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这位60年老网红,要翻红了?

从逆境中看到希望,方便面市场的起死回生,真正的良药是自身的变革。
2020-02-29 13:37 · 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云摇   
   

对中国人而言,没有方便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疫情之下,表现得尤为明显。

继口罩之后,方便面重新成为硬通货。

超市里大包小包抢泡面的人又成了“一道风景”,热门口味被一抢而空。

在线上平台上,泡面的销量同样势如破竹。

淘宝的数据显示,春节后的一个月里,搜索“方便面”的人数增长了200倍;

京东大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初九十天内,方便面就售出了1500万包;

苏宁大数据显示,2月3日至2月6日,苏宁小店方便面销量环比猛增了342%。

为应对缺口,康师傅旗下天津工厂更是在武汉封城之前,就开启三条生产线日产超400万包,成为疫情影响下极少数马力全开的企业之一。

而抢到方便面的人,更是无数次把它送上热搜,掀起了一场方便面的狂欢。

仅#宅家泡面都被玩坏了#的话题,阅读量就超过 2.5 亿,有4.6 万人参与了评论。

这样的盛况,让我们仿佛忘记了方便面在过去几年备受冷落的惨状。

过气老网红靠疫情再次翻红,真的靠谱吗?

1

“逢乱必出”的平民网红

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吃方便面?

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统计,中国是全世界方便面消费量*大国。

中国人吃掉了全球4成的方便面,相当于每秒有1275包方便面被打开,每人平均每年会吃近29包方便面,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网红。

方便面能够得到全民青睐,得益于它方便且价格亲民的特质。

1958年,坐过牢并经历两次破产的华裔日本人安藤百福,以中国伊面为原型,研发出了一种速食面:加入热水即可使用的“鸡汁面”。

当然了,这个鸡肉拉面,既没有鸡肉,也没有拉面。

其秘诀在于对面饼使用的瞬间热油干燥法。

它利用油炸,让面条快速脱水的同时,还会出现很多细孔,待到其浸泡在开水中时,水份又能快速渗入面条,恢复到弹性状态。

正是靠着食用时前所未有的便捷,“鸡汁面”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方便面也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方便面博物馆中方便面实验工具

同年 12 月,安藤百福创立日清食品,并于1963年就在东京证交所成功上了市。其旗下的「出前一丁」、「合味道」等方便面至今深受消费者喜欢。

*包真正意义上的方便面则诞生于 1970 年,那一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厂于1971年推出的油炸方便面。

同一年,台湾味王公司推出更受中小学生欢迎的干脆面,该公司推出的「王子面」一度风靡台湾。

但彼时,方便面对于国人来说算得上是奢侈品,能够消费得起的人并不多。

一直到1992年,国人的经济实力已有了质的飞跃,康师傅投资800万美元在天津开发区成立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在进行了上万人的试吃调查后,推出了红烧牛肉面,方便面市场这才真正的火爆了起来。

没想到正是这款面,不仅满足了当时公众的口味需求,即便是现在也是方便面的销量王座。

此后,方便面在中国的营业额曾有连续18年的递增,2000-2011年被称为泡面的“黄金时间”。

2005年,中国泡面总产量跃437亿包,折合327.9万吨,同比增长18.6%,销售额为298.4亿元,产量跃居世界*。

在之后的数年里,数据依旧在攀升,直至2011年,泡面行业总产量为483.83亿包,销售额达到557.76亿元,中国成为世界泡面*大国。

方便、又便宜的方便面是大家心目中*性价比的食物,从偏远小山村到大型超商与街头小店,方便面的身影无处不在。

在中国的绿皮火车时代,方便面更是伴随着中国流动人口走南闯北,攻坚克难。

出门在外,饥寒交迫之际,来一碗泡面,足以温暖人心。

而在每一次的特殊时期中,方便面的价值就更加突显。

曾经的98年洪灾,再到2003年非典,从汶川地震,再到如今的新冠状疫情中,方便面几乎逢乱必出,成为救急救难的硬核好物。

2

疯狂自救,逃不出“失宠”的命运

2013年,方便面的高光时刻就结束了。

这一年“宅经济”和“懒人经济”的风靡网络,互联网外卖平台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美团、饿了么、百度齐上阵。

这一年,消费者开始追求健康生活,方便面身上“不消化”、“没营养”、“含防腐剂”的标签愈加碍眼。

“吃了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方便面会致癌?”、”一包方便面顶一天的食盐量?”“方便面含有100多种添加剂?”等恶性谣言更是让人望而却步。

在之后的几年,中国几大方便面品牌的销量呈持续下滑趋势。2016年,市场需求跌去近60亿份,为近15年来销量*。

与此同时,日韩品牌大举进军,仅 2015 至 2016 年一年的时间,韩国进口方便面销量同比就增长了 134%。

为求生存,方便面企业们不断打破自己,开始了疯狂自救。

1.越来越贵,走高端路线

薄利多销是过去十年方便面市场的常规打法。

曾经,方便面市场追求增量,统一和康师傅以渠道战和价格战,淘汰了90%的竞争对手。

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给方便面留下了便宜=不健康的印象。

为打破这一印象,面企纷纷加码高端。

康师傅曾推出限量版“福禄寿喜”富贵面,限量1888份,预售268元4盒,此外,普通的高端、超高端泡面价格也达到20元左右。

统一也推出高端产品汤达人系列,其在2018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达30%,营收规模超过了19亿元。

高端打法初见成效,到2018年中国方便面总销量终于再破 400 亿大关。

但也有消费者却表示:都有这个预算了,为什么还要吃泡面?”、“现在连泡面都吃不起了”。

2.产品升级,做成满汉全席

万年红烧牛肉和老坛酸菜一直受欢迎,却也一直被诟病:怎么好吃的就这两个味。

在辛拉面等日韩方便面等进军中国时,也给面企敲响警钟:消费者在不断追求美味,如何改良面条口感、调料口味、营养组成也就成为了行业竞争的关键。

为了升级面条,有人甚至发明出堪称真正暗系的“血渍方便面”——和面时加入猪血以补充蛋白质、提升口感。

在口味上,仅康师傅就开发了近两百种味道。

从西北大漠的羊肉臊子面到江南地区的梅干菜烧肉,再到闽粤沿海的沙茶铁板牛肉,足足摆满了一张中国地图。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在原材料和烹煮方式上品牌们也下了很大功夫。

从油炸到非油炸的面饼、传统的脱水肉,干蔬菜包被替换成冻干大块肉类、从粉料到高汤、从冲泡升级为自热或者自煮。

除了企业产品的升级,近年来的网红带货,也打破次元壁,带泡面火了一波。

像拉面说、有你一面等新速食品牌直接以高端定位切入,入驻B站、小红书、微博等,通过麻辣小龙虾、椒麻脆脆肉酥等创新口味成为新晋网红。

像泡面英雄、宜百味泡面食堂等泡面小食堂,以网红路子将泡面重新带回人们的餐桌。

但这种粗糙、毫无壁垒的“网红”并不长久,高溢价、无惊喜的泡面搭配在得到年轻人短时间的追捧之后很快沉默了下去。

再疯狂的自救,也改变不了消费者需求下降的事实。

3

疫情下爆火,并非起死回生的良药

除了疫情带来的特殊机遇,方便面为什么又火了?

一个原因是:外卖门槛提高了,自带属性爆发。

现阶段在高损耗、高房租、高人工的强大压力下,众多餐饮门店纷纷试水外卖,但很多餐企发现,开通外卖后,点外卖的人并没想象中多,一天的收入甚至不抵耗材。

但随着外卖补贴的减少和不断提高的人力费用,使得外卖的价格越来越高,而且特殊时期的外卖选择,对餐厅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也是一大考验。

因此在安全度未知,价格偏高的情况下,方便面具有方便快捷、囤货属性和高性价比使其成为热门。

所以在疫情期间让方便面重新爆火的是它自带的属性,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方便面企业十几年来不断的升级。

刀哥看来,之前整个方便面产业端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匹配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和诉求,对这次爆火做了很好的铺垫,疫情只是起了“加速器”的作用。

而在这个过程中,特殊时期需求暴增,即使恢复正常,消费心理还没扭转过来,聚餐、外卖还是比较少,这对于逐渐回暖的泡面产业来说,无疑是又一轮培养用户习惯的好机会。

这个阶段也是企业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和产品品类的*时机。

比如各大商场的方便面均被抢购一空,却总有个别品牌的个别口味,被孤零零的留在货架上,这个免费的用户调查,便是一个重新调整产品结构和品类的大好时机。

从逆境中看到希望,方便面市场的起死回生,真正的良药是自身的变革。

结语: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火腿肠行业安鸿遍野,1998年双汇率先推出以“添加大瘦肉块”为卖点的高端的王中王火腿,火了!

2003年,非典肆虐,王老吉花巨资在多家媒体报纸进行宣传:怕上火,就喝王老吉,打破了凉茶原有的地域特点,让王老吉和去火画上等号,火了!

这两个产品都有共性:特殊时期,强卖点。

企业想要在市场过度饱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逆流而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行产业复苏,就必须凸显差异,大刀阔斧地进行产品革新。

只有足够贴近市场、认真了解消费需求、积极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在一片红海中突围,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