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偶像经济迅速降温:中国偶像产业的全员投机

只一味追求眼前效益,偶像养成注定只会“昙花一现”。
2019-07-24 17:32 · 猎云网  尹子璇   
   

《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现象级爆发,将偶像经济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热度,行业在2018年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偶像经济”元年来了。

但是,今年以来,腾讯出品的《创造营2019》、来自优酷的《以团之名》和来自爱奇艺的《青春有你》三款偶像选秀节目已经结束了播放,但却并没有在大众之中掀出水花,出圈、上热搜,这些在去年常见的操作,今年却鲜少看见,“糊了”二字成为今年偶像经济的标签。

刚刚开播不久的《明日之子》虽然避开了三款竞争对手的档期,但是声量依旧不及去年的两款爆款。

“出道即*”不仅可以拿来形容一些艺人,更是可以拿来形容如今的偶像选秀节目。

才刚过一年,偶像经济就进入了迅速降温期。当行业都在等待偶像经济背后这个千亿规模的市场爆发时,现状又给行业打出了一记重拳。

1、造梦的起始

2005年,21岁的李宇春通过352万票的短信支持,给国人造了一个梦,也造就了当代中国的*场民众造星运动。

那一届《超级女声》,在过去由上往下创造流行的趋势中撕出了一个口子。而这个与当时主流文化看起来格格不入的短发女生,却让民众*次意识到,自己可以主动选择和支持自己喜欢的歌手。

随后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都想要复制这样的成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张杰、尚雯婕等选手打开了知名度,为如今的娱乐圈输送了不少人才,却无人能够重现李宇春当时万人空巷的现状。

很快,掌握着超女、快男资源的天娱传媒看到了韩流的趋势,首推了5人男子组合“至上励合”,这个韩范风格的男子组合在当年发行歌曲《棉花糖》成为爆款。顺着这个思路,天娱传媒紧接着推出了女子团体iME。此后,太合音乐在音乐人宋柯的加持下打造了MIC男团、深圳华音世纪则以古风音乐为主打推出了七朵组合。

可是,此后的五年时间里,大陆的偶像团体没有因为市场的苏醒而更加繁盛,反而开始集体走向下坡。直到今日,这些偶像团队已经被市场忘记。

2、“元年”的爆发

市场的沉寂,直到2018年被彻底改变。

4月初,爱奇艺《偶像练习生》以粉丝集资超2000万元、决赛门票炒至1.8万元的消息见诸报端;而在不足3个月后,腾讯的一档《创造101》,集资金额再次翻倍,超过了4000万元。

据爱奇艺方面提供的数据,《偶像练习生》通过联动粉丝互动投票的方式,自节目第四轮投票开启至出道舞台直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粉丝的投票总数即高达1.8亿次。

28.3亿播放量,同名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达134.9亿,相关微博话题盘踞微博热搜榜577次,这是综艺《偶像练习生》开播以来创下的数据,该综艺也成为了2018年开年以来*个引爆综艺市场的节目,更重要的是,该综艺让大量观众深度参与到这场造星狂欢中。

随后跟上的《创造101》也不甘示弱,开播时的sunshine组合就让这个节目赚足眼球,在*期就拿下了破7亿的播放量。而选手的集资能力也不容小觑,以最终决赛的*名孟美岐的公开数据粗略估算,据消息人士透露,加上其他应援平台的数据,仅孟美岐一人,其粉丝集资金额就超过了1200万元。

开播时的杨超越和王菊更是自带话题集体出圈,一夜之间,成了全民视线追逐的目标。

资本也看中了偶像经济,坤音娱乐在《偶像练习生》结束后的1个月内就完成了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真格基金跟投;而凭借乐华七子、孟美岐、吴宣仪等偶像热度,乐华娱乐此前冲击IPO也获得外界关注。

2019年伊始,三大视频平台便展开了偶像选秀的布局,希望重现2018年的繁荣。

有节目,有粉丝,有资本,所以,大家说,偶像经济元年到了。

3、繁荣下的虚假

然而,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在这个问题上,偶像经济似乎翻了车。

当所有人都以为时势已经来了时,才发现,2018年的繁荣,或许是因为出现了足够多的“个人英雄”。杨超越、蔡徐坤等人,正如同2005年的李宇春,也如同曾经的“至上励合”,只不过给市场带来了一阵短暂的狂欢。

2019年3月底,优酷《以团之名》正式收官,冠军组新风暴及人气团BlackACE宣布出道;4月6日,爱奇艺《青春有你》总决选,9人组合UNINE正式成团;同日,腾讯《创造营2019》上线开播,最终将选拔11人出道。

行业对今年的偶像经济饱受期待,就连至上励合的队长张远也选择进入《创造营2019》期待再一次翻红。

但是,无论是观众口碑还是媒体关注度上,整体都远不如去年。

以《青春有你》为例,总决赛上李汶瀚荣获C位,但总票数只有846万左右。但在去年,前作《偶像练习生》冠军蔡徐坤的总票数4764万,第七位的王子异也拥有八百多万的票数,放在今年可以稳居*;今年的《创造营2019》更是难以复制去年多名选手饱受全网关注的盛况。

而作为《偶像练习生》中最被看好的solo出道的公司,坤音娱乐也在最近陷入了和音悦台的纠纷之中。

一次高光后,迅速进入低潮,中国的偶像产业,为什么一直呈现这样的态势?

4、工业化偶像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聊一下隔壁韩国的偶像经济。

早在上个世纪,韩国就开始打造偶像团体,从HOT、东方神起、Bigbang、少女时代再到如今的EXO、防弹少年团,韩国输送了大量的高质偶像。

从过程上来看,主要是在制作、策划、宣传方面都实现了标准化、流水线化,使得偶像成功案例一个接一个,迭代越来越快。

韩国的娱乐经纪公司通过早期练习生选拔、培训,再通过内部淘汰机制选拔出少量优秀的年轻准艺人,再经过公司的运营和包装后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出道。而韩国的经纪公司更是深谙粉丝经济之道:在团体出道前,公司就已经做好了多张专辑策划方案及内容储备。团体出道后就按照既定计划稳步实施,通过不同主题打造团体形象。

在《中泰证券粉丝经济产业报告》中可以看到,韩国的偶像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经纪公司通过对人员选拔、内容制作、资源分配等,占有*的主导地位,艺人经纪公司能够通过建造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以保证其商业模式的延续。正是因为如此,韩国主要龙头经纪公司均已上市,在资本市场饱受青睐。

5、产业链下的全员投机

面对韩国成熟的偶像造就体系,国产偶像的问题似乎就很好找出。

政策收紧:

去年,中国偶像产业进入主流视野,同时也开始了和政策的磨合。

去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虽然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如何管理,但“偶像”“练习生”等词汇都已被禁止提及。

因此,如今偶像选秀节目都紧紧的向着正能量的政策导向靠拢,公益、正能量、团体精神成了主旋律。同时,在赛制上,偶像选秀类节目不约而同的减弱了粉丝的权重,改为各渠道平台分流,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无法像过去直观地刺激粉丝的参与。

偶像质量:

韩国的练习生有多严格,所有人都知道。

以韩国知名团体Bigbang为例,练习时间为1年-10年不等。而目前正在中国发展的韩国籍女艺人Sara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过一些韩国的练习生制度:“一般的培训生(即练习生)在10岁左右就要进入公司,在15岁的时候就会通过考试选拔艺人,这个过程是非常严格的,从声、台、体、表,包括化装造型都要学习,而且有严格的考核,不合格的会随时淘汰。”

长时间的付出背后,这些韩国偶像均拥有足够强的业务能力。去年在《创造101》中出道的孟美歧和吴宣仪均有在韩练习并出道的经历,但二者却并不出彩,回国后却饱受关注,其中水平可见一斑。

而在国内,不少偶像在出道时,练习时间也不过数月。甚至在《青春有你》有选手坦言自己仅经历十天或几个月的训练就来参加节目,导师张艺兴也在节目中直接感叹市场浮躁。

经纪公司业务能力、掌控能力不足:

以韩国的经纪公司为例,乐天娱乐和CJ娱乐分别以音乐发行和影视制作发行、有线电视为主。各类公司在特色和能力上各有不同,不仅能够完成艺人的选拔和培养,更能够为后期发展长期输送资源。

而国内偶像背后的经纪公司给不少粉丝的印象则是一夜爆红后的杀鸡取卵。

在《创造101》之后出道的火箭少女组合,交出了专辑、团综、巡演的成绩单,但是似乎并配不上出道时的声量。且成员粉丝内部仍时常因团队运营不善、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发生争执。就在3月底,还出现了因演唱会团票问题,十家粉丝后援会发布联合声明指责主办方的情况。

同时,国内的经纪公司对于资源的掌控能力也远远不够。今年5月,坤音娱乐就曾发声明称音悦台擅自将售卖ONER专辑所得款项用于他用,表示将启动司法程序。而经纪公司不仅无法掌控资源,更是要面对腾讯、爱奇艺等平台争夺偶像控制权,乐华旗下的孟美岐、吴宣仪就卷入退团又重归的风波。

偶像培养模式同质化:

不得不说,在原创和创新上,国产偶像选秀问题还很多。

首先,《创造101》本就是是引进韩国的音乐选秀节目《produce 101》而推出的一档女团培养节目。

而今年的节目中,几家纷纷在导师上下足了功夫,但是基本模式依旧是“100个练习生+5位导师+观众投票”,好像只是换了导师、换了学员,本质上都是“同一个节目”。

反观日本,则是在自身国情下,以偶像“养成”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成立于2005年的AKB48可谓是偶像养成类鼻祖之一,自从提出“可以面对面的偶像”这一全新的理念之后,让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偶像,创造了很多业界奇迹。而未经专业训练的年轻女孩在电视上每天进行半吊子的歌舞表演带来的亲切感也迅速席卷了日本。

以AKB48背后的48系为例,“48系”主打“可面对面偶像”的养成概念,基于“剧场+握手会+总选举”的模式,缔造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女团奇迹。 而48系下更是有AKB48/SKE48/NMB48/HKT48/NGT48/SNH48GROUP/JKT48等多个团体。

AKB48能创造经济奇迹并且持续风靡的原因就在于,不仅适合于日本这个土壤,更是在养成偶像本身的同时也培养了粉丝和市场。这也是偶像养成类的偶像与其他偶像*的不同,这些偶像不是从上而下的,不是直接就有机会出道、拿到大资源,而是从一开始就需要粉丝的支持和陪伴。偶像养成文化,不单单对于偶像来说是个培育过程,在此过程中让粉丝良性参与,更能加深粉丝与偶像的情感连接。

除此以外,日本还凭借深厚的二次元文化,打造了以初音未来为代表的多个虚拟偶像。

而在中国,具有国民特色的偶像模式又在何方呢?

6、未来

在《娱乐资本论》的报道中,即使是缔造了TFBOYS神话的时代峰峻也不太好过。当他们想要打造二代TFBOYS,却发现,在国内找不到专门给男团写歌的人,国内的音乐制作人也鲜少有为偶像团体做歌的经验。因此,和其他一些男团一样,时代峰峻往往只能从国外购买音乐demo,再找中国人填词。

还有从业者在这篇报道中给出了这样的看法:“平台用偶像的噱头来获取流量,经纪公司为了蹭平台的流量去做偶像,没有几个是真正想做自己的团。虽然现在很多团的人气都不错,演唱会也有一定水平,但是和韩国正常水平的偶像团体还是有很大差距。”

可以说,整个偶像产业的链条还存在极大的问题:选手质量堪忧、节目创新不够,经纪公司培养能力及运营能力皆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成熟的养成系粉丝群体饭的不仅仅是偶像,还有整个完善追星体验的粉丝体系。但对于偌大的中国市场,打歌、团综等辅助节目、良好的衍生品收入、成熟的音乐工作化产能,这些都仍有欠缺。

偶像养成虽是一片蓝海,但偶像养成不容易,想要将这张牌打好,就必须从长远考虑,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否则,只一味追求眼前效益,偶像养成注定只会“昙花一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