!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镜像娱乐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