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022,智能手机厂商由攻转守?

现在对厂商们来说,等待可能是*的选择,等下一个收入、需求、技术共振的拐点到来。
2022-04-18 11:49 · 微信公众号:刘旷  刘旷公众号   
   

智能手机好像越来越不好卖了。近期有消息显示苹果计划缩减低价手机终端后续季度的出货量。就在半个月前,还有业内分析师曝出国内安卓手机厂商将砍单1.7亿部,占到原出货计划的20%。

上游产业链亦难逃砍单阴影。最近有媒体曝出,全球*手机SoC厂商联发科下修了今年的出货量预期,其中旗舰手机SoC出货量可能腰斩。

厂商们密集砍单,与去年人人都喊缺芯的情况大相径庭,可真实的情况是,从台积电、中芯国际等代工厂的持续扩产动作看,芯片产能仍然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所以,下游主动弃掉上游的紧张产能,不太寻常。

智能手机市场表现疲软是目前舆论的一大猜测焦点。根据IDC数据,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3.55亿台,同比增长5.7%;其中主流厂商除华为外均实现出货正增长,三星增速6%、苹果增速15.9%、小米增速29.3%、OPPO增速20.1%、vivo增速14.8%。

实际在增长,但需要考虑两点:*,2020年疫情爆发,智能手机出货量受严重打击,所以基数偏低;第二,疫情之前,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已连续多年呈现疲态,但2019年出货量为13.7亿,仍然高于2021年。

其实2021年Q4,智能手机已经增长不力。IDC数据显示,2021Q4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62亿台,同比下降3.2%,主流厂商仅小米、三星实现正增长,苹果和OV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进入2022年,失速更为明显。以国内市场为例,根据信通院,2022年前2月,国内手机出货量累计4788.6万部,同比下降22.6%,其中5G手机出货3769.8万部,同比下降11%。

可以说,2021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依然未能扭转多年来的下滑势态,这是厂商们集中砍单的大背景,但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厂商们普遍砍单反映的是预期出货量,也就是说,厂商们对2022年的手机出货量并不乐观,至少目前是如此。

消费电子困境

手机不好卖了,有人说因为手机创新不足,有人说因为消费能力下降,还有人说是手机质量变好在作祟。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不过我们不妨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观察,或许会发现原来手机的困境,其他不少消费电子也存在。

以PC为例,出货量的高增速难以维持。IDC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全球PC出货量增速分别为2.74%、13.1%、14.8%。过去两年,PC出货突然加速的动力主要来自疫情催化的远程办公、在线学习等场景化需求。

但2022年PC发动机暂时熄火了。IDC数据显示,2022Q1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滑5.1%,前二的联想、惠普分别下滑9.2%、17.8%。此外,对于2022全年PC出货预期,TrendForce给出负增长预期,花旗分析师认为会持续降温。

还有可穿戴设备,增速同样在下滑。Canalys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增速分别为10%、4.3%。

当然,像MR设备这样的消费电子,由于市场渗透率低,目前出货的速度还保持在一个较为可观的水平。但是像手机、PC、可穿戴腕带设备这样的消费电子,增速变化已经说明步入高饱和期。

这些消费电子的增速困境,一方面是由人均拥有量接近上限造成的,而且这些消费电子是耐用消费品,平均价格远超多数必选消费品;另一方面则是由产业链更新能力到顶造成,部分核心软件和硬件,甚至已经逼近进化极限。

回到智能手机行业,主流消费电子的困境是宏观层面的不可抗力,供应链不乐观也就不足为奇了。

5G的反噬效应

5G刺激效力下降,也是厂商们降预期集体砍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去两年,5G手机从市场边缘走向中心,无论在芯片端,还是设备终端,都已成为厂商们的战略焦点。从销量看,5G技术的搭载的确刺激了行业的消费需求,掀起一波强大的换机潮。

信通院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手机市场5G手机出货量2.66亿部,占比高达75.9%;全年上市5G新机型累计227款,占比47%。

从全球市场来看,5G手机的渗透也在加速,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显示,2022年1月,全球5G手机销量渗透率占到51%,首次超过4G手机;其中中国市场渗透率最高,达到84%。

5G手机的快速崛起,一方面源于厂商们的积极布局,尤其是国内的小米和OV们,另一方面源于消费者起初对5G手机的高预期。

但5G手机真的那么受市场欢迎吗?每日互动个推《2021年度5G智能手机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国内5G手机激活量占比为28%。

28%的存量占比,可见5G手机仍未被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实际上,产业链厂商们一股脑簇拥5G手机,虽然制造了比较好看的出货数据,但这两年也带来了不少反噬。

一、成本大幅拉高均价

GfK数据显示,2021Q4,智能手机均价达到392美元,同比提高6.5%。其中5G手机均价为706美元,非5G手机均价为180美元。

5G手机零部件产业处于放量初期,成本偏高,所以很容易就拉高手机成本,末端厂商提价也有理有据。但从整个市场来看,中低端价位手机消费者市场基数大,面对价格普遍高企的5G手机,这部分受众的消费欲望会被破坏,所以我们才看到当前5G手机存量比例远小于增量比例的情况。

二、基建跟不上铺货

来自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移动通信基站996万个,其中5G基站142.5万个,占比14.3%。

基站密度不够,容易导致5G手机信号不稳定,或网速不达预期。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很多5G手机测评时网速差异大、波动大的现象。所以说,5G基建跟不上5G手机铺货速度,自然会招致消费者对5G手机的失望和低评价。

三、应用场景匮乏

目前,消费者对5G手机的主要认知就是网速提高,从应用场景看,5G的应用绝不止于单纯的上网和下载速度改善,但从这两年各家推出的5G新机型来看,依托于5G创造的新应用场景依然比较少,而且很多场景的体验升级,5G技术独木难支,需要配合相应的硬件和算法。

折叠机阻力大

砍单归砍单,不代表厂商们全面转为防守状态。近几个月从各大厂发布的新机来看,折叠屏手机被热捧,OPPO、vivo、荣耀均推出了自家的*折叠屏手机。

折叠机已经不新鲜,毕竟三星、华为、柔宇早两三年已经掏出了可以卖的真机。真正新鲜的是,OV和荣耀们都在差不多的时间推出了折叠屏手机。

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各家还积极推出折叠机的原因,一个是满足高端化战略需求,折叠机无论在价格,还是在技术含量上,都有足够的高端属性,另一个是要抓住粉丝群体内的部分折叠机消费需求者。

从全球市场看,折叠机处在快速放量前期。Omdia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900万台,同比增长309%,其中2021H2出货量占比接近全年的90%。

论折叠屏的增长空间,未来出货量持续攀升确定性比较高。IDC给出的预测是2025年折叠屏手机全球出货能达到2760万,2021年到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约70%。

但折叠屏真能扭转智能手机的增长疲态吗?对2022年逆境抗压的厂商们真是一个好的发力方向吗?恐怕事实没那么乐观。

一、高价注定小众

尽管面世数年,市面上亦已存在数十款折叠屏手机产品,而且三星、华为、小米等厂商还进行过大幅调价,但折叠屏手机的价格依然傲视其他智能手机,以今年vivo、荣耀发布的折叠屏手机来看,vivo X Fold低配版本官方首次发布售价8999元,荣耀magic V低配版本官方首次发布售价9999元,价格均处于超高水平之列。

高价是阻止折叠屏手机销量的根本原因,而且从出货量占比来看,虽然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增速快,但占比仍然很低。根据IDC数据,折叠屏手机2021年出货量占比仅有0.5%。即使是按中期预测,IDC给出2025年折叠屏手机出货占比也只有1.8%。

目前制约折叠屏产品降价的主要因素自然是核心零部件成本,比如柔性屏、铰链,短期内很难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价格下探动作。不过从三星、小米等玩家的机型定价来看,推出更便宜的折叠屏是大家共同的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振未来折叠屏手机的销量。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折叠屏手机的*价格水平,因为产业链原因和厂商定价策略影响,大概率很难触达多数消费者购机的预算上限,小众和细分的定位难以改变。

二、梯队格局已现

折叠屏手机虽然上市不过数年,但从出货占比来看,已经形成比较明显的站位格局。根据Omdia数据,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中,三星超7成;目前三星折叠屏手机的累计出货量超过1千万台,占比超88%。

三星之所以能成为“一超”,其一是因为入局早,其二是因为拥有产业链优势,其三是因为产品种类丰富,另外,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本就是全球老大,用户规模和品牌优势,使其在折叠屏手机跑道上更容易一骑绝尘。

反观和三星起跑线差不多的华为和柔宇,前者因为制裁而丧失部分核心零件优势,而后者目前正处于缺钱停工的危机时刻,折叠屏手机的入局之战,三星可以说完胜。

这对小米、OPPO、vivo、荣耀显然不是好消息,他们起跑已经偏慢,而且在产能端并无优势,后面的折叠屏之战可能会持续处于弱势地位。不过在国内市场,国产折叠机的地利优势或许可以成为撼动三星王位的一只撬棍。

2022关键词:等待

厂商砍单,并非智能手机行业不景气的最初始信号。从小米、苹果们谋划造车,从OPPO、vivo们思虑智能家居起,智能手机就不再是厂商们愿意押注的*筹码。

这或许是主流消费电子的*宿命,一旦不够新奇,不能带来质变体验,消费者就很难掏钱买单。与十年前、二十年前不同,智能手机虽然从可选走向必选,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却在不断下降。

即便5G出现,市场起了点波澜,但不可否认,5G手机目前还没有为行业带来革命,没有让消费者为之振臂高呼。

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消费疲劳,这与消费电子为生产生活带来至上效率和体验的使命显然存在矛盾。

现在折叠屏手机身兼重任,但可能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我们才能验证折叠屏到底是不是手机产业正确的方向。

2021年的智能手机行业,似乎没有什么好消息,2022年会更难吗?如实说,厂商们预期下调不失为一种应对寒冬的被动防守,把产能和资金放在更有竞争力和潜力的项目和产品上,总比大举扩张之旗后找不到购买力,好得多。

现在对厂商们来说,等待可能是*的选择,等下一个收入、需求、技术共振的拐点到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刘旷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