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综艺“疯学”初探

嘴炮一时爽,热搜火葬场。说到底,“疯”不是目的,引发群体讨论乃至圈层共鸣才是。
2020-05-27 08:18 · 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  谢明宏   
   

某明星“疯了”,如今热搜话题早已习惯这样的开头。

城市那么空,明星各种疯。郑爽的“疯”,是常态性的,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边魏大勋说连续拍戏很累,郑爽说:“为什么就不能像我一样,潇洒地走开呢?”那边又自己cue起往事:“上海男人挺好,但是我搞不定上海男人。”

陈卓璇的“疯”,是偶然性的,谁也不知道她为《创造营2020》的热度操了多少心。明明自己拍过广告,但还是选择性遗忘:“我很想问问创造营的所有赞助商们,是我站得还不够高吗?”

黄子韬的“疯”,是六脉神剑式的“时发时续”。人家王柯发个言,黄子韬说:“你说话怎么越来越有我的范儿了?”hello你谁呀?自以为很搞笑,其实是自我意识过剩。微博发恐怖视频,还嘲被吓到的人:“你们仿佛温室里的花朵?这点动静就不行了?”

疯,是流量的榨汁机,是热搜的发动机,更是明星的小心机。如果说早年柯以敏和杨二车娜姆在超女舞台的对骂,是综艺发疯的祖师爷。那么《花儿与少年》曾经的勾心斗角,就是综艺发疯的里程碑。在明星宛如AI的当下,郑爽和偶尔发疯的其他人,则是这块“碑”为数不多的遗迹。

天下百姓苦木偶人久矣!难怪有人为韬韬声援:“宁愿看到这种恶搞恐怖视频,至少是本人发的。也不想看到工作室的宣传广告和虚假营销。”

不过,和虚假体面的人设相比,“疯”就一定是明星的真实面吗?鲁豫和我都不信。

如何在冒犯和闯红线之间游离,在热搜和反噬之间徘徊,才是“疯学”的精要。说白了,就是“疯”得有尺度有章法,甚至还能吸引一批忠粉为自己摇旗呐喊。

外练嘴皮,内练共情。“疯学”之博大精深,你还不想pick吗?

疯是一门语言艺术

三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疯学”的基础,首先是气死人不偿命的语言艺术。它要求在对方讲话时,迅速洞悉痛点,然后立时开炮,务求一击即中。

*招是宁静式“连续发问”。不管对方说什么,都对他进行质疑,让其丧失底气和周旋的耐心。

录制《超级先生》时,乐嘉和宁静因为某选手掀起战火。宁静说:“你为什么要这么愤怒呢?”乐嘉说:“因为你的观点伤害了他,你明白不明白?”宁静:“为什么呢?我哪里有伤害到他?”乐嘉:“所以你要听我来讲嘛!”宁静:“我为什么要听你讲呢?我们明明是在听他讲。”

老实说,宁静的表现并不算“疯”,她只是“以疯治疯”。因为乐嘉的情绪和音调都非常高,硬比嗓门的话,宁静没有优势。但通过“为什么”三连,如同三盆冷水,直接让乐嘉的气势被打压下来。

第二招是郑爽式“祸水东引”。当你自爆某个问题,可以把矛头指向身边人,自己装出毫不知情的样子。在承认自己整容后,记者问郑爽:“杨幂之前也被人这样说过,不帮她说点什么吗?”杨幂开始尬笑呵呵呵。郑爽:“我觉得很正常的事情吧。”

人家都没承认,你在那里“正常”什么呀!同样的用法,还见于袁立对斯琴高娃。为了回避怀孕问题,袁立说:“斯琴高娃老师最近打了羊胎素了,这是可以说的吗?我觉得这是我比较要请教的问题。我们拍戏拍得皮都皱了,我就比较关心斯琴高娃老师羊胎素有什么效果吗?皮是不是展开了?”

尬得斯琴高娃只好往免疫力上面扯。后来斯琴高娃自暴自弃,被记者问到身体是否扛得住劳累时,直接说:“(没问题)因为打了羊胎素了。”

第三招是陈卓璇式“直接爆炸”。为了引发轰动效果,碰瓷直接上升到金主爸爸。首先总结现象,但要假装疑惑:“我一直特别不明白,就是因为我身边其实很多小伙伴,都有去拍了中插商务广告。但是迄今为止,我一次都没有去拍过。”接着矛盾升级,并归因到自己身上:“是我站得不够高吗?”

赞助商也是real疑惑了:“是你的名次还不够水吗?”如果是真民选,这个发言不算“疯”,甚至可说很有胆量。但由陈卓璇来发声,只会觉得是实力不够的虚妄之言。这简短有力地发问,已经很有“疯学”内味儿了。

语言艺术,厚积薄发。以“疯学”的*宗派“爽学”为例,要选择性决定主语,显得自由而难以琢磨。“你的9年我心疼,你的文字,还爱他。”移形换影之间掷地有声,谁不想引用一下呢?

疯是一门心理战术

嘴炮一时爽,热搜火葬场。说到底,“疯”不是目的,引发群体讨论乃至圈层共鸣才是。

以黄子韬和郑爽为例,前者的疯往往没有任何话题延展性,也缺乏阵营对立的讨论空间,大家一起群嘲就完事儿了。后者的疯则常谈常新越辩越(不)明,如同陈年烈酒越久越上头。

你在郑爽的疯里看见疯,可粉丝看见的却是爱情里的卑微和脆弱。张翰吃个牛肉面,粉丝说:“郑爽瘦成这样,你还吃的下?还牛肉面?不信你会忘了五年的感情,五年的女友。你说这辈子*的人是小仙女郑爽,张翰你忘了吗?”

问苍茫大地,塘主何日能实现牛肉面自由?张翰和古力娜扎公开,粉丝骂他是负心汉;郑爽和胡彦斌恋爱,粉丝骂他是渣男伤了郑爽;后面跟胡彦斌分手,也骂他。总之,郑爽只要有事发生,粉丝就去骂张翰。

虽然被粉丝视为不幸福的“原罪”,但显然郑爽本人相当热衷于主动cue。去年生日会,不仅现场放了《一起来看流星雨》片段,更穿上校服拿着大喇叭,跟张翰隔空重演。被问到如此安排是否意味着已经放下,郑爽坦然说:“对。”

不愧是爽姐,这操作就问你服不服。毕竟是写个书,都要cue前男友胡彦斌导致人家被骂的神奇体质。在这种反复自揭伤疤的戏码中,爽妹子“受害者”的形象得到不断强化。难怪当她说:“我搞不定上海男人,不要提了”的时候,许魏洲终于没忍住:“没有人提起,你自己硬要提起。”

不过很明显,郑爽的目的并不是激惹许魏洲,而是隔空对胡彦斌进行意念打击。当胡彦斌发“我搞不定东北女人时”,已然落入了郑爽的心理战。她说的上海男人未必是你,但你说的东北女人必定是她。论“疯学”的根基,胡彦斌的道行还是太浅。

同样的心理战,放到陈卓璇身上也是一样。她的发言并不是单纯抱怨自己没广告,而是要曝光“很多女孩没机会拍广告”的不平等现状。因为对带资进组选手的不满,是一种普遍情绪,甚至可以延展为更广泛的职场不公平。所以陈卓璇的发言,还是有共情基础的。

只不过因为她也是曝光度较高的选手,让这种号召力打了折扣。相当于地主领导贫农推翻旧的土地制度,倒打一耙打到了自己身上。第二名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皇族成绩,还在说不喜欢“二”这个数字,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疯学”没到位,使用效果就拖泥带水。

此前《王牌对王牌》的06超女重聚,许飞对尚雯婕的“疯”,也有大众心理蕴含其中。同学会上,混得*的那个老同学,两次要微信都不给,是不是看不起我?大众对尚雯婕的口诛笔伐,也是对成功者乃至傲慢者的情绪宣泄。

疯是一场行为艺术

申包胥写信给伍子胥说你疯了吗?伍子胥说:“吾日暮途穷,故倒行而逆施也。”倒着走,明着疯,其实是聪明人的一种行为艺术。他们明知怎么做是对的,但偏不。

在豆瓣评分5.0的《郑爽的书》里,对这种微妙心理有过论述:“小天使也会有不安分的那一面,跟哥哥姐姐在一起时我也总是淘气地搞很多恶作剧……他们从不怀疑是我做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我才慢慢产生了一种负疚感和好奇心交织的纠结心理,我开始希望在做完坏事后能够被发现。”

破案了,郑爽应该是故意疯,并希望大众能发现这种疯。然后在这种疯的背后,去理解她最初想表达的诉求。其中的关键是:大家对“小仙女”和“小疯女”的包容程度是不一样的。

小仙女,一旦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人设就崩得稀碎。而小疯女,不管她说出什么惊天言论,大家都会因为“她本来就疯疯癫癫”的心理准备,而放宽批评的红线,提高较真的阈值。

也许郑爽并不是疯,只是一个相当敬业的喜剧人。就像她说魏大勋:“你以为你是什么大咖呀,你说完之后,我都不想选了。”哎呀,要是没有*自信的人,真会开始卑微“自省”呢。再想想前面被内涵整容的杨幂,他俩真是被爽妹子一锅端了。

原本,随着群众监督和总局监督的双管齐下,这几年演艺圈的“博出位”言行是大不如前了。但最近两年,又明显有“疯学”复兴之势,也是一种大众情绪反弹。

明星越来越机器人,越来越有礼貌,越来越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道歉便是“占据了公共资源”(这都成模板了吧?)“希望大家能理性的看待这一切”(这事儿没这么严重吧?)“也希望大家能擦亮双眼”(没实锤呢,说什么说)

明星的话语空间逐步萎缩,导致“疯学”成了一朵娇艳的奇葩。你们不敢说的,疯学家说。你们不敢做的,疯学家做。谈不上行侠仗义,惩奸除恶,但一舒胸臆,代为发声的效果*有。

十年前的微博,那英@柯蓝:“死三八!我,老那!我也博啦!加我不?”杨幂下班回家:“发一张之前帮车时代拍片时候的工作照,小骚一下。”关晓彤:“今天作业少,又可以抽一下疯了。”现在的明星谁还敢这么发,不被嘲死才怪。

微博话题“偶像失声”里,很多人开始怀念那个饭圈文化还没有全面入侵社交网络的年代。节目里郭敬明也说:“我是以前特别爱表达,现在基本不表达。我除非跟工作相关,比如说你把我放在导师席了。节目需要你说这些话,那我就说。”

失声者未必怯懦,高声者未必无畏。当明星逐渐用胶布贴住嘴巴,疯学家保留最后的呐喊。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