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北交所为什么会在2021年9月横空出世

2021年9月,随着北交所的横空出世,啃哥新鼎资本也忙于发行新的新三板精选层基金。
2021-10-08 14:26 · 投资界综合     
   

2021年9月,随着北交所的横空出世,啃哥新鼎资本也忙于发行新的新三板精选层基金。啃哥间断了一段时间的新三板创作,这次国庆终于有点时间,再写一写自己关于北交所的想法。以及自己跟进了七年的新三板。

提到北交所,就需要提到另外讲个交易所。

1、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成立于1990年12月1日,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受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深交所履行市场组织、市场监管和市场服务等职责。

2、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创立于1990年11月26日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正式营业。

3、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相隔31年后:2021年9月2日晚,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宣布,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2021年9月3日,证监会就北京证券交易所有关基础制度安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月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工商注册成立(企查查可以查询到),徐明任董事长。(注意,是31年后第三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前两个还是D时代的试一试产物)

所有事情,似乎都是一气呵成。

啃哥再回顾一下这些密集政策的时间点:

1、2021年9月2日(周四),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宣布,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2、2021年9月2日(周四),证监会负责人就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答记者问。

3、2021年9月2日(周四),股转公司党委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

4、2021年9月3日(周五),中国证监会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同步修订《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5、2021年9月3日(周五),9月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徐明任董事长。同时兼任股转公司董事长。

6、9月17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试行)》。北交所开市后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为开通交易权限前20个交易日日均证券资产50万元,同时具备2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在北交所开市前已开通精选层交易权限的投资者,其交易权限将自动平移至北交所。自规则发布之日起,投资者即可预约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所有人都在欢呼北京终于有了自己的交易所,都在欢呼新三板终于不会是死水一潭。中小科技企业有了自己的资本市场。新三板上次的高光时刻还是2015年,事隔6年,熬走了股转公司2任董事长,熬走了3000多家新三板企业(摘牌),新三板指数也基本腰斩,然后迎来了新的高光时刻。真是“否极泰来”。

那个,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北交所在2021年9月横空出世?而不是在2020年,2019年,或者是其他时间,而是在2021年?这个时间,有什么时代的背景,事隔31年,在北京,需要有一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而且整个推出过程雷厉风行,没有过多的讨论,直接执行。这背后的时代背景又是如何?

啃哥认为,北交所的推出,只是新三板深度改革中的关键标志性事件,理解北交所的推出,就需要从新三板改革的历史开始。正是前面监管机构、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才有了今天的北交所推出。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啃哥认为,如果要深入理解北交所,就需要深入思考上述问题,上面的问题看清楚了,也就明白了北交所,将是2021年,甚至今后5-10年中国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不是之一。

景一:新三板改革进入深水区,转板政策难以短期落地。干脆不要转板,直接迎来北交所

众所周知,新三板最高峰时期,2016挂牌企业超过1万家。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交易不活跃,企业估值不断下滑。同样规模企业,新三板的估值,不到A股对标公司的三分之一。2015年涌入新三板的大量资金,之后或亏损割肉离场,或者深度套牢。逼着新三板一些优质企业只能另寻出去。在2020年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中,有近1/3都是新三板停牌或者摘牌过去的。足可见新三板不是没有好企业,而是没有好政策。自2019年11月开始,证监会,股转公司陆续出台了多项新三板深化改革政策。包括:1)将之前新三板整体500万金融资产证明的开户门槛,减低到基础层200万,创新层150万,精选层100万;2)在创新层基础上,推出精选层,在精选层推出连续竞价交易;3)允许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精选层。4)精选层实行连续竞价,30%的涨跌幅限制;5)创新层进入精选层需要完成一次公开发行;6)精选层挂牌满一年的企业,可以转板去科创板,创业板。不用排队,不用证监会审核,只要交易所核准。因此,在2020年上半年,市场对于新三板改革预期非常高。但是,随着2020年7月27日,首批精选层企业32家,从创新层登陆精选层后,精选层并没有出现大的上涨。随之而来的是超过一半的精选层企业股价跌破发行价,市场一片惨淡。根据转板政策,在精选层满一年的企业,可以申请转科创板或者创业板,也就是2021年7月27日,首批挂牌精选层的企业,应该有一批实现转板。但是,随着而来的是深交所,上交所配套政策转板政策出台,但是执行细则迟迟没有落地。市场一直在等待具体的转板细则出台,但是,出乎几乎所有市场预料,等来的不是精选层转板细则,而是北交所!北交所在2021年出台,啃哥认为,正是因为精选层转板,因为上交所、深交所衔接过程遇到一定障碍,不同板块,交易所之间的标准等不一致。转板政策出台迟迟无法落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干脆不再提转板,而是直接北交所!

背景二:中 美贸易战,中国需要一个支持中型科技企业的独立资本市场

中 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近30年来从没有像近3年如此重视科技企业发展。2019年上交所推出的科创板,就是希望通过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两年多下来,科创板上市了近300余家企业,确实对于支持中国科技龙头企业上市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中国有成千上万家科技企业,进入“专精特新”名单的就更有超过4000家,科创板作为上交所的一个板块,1年最多也就200家左右科技龙头企业上市,无法承担起推动上千家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重任。而且,很多分析文章,都认为未来中国的科技发展道路,就是类似德国,大量的中型科技企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干到全球*或者前三,企业规模不用太大,不用什么都干。就是全力做好自己的领域,做专,做深。中国需要的是大量的“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而不只是那几百家大型的科技企业,当然大型科技企业也重要。纵观国内资本市场,上交所、深交所主板;深交所科创板、上交所创业板,无一例外的都是只是支持大企业。即使2019年推出的科创板,仍然逃不开支持大型科技企业这条路。如果这样走下去,中国科技企业发展还是太慢。时不待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下,急迫需要有一个独立的资本市场,单独大力支持发展中的,“专精特新”型的中型科技企业。大型科技企业都是从小长大。这一波大型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的浪潮,即将接近尾声,这是中国积累了近30年的科技企业集中性的登陆科创板的过程(之前此类科技企业不满足主板,中小板标准)。那么,后续还应该有更多,生生不息的科技企业继续崛起,而这些,都会来自北交所。

背景三:90%的市场资金支持了5%的企业的时代应该改变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平静,更多的资金,在进入股权市场。但是,目前的局面是市场中90%以上的资金,在追逐那5%的准备上市的Pre-IPO项目,而另外的95%的企业,股权融资难。那么,通过北交所,真正支持中型科技龙头企业,最终实现更多的资金,向中期企业进行投资,让资金分布更均衡。让更多的发展中科技企业拿到资金,推动发展。真正提高社会资金的效率。

背景四:北京的战略定位细微调整、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选择

北京之前的定位,很少提及金融中心。只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但是,经济和金融密不可分,没有强大的金融地位,经济,尤其是新经济的发展,会受到制约。近几年,北京不少科技企业,不断外流去苏州,合肥,上海,深圳等政府支持力度更大,资本更活跃的区域。让北京流失了很多的科技龙头企业。同时,整个北方,也因此与南方差距加大。如果北京再无法成为科技高地,整个北方经济将乏善可陈,整个科技创新在长江以南,这将是无法接受的,也是非常不均衡的,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因此,北京也历史性的成为了金融中心,推出北交所,逆势强力发展科技。借北交所,北京有望成为中国科技的中心。从而进一步推动北京经济发展,拉动整个北方的经济增长。

背景五: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2018年,主席在中国首届进口博览会讲话,在上交所推出科创板;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应运而生。2021年9月2日,主席再次进行讲话,紧接着,北交所紧锣密鼓的成立中。近年来,支持科技企业发展资本市场*的两次改革,全部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正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效率最高,力度*。充分说明发展科技已经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高度。

背景六:房地产疲软之后,最后一个经济增长引擎,资本市场深度改革房地产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到尽头。通过房价上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已经熄火。而经济增长的新的引擎只有一个,通过资本市场深度改革,推动科技企业股权融资,快速发展。通过中国大量的科技企业的进一步崛起,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这是未来10年的大趋势。而科技企业通过登陆北交所,交易,融资;前期投资北交所的资金赚钱了,后续才会有更多而资金再进入。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更多的资金,通过投资新三板科技企业,进入北交所,拉动科技进步。从而最终实现资金从房地产进入资本市场的科技型企业,实现产业的转型。这个转型过程中,北交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背景七:正确的事情终究会来,可以看到趋势,却很难算准时间

关于新三板,2014年开始爆发,2015年达到最高峰,2016年更是达到1万多家企业。它的设立初衷,就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更多的,成长性好的企业融到资金,改变资金向头部企业聚集的情况,让资金真正支持需要资金的发展期企业。有数据统计,2020年,A股股权融资额(含IPO以及定向增发)为1.6万亿,涉及企业近800余家;而新三板,2020年674家挂牌公司完成发行716次,融资338亿元。可见,新三板用与A股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资金,支持了700余家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较A股高出很多倍。新三板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在市场中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由于之前还没有“专精特新”的概念,因此新三板没有赚钱效应。资金不愿意来,企业来了又走了一批。只要坚持正确的事情,迟早就会被认可。新三板的价值,在北交所明确之后,最终被正名。

背景八:中 美竞争的最后版图,资本市场

中 美贸易战背后是科技站,卡脖子。科技战背后是资金的流向,是资本的竞争。美国正是因为有纳斯达克(分为三层)、全美交易所、纽交所;还有柜台市场,粉单市场,从而支持了多层次,一大批的成长期企业,从而让自己的优质科技企业源源不断,生生不息。中国资本市场,过去只支持大企业,导致资金只向大企业流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始终没有办法缓解。正是中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没有好的解决,带来科技梯次企业不足。支持北交所成立,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颠覆性创新技术”,方向很明确。通过资本市场短板的补足,从而达到促进中型科技企业发展的目的。科技的竞争是表面,核心是资金的竞争,是资本的竞争。谁的资金引导更有效率,更合理,谁的科技才会更强大。所有科技背后都是资金使然。因此,中国最后的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随着北交所推出,进入了最深层的改革。

背景九:深度影响未来10年市场资金的流向

因为北交所,可以预见,未来10年,资金更多的,将会沿着北交所、创新层、基础层,挖掘成长价值巨大的企业。不会只局限于Pre IPO,更多的去做投资真正应该做的事情,价值发现,陪伴成长。因此,未来,更多的大型科技企业将从新三板基础层走到创新层,再到北交所,层层递进发展。更多的资金,会在新三板中淘金。Pre IPO的机会会减少,有价值的企业,在基础层、创新层,价值就会被逐渐发展,然后基金就可以顺利提前赚钱退出,基金在新三板形成接力。最终市场资金会主动通过新三板挖掘高成长中期项目,促进这个社会的科技全面快速进步。

总结:综上八大背景下,北交所于2021年9月横空出世。这是31年来*个全国性的交易所,意义非常重大。在这个特殊时间点的出现,也预示这一次重大的投资机会的全面到来。时不待我!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