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时代形成的代际差异”是什么意思?就是听见“我会回来的”这句台词,00后的年轻朋友们想到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那只化身天边遥远一颗星的灰太狼,20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朋友,想起的是阿诺·施瓦辛格的“终结者”T-800。
《终结者》系列的粉丝们把“卡神”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编剧的《终结者》(1984年)、《终结者2:审判日》(1991年)称为该系列的正传作品,将此后卡神缺席的三部作品(《终结者3》(2003年)、《终结者2018》(2009年)、《终结者:创世纪》)视为平行时空里带有狗尾续貂性质的外传故事——事实上这系列电影最受粉丝推崇的作品也是*、二部,导演卡梅隆、主演施瓦辛格、汉密·尔顿被称为“铁三角”。
那么从1991年算起,2019年11月1日《终结者:黑暗命运》(以下简称《黑暗命运》)正式全球上映,卡梅隆编剧兼制片,汉密·尔顿饰演的萨拉·康纳回归、施瓦辛格的T-800再次出没银幕,“铁三角”重聚,故事线重新衔接到《终结者2》,时间已经过去了28年,整个系列已经迎来35周年。
这35年里,最初看着《终结者》而为之战栗的影迷已经成为冷静的社会人,他们能轻而易举指出《黑暗命运》里的诸多致敬情节,也能感受到新时代政治正确下的女权崛起,为这部积攒了回忆与情怀的电影满足或叹息。新成长起的一批观众,则看着这部回归的经典“古董”,以惯有的好莱坞大片审查模式进行点评。
很快,电影市场给出了结果。国内《黑暗命运》上映4天,累计票房达到2.13亿,豆瓣评分从开分8.0下滑至7.2分,前被文艺青春片《少年的你》强压一头,后有日本新海诚动画《天气之气》紧追不舍。北美市场上,截止11月3日,北美首周三天票房达到2900万美元,成为周末票房冠军,但是成绩低于市场预期。
头发已白的施瓦辛格替T-800向观众做了一个告别,电影里有个小细节,终结者穿上了皮夹克,整装出发时看了看桌上的墨镜,最后选择不再戴上它。
时代为何迷恋《终结者》?
没有经过同一个时代或文化浸淫的人,是难以理解《终结者》系列的意义的。1984年《终结者》在美国上映,科幻惊悚题材,没有感情的高效杀戮机器人、穿着黑夹克、戴着大墨镜、骑着哈雷摩托车对于未来的救世主母亲展开追杀,刺激惊险里带着一点末日衰败的宿命悲情。电影从机械*、模型构建等技术层面,到剧本内容、配乐、剪辑节奏、氛围营造等艺术层面,都开创了80年代好莱坞商业片的高峰。
电影成功在本土引起轰动,连续两周霸占美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冠军,詹姆斯·卡梅隆一战成名,施瓦辛格则开启了自己的黄金时代。施瓦辛格本人在知乎上提及《终结者》,提到电影上映后,他走在纽约街头上,会突然有人把他拦了下来,让他说出那句经典台词,“I'll be back!”。
“制作这部电影的所有人都没想到人们会记住这句台词,但它确实成了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台词之一。就像我接拍《终结者》时并没有想到电影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但它确实成了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终结者》让我迅速成为很出名的演员,也让我成为了真正的好莱坞动作明星。”
这是《终结者》对于好莱坞电影市场的意义,它让公众认知到80年代好莱坞科幻电影喷薄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意,金属质感下的阴森与血脉喷张,每个镜头都成为后来动作电影的养料。
1991年《终结者2》上映更进一步将这系列电影推上神坛,母子亲情与宿命轮回,有了人类思想的T-800、烈焰中竖起的大拇指、人皮破碎裸露的金属脸、冰冷肃杀的液态机器人,皮衣、墨镜、霰弹枪、脚下的玫瑰花……《终结者2》在电影内容与技术把控上更上一层楼,所有情节与标签性的镜头都成为了90年代好莱坞流行文化的符号之一,代表着彼时好莱坞科幻商业大片的*,它建立起了科幻动作片的诸多意象,直接戳中了无数直男极客的内心。
直到现在有人考古追溯这部电影,都不禁发出感叹,“这居然是诞生在1991年的电影!”而当一部电影与时代产生牵连,就不难理解为何公众对《终结者》有一种迷恋,这不仅仅是对卡梅隆、施瓦辛格等主创的崇拜,对电影的喜爱,更是对80、90年代复古文化的怀恋。即便此后《终结者》续作口碑褒贬不一,但是T-800的形象在电影历史里始终清晰。
从这里或许也能够解答,是哪些人在为《黑暗命运》贡献票房。经典之作在银幕上复苏,甚至拥有“纯正血统”,这对于影迷而言是欣喜的礼物。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黑暗命运》受众用户中男性受众比例达到68.7%,而受众年龄占比中,25岁至34岁的观众占比达到39.2%。
与同期热映的《少年的你》一对比就能知道差别,《少年的你》女性受众达到84.9%,24岁以下的受众占比超过70%。
显然《黑暗命运》是一部更倾向于中青年市场的作品,旧日影迷来为T-800送别,但这送别并不刻意煽情,电影救世主从一个女性子宫里还未出现的生命变成女性本身,T-800有了人性的温暖和白发,但依旧保有终结者的果决强大。那句“I won’t be back”说得轻描淡写,硬汉又带着一点温柔。
腾讯影业的“联合出品”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4月,《黑暗命运》就出现在了腾讯影业的片单上。彼时腾讯影业对外宣布,将与Skydance Media联手重启拍摄“终结者三部曲”,腾讯影业负责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宣发推广工作。当时《黑暗命运》的名字尚未确定,一切以《终结者2019》代替。
近三年,腾讯影业陆续参与了多部大IP好莱坞商业电影投资或者推广工作,获得全球票房分成。2016年腾讯影业参与《魔兽》的发行工作,调动了社交网络事业群SNG、腾讯互娱IN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等多部门资源,包括腾讯手机(电脑)管家、QQ浏览器、QQ空间、钱包等工具平台,让影片宣发达到*覆盖面,最终《魔兽》国内票房达到14.72亿。这次合作让业界看见了腾讯影业背后的宣发推广实力。
2017年腾讯影业作为出品方联合华纳影业、传奇影业推出了《神奇女侠》《金刚:骷髅岛》等项目,其中《金刚:骷髅岛》票房达到11.58亿。
2018年腾讯影业成为了《毒液:致命守护者》全球投资方、联合出品方,该片国内票房达到18.7亿,成为2018年11月电影市场*的黑马。该片腾讯影业投资金额达到3000万美元,获得了该片30%的全球收益。
而据悉《毒液》成本达到1亿美元,按比例换算全球院线票房达到4.5亿美元即可收回成本,该片全球票房最终达到8.56亿美元,获利超过4亿美元,按推算腾讯影业获利超过1.2亿美元。
也是这一年,腾讯影业宣布成立腾影发行公司,此后相继参与了《头号玩家》《海王》《阿丽塔:战斗天使》等电影项目的推广。这时腾讯影业在业内建立起了一个鲜明的形象,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在进口商业大片的合作方面具备投资眼光与意识。2019年又陆续以联合出品的身份,推出《大黄蜂》《黑衣人:全球追缉》《黑暗命运》等电影,负责影片在国内的发行工作。
多部大片累积,腾讯影业除了进口商业电影的商业回报,更重要的是迅速建立起了公司知名度,成为公众认知中具备国际商业大片合作能力的电影公司,也成为互联网电影公司中率先摸索出方法论并收割红利的玩家之一。《黑暗命运》是腾讯影业商业大片储备中的IP之一,按照此前公布的信息,这部电影还将有两部续作。
但商业片并不是腾讯影业的*目标,腾讯影业高级副总裁陈菲曾对媒体透露,腾讯影业的内容布局中,艺术气质的电影大概会占到两到三成的比例。11月22日将在美国上映人物传记片《邻里美好的一天》就是尝试之一。
这其中或许能感知到腾讯影业对内容的认知和布局,不想成为单纯的“商业片合伙人”,而是一方面继续关注商业类型片,一方面投入更多元类型作品,推出口碑内容,建立电影品牌。
《黑暗命运》是《终结者》系列35年来的集大成者,但是终结者已经白头,时代远去,它或许无法再制造《终结者1/2》那种震撼与惊艳感,可它对于电影市场始终有种特殊的意义,每个人都能从它身上看见科幻动作电影历史的浓缩,只是有的人为此流泪,有的人泡在近几年快速浓缩的电影世界里,已经见怪不怪。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