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身边唱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离”的人越发减少,国庆档电影大盘也逐渐冷下来,从10月1日的近8亿元降至今天的不足6亿元。
纵观整个国庆档(取10月1日到10月6日的数据),不仅档期内电影总票房同比增加了108.47%,观影人次也同比增加96.23%,成为史上影响力*的国庆档。
这归功于《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三部献礼片,这三部影片因激起观众的爱国情绪,使得其总票房成绩占到档期总票房的97.8%,引进动画片《雪人奇缘》的占比则仅有1.6%。
不仅档期内票房集中在某几部影片上,国内电影总票房也越来越依赖于大档期,使得高成本、高概念的影片扎堆于大档期内上映,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可提前规划性意味着电影市场的逐步成熟。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非档期期间则只有中小成本影片上映或者缺乏影片上映,主流以外的影片难有生存空间,电影市场的包容性减弱。
从微观上看,国庆档期间随着大阅兵激起的爱国情绪的减弱,观众日渐恢复理性,使得商业气息更浓的《中国机长》近两日的表现开始超越《我和我的祖国》,这说明了电影观众也愈发成熟。
所以,引发今年电影市场一次小高潮的国庆档不仅折射出电影市场的成长,让行业瞄准大档期,更具规划性,同时也留有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如何解决非主流影片的生存问题。
国庆大盘逐日下降,一线城市影响力逐渐减弱
今年国庆档因建国70周年的缘故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新上映的影片中最重要的三部:《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皆为献礼片,且都选择提前1天于假期的9月30日上映。影片一经上映,整个电影大盘瞬间被点燃,从前一天的4541.9万元直冲至6.65亿余元。
10月1日,大盘再创新高,逼近8亿元,随后便逐渐下滑,到今日已跌落至不到6亿元。
原因是什么呢?从拓普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每日开出的放映场次呈逐日减少的趋势,但是降幅较小;每日观影人次的下降幅度则十分明显,平均每天减少100万余人次;每日的平均票价虽然略有浮动,但也维持在37元左右,较为稳定。所以,国庆档内单日总票房的表象原因是走进影院的观众日渐减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将其与刚过去不久的暑期档对比,发现暑期档的单日票房呈波动起伏的状态。因为在该档期中内容是驱动票房变化的*要素,无论是《扫毒2》还是《哪吒》,都靠其崛起的口碑逆转大盘颓势,将更多的观众带进影院,把大盘推高。
而今年国庆档大盘的直线下滑,是因为在建国70周年的浓厚爱国氛围中,不仅影片内容主旨是献礼国家,观众走进影院观影也受到这种情绪的驱使。特别是在10月1日,几乎全民都在关注大阅兵,将爱国情绪推至最高峰,电影大盘也随之达到峰值。
“愿成为祖国心中的星星”、“泪水打转,和祖国一起变得更好!”、“国旗升处是吾乡”等等,从《我和我的祖国》的官方微博“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选中发出的观众评论可看出,观影结束后影片激发出的更多也是他们的爱国情绪,影片内容的好坏对于他们而言则被置后。
所以当这种爱国情绪的直接表达在国庆档期期间日趋减弱后,走进影院的观众顺其自然的逐渐减少。
不仅如此,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还发现一线城市票房在档期总票房中的占比正在下滑,从2012年的23.85%滑落到今年的16.18%。
国内*的院线——万达院线下属影院在国庆档中的票房排名变化也直观的展现出这一趋势。
10月1日,总票房排名前五的影院中有四家处于一线城市,分别在深圳、北京和上海,只有排名第五的万达影城(锦华万达广场店)在二线城市成都。
短短2天后的10月3日,排名发生明显变化,总票房前五的影院中有三家处在二线城市,分别在武汉、太原和成都。
所以对于国庆档期的电影大盘而言,一线城市观众的影响力明显正在减弱。即便如此,国庆档期对于全年票房而言则越来越重要。
从下图可以看出,自2012年到今年,国庆档期的电影总票房呈波动上涨的趋势,今年的总票房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长了108.47%。
10月1日-10月7日的观影总人次也从去年的5408.15万人增长到今年的10612.45万人,增长率高达96.23%。
这些不断上涨的观影人次和票房把国庆档凸显得更为重要。不仅如此,小娱乐统计了春节、端午、暑期、中秋、国庆、元旦六大档期近8年来的情况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档期内票房的比重也几乎都在增加。
这也反映出全国大盘越来越依赖于大档期,大量影片特别是高成本、高概念制作的影片因有更多资源支持,集中瞄准因节假日形成的档期,选择在大档期内上线影院。
这使得首先大档期中主流以外的影片难以有出头之日,比如这次国庆档中由东方梦工厂出品的《雪人奇缘》,在口碑不错,豆瓣评分为7.5分的情况下,到今天为止票房尚未超过1亿元。
其次在非档期的平日里,只有中小成本影片上映甚至缺乏新片上映,使得电影大盘多为清冷状态,今年曾几度跌落至3000余万元。
国庆档启示录:强规划,强档期属性
这种电影票房愈发集中于大档期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因为行业针对影片制作和发行可以更具规划性。
所以才有今年几部影片早早的宣布定档于春节档,甚至有徐峥导演的《囧妈》和陈思诚导演的《唐人街探案3》在开机首日便公开宣布定档2020年春节档。
在档期成熟的前提下,今年国庆档的三部主要影片也得以有计划的提前施展宣发策略,进行角逐。
9月19日,《我和我的祖国》率先开始点映,《攀登者》和《中国机长》也随后加入混战。其中《攀登者》点映策略最为激进,涉及全国影院且场次不限。相比之下,《中国机长》的109城《我和我的祖国》的33城,且每家影城只限一场的规模,要小很多。
或许,这个策略就是两部电影瞬间定输赢的缘由:因为在9月19-9月26日的超前点映期间,国民尚未进入集体爱国情绪,而《攀登者》大规模点映的情况,无疑将大量“正常”影迷带入了影院,当这些影迷没有沉浸在全民爱国的场域中时,将会用过于电影化、商业化的要求去要求《攀登者》。这个情况,导致《攀登者》几乎每天的想看指数都要低于《中国机长》。
最终结果也印证了这样的数据:除了上映首日《攀登者》排片高于《中国机长》外,之后每一天两者的差距日渐从8%拉到了10月7号的20%。
但事实上,两者的豆瓣评分差距,反而从0.4分缩减到了0.3分;猫眼电影的评分,则缩减到了平分的情况。然而大势已去,《攀登者》并未登顶,倒是《中国机长》一飞冲天。甚至隐隐有了超越《祖国》的气势。
从10月5日开始,《机长》就以2.43亿的票房,超过《祖国》2.42亿的票房。之后影院经理迅速调整,在6号就以36.0%超越《祖国》35.7%的排片给了《机长》一个反馈。
按照猫眼电影的预测,现在《机长》总票房为29.4亿,已经极度逼近《祖国》的30.9亿。说明在时间的考验下,观众有越发理性的趋势,所以商业气息更为浓厚的《中国机长》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这种电影市场的逐渐成熟带来了今年国庆档的火爆景象,同时也折射出一些问题。
让把时间调回至10年前,建国60周年的国庆档同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型电影:演员零片酬、影院高排片、公司争相出品为荣的《建国大业》上映,但不同的是,十年前仍有《风声》、《窈窕绅士》这样的商业化电影。
十年后,几乎没有任何商业化大片的身影,就算是瞄准差异化市场的《雪人奇缘》,七天票房也难以破亿。倒同是主旋律商业化表达的《中国机长》、《攀登者》有魄力和《我和我的祖国》一较长短,并也相继破17亿和8亿,
三部电影八天豪取45.4亿,几乎占到了国庆总体票房的97.8%,排片占比约91.7%。
按拓普的预估,三部电影最终票房很可能拿到66亿的总票房。这个成绩背后,自然离不开国人越发有自信的民族情绪,以及乐意回首共同记忆的昔日情结。
然而,实际上国庆档有约30多部电影在院线上映(包括9部新上映电影和三部提前电影电影),剩下20多部各类型影片共同“瓜分”8%的排片和2%的票房。
考虑到市场差异化的策略打法,这些电影主要以动画片或儿童片为主:有儿童片《大话西游》(《大话西游之成长的烦恼》)《闪闪的红星》、有梦工厂的动画《雪人奇缘》、国产动画《疯狂斗牛场》《江南》《美食大冒险之英雄烩》《巧虎大飞船历险记》《海底梦想城》,还有两部在国庆期间点映的动画电影《丑娃娃》《你好霸王龙》。
这中间有重新上映捞票房的“老片“,也有同期上映的新片,更有完全没有排挡信息就莫名其妙开始点映的电影。
天不遂人愿,往年还能获得高票房的国庆档动画片儿童片,集体失语。
可以解释的原因是,原本应该去看国产动画的家长因为太过饱和的社会化营销、国民情绪,全民涌动式的带着孩子进了主旋律商业大片的影厅。在这一刻,即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也让他们领略了祖国的历史或风物人情。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明年及以后的国庆档未必能复制今年的奇迹,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国庆档的类型片投资或排片。越发成熟的大档期不仅需要让人荡气回肠的大制作影片,同时也需要那些给我们带来生活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的影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