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餐饮老板悲喜三月:堂食停了40天,方便火锅等卖了3000万

“我觉得等到大家都觉得安全、出门不用戴口罩,去餐厅吃饭没有顾虑的时候,餐饮行业就真正回暖了。”
2020-03-20 09:14 · 棱镜  李伟   
   

3月17日中午,重庆市政府副市长李波等人,来到南滨路的一家火锅店,以普通市民身份,带头堂食吃火锅,给餐饮行业鼓劲打气。

地方官带头光顾餐厅不止在重庆上演,海南、福建等多省市官员也在宣传地方美食的同时,助力行业恢复发展,表达着城市生活恢复正轨的信号。

因为疫情被冰封多日的餐饮业急需这样的“超级推销员”。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

3月11日,在内地拥有700多门店的海底捞宣布逐渐开放堂食,之前它停业了40多天。也不只是海底捞,小龙坎、呷哺呷哺、西贝、九毛九等一众餐厅都在大范围恢复营业。

一份接近30万人参与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家最怀念的前三名是火锅、烤肉、奶茶。伴随各地餐厅恢复堂食营业,闷在家里许久的人们有了大快朵颐的机会,餐饮业也终究有了回暖迹象。

3月中旬,《棱镜》对话小龙坎、奈雪的茶等知名餐饮业主,讲述他们各自的“花式”自救故事,从外卖到卖菜、卖半成品,各显神通,其中艰辛一言难尽,但新的变化也随之来到。

“这个特殊时期,也启发着企业将用户、渠道等特点用不同的排列组合再次重构。品牌要有属于自己的流量池,知道顾客在哪,即便门店停业也能找到他们。”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对《棱镜》说。

小龙坎火锅:堂食停了40天,但方便食品卖了3000万

讲述人:小龙坎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李硕

小龙坎在成都、重庆一共有16家直营门店,大部分已经开始营业了。而全国有800多家小龙坎,恢复营业的是25%左右(截止3月14日)。重庆和成都是我们的直营区域,其他城市是加盟,我们的发展目标不是拥有很多前端(门店),而是后端产业链要全面铺开。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还是尽量不出门,所以门店开了,但人流量恢复了40%吧。成都的门店里,是要求50%的餐位可以接待,每桌不多于4个人,包间不开放。门外排队还是有的,就是人和人间隔比较远一些。

近期我们还有会员折扣,因为在疫情期间一直在全力推进小程序、会员体系的建设。其实之前很多品牌已经做了,小龙坎在这一步上慢了一点、走过一些弯路,现在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小龙坎是大年初三堂食停业,一直到3月6号。前期像调味料等食材,因为没开店,仓库了积存不少货,现在是在消耗阶段。快消板块(生产方便火锅、方便米饭、酸辣粉、下饭酱等)产能已经是满负荷运营了;像方便类食品对比(去年)同期是增长90%,销售额超3000万,自热方便火锅增长最猛,整个新年期间都缺货。 

之前,小龙坎快销产品的营销投放是要精准,要能引流、能够带动销售。像产品直播是从2018年就开始了,当时就发现主播们的带货能力很强,我们和李佳琦、薇娅都有过合作,也带来了流量。现在在大的促销节点,我们都会使用这种强有力的带货直播。

最近方便火锅的增长能稍微抵消一下我们门店的损失,但也是杯水车薪。因为整个门店体系、控股集团的运营成本是非常高的。

我们比较恼火的一段时间,是大年初一到初七,那个时候大家基本上都不出门了。我跟家人在日本旅行,早订好的,旅行过程中也是“云办公”,整个高管团队都在想办法解决公司的各种问题、防疫自救,怎么把业务开展起来,像外卖。

从大年初二开始,整个公司的工作重心就是外卖体系。成都增幅特别大,高峰的时候达到1200%的增长。

我们有两种主要产品,一种是类似于冒菜的火锅菜,2019年全国有300多家店在卖火锅菜,客单价在人均30-45块。另一种是满足家庭聚餐需求的大火锅,之前这部分(业务)没太(花力气)做,因为店里高峰时间真忙不过来,是这次疫情期间快速把它推广开来的;在成都,大火锅外卖人均消费在80-90块。

总体上,火锅菜毛利率低一些,因为会有平台扣点、包材成本等。之前这个产品是门店的辅助性产品,用来提高坪效的。大火锅外卖的毛利率就高一些,能够达到60%左右。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其实2020年我们的核心目标把To B端的关联交易降下来,把后端产业链做得更大。另外,小龙坎到2020年已经是第5年了,很多的产品、门店装修等都要进行更迭,来贴近消费者的审美升级。

我们的高端店“小龙翻大江”,现在是成都有两家、上海有一家,本来今年的拓展计划是要在北京铺开,现在来看可能会放缓。

减免租金这部分,(产权是)国企、万达等大型Shopping Mall的好说些,但餐饮业更多的门店是街边商铺,产权在个人手上,没办法去强制减免。街边商铺,一般是我们谈好一个租金,然后每年5%-8%的幅度递增。我们会提出相关(减租)申请,但是决定权还在房东;整个疫情期间大家都受损失,能够给我们一点点支持就好了。

我们之前也经历过几次危机,每一次危机后都会加强抵抗风险的能力。通过这次危机,我的感受:*,我们会加强外卖体系的搭建。这次我们的外卖上线其实慢了,自己内部评估是不满意的。以后在特殊时期,门店要能快速把这些备选产品准备好,把它形成体系化,遇到问题可以马上上线。

第二,我们会加大快消品的投入和研发,像供应给家庭的川调类产品、休闲小食,麻辣牛肉、麻辣牛肚的方便火锅,方便速食等。

第三,To B端的业务也会尽快更迭,降低关联交易,帮助其他餐饮企业生产调料等。川调的眉山工厂建地100亩,是全智能化底料生产工厂,与西门子合作的。

后面对加盟商,我们会把管理费返还一部分,用于底油底料的采购,也会把一些原材料价格下调下来,支持大家共度难关。

奈雪的茶:订单量较疫情前增长127%  5L装珍珠奶茶秒没

讲述人: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

截至目前,全国9成的奈雪门店在各地政府和物业的批准下陆续恢复营业了。已经复工的门店中,大约有45%的门店在批准下开放了堂食。但因为目前疫情尚未结束,我们还是会引导客人线上下单(外带或外卖)。最新数据是,奈雪外卖订单总量占比,较疫情前增长127%。

此前,我们在各个官方平台上都收到了很多顾客的留言,“好久没有喝到奈雪了”、“特别想奈雪”等等;“太想喝奶茶了”这个话题还上了热搜。

为了能和顾客们更有趣的互动,我们先是在深圳推出了一款限量版的5L装“霸气桶装宝藏奶茶”,只卖三天,一天只有10桶,只在一家门店能自提取货。最初小伙伴还担心这么大一桶,大家会不会感兴趣,结果这款单品一上架就秒罄,抢到的顾客几乎都是和家人、同事一起分享,很多都发了朋友圈形成了自发传播。

在深圳推出第二天,市场部就反馈其他城市的呼声太强烈了,于是我们又陆续在广州、重庆、成都、西安、北京这几个城市推出了限量版的5L装,也全部都是秒罄。大家还晒出来各种喝法,有直接架在饮水机上接着喝的,有在桶口加了一个手动泵的,还有直接平均分配倒在我们送的珍珠分装杯里的,很有意思!其实这些乐趣本质上就是大家对“一起分享”的渴望。

总体上,东莞、烟台、南京、哈尔滨、厦门、金华、苏州、三亚、太原、深圳等城市业绩恢复明显,部分门店已恢复至此前营业额7成左右;奈雪点单小程序订单金额占比、奈雪会员消费金额占比,分别比1月同期增长了92.6%和67%;奈雪点单小程序及第三方外卖平台外卖订单总量占比,较疫情前增长了127%。

这段特殊时期也使我们在经营策略上做出调整。从1月23日武汉所有门店暂停营业,再到春节期间全国合计200多家门店都暂停营业,我们在一周内紧急调整了策略,讨论确定了“无接触自取+无接触外卖”的门店营业方案。2月1日开始,我们就推出了相应的“无接触服务”,订单量稳步提升。

新式茶饮行业虽然发展历程不长,但已经形成了特有的优势。比如有天然的核心用户,有相对完备的供应链,大部分品牌都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社群等渠道去做线上零售。这个特殊时期,也启发着企业将这些特点用不同的排列组合再次重构。品牌要有属于自己的流量池,知道顾客在哪,即便门店停业也能找到他们。

新零售方面,其实我们从去年就开始发力了,早前我们就有“奈雪的茶商城”,售卖奈雪的茶礼盒、心意卡、零食、周边等,疫情期间,我们推出了很多新品以及优惠组合,线上商城访问量周环比提升了89%,销量也稳步提升。

我们接下来会重新思考堂食、外带、外卖、零售四种产品结构和盈利模型,并重新进行资源配置。线上订单以及新零售等多元消费场景,是我们下一阶段新的努力方向。说不定不久之后,大家就能在更大的市场看到奈雪的产品。(注:3月18日,奈雪的茶旗舰店正式登陆天猫。)

我觉得大家(投资人)对新式茶饮行业的期待还是很高的。上个月有报道说我们要IPO了,去年8月也传过一次。感谢大家的关注,目前真的没有,现阶段我们的重心都在应对疫情和快速恢复运营上。

未来我们会深耕国内已经进驻的城市,同时也会继续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在新加坡已经有3家门店,下一步我们会在美国、日本分别开店。再有就是目前奈雪的茶、奈雪酒屋已经被大家熟知,我们今年也会渗透更多场景。奈雪的茶在北京已经有20家店了,基本上覆盖了较繁华的商区,接下来会在这些区域内深度发展。

为了保证品控和体验,直营和大店模式都是我们会坚持的,同时我们也会围绕着用户体验、新零售等需求,做空间上的上探和下探。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的开店进度会有一些延迟。但公司已有全面部署,等到合适的时机便可快速启动。

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在最开始大家都会有些紧张,庆幸的是团队反应很快,也很专业,同时相较于传统餐饮行业,新式茶饮更重线上、场景限制小,所以调整的步伐也会更轻快。经过这段时间,我对我们整个团队都有了更新的认识,小伙伴们比我想象得更棒。像我之前说,这场疫情不仅仅在考验社会基础设施的运作能力,也是一次对企业的突击考试。

嘉和一品:私域流量、小程序、半成品外卖,都是发力方向

讲述人:嘉和一品创始人、董事长刘京京

我是从1992年大学一年级时开始创业的,到现在27年;我从2004年创立嘉和一品到现在,在北京及周边城市开了100多家店。

焦虑吗?其实我还好,因为经历过非典,我觉得这些终将会过去,现在在过程当中一定要冷静的去应对。创业者更多的是想着怎么解决问题。不确定的永远是环境,确定的永远是自己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现在餐饮业大家的压力还是非常大,因为虽然复工了,但是没有完全回暖。嘉和一品堂食现在是原来的10%左右,外卖的话,恢复到了原来的30%-40%;从现金流水来看外卖占的比例比较大。

前期疫情期间停工那会儿,大家都希望复工以后能够有比较好的回暖速度,但现在学生还没开学,家长还都在家给做饭;大学生、上班族他们点外卖的概率也还比较低。但后端供应链这些方面现在好些了,物流恢复了。

最近,嘉和一品外卖的客单价提升了,单均消费提升了20%-30%,因为家庭点餐多了。相应的,我们也针对家庭推出了搭配好的套餐,给三四个人吃的,现在比较受欢迎。肉夹馍、炖菜、红豆薏米粥、扁豆焖面等都很畅销;还有零售装的香菇卤肉饭浇头,红烧狮子头等,都是开袋加热即食的。

这些稍微加热一下就能吃的中式美食,我们也在进行线上电商和我们的微店小程序销售。近期我们的小程序做了迭代,增加了很多营销功能和管理看板。

目前看,私域流量,必须要开始做了,这是一个逐步正向积累的过程。而且我们自己的小程序外卖,可以给顾客更多的信赖感、品质感;对企业来说,也省去了给平台的佣金,可以转而让利给消费者。我们有200多万电子会员,堂食和小程序外卖打通,还可以直接跟顾客互动了。原来两者是中间隔着平台,顾客信息是被有意屏蔽了的。现在我们有专门的营销部在做小程序,配送是和顺丰、达达合作。

在平台上做外卖基本不挣钱,很多餐厅在平台上卖100块钱,扣除各种费用只能收回53块,还要再承担食材、人工、房租等等。

现阶段小程序外卖和平台外卖利润差不多,因为小程序要引流、让利给消费者。我们能跟消费者建立一种连接,后期产生价值会更大的。

现在(疫情)其实也是练内功的机会,未来消费市场一定会发生变化,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堂食、外卖上,更不能光把外卖捆绑在平台上。我觉得未来餐饮和零售的边界可能更模糊,餐饮零售化趋势一定会更加明显;把餐厅作为一个加工点、配送点、前置仓去销售餐食。像之前其实餐饮的半成品还没有那么大的市场,现在大家养成了在家做饭的习惯,觉得挺有乐趣的,但厨艺可能还需要加强一下,就需要相应的半成品了。

我觉得等到大家都觉得安全、出门不用戴口罩,去餐厅吃饭没有顾虑的时候,餐饮行业就真正回暖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棱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