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海底捞的五大看点和三个焦虑

今年1月份,海底捞集团旗下的量化投资平台——海悦量化投资正在市场上广招投资人才,以打造国内一流的量化投资平台。
2020-08-28 13:52 · 微信公众号:DoNews  单立人   
   

疫情洗劫整个餐饮业,连巨头也不例外。

8月25日晚间,海底捞公布2020年半年报。财报显示,海底捞上半年收入为97.6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下降16.5%;平均翻座率由4.8下降到3.3,同比减少31.2%;亏损9.65亿元,平均日亏530万。

不过好在有“餐饮一哥”护体,收获的也不全是“坏果”。人均消费不降反增、外卖业务激增、继续保持高速扩张态势……海底捞的综合优势,使其继续领跑行业。

五大看点

01 每天新开1家门店,下沉与海外市场效果显著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店扩张速度不减,新开店173家,相比去年同期新开店数增长31.5%,几乎每天都有1家新店开业。很显然,海底捞在疫情期间,仍能保持高速扩张态势,既有来自中信银行等大额授信的底气,也有来受疫情影响大批门店出清的机会。

随着一线城市饱和,海底捞布局下沉市场效果显著。财报显示,海底捞目前总共有935家门店,一线城市门店为212家,二线门店为389家,三线及以下门店为267家,营收分别为20.19亿、38.01亿、24.51亿,分别占总营收22%、41.5%、26.7%。

可以看出,二线城市成为海底捞的主力军。而三线及以下城市,无论在门店数量,还是营收占比上,双双超过一线城市。海底捞表示,还将继续提高门店覆盖密度及餐厅覆盖地区。未来下沉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处于高速扩张中。今年上半年,亚洲市场新增12家,北美新增2家,大洋洲新增1家。截至6月30日,海底捞海外市场门店总数已达67家。

02 人均消费不降反增,已无百元以下门店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整体人均消费已达112.8元,而且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均消费都过百元线,早在2018年、2019年,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还在90元左右徘徊。

近几年,海底捞人均消费一直在提高,与海底捞巧妙的价格设置不无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为价格弹性系数低的产品提价,即对刚需产品涨价,而对价格敏感高的产品,尽量不涨价或少涨。

不过疫情期间,海底捞“涨价道歉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后疫情时期人们钱包捂紧,对单纯涨价越发敏感,海底捞不能只靠涨价一条路子,来提高客单价了。

外卖业务激增,多元化举措并行

这次疫情倒逼餐饮企业纷纷开展外卖业务。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外卖收入一度增长了123.7%,达到4.10亿元,占总收入的4.2%。

截至2020年6月,海底捞共有299家门店可提供外送服务,而在2019年年底,这个数字还是206,说明仅疫情期间,新增了93个外卖服务点。

疫情期间,海底捞还积极开展了其他自救措施,推出半成品方便菜肴,切入“家庭厨房”场景,拓展应用软件及第三方销售渠道,推出快餐品牌“十八汆”“捞派有面儿”等,这也是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的优势所在。

04 半年推出91道新菜,每两天创新一道菜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在中国不同区域市场持续推出多种新菜品,其中包括重庆牛肉老火锅、斑节虾滑、黑椒风味滑牛肉、樱花慕斯蛋糕等共计91种新菜品,平均每两天创新一道菜。

虽然与去年同期187种新菜品减少一半,但丝毫没有掩盖海底捞的创新能力。一般餐厅推出新菜品的机会,也是涨价的好时机,也不失为海底捞提高客单价的有效途径之一。

05门店智能化加速,985台传菜机器人齐上阵

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在不同门店加大不同的智慧化元素的布局。

截至6月30日,已经有3家门店使用智慧机械臂,23家门店采用了智慧配锅机;在全球餐厅中,运用了958台传菜机器人,385部电话机器人,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智能厨房管理系统及门店进货系统。

近两年,海底捞一直注重运用科技提升效率。其*家智慧餐厅于2018年10月份在北京中骏世界城开业,对配菜、出菜、上菜等环节都进行了人工智能化改造。

海底捞大力布局智慧餐厅,也是对餐饮发展方向的一种昭示。

三个焦虑

01管理失控

张勇曾对海底捞的“死亡”做出两个预判:一个是食品安全导致的“快死亡”,一个是管理失控导致的“慢死亡”。海底捞高速扩张下,任何细节都有可能鞭长莫及,不禁令人担心,张勇的预判会不会一语成谶。

今年上半年频繁发生的“塑料乌鸡卷”“筷子大肠杆菌超标”事件,前者与工厂生产操作不规范有关,后者则是筷子储存过程不规范导致,无一不表明,海底捞在管理上的“疏忽”。

后疫情时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敏感,不仅海底捞,小龙坎、汉堡王等也曾相继陷入食安风波,在消费者更严格的监督下,任何纰漏都将无处遁形。

张勇曾言“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海底捞可能明天就会关门”,如此生死攸关的大事,海底捞怎能不如坐针毡?每一次食安问题的爆出,都是对品牌形象的一次“折寿”。

02客流稀释

海底捞的高速扩张,还有一个“隐藏缺陷”,客流被稀释。

高密度布局,必然加剧同区域门店竞争,从而严重分流门店客流。曾经海底捞一线城市的翻座率曾一度超过5.0,而且还是在将营业时间拉长近24小时情况下达到的,如今随着门店增多,翻座率已经出现滑坡。这说明,海底捞一线城市翻座率已经触及天花板。

如今下沉市场的翻座率开始上涨,但终有一天,他们的命运也会行进至此。海底捞想继续以扩张保持自己的龙头地位,未来几年也许还可以,但长期已经不具备优势。于是乎,团餐升级、加码快餐、推出半成品菜肴,似乎成了海底捞焦虑下的产物。

8月初,海底捞外送对团餐业务进行了一次大力升级,从其推文来看,不仅可以定制场地、定制特色服务、定制餐品形式等,还有包席团餐、主题野炊等特色服务,甚至可以提供千人规模的包席服务。

疫情期间,海底捞上线了半成品方便菜肴,切入家庭厨房场景。此外,收购汉舍中国菜、Hao Noodle,孵化“十八汆”“捞派有面儿”等快餐品牌,海底捞渐渐从火锅界探出头,踏进了中式正餐和小吃快餐领域。

但“术业有专攻”,破圈绝非易事。早在去年底就已经开始营业的捞派有面儿,口味和服务的评价均未超过4分,而大半年已过,却未闻有新店再开的消息。

家庭厨房消费场景,海底捞的压力也不小。既要面对传统商超、生鲜电商、新零售等渠道的挤压,又要熟捻与火锅普适性相去甚远的地域饮食文化的差异,这条赛道太拥挤,也太弯折。

03 谁来接班

从1994年的4张小桌,到26年后的近千家门店,海底捞终于快要迎来“而立之年”。可再看看张勇的一些操作,会有一种不置可否的错觉:张勇要做“撒手掌柜”了吗?

先是发布“退休计划”,后又以张勇为首的创始团队“套现”15.6亿元,一时间“套现离场”“增加资本市场流动性”等毁誉参半的言论满天飞。

也不能怪人们的质疑。公布退休计划时,海底捞同时启动了接班人计划。张勇以“情怀”牌,洋洋洒洒写下长篇文字,表达了对未来接班人的要求及期待。

在信中,张勇也表露了对能否找到优秀接班人的担忧,他寄希望于“上天眷顾”。但在现实世界里,张勇早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切,在他那里,“海底捞接班人”是一语双关的。

海底捞模式的强大之在于,它把餐饮企业的底料加工、物流配送、门店运营、人力资源等多个流程无限拆分,裂变为多个独立核算的企业,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帝国”。

7月份,颐海国际的市值一度冲上1100亿港元,张勇也因此成为*个拥有两家千亿市值公司的餐饮企业家。即便离开了“海底捞餐厅”,张勇或许还能找到下一个海底捞,甚至是多领域的海底捞。

创而优则投,张勇现在的重点还在投资。据彭博社报道,张勇妻子舒萍,也是海底捞联合创始人,于去年在新加坡设立了家族办公室。作为富豪标配,家族办公室往往是VC/PE圈隐秘的金主,“只出钱不出力”的等待着GP们为自己捞得大笔金矿。

而据投资界报道,今年1月份,海底捞集团旗下的量化投资平台——海悦量化投资正在市场上广招投资人才,以打造国内一流的量化投资平台。

早已为“离场”铺好路的张勇,无须担心自己的后路,但应该忧虑餐厅的前路。因为消费者只关注,“我们熟悉的海底捞火锅,以后还是那个味道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