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留学机构:有一半学生选择延期或放弃

由于担心入学人数下降和收入减少,疫情之后,即便是家底足够丰富的大学,也开始宣布了紧缩措施。
2020-06-30 16:57 · 钛媒体  李程程   
   

黄同学一直很坚定地要去美国念大学。

当刚进入广州某所国际学校读高中的时候,他已经早早认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金融学。在他看来,现代金融学与华尔街密不可分,美国高等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更强。

所幸的是,今年六月高三应届毕业的他,已经得到了美国某高校金融学专业的 offer。但让他感到颇为遗憾的是,学校发来邮件称,因疫情的影响,今年秋季入学的专业课程,改为以网络授课的形式进行。

最新的数据是,当前全球新冠确诊的病例已经超过了1000万例,这一数字从百万增长到千万,仅仅过去了86天,而全球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50万。

疫情重塑了部分大众对于留学的认知,关于留学的种种隐藏已久的风险和弊端也开始逐渐暴露。再加上,由于资格考试取消推迟,旅行禁令不确定性,中国学生和家长对海外国家在公共卫生问题上的放任态度日渐愤怒。有观点预测,未来几年海外学校中国学生的入学率可能会大幅下降。

但像黄同学一样,依旧坚定地选择今年秋季入学,希望以网课跟上学习进度,能够顺利按照已规划好人生轨迹里,正确的时间点毕业的学生,也不算少数。

实际上,近期钛媒体走访了一些主流的留学中介机构,国际学校,以及预备留学的学员和家长后发现,短期间内,疫情确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家庭关于留学的看法想法,但是大多数人并未改变出国留学的决心。与此同时,海外名校“临时”降低门槛,也让一些犹豫的学生坚定了出国的决心。

越来越“重”的留学规划

近些年来,中国留学市场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低龄化趋势不断加强。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中国在美留学生就读层次,早已从研究生向本科生转移。早在2015/2016学年,无论是就读人数,还是增长率,中国在美就读本科阶段的增长,已经远超研究生。换句话说,本科阶段出国留学的人群,已经成为留学市场的主力军。

低龄化群体出现的背后,意味着留学越来越是一件需要长期规划的事情,同时,也意味着留学的决策愈发理性,已经从个人决策转向家庭决策,而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受到环境热潮鼓动的临时起意。

近半数人群在高等教育阶段前产生留学意向。来源:《2020年中国留学白皮书》

近半数人群在高等教育阶段前产生留学意向。来源:《2020年中国留学白皮书》

留学规划的前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材料,优化自身背景,提升申请院校时要求具备的各项能力,申请到更加优质的院校;另一方面,随着学生们个人硬实力的不断增强,名校的录取门槛也越来越高,除了硬性成绩外,还需要是软实力经验方面的提升,才能更早获得名校的录取。

在中小学意向留学人群中,就读于国际学校及国际班的学生群体正持续上升。对于他们来说,留学准备就相当于是一场马拉松。

从选择就读国内的国际学校,到高中阶段选择学习A-level课程,参加活动、竞赛刷背景履历,着手准备SAT和ACT考试,有意向在国外就读本科高校的学生,从一开始就经历着与国内高中和高考完全不同的教育和测试体系。因此,一开始进入高中选择美本的同学,基本不会、也很难转国内高考之路。

所以,当前高二、高三已经确定本科出国留学的学生,如果选择临时放弃,眼前并没有可以替代的解决方案,除非极端个案,否则疫情不会影响他们出国留学的道路。

钛媒体了解到一些正准备出国学生和家庭来看,确也如此。北京顺义某国际学校的罗老师向钛媒体透露,在他们学校今年应届高三的100多名学员中,只要拿到心仪学校的offer的,基本上都会选择按时入学,没有人会因为疫情而临时放弃。

除了上述的黄同学之外,在广州一所国际学校念高二学生 Carol 也告诉钛媒体,虽然疫情导致出国考试大面积暂停,打乱了她的学习和备考的计划,但她还是会选择出国读本科,因为她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体验不同的国家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开拓个人的视野,丰富人生经历。

新东方6月28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留学白皮书》,上也体现了像黄同学和 Carol 这类学生群体的想法。从今年1-3月收集到的6673份调查问卷上来看,虽然商科依旧是最热门意向的留学专业,但是热度已经不如往年,呈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理科、艺术类专业的热度持续上升,尤其是艺术专业申请人数逆风增长,这说明,更多学生愿意追求自己喜欢的专业。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不久前称,现阶段疫情的发生的确给留学行业带来不确定性和挑战,但总的来说这种冲击只是暂时的。中国走向世界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一旦疫情过去,中国的学生、中国的家长还是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到海外去学习和体验。因此对于留学行业来说,原则上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海外名校“临时”降低门槛

在外界看来,今年恐怕是中国留学生最难的一年。国外疫情迟迟未能得到控制,上半年国内出国语言考试均被取消,热门选择地美国和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也日渐趋冷……似乎都在牵动着这些家庭和学生敏感的神经。

事实上,与公众和舆论场上对留学持悲观的情绪相反,钛媒体通过实地调研后发现,今年留学生来说,也出现一些“利好”的现象。由于担心入学率下降,多数高校在今年疫情全面爆发之后,加大了offer发放的范围,降低了申请的准入门槛。

多家中介机构告诉钛媒体,疫情发生之后,学员“捡漏”现象时有发生。一家总部位于北京建外SOHO的留学机构告诉钛媒体,今年他们有一个案例是,一个三本院校的学生,在3月的时候,突然收到了英国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offer,而这在以往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本来对是否出国迟疑不定的他,立马坚定了出国的决心。

一些学校正在降低对申请者录取的准入门槛,这主要体现在语言成绩上。由于中国上半年出国语言考试大多取消,但是,海外高校对于国际学生留学申请的时间表,并未因此而暂停。于是,一些学校表示,可以承认中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的成绩。比如说,英国的伯明翰大学就在4月宣布,接受中国学生以六级考试成绩申请。

还有部分高校临时决定采用线上化的语言测试手段,比如多邻国英语测试(Duolingo English Test),作为语言考核标准之一。他们包括世界*名校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罗彻斯特大学等。而普遍的观点是,DET 相较于托福和雅思要简单多了。

甚至,有的学校干脆直接取消了申请者的语言成绩的要求。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就宣布,对于收到有条件录取通知书,并以雅思成绩为*条件的学生,奥克兰大学会为其发放无条件正式录取通知书,并在他们到达新西兰之后统一安排雅思考试。而如果考试成绩没能达标,学校承诺将会为他们免费提供最多10周的英语语言课程,并在ELA(奥克兰大学的英语语言学院)进行授课。

考虑到国际学生对于疫情的担忧,钛媒体了解到,英国主流的高校也针对已经收到入学通知的国际学生,出台了较为灵活的解决方案。方案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依旧选择今年秋季入学,但是*个学期以在线课堂的形式授课;另一种,是让学生暂时保留入学资格,选择延期,将入学时间推迟到明年春季或者秋季。

后一种解决方案,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一开始就准备明年秋季入学的学生的申请难度。但是,面对当前依旧严峻且反复无常的新冠疫情,留给他们选择的机会本就不多了,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疫情给高校的困境,国际学生来救?

但疫情还是打乱了 Carol 的准备的计划。她对钛媒体说,当下她最担心的是,因为出国考试次数减少,比如说托福雅思和SAT/ACT,刷分的机会也少了,这可能会影响申请时成绩,同时,一些海外的项目夏校和冬令营也被迫取消了,而这是提升申请文书中的自我背景履历很重要的加分项目。

在被疫情改变的世界里,一些学生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在上一季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新东方首席财务官杨志辉预计,短期来看,在接下来的第四季度,海外业务学生会下降35%-40%。情况可能会在2021财年才得到好转。

“目前我手头上,在年前决定申请英国高校的研究生学员中,大约有一半选择了延期或者放弃,另一半会选择今年秋季入学。”留学中介启德教育一位负责规划英国留学方向的老师向钛媒体透露。

当然,这也与英国的高等院校的学制有关。英国高校的授课制研究生(taught postgraduate)大多数专业的学习时长为一年,那些选择延期或者放弃入学的同学通常认为,如果将一个学期的课程在网上学习的话,那么花费如此高昂的学费选择出国念书的意义就不是那么大了。此外,留学生在境外停留的天数,也会影响到一些学历认证的环节。

全面线上化授课,也让一些专业学生感到十分苦恼。比如说,一位在伦敦念艺术专业的留学生,就对钛媒体吐槽说,期待很久的毕业线下会展已经取消了,这让她十分难以接受。网络授课也不是*的解决之道,一些诸如生物和化学等相关专业,就需要运用专业的实验室设备,网课完全无法替代这样的场景。

今年3月中旬,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已经将美国高等教育前景的评级,从稳定下调为负面,并预测,类似哈佛大学或斯坦福大学这样的拥有雄厚捐赠和现金流的学校,可以扛住病毒带来的损失,但是规模较小的学校则前景堪忧。

由于担心入学人数下降和收入减少,疫情之后,即便是家底足够丰富的大学,也开始宣布了紧缩措施。

今年4月,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校长罗伯特·齐默(Robert Zimmer)在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就表示,为缓冲损失,该大学将冻结薪酬,减缓学术招聘,中止可自由支配的支出,并寻求其他预算削减。而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也宣布了类似的措施,包括冻结招聘和暂停新的资本项目。

无法如期返校的学员,学校正逐步退还食宿费;而出于对网络授课的不满,学生们在网上呼吁要求减免春季的学费;宏观经济正使得大多数企业对未来收入不乐观,因此,一些大学收到企业的捐赠正在变少……

中国长达数十年的“留学热”,使得英语国家的大学越来越依赖中国学生的学费,尤其是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大学,这种商业模式可能会被新冠病毒摧毁。再加上政府对高校的投入持续减少,一些大学通常依靠高昂的海外学费,才能让盈利能力不足的院系得以维持。

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中国研究教授克里·布朗(Kerry Brown)在《纽约时报》上表示,“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我们已经对一种收入来源上瘾了,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中国学生不想在9月份来这里,这可能是一种巨大的变化。”

许多国际学生青睐的商业和金融的研究生课程,这是大学*的摇钱树。布朗认为,如果入学率下降四分之一,那会是一大笔钱,这足以决定一些大学是选择破产,还是维生。

在美国,国际学生群体也一直是高校创收的重要部分。美国教育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预言,今年大学下学年招生将下降15%,其中来自中国等国家的国际学生将占到25%。这些国际学生的家庭通常是支付全额学费,帮助大学平衡预算。

以“秒发offer”著称的澳大利亚高校,更加依赖中国的招生。当前,澳洲有超20万名中国留学生,外媒估计,如果与疫情相关的旅行禁令让他们错过*学期,澳大利亚将损失约40亿美元。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疫情全面爆发之后,海外的名校都临时性地、罕见地降低了对“摇钱树”国际学生的准入门槛,尤其是对中国地区的申请者。

而他们也将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是,已经有部分的中国的家长们,对全球旅行的风险产生了足够多的警惕,花费几十上百万元人民币去海外攻读学位,似乎有点不再值得了。中国已经逐渐控制住疫情,他们让小孩赶紧收拾行装,宁愿花费高昂的机票,也要赶回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