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闻,将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无人超市”概念又拉回眼前。
2月2日,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当日上午,一家特殊的疫区超市也正式营业:没有店员、没有收银员,买完东西扫码即走。从接到建造指令到顺利建成,仅用时24小时。
为降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风险,这个特殊的超市不配备收银员,顾客挑选完物品,只需要用手机自助扫码结账就能完成整个购买过程。不仅如此,超市自助收银后也不会产生小票,*可能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同时也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服务。
据悉,该超市内的“无接触收银”系统由湖北中百仓储和淘鲜达(阿里系)团队合力搭建,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5小时。*天下来,超市已接待了200多位客人,而即将建成的雷神山院区24小时超市也将采用这种无接触收银方式。
无独有偶,在火神山“无接触收银”超市正式营业的第二日,瑞幸咖啡除宣布捐款1000万外,还称将在全国各地加速推动无人零售智能终端布局,鼓励“无接触配送”。瑞幸的无人零售终端机将覆盖办公室、校园、机场、车站、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和社区等场所,并和现有的瑞幸门店网络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对于无人零售机的铺设数量规划,瑞幸咖啡首席执行官钱治亚表示,“越多越好”。
无人超市曾有过风光无两的时刻,只不过那是在三年前,到了2019年,已经鲜少从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口中听到这个词汇了。
从无限风光到跌落神坛,它们只用了一年
2016年10月,马云*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同年年底,亚马逊在西雅图总部大楼开启了全球首家无人商店Amazon GO的测试——无需店员和收银员,顾客只需要在进店前下载一个应用软件,登录自己的亚马逊账号绑定银行卡,就可以在店里随便拿东西。
巨头叩响了一扇崭新的伊甸园的大门,中国创业者的心被搅动的像一池春水。
很快,2017年5月的某一天,欧尚上海总部的门口,悄悄搭起了一个无人便利店。它的外形类似集装箱,名字也很互联网——缤果盒子。和传统便利店相比,缤果盒子以标品售卖为主,如饮料、日用快消、方便速食等满足即时需求的商品,无店员、收银员。有测算称,它们的成本仅为传统便利店的四分之一。
而且盒子带有升降系统,可以随时进行迁移。占地面积小,运营成本低,还能随时换地方,这听起来就是一门投资人喜欢的新生意。因为低成本、高复制性等特征,缤果盒子瞬间成为资本的宠儿,也被媒体冠上“全球*款可规模化复制的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的称号。
很快,缤果盒子就拿到了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创始人更是高调喊话,要在一年内开出5000家店。
这次,其他玩家纷纷按捺不住了:十几家创业公司竞相进来分羹,阿里、京东、苏宁等互联网零售巨头也争先恐后进来布局。据统计,仅2017年,全国无人超市累计落地超200家,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
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无人零售领域有近130家融资,融资规模超过40亿,成为新零售赛道中当之无愧的“吸金王”。有数据显示,当年仅无人货架公司就有超过40家。
然而,被资本催生的产物一般来说都不如想象中美好。很快,无人超市和它的“近亲”无人货架就遭受了市场的打击:
缤果盒子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开店仅仅一个月就宣布关门大吉。
西南首家无人超市GOGO,存活时间只有四个月。
2018年1月,业内传猩便利将裁去约60%的BD人员;
同期,七只考拉被曝大裁员90%以上,只保留仓储和物流部门;
4月,果小美裁员2000人;
6月,哈米购人员从600人减少到100多人;
10月,小闪科技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
仅一年时间,曾经被资本无限看好的无人店几乎都沦为了牺牲品。2018年,无人超市和无人货架模式成为除了共享单车、区块链以外,*冲击力的投资赛道。
一夜之间从神坛跌落,无人售货的病症究竟出在了哪里?
无造血、模式重,无人零售不可承受之痛
当年,“成本低”是无人超市创业者用来向投资人讲的“最美”故事。无人店省去了租金和人力,看似降低了成本,其实背后的隐性成本很少有人去算过账。
无人超市的核心技术主要为两种,*是货物自动识别设备,第二是建立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基础上的运营系统,配备这些高科技系统需要极为高昂的前期投入,后期的技术维护成本也相当高。
人力成本看似为零,但大家却忽略了人工结算的环节——实际运营中,店铺清洁、物流配送、补货、引导消费者自助结算等环节仍需要人力维护,租金和水电费更是一分不少。
成本高企,无人超市的商品定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并且物流配送效率不高,商品补货往往不够及时,也无法提供生鲜和非规格商品,这使得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极其糟糕。
虽然无需排队结账、无需现金是无人店的*优势,但这样的优势在传统便利店配备自助收银机之后,相似具备的“优势”也荡然无存。
可见,前期鼓吹的“低成本,高收入”恰好成为无人零售最致命的痛点。
除了缺乏造血能力以外,2017年集中出现的一波无人零售其实对模式的把控能力也不过关。不少无人零售企业的主要创始人和高管曾经都是互联网高管+O2O或者“铁军”背景,这听起来是一个加分项,然而有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互联网平台提供的都是线上标准化的服务,而无人零售不管BP写的多么复杂,却是实打实的线下商业零售——要提供货架、商品、供应商、城市内仓库、运货车辆,补货人员……这些都需要创业公司具备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而这些都不是互联网人的强项。
说到底,无人零售和共享单车其实一样,看起来以为模式很轻,但却是互联网人不可承受之重。
无人超市会“复活”吗?
新冠疫情出现后,为了防止病情传播,人与人之间开始尽可能地减少直接或间接上的肢体接触,但去超市购买仍是刚需,却很难避开和收银员的动作交流。火神山医院上线无接触收银超市,引得一众网友点赞,大众开始重新认识无人超市。
更有网友指出,“无人超市之前就有,但一直不温不火,通过这次疫情,会不会成为主流?”
这还真不好说。
祸兮福所倚,时势造英雄,灾难之中总是并存着危机和机遇。
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零售业是受其影响最深、最直接的领域之一,但非典病毒也启发了一批企业家对线上零售和供应链的认识,加快催熟了淘宝、京东、国美等线上购物平台。那时,阿里巴巴的主要业务是to B,但“非典”却让马云却敏锐地看到了网络零售的机会,于是,2003年5月10日,淘宝上线了。
2003年以前,刘强东对互联网的了解仅仅是“QQ可以聊天”的层面,他是做代理光磁产品起家的,最多时在北京、沈阳、深圳共有12家IT、数码产品连锁店。如果不是因为“非典“疫情被迫关闭连锁店,他或许根本想不到做什么电子商务——但他为了求生,抓住了机会。“非典”之后,刘强东开始注册域名,开发电子商务系统。2005年开始,京东逐步关闭线下连锁店,专心做线上。
“网上业务比连锁模式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成本还要低、效率还要高,这是促使我下决心放弃连锁,做网上零售的真正原因。”刘强东这个认识就是在非典期间形成的。
的确,突如其来的冠状肺炎疫情,不仅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也会让创业者、投资人重新思考商业模式和行业发展趋势。无人超市究竟会不会复活,甚至成为未来超市的主流,目前还无法下定论。
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线上线下的进一步融合,消费者对无人模式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尤其随着5G即将全面铺开,这都是无人零售潜藏的机遇。
你觉得无人超市会“复活”,再次成为投资风口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