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协作软件在很多人眼里是一款没有“感情”的打卡工具。老板有多爱他们,员工就有多恨他们。
为了让老板买单,市面上的协同办公软件都在管理上大做文章。但飞书却选择「背道而驰」,不仅要打造一款高效的沟通协作产品,更要成为一种使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的先进工具。
都说好饭不怕晚,飞书究竟香不香?对此「ToB行业头条」采访了三位使用或关注飞书的企业管理者,整理了他们对飞书的看法,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可供参考的价值。
故事1:
某互联网媒体负责人:飞书很适合年轻化团队
部门成员:30+ 平均年龄28岁
飞书可能很适合我们这种团队吧。用了一年多,对我们团队来说最有用的两方面功能就是云文档和日历了。
媒体朋友们应该都知道,由于工作属性,记者经常需要出差,短的可能一两天,长的可能半个月。所以我们很需要一款即时高效,能够实现在线协作的软件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我看来,文档不是一种单纯的编辑器,它更具有协作与沟通价值。作为一位新媒体从业者,我可以直接在文档里提及同事、安排工作,或者把@当成快捷启动器,插入文件、表格、联系人和工作群组,并与即时沟通模块产生联动。
如果有同事在文档中提及我,或者修改了我们共同协作的文章,我都可以在消息窗口中看到提示,即使不打开文档页面,也能了解文档的最新动态。
飞书的日历功能真正地让我们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工作线实现了互联互通。在没用飞书之前,团队成员的工作都是分散的、没有联系的,以至于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比如,同事可能只知道我大概今天都干些什么,但他并不知道我一天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于是经常会出现他来找我指导文章我却出去采访的现象。但使用飞书日历,每个人的日历都是全员可见的,时间的透明化和明朗化可以节省人们更多的时间。
我们可能是最早使用飞书的一批“元老”团队了。在国内版飞书还没有正式上线之前,我们就拿到了内测名额。但刚开始用的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
其实,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我们都说ToB业务其实就包括两个方面:产品+服务。员工们虽然不能决定用哪款产品,但他们却能决定要不要继续使用产品。
一款协同办公软件就在面前,但不知道怎么更好地利用,员工就会从心里抵触这款产品,慢慢地就会出现应付的现象,老板就会觉得是产品不好。
所以在ToB行业中,客户成功经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岗位。客户成功经理指品牌在产品之外向客户提供的全程指导咨询服务的顾问人员;往往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指导客户更好的使用产品、解决产品应用中的问题、提供最新产品升级信息,从而支持产品的*化使用。
简单理解,客户成功就是“保姆级”的ToB产品老师,他直接影响着使用产品的学生是否愿意为课程续费。
越是年轻的团队越注重售后服务,不仅飞书本身这款工具很高效,他的服务也很高效。在我们团队遇到问题时,飞书的客户成功经理总能*时间帮我们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故事2:
某物流公司:飞书让我们公司实现了管理理念的变革
公司成员:1700+
飞书给我们企业带来的*影响是管理理念的范式变革。飞书一直在说,理念+工具=先进的工作方法。工具显而易见,那飞书传达的理念是什么呢?
虽然决策都是由公司高层做的,但很多的创新点恰恰来源于基层员工,因为他们距离市场更近,在与客户的接触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灵感。
在没使用飞书之前,公司的员工不知道如何把创新点传递给上级甚至更上级,时间一长就忘了,所以公司一直有信息流通方面的痛点。飞书为我们创建了一个很好的信息通道,员工的灵感可以自下而上得快速传递。
在我们公司全部都用OKR,并且是全透明化的,不论是企业CEO还是入职*天的员工都可以快速了解到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而这也在另一方面体现着飞书的无层级理念,别管是谁都必须明确工作目标并且接受所有人的监督,也就可以从内而外地提高员工的自制力。
另外,低效率的会议其实会给公司带来额外损失,除了员工会议多带来消极成本外,还有不菲的经济成本:假设一次会议10个人参加,每个人的时薪是100元(在互联网行业并不算很高),那么一场一小时的会议,成本就是1000元。如果开了一个无效的会,意味着给公司造成1000元的亏损。一年下来,即便是小公司也可能是一笔以十万计的损失。
我们公司通过利用飞书的飞阅会理念极大地提高了开会的效率。
每次在会前,会有组织者将会议文档发出,会议成员各自默读,并针对文档细节添加评论、@相关同事沟通,对方能立即在消息页面收到通知并查看、回复,多人沟通同时进行,大多数简短沟通评论回复即可完成,会上只需聚焦于未解决的评论,快速得出结论。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能快速解决问题,还能明显地提高参会者的投入度,成员会更加明晰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以便后期执行。
其实,飞书很多功能都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从很小的一点就能体现出来。比如,过往的沟通中经常被“收到”“赞”“给力”这样的回复刷屏,员工会变得比较克制。在飞书上,快捷表情回复不会对他人产生打扰,大家表态明显变得积极很多。
所以,飞书使我们公司从上而下地实现了管理理念和工作理念的变革。它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一种理念。飞书秉承的理念是,一件事应该更基于上下文,而非上下级,至于这件事情该怎么做,飞书希望做事的人能基于完整的信息来决策。
用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的话来说就是,字节内部也有层级,但是在沟通过程中感受不到层级。飞书在这件事情上契合公司的一个理念叫做「Context, not Control」(基于上下文,而非基于控制)。
故事3:
某B端资深业内人士:对于飞书,我还有一点展望
团队成员 :50+
之前飞书一直比较低调,虽然是款比较年轻的产品,但飞书比较好的一点是目标性很强,在协作、沟通上真的是做的比较出色。尤其是飞书的云文档,不仅可以实时协同编辑,还可以@同事、添加评论。
我觉得飞书有很多功能组件比较适合互联网的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比如,开发者可以直接在飞书云文档中插入、制作、修改流程图和UML图;使用LaTeX在飞书云文档中写公式;通过插入Jira过滤器实时掌握项目动态等等。
如果说对于未来的协同办公软件有什么期待的话,那可能就是数据打通了吧,我觉得这也是SaaS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很多企业做SaaS生态,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打通数据。目前各个垂直厂商也开始站队,但站队容易,合作还是得看落地效果啊,数据互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一旦打通,想象空间很大。
我之前接触过很多供应链企业,他们既用了OA,也用了CRM,还用了ERP,但他们都表示遗憾的一点就是,软件之间的数据不互通。有一些做CRM的厂商,他们专门帮客户去打通数据,但二次开发成本很高,不是所有企业能用得起的。
我有个朋友在飞书生态里面做CRM,他和我说:“飞书和飞书生态都处在初期阶段,这给我们小型垂直厂商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机会。”
所以,期待有一天飞书能和生态里的合作伙伴实现数据互通,这可能对企业来说是*、最务实的成果。
结尾
其实,想要了解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可以从一款产品开始。飞书背后所承载的,正是字节跳动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不曾丢失的“字节范儿”。
36氪CEO冯大刚理解的“字节范儿”是一种带有务实、技术理想主义特点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字节打造了企业协作平台——飞书。
谢欣也认为,飞书基于「Context,not Control」理念而构建起的沟通机制是和字节跳动的组织文化相符的。打破沟通层级,将协作做到*,就是字节和飞书的风格。
不论是ToB从业者还是飞书,都在坚持做困难但正确的事,看似是与众人背道而驰,其实是在走艰难的上坡路。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