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锂资源的争夺正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战斗最激烈的,是两个中国人。
2012年,全球锂化工巨头、美国公司洛克伍德发起了一项不大不小的收购计划:欲以每股6.50加元的价格,现金收购澳大利亚泰利森100%股权,收购报价总金额合计7.24亿加元,折合人民币约45.54亿元。
彼时,矿业巨头SQM、FMC、泰利森和洛克伍德四家公司组成的“三湖一矿”,垄断了全球90%的优质锂资源,议价能力极强。
泰利森掌控着全球品质最高、储量*的固体锂辉石矿——格林布什矿(Greenbushes),在全球锂资源占有率高达30%,并且供应了中国市场上约80%的锂精矿,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
当时,中国已是世界锂制品消耗量*的国家,市场份额占到全球市场的50%以上。
如果洛克伍德收购成功,其在锂行业的垄断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的锂制品价格也将更受制于人。
这时,一家鲜为人知的中国企业冒了出来:天齐锂业。
当时,天齐锂业的营收才不到16亿元人民币,而洛克伍德的资产总额已高达400亿人民币。
实力的悬殊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天齐想要完成计划,必须在三个月内募集到超越对手提出的45.54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没人相信弱势的一方会获胜。
天齐锂业创始人、董事长蒋卫平原本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人,但他还是决定发起挑战:
他说:“按照我的性格,我会慢慢来,但突发事件逼得我只能背水一战。”
蒋卫平进入这个行业有些偶然。2004年,他创办的成都天齐实业集团,带着试水多元化业务的想法,收购了四川遂宁一家濒临破产的锂盐厂,进而有了天齐锂业。
超出蒋卫平预期的是,赶上了锂行业好时机的他,渐渐因为对锂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而爱上了这个新行当。在他的努力下,新公司很快焕发生机,一步步成为3C电池及动力电池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天齐锂业也成为中国锂行业重要的一份子,公司于2012年在国内中小板上市,蒋卫平也燃起了走向国际的雄心。
蒋卫平所谓的突发事件,指的是洛克伍德突然跑出的收购计划。因为,这会改变全球市场格局、游戏规则,也会对他正雄心勃勃想把天齐锂业做强做大的计划带来不利影响。
决心背水一战之后,蒋卫平展开了布局:
他先在泰利森公司所在的澳大利亚设立了一家名叫文菲尔德的公司,并推动其在加拿大多伦多上市。然后,他让文菲尔德通过二级市场悄悄收购了泰利森9.99%的股权。
多伦多交易所规定,收购股权达到10%就会触及举牌公告。
9.99%的股权,让蒋卫平把收购砝码加到*,同时还能隐藏自己。
接着,他又安排文菲尔德通过场外交易获得了泰利森10%的股权。
如此,天齐锂业就控制了泰利森将近20%的股权,成为泰利森的重要股东之一。
这两步布局也是一箭双雕:既增加自己收购成功的机会,也可作为股东行使否决权,狙击洛克伍德的收购。即便最终自己收购失败,洛克伍德成功,泰利森因为收购的溢价,也可让天齐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
悄然布下关键棋子后,蒋卫平开始正面出击。他让文菲尔德以高出洛克伍德15%的价格,提出了收购泰利森其余80.01%的股份的计划。价格优势明显,泰利森开始倾向于文菲尔德。
这时,洛克伍德表现出了巨头的傲慢,表示不再加价。但这并非表示它准备放弃,而是因为洛克伍德认为,比自己体量小得多的这家中国企业,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蒋卫平也的确拿不出这么多钱,即使掏光全部家当,依然杯水车薪。
但洛克伍德轻视了蒋卫平背后的力量。
2013年初,中投公司以子公司立德对文菲尔德增资2.7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7.68亿元),认购了文菲尔德35%的股权。此外,天齐锂业母公司天齐集团,也分别与Credit SuisseAG瑞士信贷集团、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Twenty TwoDragons Ltd签署共计4.3亿美元,约26.96亿人民币并购贷款。
钱的问题迎刃而解,泰利森随即被蒋卫平收入囊中,并于2015年将其51%股权装入上市公司天齐锂业。
有了泰利森之后的天齐锂业实力大增。2017年,天齐锂业在全球锂化工品占到17%的市场份额,仅次于雅宝(洛克伍德)34%、SQM20%的全球第三大供应商。
至2016年9月30日,泰利森旗下的格林布什锂矿拥有总资源量为1.65亿吨,折合碳酸锂当量833万吨;锂矿储量合计为8640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500万吨,是全球锂矿的巨无霸。
天齐收购泰利森后,进一步优化它的管理,并做出了将其锂精矿产能增加至134万吨/年的目标。
但泰利森还只是天齐锂业全球扩张的开胃菜。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锂矿储量约1400万吨。其中智利储量高达75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51.8%,中国(320万吨,22.1%)、阿根廷(200万吨,13.8%)、澳大利亚(160万吨,11.1%)则分居资源储量的第二、三、四位。
2018年5月,天齐锂业公告称,计划以40.66亿美元收购SQM公司23.77%的股权,并在8月抛出赴港交所上市融资10亿美元,用于支持该收购计划。
至今,天齐的香港上市还在计划中,这笔收购也被认为遭遇到包括政治势力介入在内的多方阻挠:理由是此笔收购可能会扭曲全球锂市场,让中国在获取战略资源方面取得不公平的优势。
但蒋卫平已抢先行动,并获得初步的成功:智利当地时间12月3日,蒋卫平让天齐锂业通过场内竞价以65美元/股的价格拍得SQM公司23.77%股权,成为SQM的第二大股东。
SQM公司(智利化学和矿业公司)是世界*大金属锂生产商,拥有全球**质的盐湖资源以及生产成本全球*的优势。业内预计,到2025年,SQM的锂产量将可满足全球锂需求的一半以上。
赢得这两场海外资源的争夺战,也让天齐完成了跨越式增长,成为全球锂业的头部玩家。
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稀缺资源并购上少有的可以改变世界行业格局的成功,但天齐的扩张还在继续。
“*质的资源一定是稀缺的,我们一直在关注,一旦有机会我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抓住。”蒋卫平说:在锂电池产业,优质的资源对于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而依托中国这个锂需求的*市场,像蒋卫平一样有世界雄心的中国企业家,还不止他一人。
锂矿最丰富的地区是以智利为代表的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南美洲囊括了已知锂资源的85%,澳大利亚的锂矿储量虽然排在全球第四,但矿产量则位居世界*。
南美和澳洲,也由此成为世界各大锂制品企业争夺的重点舞台。
除了天齐锂业,另一家中国锂业公司——赣锋锂业,也从2011年起就开始布局海外,并且把棋局推动到南美和澳洲两地。
赣锋锂业的创始人李良彬痴迷锂技术,1988年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跟锂制品有关的技术研发工作。
1997年,李良彬在江西新余创办了赣锋锂业,此后20年,至2017年12月31日,按产能计,赣锋已是全球第三大及中国*的锂化合物生产商及全球*的金属锂生产商。
而且,赣锋锂业比天齐更早借助资本市场来壮大自己。于2010年,它就成为*家锂业上市公司。2018年,它还抢在天齐锂业之前,完成了在香港的上市。
掌握上游资源,努力从源头控制锂制品产业链,也是李良彬的核心策略。
赣锋锂业布局海外的核心也是掌握资源,并且动作频频。
2014年,赣锋通过全资子公司GFL International Co.,Limitied收购了加拿大国际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爱尔兰的Blackstair锂矿项目51%股权,并在2015年将股权提升至55%。
2015年,赣锋收购了持有澳洲 Mount Marion锂辉石项目全部权益的RIM公司25%股权,并在2017年进一步收购RIM的18.1%股权,将自己对RIM的股权提高至43.1%。
这笔交易可贵的地方在于,Mt Marion锂辉石矿非常优质,是世界第三大盐锂矿藏。
2017年初,赣锋锂业在加拿大以4900万美元收购了美洲锂业19.9%的股份,并协商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取得美洲锂业80%的包销权,成为美洲锂业*大股东。
美洲锂业的核心资产,除了位于阿根廷Jujuy省的Cauchari-Olaroz锂项目,还包括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Lithium Nevada项目。这次收购也让赣锋把资源争夺推进到美国本土之上。
2018年8月14日,赣锋国际还在荷兰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荷兰赣锋,并由荷兰赣锋以603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阿根廷Minera Exar公司37.5%股权。Minera Exar拥有阿根廷优质的盐锂湖项目。
2019年3月27日,赣锋锂业宣布,以自有资金投资5,000万澳元认购Pilbara定向增发的77,633,871股股份,并因此成为持有Pilbara公司8.37%股权的单一*大股东。
Pilbara公司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也是澳大利亚200强企业。最重要的是,它享有澳大利亚皮尔岗古拉锂矿100%的开采权。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因为掌控着皮尔岗古拉锂矿,Pilbara公司将成为世界*锂原料生产商之一。
就在这场收购宣布前9天,3月18日,赣锋锂业还发公告宣布,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将再收购澳大利亚RIM公司6.9%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拥有RIM公司50%的股权。
而最近,赣锋锂业宣布,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对赣锋国际增资5亿美元,增资后注册资本为8.8亿美元和5000万元人民币,公司持有其100%股权。
这意味着,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动作将会更加频繁。
通过上述收购,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已双双成为世界级的锂业巨头,而且,他们都是从上游资源到下游加工的全链条垂直化产业巨头,也是全球锂制品版图中真正的世界级巨头!
他们通过世界市场来掌握优质资源,并且赢得了世界级巨头的优势地位。
这在中国的其他矿产能源领域,可谓前无古人。
而且,两家巨头还在继续你追我赶。
甚至,未来世界锂业的*,不是天齐锂业,就是赣锋锂业。
从目前看,天齐锂业的胜算似乎更大。因为,它已经跑在了前头。
2018年,天齐锂业营收达到了6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36亿元。赣锋锂业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了14亿元。天齐锂业优势明显。
比较而言,赣锋锂业显得更稳健,天齐锂业则更敢拼;共同的是:两家公司领导人都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他们都重视技术的创新和突破,重视对资源的掌握并且相信:谁能掌握更多的资源,谁就能更有赢面。
锂行业权威咨询机构Roskill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和5G等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对锂产品的需求将持续保持增长势态,行业将保持长期景气状态。
利好之下,两家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你追我赶,尤其是对优势资源的争夺或将更加激烈,但对国人来说,无论他们中的谁获胜,都是好消息。
因为中国已是全球锂制品的*市场,这个市场中,最终买单的,还是中国消费者。
曾经,我们因为对钢铁的需求巨大而依赖铁矿石,但在铁矿石领域,我们一点主动权都没有,全球最强大的三家铁矿石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英国力拓集团,曾掐着我们的脖子不断涨价,让全国钢铁厂给它们打工,最终也让全国消费者为他们买单。
这样的被动、憋屈,应该有所改变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