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硬核西安:从「十三朝古都」到「硬科技之都」

隆基的腾飞,只是西安硬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自打2017年以来,西安还有一大批硬科技企业排队IPO。
2022-04-11 15:06 · 微信公众号:A轮财经  主笔/ 亨哼 文章架构师/ 花哥   
   

从甘肃出来,渭水倾泻而下,被横贯东西的秦岭紧紧扼住,一路向东,路过终南山、骊山、华山,几乎笔直地汇入黄河,冲出八百里秦川。

陕西的沃野,主要就是集中在关中平原之上。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城市群,往前,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往后,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国家中西部发展的核心城市群。

西安在其中,如同一颗灵眸,从古至今,睥睨秦川八百里,雄踞西陲三千年。站在西安城墙之上,兵马俑枕戈待旦,大雁塔凤立巍巍,满目古老城墙、秦汉国邑的历史尘埃,让人很难想到,这座充满厚重的“十三朝古都”,如今也是赫赫有名的“全球硬科技之都”。

01.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从2017年起,西安开始每年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直接扛起“全球硬科技之都”的大旗,成为*个将“硬科技”概念作为城市发展导向的地区。

但2017年的“硬科技”,还只是西安自己的区域性话语表达,两年后,“硬科技”已经上升为国家话语体系,成为国家国策之一。在这个上升过程中,西安精确地抓住了历史性机遇,在硬科技的道路上,一飞冲天。

2017年11月4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其中有一条:“强化硬科技‘八路军’产业招商”,这个“八路军”,指得正是航空航天、光电芯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八个科技方向。仅仅招商还不够,还是得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这里还有一条:“促进硬科技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化”。

风起于青萍之末。

待到2018年西安召开第二届“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时候,西安已经拥有了16.53%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时隔38年,西安GDP再次跻身全国城市20强。

2019年,紧握“硬科技之都”名片的西安,集聚了3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00多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产业创新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四。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到“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硬科技”正式进入国家话语体系。

尽管“硬科技之都”的目标是从2017年开始强调,但西安从很早开始,就意识到硬科技产业集群对于区域实力的重要性。仅仅以半导体产业一个行业作为典型,就能看出西安在招商引资上对于硬科技的偏好。

2005年,美光半导体就落户西安,作为*个投资过亿的外资项目,当时的西安非常兴奋,这意味着西安的半导体之路迈出重要一步。2012年,三星也落户西安高新区,建设了全球*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这个基地生产了三星闪存芯片全球产量的40%。

一家两家的大型企业,其本身其实并不会对城市产生特别巨量的影响,但这些规模庞大的巨舰,对于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来说,是以点带面的*触点。每一家大型硬科技研发基地,向上承接信息产业高科技公司和科研院所,向下又拉动更多的供应商和分包商,再加上工厂建设本身带来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业集群,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

就仅以三星闪存芯片制造基地来说,就带动320多家上游配套企业,同时也以这个基地为抓手,吸引布局了包括三星半导体、三星环新动力电池、三星数据研发中心等7家公司的11个项目。

在经过多年的积淀后,如今西安已经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基地,拥有全世界*的半导体产业集群。目前,陕西省现有半导体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200余家,从业人员近6万人,产业规模在全国排名第4。

不止半导体行业,其他行业的龙头也纷纷把目光聚焦在西安。

2017年,陕西省政府与京东集团签署《构建智慧物流体系战略合作协议》的框架性协议,当年五月,西安航天基地就与京东集团完成了京东全球物流总部、京东无人系统产业中心、京东云运营中心的合作协议。

京东要在五年内投资205亿,在西安打造京东集团全球物流总部、全域无人系统产业总部、京东云陕西大数据运营总部;建立融合智慧物流平台、飞行运管平台、大数据运营三大平台;打造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云计算、特色小镇四大产业。

小米、华为、OPPO、Vivo、宝能、绿地、盒马、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吉利汽车、比亚迪等各类大型企业,纷纷在西安设立了西北总部或者研发中心。对于这些大企业来说,在一个城市开展业务,做些生意,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但将总部或者研发中心搬到这里,就必须要考虑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营商环境、政策支持、人才密度。

从营商环境和政府决心来看,西安拥有着一往直前的决心和魄力。从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到奋力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会,西安在政策层面,一直在切实改善城市投资和营商环境。

西安的创新发展区域西咸新区,更是直接喊出了“东有浦东,西有西咸”的口号。这八个字的广告牌立在西咸新区的大道两旁,对标浦东,可见西安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

除了政策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同样重要。从2017年起,西安优质写字楼供应量、吸纳量增幅持续排在全国城市前列。同时,西咸新区在进行“证照分离”试点时,能够做到“3个工作日办结营业执照、4个工作日办结经营性许可、50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这速度,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西安甚至设立了专门以“硬科技”为名称的政府部门,专门服务于硬科技发展。

光有环境还不够,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关键还是看人才。发展“硬科技”,西安对于人才有着充分的底气和坚实的基础。这里是全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拥有高等院校84所、科研院所460余家,各类人才300多万;这里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良好,拥有41个产业门类中的39个,还是我国*拥有完整航空产业链和卫星产业链的地区。

但这还是不够,西安率先在全国打响抢人大战,直接引领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抢人热潮。大学生无门槛直接落户的创新,是当地政府组织能力和招贤纳士决心的重要体现。

02.在硬科技的土壤里成长

2020年,登上陕西首富榜的,不再是传统能源企业的老板,而是光伏科技产业隆基股份的创始人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不仅于此,隆基股份的另外两个创始股东李春安和钟宝申,位列第二和第七。

非常巧的是,李振国、李春安和钟宝申,不仅是河南老乡,也同为兰州大学的校友和室友。

1966年,兰州大学校长江隆基自杀身亡。许多年后,江校长的名字成为中国*的科技企业的名称。江隆基学生时代积极参加救亡运动,1927年入党,后受杨虎城资助赴德留学,1936年回国,并以西安绥靖公署上校秘书身份参加了西安事变。1959年,江隆基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调任兰州大学校长。

江隆基主政兰州大学的7年里,专注于理学学科建设,为兰州大学培育了有机化学、原子核物理、细胞生物、理论物理等优势学科。

1986年,兰州大学为20年前逝世的老校长江隆基立了一尊雕像,在雕像的落成仪式上,谁也不会想到,台下正有三名物理系新生,被江校长的事迹感动,决心追随老校长的精神,科技报国。

这三名新生,正是李振国、李春安和钟宝申。

互联网里新东方的“中国合伙人”脍炙人口,却难逃分道扬镳的命运。硬科技里的隆基合伙人,很长一段时间寂寂无闻,但最终却彼此扶持,顶峰相见。

隆基不是从一开始就做光伏,但隆基从一开始就对准了硬科技。

隆基的前身是西安新盟电子。从甘肃兰州大学毕业后,2000年,李振国在西安创办西安新盟;2002年,*家全资控股子公司西安隆基硅技术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李春安出资880万元入股,占股44%;再到2006年,钟宝申也加入了进来,“铁三角”正式形成。

还记不记得那条渭河,自甘肃而来,流至西安,润泽陕西,汇入黄河,惠及华夏。

最开始的新盟阶段,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的开发、制造、销售,2005年,公司形成年产30吨器件级单晶硅生产能力。从2006年开始,增加了单晶硅棒的研发和制造,主要产品8英寸单晶硅,是太阳能晶体硅电池的主要材料,同时在2009年,建成了西安隆基一期350MW吨单晶硅片项目。

等到2012年,隆基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时候,西安隆基已经实现了1GW的硅片产能,8000吨的单晶硅棒产能。从2021年开始,在“碳中和”和清洁能源的政策号召下,隆基正式以光伏和氢能业务为公司主要业务。

从2000年创立开始,隆基便坚信单晶技术一定是未来度电成本*的路线,隆基坚持技术革新,成功突破了金刚线切割技术。2021年4月,隆基宣布N 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创造25.09%的新世界记录。

短短一个月后,经世界公认权威测试机构德国Institut für Solarenergieforschung in Hameln ( ISFH ) 研究所测试,隆基电池研发中心单晶双面N型TOPCon电池研发实现高达25.21%转换效率,将基于CZ硅片商业化尺寸TOPCon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至全新的高度;隆基电池研发中心商业化尺寸单晶双面P型TOPCon电池效率在行业内率先突破25%,实现25.02%的世界纪录,是目前商业化尺寸P型电池最高效率;隆基新技术研发中心商业化尺寸单晶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创纪录的25.26%,一举成为世界范围内HJT技术的领跑者。

始于西安,起飞于西安。在西安建设“硬科技之都”、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隆基用持续发展的光伏科技为贡献了温暖而向上的企业力量。

隆基的腾飞,只是西安硬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自打2017年以来,西安还有一大批硬科技企业排队IPO。

今年2月14日,深交所会议,西安西测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顺利过会,登上创业板;3月7日,华秦科技登陆科创板,成为军工涂料*股;3月8日,莱特光电开启申购,登陆科创板。

在硬科技的土壤中,专注于前沿技术突破的企业,正在蓬勃生长。

03.投出一片硬科技的天地

当一座城市拥有科技腾飞的魅力时,*感受到春江水暖的,是嗅觉灵敏的投资热钱。

其实“硬科技”这个概念,最早就是从投资圈出来。2010年,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提出“硬科技”概念,指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之上,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形成的,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明确的应用场景,能代表世界科技发展*进水平、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为典型代表。

这些科技领域刮起大风的地方,牵动着资本的脉搏。

2020年的十四五规划中,把“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写进规划;同年,国家又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15年规划;2021年,“碳中和”确定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能源科技再次成为重中之重;2022年,设计工具Figma对大疆、华为等公司进行封禁,国内“工业软件自主化”又一次登上风口浪尖。

这一件又一件事情表明,“硬科技”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这同时意味着,这片海洋当中,孕育着更多的机会。

投资正当时。西安作为中国硬科技发展的领头羊,吸引了一众投资机构的目光。硬科技从概念到实践应用,离不开风险投资的助力。

查看最近IPO或者即将IPO的明星企业,在它们过往的投资阵容中,越来越多熟悉的名字出现在名单当中。

西安奕斯伟材料主要生产12英寸集成电路用硅抛光片和外延片,是目前国内极少数能量产12英寸大硅片的半导体材料企业。2019年6月28日,京东方召开董事会,创始人王东升卸任董事长一职。

然而,王东升“退而不休”,仅相隔约3个月,王东升就再次创业,成立奕斯伟科技,并且在西安建设了奕斯伟材料*工厂。2021年,奕斯伟完成B轮融资,募集超20亿人民币,投资阵容堪称豪华:中信证券投资、金石投资联合领投,中网投、陕西民营基金、毅达资本、众为资本、国寿股权等十余家机构跟投。

无人机领域的西安因诺科技,背后的的投资机构,包含中科创星、中海资本、华兴创投、陕西基金、架桥资本等;莱特光电则由深创投、国中资本、甘肃高新投、君联资本、建发新兴投资、长石资本、德信汇富、安超投资鼎力支持。

2021年开始,高瓴的硬科技投资印记越来越重。2021年6月,高瓴投了机器人法奥、激光雷达公司禾赛科技;7月,投了从微软分拆出来的AI公司小冰。仅2021年上半年,在硬科技领域就出手80多次。高瓴有一个原则:“不会投技术跟随者”。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才有更高的发展天花板。

高瓴投资的一位合伙人曾坦言:过去投互联网,很多公司都在北上深,但如今看硬科技的时候,得把目光往西安、武汉这些城市看看,搞硬科技,得沉下来,几十年如一日,依托区域的工业基础,稳扎稳打。

这正是西安的真实情况,西安的很多硬科技公司,都是成立于十几年二十几年前,扎根在西安的工业体系下,默默无闻地进行着技术的积累。所谓厚积薄发,如今,在行业、政策、市场、资本的共同催化下,宝剑淬火,锋芒始成。

从“网红城市”到“硬科技之都”,显然,西安正逐渐从“城墙思维”中走出来。西安不甘于只做西北地区的龙头城市,而是希望通过科研实力的积累,在全国的产业发展中,站稳自己的位置。

参考资料:

1. 隆基崛起背后:一条金刚线的“生死战”

2. 西安硬科技观察:发现隆基,抓住新能源革命爆发的历史机遇

3. 硬科技大咖说 | 米磊:打造硬科技创新雨林生态 让硬科技不断深入人心

4. “硬科技”之城西安:除了“一带一路”还有科技创新

5. 京东要在西安建全球性物流总部,五年内将投205亿

6. 为何这么多企业总部要扎堆大西安?

7. 西安硬科技观察:害怕技术变革不是好选择

8. 西安今年*个IPO诞生,市值160亿

9. 西安硬科技观察:西安这家企业三项技术刷新世界纪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A轮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