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确实开辟了耽美IP的新时代。虽说原著作者墨香铜臭在耽美文学圈素来评价不一,但依硬糖君看,真是里程碑式人物,值得耽美作者读者们“感恩有你”了。
最明显的,过去三年都被视为影视雷区的耽美,在过去整整一周中,耽美IP《默读》《AWM绝地求生》影视化、特别是选角的消息都相继登上微博热搜榜。作为一部剧来说,那何止是未播先火啊,简直是未开先火。
过去的电视剧,基本上是一次性的。不用特别蹲守,播到了就看,看完拉倒。互联网普及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信息的生产与获取,成本大大降低。只要喜欢,可以全天候无死角一直跟进,还有同好一起关注一起打卡。只有不够受关注的人和项目,哪里还有密不透风的剧组?
不管有意为之还是被动应付,现在很多影视项目从开始到结束越来越像一场大型实景互动真人秀。
除了正片,拍摄花絮、演员营业、同人产出越来越不可或缺。戏外的饭圈纷争、资本博弈等等,都影响着剧情发展,也终将成为这场大秀的一部分。
沉浸式追星你怕不怕
硬糖君还记得小时候看赵丽蓉老师的小品《追星族》,蔡明在墙上贴满了四大天王的海报,追星被偶像的车溅了一身“幸福的泥点子”不让洗,最后还因为错过了电视上播出的演唱会与父亲争吵大哭。
现在的饭圈女孩虽然本质上没啥变化,但待遇要比当年好得多,这一点必须要归功于科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让人可以随时随地保持在线。从2G、3G到4G、5G的飞跃,令高清图片与音视频的传输扩散越来越便利。
信息的获取不再依赖媒体的整理报道,微博等社交媒体拉近了各方之间的距离,也基本消灭了时间差。初代新媒体套路刚刚吃透,短视频与直播的爆发又给影视宣发、艺人营销带来了新的变革。
互联网+影视产生的新一代片方,一般不会给自己预设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相反,他们大多持有某种面向用户、服务用户的产品经理心态,愿意展现出听取粉丝意见的态度,且秉持着互联网产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风格,不断抛出物料吸粉固粉,引导观众参与互动。
视频平台集体进入内容上游,自主制作或者联合出品剧集,更是引入了明确的运营思路。很多时候,剧集完结,“营业”也不会当即结束。毕竟,保持住热度,才好实现利益的*化,对各方来说都是如此。
当然,子非韭菜,焉知韭菜之乐?从粉丝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个好时代。小说或剧集入坑后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抱团。官方物料不够嗑,还可以到微博抖音上追路透,或者去B站、lofter看圈子内的同人产出。有时光有图片视频是不够的,大粉们的加工解读、二次包装,才是引爆话题的关键。
爱豆的营业方式也越来越日常化,越来越有“陪伴感”。从大屏到小屏,从横屏到竖屏,从文字交流到直播、VLOG。另外,前线站姐不断发回来的精修图、短视频,也能给云追星的粉丝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
这沉浸感恐怕也是史无前例了,不知等5G时代全面到来之后,还能怎么玩。
播前宣发赢在这
这一套模式的集大成者,或者说最主要受益者,当属耽美网剧及其捧红的艺人。
早年的耽美网剧尺度大、成本低、体量小,多为新人参演、新人制作。以当时的配置来看,大多作品无法依赖传统的、主流的体系发行、宣传与盈利,只得另辟蹊径。
网络电影《类似爱情》在国内开辟了“见面会+周边销售”模式,被随后的网剧《逆袭之爱上情敌》发扬光大。《上瘾》虽然有小说IP作为基础,但真正的杀招其实是花絮。剧组在B站发布了大量拍摄花絮,展示主演的性格魅力与两两互动,在播出之前已经吸引到了其核心受众群、也就是广大腐女的关注。剧集上线之后的火爆,早就埋下伏笔。
另一支不得不提的奇葩是2016年的网剧《刺客列传》。该剧可以说是耽美影视从不专业到专业,从主打禁忌、尺度到剧情为主、擦边球为辅的过渡。该剧的原创IP、拍摄制作以及艺人经纪当时都属同一公司,因此在营业这方面有极大的操作空间,零基础捧起八个主演。
比方说,《刺客列传》*季拍摄期间,要求主演轮流在晚上直播尬聊。而在剧集上线、小受关注之后,这些当时无人问津的直播都成为了粉丝解读与安利的素材。
播出期间的营业也比较到位——发布会湿身玩游戏、微访谈翻牌粉丝、制作实体周边,还有CP合体跑路演,一二三四线城市全覆盖。第二季时,还推出了衍生综艺、衍生男团、衍生演唱会(……这操作是不是还挺眼熟的?)。只可惜,戏外再机关算尽,也无法弥补内容上的失守。
待到《镇魂》与《陈情令》,情况完全不同。这两部剧的参演阵容、时长体量、制作水准都符合传统正规电视剧的标准。内容上的去耽美化,令其能够进入主流渠道,实现与平台、媒体的深度合作,宣发规模与之前那些小打小闹的PGC,已经不是一个量级。
再者,饭圈文化与营销套路不知不觉渗透进入了“原耽”圈,粉丝围绕小说或作者聚集成团。《陈情令》的原作《魔道祖师》就是典型案例。连载期间,小说就收获了一定热度,并在同人的助推下出圈。
之后经过广播剧、动漫的开发,以及圈里圈外的多次黑粉大战,粉丝对于这些“纸片人”的忠诚度已经不亚于真人,对影视开发的每一步自然都密切关注。
还是那句话,没有密不透风的剧组,只有不受关注的项目。当时肖战、王一博作为男团成员已经有一定粉丝基础,有自家的前线站姐。另外,限古之后,许多“横漂”兼职或者转行做主播,也成为了路透的一大来源。
对于大众来说,《陈情令》现象始于今年夏天剧集播出。而对于一部分粉丝来说,这场大戏从去年四月“真香”的那一刻就已经拉开序幕。
如果说《陈情令》还有什么特别的,那就是粉丝不仅看戏还入戏,参与推动着剧情的转折发展。拍摄期间,由于怀疑剧组给女演员加戏,BL改BG,粉丝在网络上进行了大规模抗议(即“射令之征”),播出期间也多次如法炮制,为爱而战。
爱这个东西吧,从来都是越爱越有,越爱越多。投注的感情已经浓烈到了这个程度,那自然能够转化为强大的行动力、购买力,以及对演员的移情。打榜氪金、追见面会,那还算个事?
路透是把双刃剑
由此可见,把剧外也搞成一场大型真人秀,这套玩法的回报率还是相当高的。但由于限定条件太多,比如政策风险、艺人配合度,这种玩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剧集,虽然现在剧方都跃跃欲试。
一般来说,有流量艺人参演,或者IP足够流量化的项目,容易招致大量关注。至于究竟是有意放出还是被迫曝光,只有利益相关方在乎,吃瓜路和营销号才不管。
像杨超越的《长安诺》、罗云熙的《月上重火》,以及杨紫肖战的《余生请多指教》、赵丽颖王一博的《有翡》,眼下拍戏路透都很有存在感。
而反之,对于无IP、无大咖,瞄准垂直市场的小网剧、系列网大,倒是可以考虑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坚持营业,主动增加曝光,打好运营提前量。万一剧播出后爆了,你总得让观众有素材可以*时间“考古”入坑吧?
比如电竞、体育等新型行业剧,可以多放出一些演员训练的花絮,用诚意打动相关领域的受众,给人家留下印象。如果实在真的什么都没有,可以再更接地气一点。主创定期直播揭秘片场拍摄,跟老铁们搞好关系,也许这就是你的首批观众。
再比如,偶像组合团建剧。像腾讯视频一向喜欢给自制剧做纪录片,《创造营》播出期间也推出了长长短短各种花絮节目,两相结合,可以搞一次剧综联动嘛。
给R1SE投拍个沙雕短剧,把试镜定角、围读剧本、现场拍摄、收工下班,以及播出时一起追剧的reaction都记录下来包装成团综,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还能搞个会员独享加长版、收费番外彩蛋啥的。
当然了,这样的玩法不是没有风险。有些人就是讨厌明星炒作,过度曝光会造成大众对项目的反感。而且,项目过程中总会有些无可奈何又没法公开讲的事,如果提早被扒出来,也会造成许多麻烦。
另外,路透的正当性也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可能会干扰剧组正常拍摄,另一方面,路透不一定全是绝美生图,还容易被截到高糊崩图。但有句讲句,没有人在工作的时候还时刻注重形象管理。营销号天天盯着女明星的皮肤身材,也是没必要。
说到底,影视剧也好、明星也好,终究还是要距离产生美,完全不留脑补的空间,也无趣得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