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草莓,死于“贴牌”。
承认吧,你爱的草莓界的名门望族,可能只是个“无名小辈”。
近日,微博大V“滤镜粉碎机”调查发现,某头部电商的爆款水果“丹东草莓”,并非产自辽宁丹东,而是来自距离丹东市1500公里的江苏省。这些仿冒的丹东草莓,口感偏淡,无明显香气,虽然成本只有丹东草莓的一半左右,但价格却和丹东草莓持平。
想想看,当打工人狠下心来砸上百元重金网购了一小箱丹东草莓,却发现和楼下菜市场10元一斤的“杂牌”草莓口感相似时,心里到底要承受多大的阴影——对草莓,你还敢再爱吗?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消费者没能发现“山寨丹东”的猫腻,于是稀里糊涂地再下一单,给造假水果店续送真金白银。
丹东草莓假货横行意味着什么?对消费者而言,失去的是钱,是信任;对真·丹东草莓经销商来说,产品风评被害,他们的生意也会被无辜拖入泥潭。
生气归生气,丹东草莓的故事却让人如此熟悉——继阳澄湖大闸蟹、库尔勒香梨、赣南脐橙、阿克苏苹果之后,这位草莓界“爱马仕”的惨剧似乎只是“命中注定”。
留给我们的问题,显然不是一句“如何辨识丹东草莓”那么简单。农产品的地理保护标志,为什么经常形同虚设?当一个区域的农产品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网红,其他区域的同类产品该何去何从?
一颗丹东草莓的困局,可能也是千千万万网红果蔬的困局。
草莓界的“爱马仕”,
凭什么?
“像巧克力,像奶油,特别香。”2019年,大张伟在综艺《我们的师傅》中,如此夸赞丹东草莓。
那时,我和很多人一样,对丹东草莓毫无概念。但丹东草莓在电视上的这场“首秀”却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当大张伟把鼻尖放在草莓上反复摩擦的瞬间,我感受到的,不是这位谐星的喜感,而是围绕草莓的种种浪漫想象——那是《苔丝》中充满诱惑的草莓,是童话故事里白雪公主深深迷恋的草莓,是荷兰画家博斯笔下、隐喻人类欲望的草莓。
后来,在我*次吃到丹东草莓的一刻,我才突然间觉悟,面对草莓的甜蜜,人类为什么永远无法抗拒。
个大、汁多、味甜,香味四溢,并且有恰到好处的“酸”点缀,一整颗草莓直接放进嘴里,一口咬下,汁液充满口腔,果肉软糯、细腻,再也不担心舌头会因为猝不及防的“酸涩”而急剧退缩。
这些特征,一下子打翻了我童年时代“草莓需要蘸白糖”的糟糕印象。
丹东草莓为什么这么好吃?仅仅是因为产自辽宁丹东吗?
从地理位置上说,丹东草莓的确生长于草莓的黄金地带——丹东草莓的种植区,位于东经123°至125°、北纬39°至41°之间,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草莓糖分的累积。不过,丹东自1990年代起,就开始种植草莓,一开始的草莓口味并不出众,个子小、味道偏酸,很难得到市场的青睐。
直到本世纪初,丹东地区在进行了数十个品种的培育尝试之后,才找到了“基因”最为优异的两个品种——“99红颜”与“奶油草莓”,二者都是流淌着海外血液的“草莓贵族”。
99草莓,原名“红颜草莓”,于1999年从日本引入丹东东港,因此得名“99草莓”。99草莓个头可堪比鸡蛋,是草莓中的“大块头”,此外,99草莓的糖度可以高达12度,远超市面上8度左右的草莓平均糖度,并且香气浓郁。
我们熟悉的奶油草莓,同样来自日本,它还有一个妩媚的日本名字——“章姬”。奶油草莓的糖度、颜值同样优秀,但由于肉质更为绵软、个性更加娇弱,一旦在运输中发生碰撞,奶油草莓很容易就地化作草莓泥浆。
因为运输原因,“99红颜”在全国草莓市场所占的份额,要比“奶油章姬”远远更多。我们在电商平台上所见到的丹东草莓,也通常代指前者。
不过,红颜、章姬并非丹东的独有品种,实际上,它们是我国最主流的两个草莓品种,占据全国草莓产量的四分之一(比如江苏地区也有大规模种植)。然而,为什么只有丹东草莓出圈了?
这就要说回丹东本地*的农业策略,2009年,丹东合作社成立,此后,合作社为丹东的草莓行业设定了统一的标准——种植技术、收购标准、分拣包装、物流配送,都有了更高要求,比如在分拣环节,达不到标准的草莓,必须自动出列。
草莓品质也由此得到了保障。
除了品控要求高,丹东草莓之所以能迅速*“流量王”,还要归功于丹东草莓掌握了互联网时代的财富密码,而这个惹人嫉妒的“财富密码”,也恰恰是造就如今草莓市场乱象的开始。
丹东草莓,
贴牌制造
当一颗草莓成为“巨星”,就有另外一颗草莓迅速陨落。在所有行业,这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短短两三年间,丹东草莓的明星效益飞涨,身价水涨船高,需求量旺盛。而他的草莓兄弟,在这种光芒下,开始黯然失色。
丹东市的草莓电商“六哥”告诉我们,尽管丹东种植草莓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但直到2018年后,丹东草莓才在电商平台成为爆款。而这个时间,恰恰是短视频、直播兴起的时代。
2018年起,越来越多的丹东本地的农户、商家,在短视频平台上为自家的产品带货;2020年疫情期间,生鲜直播成为风口,一些草莓电商索性把直播间搬进大棚里,实时播放丹东草莓的成长状况。
直播时代,“颜值”“卖相”是农副产品最能变现的软实力,丹东草莓恰恰抢占了这个优势——镜头前,红红火火的大个子草莓,水嫩多汁,娇艳欲滴,如果这个时候,主播抿抿嘴,再来一句深情的“丹东草莓,我的红颜情人”,相信没有人能按耐住跃跃欲试的心情。
和其他产区的草莓不同,“丹东草莓”这张名片,自互联网时代,就选择了更高效的销售渠道。
由于物流的飞速发展,丹东草莓得以在采摘后的24小时内,飞往全国各地,损坏率降低了,品质也更新鲜、更稳定;而高效的线上销售渠道,让丹东草莓绕开传统的批发商,直达消费者的家门口。
也就是说,这颗草莓“顶流”,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红”,它的成功,离不开互联网时代技术与流量的双重加持。
流量效应,却随之带来了草莓行业的“不平等”现象。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章姬草莓”,产地为丹东的章姬大果(单颗20-30g)价格约为40元一斤;而同样品种、规格的山东章姬,价格则降到了25元每斤。仅仅是换了产地,同一草莓家族的身价就跌落了近一半。
在中国草莓信息网上,我们也能发现草莓农户们需要面对的“残酷规则”,相比起丹东地区合作社的草莓收购均价,全国大部分的草莓基地的草莓,议价能力都明显更弱。
既然如此,市场投机者想出了一个逆袭的机会——打造一个丹东草莓这样的品牌,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少不了冥冥之中的“天时地利人和”。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盗用“丹东”的品牌,分一杯羹?
于是,“分仓发货”的谎言诞生了。根据“滤镜粉碎机”的报道,他们调查的两家水果电商,都以“分仓发货”作为名义,但实际上,这些草莓都产自江苏省,只不过在最后的包装环节,贴上了“丹东草莓”的标识。
同样的问题,也得到了丹东六哥的印证,“丹东草莓,果肉绵软,一戳一个坑,根本经不起折腾”。因此,如果店家的发货地并非辽宁丹东,那么你十有八九遇到了骗子。
如今,在某宝搜索丹东草莓,有约一半的“丹东草莓”发货地都来自丹东以外的地区,这也足以说明,山寨的丹东草莓已然默默崛起。
六哥告诉我们,假冒的丹东草莓有微妙的价格优势,但又不会让消费者轻易起疑心,“真货120元一箱(3斤),假货100块钱一箱,你选哪个?”。
六哥告诉我们,正宗的丹东草莓,单价很难压缩。除了收购价相对较高,丹东草莓还要高昂的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网套、泡沫塑料、保温铝箔、空气柱、保险泡沫盒……必须经历这样的套娃式包装,丹东草莓才敢踏上前往全国各地的征程。
如此复杂的包装,也随之带来了运输成本的增加——六哥透露,丹东地区的顺丰生鲜快递成本为每3斤28元,如果是销量小的电商,光每箱(3斤)的运费成本就要高达35元。
于是,让消费者仰望的“天价草莓”,被其他产区的草莓钻了空子,反正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辨别丹东草莓就和辨别真假美猴王一样,难于登天。
地理标志之困:
谁来保护丹东草莓?
前有阳澄湖大闸蟹、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赣南脐橙,现在又来了一个丹东草莓,消费者在选择地域农产品时,到底要避多少坑,才能不被骗钱?
如何辨识丹东草莓?很多热心网友都献出了答案,叶片、果蒂、内部色泽,不一而足。但显然,丹东草莓乱象并不应该让消费者独自承担。
其实,早在2017年9月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就批准了对“丹东草莓”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然而,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这个地理标志起到的保护作用恐怕远远不够。
理论上来说,地理标志对地区特色的农产品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推广作用。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每增加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就可以让相关行业的产值增加0.32%。过去20年间,地理标志产品为欧盟农业贡献了10%的GDP,每年超过200亿欧元。
在我国,地理标志给农产品带来的品牌溢价也同样不可忽略。有研究显示,一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可以给当地农民增加平均8.12%的收入,并带来30%的品牌溢价。
到2021年8月底,中国累计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经多达6381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3454个。但问题是,真正有效的地理保护标志,不足10%。
拿我们最熟悉的阳澄湖大闸蟹来说,有估算显示,市面上90%的大闸蟹都是山寨蟹,由于其中相当多的大闸蟹都是“过水蟹”,并在阳澄湖地区发货,市场很难对其进行监管。
再比如库尔勒香梨,一直以来,山寨货如同地鼠一样,源源不断地冒出。根据天眼查的数据,仅新疆巴州的库尔勒香梨协会,就有500多条针对侵权商家的法律诉讼,但最终能够顺利立案并赢得诉讼的案例,非常有限。因为侵权的证据收集,本就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成本极高。
此前,我国有三个部门负责农产品的地理标志颁布,分别是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农业部,每个部门都有各自不同的认证标准。如今,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的颁布的地理标志虽有合并,但曾经不同的管理体系依旧延续。
2018年,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岳春利在接受《中国科学报》的采访时表示:“不同认证及保护管理体系不同标准,会给地方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带来困惑和难度。”
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的颁布的地理标志虽有合并,但曾经不同的管理体系依旧延续。
在对此次的仿冒丹东草莓的报道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位于江苏的水果电商恰恰是通过“人情”拿到了丹东某草莓协会的认证。
当然,除了“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困难,我们也可以从中瞥见其他产区的草莓从业人员的困局。
当前,我国草莓单位面积产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重点扶持的草莓产区多达20多个,包括昌平草莓、建德草莓、丰县草莓——但除了丹东草莓,其他产区的草莓你是不是一个也没有听说过?
这是因为在物流不发达的年代,人们的生鲜购买遵从“就近原则”,哪里的水果近,就吃哪里的,因此行业有言“水果卖不过800公里”。
如今,规则变了,一个地区的草莓可以靠互联网打通全国市场,消费者对网红产品的需求可以一夜暴增。
然而,农产品和其他产品有本质上的差别,草莓不是工业产品,不是“想产多少有多少”——丹东地区,如何应对全国那么大的草莓市场?
或许这是流量时代最普遍的难题,当农产品行业也转变为“金字塔结构”,当顶流攻占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那些与顶流品种相似、味泽相似,但没有流量的产品,是不是只能迎来被市场抛弃的命运?
参考资料:
中国经营报 |从采摘到发货只需8小时,丹东草莓争分夺秒挤进年货节
乡土视界 |农参专稿:10万单丹东草莓被曝造假,折射出哪些问题?
时代周报| 6款高档草莓试吃:5元一颗的“白富美”草莓,颜值和实力哪个更扛打?
新京报|“库尔勒香梨”商标之争:数百家商户被起诉 协会称正常维权
辽宁晚报| 百年历史草莓成丹东最美味名片
中国科学报| 地理标志,给农产品一张“名片”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
全国政协2021年度好提案选编(三)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