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变化,可以拥抱一下吗?

股权投资,还是要吃的是流动性这碗饭。无论经济过热还是较冷,就算没有股权投资人,市场也永远有创业公司冒出来。
2022-05-09 10:27 · 微信公众号:常垒资本  冯斯基   
   

01

一个黑天鹅频飞的纪元

国外,俄乌战争尚未结束,国际割裂已经产生。美国和它的朋友们主导的制裁算是打完一大波了。

国内,七十几个城市因疫情原因,各地防疫政策,各不相同。不同地方政策差异,给整个经济生态和物流供应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内、外都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在割裂的极端情况下,从底线思维出发,我们应该怎么准备去全面拥抱一个黑天鹅频发的时代?

凡事,到了底层,无外乎都是“人”和 “物”两个因素 。

民,以“食为天”,对于人来说,最关键的无非就是围绕食物展开的;

物,就是不可或缺的产品和环境,包含了生活用品以及水、电、煤、气、交通、制造..….

食,有了;物,安了~

20年前,还可以。但是到20年后的今天,除了人和物的安全,还有一个领域也必须正常地运转才算稳,那就是围绕着人和物的“数字基建”。

比如微信,就是一个国民应用,短信,电话可以没有,但微信不能没有。目前上海吃饭,你总得团购吧,要团购就要有App以及支付工具。

人、物、数,这三领域,都完好的运营,整个国家才正常的运行着。也是中国在极端内部、外部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底气。

02

餐,是怎么上桌的?

目前上海市年消费蔬菜620万吨,这个吨数是什么概念呢?按上海市2400万常住人口以及600万流动人口计算,人均年蔬菜消费量206公斤。平均到每天就是1.12斤。

那这些外产地蔬菜,是怎么到大家的餐桌上的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得了解一个组织:上海蔬菜集团。

它隶属上海国资委,2021年1-10月蔬菜批发交易量为260.46万吨,上海蔬菜集团经营的外地蔬菜约占上海市场供应总量的70%。

介绍到这里,大家对中国的产业链都有个常规结论:在中国绝大多数行业,上游都是由央企和地方国资来进行经营和管理的。也很好理解,关键时刻,保障源头供给,国资还是比民营更有管控力度。

上游源头不缺蔬菜储备,不代表菜能够吃的上。

为什么?下面用一串小数据,给大家一些答案。

生鲜电商,按照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渗透率更高一些),应该有10%的生鲜类是由各类电商平台负责配送销售的。

那么主动出击买菜模式,是什么量级?

目前上海全是:

标准菜场900多个,

大型超市300多个,

中小超市3000多个

好,以上是大致居家做饭的模式。

如果不在家炒菜,怎么办?下面就是下馆子的餐厅情况:

全上海餐厅总数十万家以上。上海外卖人员,接近2万人以上。还有无数的便利店盒饭,组成了卡路里和热量的传输网络,构成了2500万人的一日三餐的吃饭问题。

“分发”这里国资力量又占了百分之多少呢?

这些网络渠道95%基本是由民企和个体经济组成的。

所以,上海在全域静态管理初期,就出现了这样情况:

库房里有菜,外加各个省市帮忙捐赠的菜。总量是不缺的,但就是没法快速到餐桌。

吃饭问题的核心在于在分发,而不是有没有库存。

03

物,是怎么造的?

物,源于造,还得有料。一种是围绕生活的轻工制造,另一大类是离生活远了点,但又极其重要的工业制造。

咱们就谈谈中国工业的重要性。轻工制造,我们可以放放。一是制造本身不难,只要有材料。但材料,却来自于工业制造。比如,塑料盆的原料却源自于石油化工行业。妥妥的工业领域。

工业和高端制造是否运转,是在关键时刻能否持续生产老百姓生活用品的前提。

中国的工业,还是要从1949年之后开始聊。清末和民国,都没有形成体系化的中国本土工业。直到1949年,整个中国还处于一个类“农业国”的阶段。真正的全面工业化启蒙,实际上已经到了建国之后,推出了“*个五年计划”。

此时的中国才开始全面扫除文盲,为中国培养合格的工人做准备。之后借助前苏联有偿援助的156个大型项目,才真正完成了中国工业化的启蒙,为之后中国完成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位于辽宁的鞍山钢铁,是中国“一五”计划最重要的工业成果之一。

04

1949~1978

以军工为主的工业化

中国工业从建立之初就是以军工为主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给中国提供有偿援助的苏联自身就是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的军工国家;另一方面是当时国际形势让很多人觉得第三次世界大战随时可能爆发,有限的资源首先要确保国家安全,所以只能以军工发展为主。

这一判断站在当时的角度来讲是有客观背景,当时中国的周边的安全形势并不乐观,除1950年在朝鲜半岛与美国直接爆发冲突,使得美国长期封锁并敌视中国外,1958年又因拒绝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大连建立海军基地的要求而与苏联关系恶化。于是苏联在次年撤走援助专家,停止援助项目。

其后1962年中国又与印度爆发了边境自卫反击战,1969年还与苏联在珍宝岛和新疆等边防线上发生交火,这让中国在各个方向上都面临了巨大的国防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工业不可避免地从一开始就向军工倾斜。

这一时期不仅完成了原子弹、氢弹、导弹和卫星的研发,还大量挖掘地下工事,全民动员展开军事训练,甚至当时可以在山区的防空洞与地下工事中生产歼击机,还装备了六七个民兵就能背着走的手榴弹生产设备,能在保证物资供应的前提下在任意地点每天生产大约五十枚手榴弹。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与封锁,中国建立了种类齐全、完整的、独立的军事工业体系(目前只有中 美,其他老牌工业强国被美国的全球化产业链分工给打散了),不仅保障了当时的中国能够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安全,还为此后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化基础。

05

1979之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业化完善过程

1979之前,中国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发展了二十余年之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一条是在缺乏市场供需调节的情况下,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担心销售问题,所以工业技术缺乏更新换代的动力和倾听使用者反馈的耐心。

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社会在苏攻美守的大背景之下,西方与中国在面对共同的敌人苏联时开始主动缓和关系。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中国先后与英国、日本、德国等40余个西方阵营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来自太平洋方向的压力减弱使得中国有余力着手改善国内现状。于是中国在同年便开始引进西方资金与技术,投放到国内工业之中,这起到了“鲶鱼效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技术升级。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主导此次转折的是陈云与邓小平。

之后与西方的关系的持续升温使得中国有余力将部分重工业资源转向轻工业去改善民生和经济。尤其是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国家工作的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在中共十三大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服务军工转向了经济建设为中心,迎来大发展。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到今天,国防工业自成体系。非国防的中国工业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原始积累阶段,

    树立品牌阶段,

    自主创新阶段。


在原始积累阶段,由于工业技术全面落后于西方,因此中国在融入西方产业链时不得不从提供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开始。因此这一阶段中国的轻工业成为了发展的重点,且基本都是缺乏技术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如广为流传的形容中国工业与西方差距的说法是:曾经,中国需要生产八亿件衬衫才能换到西方一架大飞机。

对于轻工业发展的主力,就有由中国的乡镇企业承担的。尽管有着诸多负面影响,乡镇企业的发展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那就是解放思想。中国在1949年至1978年以前,内部经济管控十分严格,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使得系统内部积累的僵化问题严重阻碍了工业发展,而且尽管早在1972年就开始引进了西方资本和技术,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惯性思维仍然偏向“工厂就是铁饭碗”,许多国有工厂的工人宁可忍受数个月不发工资,也愿意守着工厂。

那个时候一种说法叫做中国人造如VCD机,造电脑,造手机都是只能造一个壳子,然后用国外进口的零件组装,中国人赚的就是工厂里工人的血汗钱。而掌握了产业链与核心技术的国外资本却可以对中国毫无忌惮的予取予夺。如某型从德国引进的车头上,一个不锈钢洗手池德方就敢开价几万美元,某型机械上需要更换一个金属的空调后舱盖对方也敢要价几万美元,如果中国方面不从,就以停止售卖或停止提供维修升级服务相威胁,逼迫就范。

因此,在完成了轻工业制造能力的积累之后。中国要积累更多的财富,就必须闯入技术附加值更高的领域。幸运的是国内市场足够大,且全民基础教育做得很好,能够提供海量的合格工人和培训优秀的技术人员,这让中国可以在政府主导引进西方技术后有能力吃透这些技术,而且经过乡镇企业外贸带来的一定外汇积累,让中国得以逐年增加对外引进的力度。丰厚的外汇储备,为高端制造业项目引进提供可能性。

中国的引进从关键和成套设备到购买专利,再到国际生产与技术合作分步走的过程,逐渐跟上了国际工业的发展步伐。开始过程并不顺利,国外为防止中国制造业抢夺本国市场,往往是将淘汰落后的生产线与技术卖给中国,并且在合资生产中严防中国人学到核心技术,哪怕到了今天,一些合资企业在这一点上也没有变好多少。基本也是老外说的算。

好在中国的市场足够大,一方面能吸引国外各家竞争,让它们有动力在中国投入新技术抢市场;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国外相对落后的技术,也能吃到一部分国外资本看不上的下沉市场,足以养活中方的技术人员,为中国之后的自主创新积累了人才。

以新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分界线,标志着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了树立品牌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自外资进入之后,中国的工业制造领域、信息技术全面转向了采购国际一流厂商,完成国内生产的思路。从成套设备、生产工艺、材料原料、工业软件,均向海外成熟产品靠拢。原有的国内对应的细分产业、核心软硬件,基本处于购买成品的状态。无论是大飞机运10的下马,工控设备,高端机床,数据库,工业软件等一系列基础软硬件厂商,均不可能与国际成熟产品进行正面竞争,在迭代升级方面,都发展的十分缓慢。

因此,树立中国品牌,重建被国际厂商占据的重要基础设施软硬件,对中国工业升级来说就是必走的一步。

如何从中低端的轻工制造,想高端制造升级,一直都是中国制造要梦寐以求的期望。

一切的转机发生在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欧美制造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资金链吃紧,而中国则抓住机会收购各项技术,收回国内被外资把控的行业。

近十多年以来,中国资本海外收购、并购或购买重大关键技术时多次被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强行打断,就是也有美国干预下,中国收购乌克兰航空发动机生产厂马达西奇公司,却被乌克兰政府单方面违约的情况。现在俄乌战争发生看来,当年还不如卖了。当然,不是乌克兰不想买。

中国工业终于站到了第二梯队。之后在2015年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正式开始了对*梯队的冲刺,未来中国工业的风向已经改变,但突破仍需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国站到了第二梯队,但目前仍有短板。中国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统一市场与所有门类的工业种类,但在一些领域仍然整体落后于西方国家。大、全,但水平算不上*。

如中国的数控机床方面仅能在低端和中端市场厮杀,五轴以上的高端机床仍然被美国、德国、日本等传统工业强国把控。中国工厂的产品虽然占领了世界一半的市场,但中国产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产品,而中国的工厂里很多使用的是从国外进口的自动化机器人,而且在国际产品标准制定方面,目前中国并没有获得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

更严重的是,并非所有工业种类中国都可以借助庞大的体量,像以往那样先用价格优势占领中低端市场,然后吃透技术后进入高端市场竞争。如:芯片制造行业就不是堆砌产量可以升级制程的。

在工业标准制定方面表现就更为明显了。首先一点,中国科研院所中基本都使用进口的仪器与软件,因为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时全世界的学者都在使用这些软硬件设备,如果中国的研究人员要使用本国软硬件进行实验,那么就要说明为什么不使用全球通用的软硬件设备,还要证明中国生产的软硬件设备得出的实验结果真实有效。这就劝退了想要使用中国国产软硬件的人。

用底限思维来考虑中国的工业,我们并不怕西方国家不再向国内继续下单OEM轻工制造。更需要准备的是,一系列核心工业、产业、重要的生产设备,软硬件潜在制裁和断供的风险,对中国的整体影响有多大。

因此,从中国官方到民间,已经形成了向工业*梯队冲刺,建立一个不被美国“卡脖子”的科技强国,成为从上倒下的共识。

06

老大哥,为我们打了个样

Wiki百科上有一篇关于以公司名义制裁俄罗斯的清单,当然,这个是用英语写的,并且主要由欧美公司组成。

“List of companies that applied sanctions during the Russo-Ukrainian War”

这篇文章里面,总计列表的有286家企业。具体那些是什么,大家可以上去看看。耳熟能详的企业,都在里面。我把这些公司大致分了分类。

企业类型数量
IT33
半导体3
食品餐饮14
电子产品2
服饰化妆品24
工业制造业22
航空公司5
互联网33
建筑业2
金融34
矿业2
零售14
媒体1
能源10
汽车24

儿童

用品玩具

1
物流13
协会比赛16
娱乐16
专业咨询以及律所15
欧+美企业占95%
to C vs. to B1:1

面向消费者(to C)的企业,跳出来先制裁的还真的不少,占了一半。也可以理解吧,毕竟这些企业都在西方世界要做生意。而支持乌克兰,西方社交媒体影响下的绝大多数人都一边倒的站在乌克兰那一方。这个时候不跳出来表明立场,很多西方消费者可能就不买产品了:立场问题!

这些to C的产品上,对于俄罗斯伤害到没什么。很多产品,服饰类等,大不了就不穿了。还是有来自于其他国家和本土的产品。至于是不是大品牌,美不美,好不好看不会伤筋动骨。

金融行业的制裁,来源于俄罗斯被请出了SWIFT,自然国际金融公司在俄罗斯的业务也基本开展不起来了。不如正好宣布制裁。

这里对俄罗斯影响*的还是四大类企业:

IT

互联网

工业制造业

半导体

俄罗斯的工业划时代大致分三段:

沙俄时期、苏联时代、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

尽管经历了沙俄时期80余年的工业化,但到十月革命胜利之初,苏维埃政权继承的依然是一个传统落后的农业国家:农业产值占 2/3,工业产值约占 1/32。

苏联时期大致分两个阶段,*个五年计划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929~1931年,苏联同外国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由70个增至124个。1931年全球机器设备出口量的30%进入苏联1932年高达50%,在技术人才上通过扩大高校招生、开办红色专家班和红色厂长班培育专门人才,同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和实习生学习先进技术此外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到1931年聘请的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达两万余人。在体制机制上主要靠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政治动员、激发民众爱国情怀与政治热情推动经济运行。

1950~1986年全苏科研经费增长28.5倍,科研工作者数量增长8.2倍。截止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苏联在原子能、军事工业、航空、航天、机械、材料等各个领域的达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核心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却走了弯路。受官僚主义和意识形态影响:西方学者提出控制论之后,苏联视其为“反动伪科学”、“资产阶级科学”大肆批判。20世纪60年代初领导层才意识到失误抓紧恢复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但到70年代初期苏联的计算机等电子信息技术与美国相比已落后10年。数字化通信和半导体技术直至苏联解体也未有突破,独立开发芯片的能力很弱,迟迟无法量产。由此造成电子工业发展相对落后。

93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基本上继承了苏联的遗产。真正有短板的还是科技世界在90年后发展的行业。电子信息技术落后欧美的情况下,数字机床、集成电路、通信技术、互联网产品基本靠欧美进口解决问题。信息技术进口依赖度高达93% ,机床进口依赖度达88.4%。未来这块可能要靠从中国进口了。

翻看国内,信息技术领域跟世界是最紧的。在机械、材料、发动机、系统工程领域,缺失了几十年。这是二战后到90年代开始拥抱全球化之间,拉开的差距。

是不是要把过去这几十年还要追回来?答案是:是!也,不是!

达成一个目的有很多种方式和方法,四个轮子的轿车,100年前可以蒸汽机,后来可以使用燃油发动机,当然现在更可以直接上电池+电机;

同样,胶片技术,过去我们有乐凯,用于对冲柯达和富士的价格,以及军工、航天行业的胶片使用。反看现在可能不需要把胶片技术继续研发,达到世界曾经的最高水平。把精力放在CMOS数字感光半导体元件更合适。

因此,跟住当下的科技进步,比追回过去的技术更关键。但对于当下不可或缺的产品,被断供就要停摆的产品,还是要尽可能国产化。不一定到达进口的10分,暂时做到7-8分能用就好。

07

未雨绸缪下的股权投资市场

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来没说过是为了套利而开市,一直都是说如何让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

企业的直接融资就两大市场,一个是未上市的一级股权投资市场的融资机会,另一个就是IPO后的二级股票市场。

从终点回看过程,不管冠以什么称呼:天使、VC、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本质上,股权这个事还是在支持科技和新经济创业的同时,赚企业估值溢价的钱。

德勤出品了一篇关于中国IPO市场的报告,大家可以翻看一下:

“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 - Deloitte”

大A不管你爱它还是恨它,都无法忽视它的存在。纵观全球,也就是美国的交易所和中国的交易所在支撑着全球二级资本市场。至于香港交易所,80%的新股数量也是源自中国企业的公开发行。

因此,这个游戏就是:玩不玩,是你的选择权!但如果玩,就不能忽视大A的存在。

而对于我们来说,不正是因为有大A的存在,才有了股权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的饭碗。

大趋势:香港IPO的新股主力还是中国大陆的公司,意味着在国际资本市场如果投资港股本质还是投资“中概股"——本质还是中 美关系。中 美关系好,美系的投资就多;如果关系走向反面,那么势必一、二级投自美系的钱都少。欧洲喜欢债;日、韩、新投实业和地产;中东喜欢消费。因此,一、二级资本市场,国际资本还是美系资本拥有的美元是主流。

08

股权投资的终点

德勤的报告将2021年中国的IPO企业行业做了一个区分,制造业和信息科技依然是一马当先的过会行业,也反应了管理层对实体的需求:

对于薄弱的高端制造业、工业,只要能做出专精特新(国产替代),有收入有利润,就可以过。(郎酒IPO在4月29日被终止审查,也可以反应管理层并不觉的中国还需要多几个上市白酒公司。)资本市场不缺的是一个新的20亿利润白酒企业的直接融资机会,还是留给科技和强国行业吧。

不仅仅补短制造业,与某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也不能缺。因此代表未来的信息技术,软件,数字化,这块排第二。

股权投资,还是要吃的是流动性这碗饭。

无论经济过热还是较冷,就算没有股权投资人,市场也永远有创业公司冒出来。

融资规模,在to B和科技领域渐渐消失了它的*优势。收入和利润回归到了企业产品和解决问题的核心价值。

只要有项目IPO,早期、成长期、中后期就肯定有人投。

千百万年来,存活下来的,物种存续久的生物:

从来都不是最强壮的,而是那个不起眼的适应最快的生物......

2022,乐观向前,继续顺应变化。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常垒资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