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重磅!董明珠成功连任,如何续写格力传奇?

从一名最普通的业务员到成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总共用了22年。自董明珠从2012年开始全面掌舵格力电器以来,六年间,格力电器营收从993亿元增长至1483亿元,净利润从73.8亿元增长至224亿元。
2019-01-16 18:28 · 微信公众号:亿欧网  赖燕芳   
   

今日,格力电器第11届换届会议顺利举行,董明珠仍继续担任格力电器董事,任期将会持续到2022年1月,这很有可能是她的最后一次连任;而从大环境来看,这对格力来说将会是至关重要的三年。

每当提及格力,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空调。走专一化路线的格力通过对技术的投入和品质的把控一度将自己的空调事业拔到了最高点,产销量连续22年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牢牢占据了霸主之位。今日,格力电器第11届换届会议顺利举行,"铁娘子"董明珠仍继续担任格力电器董事。

在换届会议上,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一定是自主培养人才和自主创新。我们这么多年的分红,讲到分红,我就要说一下,董明珠十年分红,一年不分红,就要指责我,可以看,1996年到2000年,我们集体分红分了5个多亿,2012年到2018年,累计分红400.06亿。我相信格力业绩,随着格力电器发展,我们依然会坚持分红。我们在什么时候给回报,是根据企业发展未来战略决定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分红的表现。这个就可以看出我们企业,企业有实力给国家的税收不会少,给股民分红不会少。我希望今天参加会议,愿意和格力一起发展的股民们,你们应该长期持有。”

董明珠连任

续写格力的传奇故事离不开创新二字

从一名最普通的业务员到成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总共用了22年。自董明珠从2012年开始全面掌舵格力电器以来,六年间,格力电器营收从993亿元增长至1483亿元,净利润从73.8亿元增长至224亿元。

今年是董明珠在格力任职的第29个年头,因带领格力大举进军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却没有产生明显业绩,董明珠近年来实施的多元化战略一直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格力如今的成功,离不开董明珠的努力。

董明珠在演讲中曾经将格力的成功总结为几个方面,分别为营销自主创新、管理模式自主创新、人才和技术。

现在将目光转移到1990年,那时董明珠遭遇家庭巨变后,毅然辞去了化工研究所行政管理工作,几经周折进入了当时被称作“珠海海利空调器厂”的格力,做了一名基层销售人员。靠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

1994年,格力内部出现了一次严重危机,部分骨干业务员突然“集体辞职”,董明珠就在那个时候被全票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1996年,已升为销售经理的董明珠坚持不肯降价,拿出1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促使该年格力销售增长17%,首次超过春兰。而后,格力首次建立起“压货”和与经销商的利益深度绑定的营销模式。

“雷厉风行,做事手起刀落,绝不手软”,这是商业界对董明珠的*印象。

在一次演讲中,董小姐表示自己在格力当上总经理后,马上就开掉了格力当时*制冷专业出身的博士后。因为这个博士后不研究产品,而是搞勾兑,让供应商求着他采购他们的零件。在董明珠看来,高学历并不足以成为人才,品德永远摆在*位。而如今,格力已经走向自主培养人才的道路,每年从大学高校接纳1500左右的毕业生。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不是销售,也不是技术,而是具有创新文化。”董明珠表示。

随着空调行业天花板的到来,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这几年走起了多元化路线。从试水手机、新能源汽车到布局智能装备产业,研发芯片,格力一直践行着自主创新的理念。

在很多人看来格力所在的制造业为传统企业,处于微笑曲线底部,而雷军所在的互联网产业是新型产业,位于微笑曲线的两头时,自信果敢的董明珠却表示雷军永远打不过她。

这句话似乎一语中的。根据小米、格力的第三季度财报,小米总营收为1305亿元,落后于格力的1487亿元。按照5年前雷军和董明珠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的“10个亿”的赌约,董明珠将赢得这场胜利。

2018年年底,董明珠在公开场合表示,格力电器在2018年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500亿元(格力电器2017年的营收为1482.86亿元),整体营收将达到2000亿元。

发力智能装备

格力要用自动化设备生产自动化设备

始于1985年,格力在深化改革的信号中起步,主抓产品质量以及加强技术研发;在渠道建设中开创了格力特有的经营模式,把握空调市场的淡旺季基理,建立起了利益深度捆绑的经销商体系;外加大胆的股权改制,格力一路高歌猛进,一度站在了改革的潮头。

格力近年来的转型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从廉价工厂向高端制造攀升过程中的代表性案例。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文件明确提出“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同年,格力成立了智能装备子公司,从传统制造到高端专业制造。董明珠表示,“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走一条挑战自我的路,进军机器人、数控机床领域,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以智能制造定位未来,并希望借力智能制造助推中国工业整体升级。”

格力闯入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最早始于2013年,主要是为了自身业务所需,提升自动化生产的水平。目前在智能装备领域,格力在珠海、武汉、洛阳三地设有5家子分公司,其中有10个智能装备相关的研发部门,研发人员近300人。产品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伺服机械手、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换热器专用机床设备、无人自动化生产线体等10多个领域。

事实上,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可以粗略分为工业物联网、大数据、自动化等方向。格力虽然在大数据上也有所布局,但是在自动化改造上更为聚焦。“格力未来的发展就是机器人生产,用自动化设备生产自动化设备。”董明珠在格力首届海外经销商大会期间曾表明过深耕机器人产业的决心。

目前,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格力已研制出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四轴码垛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等不同种类产品,负载级别覆盖了1~180KG。此外,格力如今将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设备集成研发出了自动化生产线,可应用于汽车行业、家电行业、食品行业自动化生产。由此可见,董明珠发展机器人产业的话并不仅仅是空话而已。

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格力发布了“G-FMS柔性生产线”,提出了工业生产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以自主创新驱动“智造”升级。同期,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获批成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之一。此外,格力产业布局再落两子,格力电工和新元电子生产基地落地南京。

2017年,格力智能装备业务营业收入达21.26亿元,与2016年1.61亿元相比增长12.2倍。

坚持自研

格力交出的答卷是否理想?

在转型过程中,家电厂商们几乎都采用了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方式,如TCL与爱奇艺合作,创维、海尔、康佳与阿里达成合作协议,或合作推出产品。另一家家电霸主美的也是通过不断地投资、收购,纳百家所成的方式去丰富自己的业务线,但格力几乎一直在单打独斗,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

据公开资料显示,格力电器目前拥有12个研究院、74个研究所、929个先进实验室,研发方向涵盖制冷、机电、通信、物联网、智能装备等领域,共研发出24项“国际*”级技术。2017年,格力电器发明专利授权数1273项,位居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中国发明专利排行榜第七位,也是*进入前十名的家电企业。此外,格力电器历年来在智能装备领域共申请专利数量总计1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量高达400多项。

董明珠对外一直标榜格力为“掌握核心科技”,认为核心技术才是关键,并屡屡将其提升至整个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的高度。她表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才是老虎,互联网是翅膀,要想如虎添翼,实体制造业必须夯实。

但是,不同于互联网和消费品,工业制造业领域不可能出现旱地拔葱式的突兀增长,而是基于过去的深耕发展才走到今天的位置,更加强调行业知识。比如,以工业业务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代表通用电气和西门子均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着上百年工业领域的积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格力在智能装备领域其实还没有赢得存在感。

据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格力智能装备营收21.3亿元,相比前一年的1.6亿元增长超过13倍。但另一项格力披露的公告信息显示,2017年格力与银隆的关联交易总金额为19.4亿元,其中18.9亿元为格力向银隆出售智能装备,占到了2017年格力电器智能装备总营收的89%,这意味着格力目前的智能装备产品主要靠内部消耗。

此外,发展五年后,智能装备在2017年的毛利率仅为5.85%,比2016年下降13.4个百分点,还远远低于公司整体毛利率32.86%。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格力在年报中表示公司系一家多元化的全球型工业集团,但从2018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构成看,格力空调业务收入占到营业收入的83.22%。借助多年形成的品牌,格力在空调行业的溢价能力很强,同样类型的空调,格力的价格比美的要更为昂贵。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一品牌效应,大众对格力的印象似乎固化在了做空调的企业和掌门人“董小姐”,这对于想要多元化发展,在工业领域做出一番成绩的格力而言自然不是好事。

在今天连任后,董明珠的任期将会持续到2022年1月,这很有可能是她最后一次连任;而从大环境来看,这三年对于格力来说将会是至关重要。

无论对董小姐还是对格力来说,尽管过去6年发生的变化已经远超预料,但未来三年的变革、挑战、机会、抉择一定会以更加猛烈的姿态冲击而至。本次董明珠的连任,将会给格力开启哪些新方向?格力耗费巨大的“造芯”工程又能否成功?这些问题还需要交给时间去解答。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希望格力能够清晰自己的战略方向和把握战略节奏,不仅仅成为空调行业*,同时也成为中国制造的真正改革者和推动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