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他们差点成为了那倒下的四百万分之一

在金融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下,希望中小企业拼搏的时候,“资金”不会再成为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0-11-06 07:53 · 虎嗅网  钱德虎   
   

当人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巨头的O2O买菜之争、教育布局之争时,生活似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家乡的一家外贸企业生意也越来越好,还记得半年前朋友的焦急和颓废。年初,因为疫情,他所在的工厂一度停工,资金周转困难,面临倒闭。“每天一醒来就背着几百号人的工资,和厂房设备几十万的租金,感觉没法再多熬一天。”

多亏一直有业务往来的银行伸出援手,才减缓了资金压力,稳住了公司。

从初春就遇“寒冬”的这一年,于大多创业者而言,不容乐观。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有超过388.2万余家企业吊销、注销。其中,中小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以下)占比高达93.8%。

也就是说,过去9个月,有近400万家中小企业倒下。他们或许是你家门口常去的餐厅,或许是你常逛的一家服装店,甚至可能是你获取生活收入的公司。

由“毛细血管”构建起的商业世界

在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他们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占据了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说这些,你可能对他们无感。但如果将无数个中小企业具象到“人”,你会发现,他们作为产业链下游的最后一环,在城市中,如毛细血管般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

家乡那家外贸企业面积不大,却寄托着数百个工人和其家庭的希望;家门口的早餐店很小,却解决了周围邻里的温饱;楼下的咖啡馆,则为写字楼里困顿的年轻白领、拼搏的创业者,提供了继续奋斗的动力。

这些大大小小的中小企业,构建起了商业大厦的地基,也成为了所有跨国公司、互联网巨头、独角兽,成长史上的必经之路。

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小企业们体量小、资金链薄弱,往往抗风险能力较差,更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一旦出现资金链跟不上的问题,便很难迈过这个坎。

为什么说他们更需要普惠金融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少,缺少抵押物和担保物,在企业发展中,一旦遇到需要贷款的情况,很容易被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

因此中小企业更需要普惠金融,对他们来说,几十万甚至几万块钱,就能在公司发展的关键阶段起到作用,成为救命钱。

甘肃中部地势起伏较大,山脉纵横,马铃薯是当地脱贫的主要产业。有年轻人想回到家乡创业,但发现许多农民家里并不富裕,几千块钱的种子购买成本对其来说,甚至都有些困难,更别提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销售了。

为了解决农户们抵押能力比较弱的难题,浦发银行创新推出“蓝天e贷”模式,为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将信贷效应放大到各个经营主体和贫困户。

得益于这种模式,众多农户逐渐在当地脱贫致富。而他们所种植的马铃薯,也代表着甘肃农民的希望,走出了西北,在质量方面成为*。

疫情期间,更是需要这样的普惠金融。它既能够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也能在关键时刻,让社会更加稳定。

今年本应是位于上海的一家科技企业的发展高峰期,赶上5G的风口,公司研发进入了关键阶段,但因为疫情影响,公司下游回款大幅低于预期,而贷款也即将到期,它的资金压力倍增。

浦发银行得知情况后,打出“融资+融智+融技+投资”的组合拳,为他们切身定制服务方案,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保障技术研发经费的持续投入,让企业得以借助新技术向前跨步。又一个年轻人在拼搏多年后,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家乡的外贸企业,甘肃的马铃薯淀粉企业,上海颇具发展前景的科技企业......无数个受益于普惠金融的故事在发生。来自浦发银行的数据显示, 2020年前三季度,浦发银行普惠两增口径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水平,以220%的业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别让他们因为不该倒下的而倒下

近几年,普惠金融已经成为行业内关注的重点话题。

根据业内调研,中国小微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融资成本明显下降。银行机构们正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和产品创新,来提高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便利度。

创业的阶段、模式不同,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也不大相同。

据不完全统计,在陪伴中小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以浦发银行为代表的银行,正不断进行创新,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先后推出了面向轻资产小微企业的“银税贷”纯信用贷款,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科技快速贷、孵化贷、科技补贴贷等信用贷款,以及针对实体设备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方案“设备通”等多种解决方案。

人们常说创业维艰,中小微企业创业的每一步,都需要全力以赴。创业也需要诸如银行这些坚实后盾的耐心陪伴,才能见证一棵小树苗如何成长为参天大树。

在金融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下,希望中小企业拼搏的时候,“资金”不会再成为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虎嗅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