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李彦宏的千亿豪赌,与百度AI的十年马拉松

在国内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处于双向奔赴的关系,技术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推动。在AI为基础的百度智能云上,生长出来的更加丰富的生态体系,将成为百度的新故事。
2022-09-05 14:52 · 略大参考  杨知潮 小葵   
   

如果科技领域也有“天坑专业”,那么人工智能AI无疑算一个。

投入门槛高,研发费用持续吸血,落地方向难找,企业入了AI行业,就如同年轻人读了学费高昂,本博连读,又极难就业的专业。就像李彦宏在9月1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到的:人工智能火了许多年,商业化始终是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缺乏好的商业前景,会让创业公司增长停滞,大公司也会越来越不接地气,AI部门沦为其他业务的附庸。

当然,评价一门专业的价值,不能只看当下的就业率,还要考量它对社会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本身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人工智能亦是如此。它让人又爱又恨的点在于,一边让人望而却步,一边不断释放希望。好在,在过去的一年里,它终于取得技术与商业应用层面的巨大进展,在自动驾驶、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领域都有了商业化落地。

趋势反应在百度刚刚公布的二季度财报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由AI技术驱动的百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长高达31%,环比增长10%,已经成为百度最强劲的商业增长动力。不过,这是百度用长达十年的AI积累换来的,研发成本高达千亿。即使对于百度,这显然也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豪赌。

01、马拉松

2013年上映的电影《Her》讲述了AI与人类谈恋爱的故事。10年之后,类似的场景还没有在现实中普及,但AI已经无处不在,并扮演着比「恋人」更重要的角色。

不是所有人都能预测到 AI 如今的地位。毕竟,从1956年成为学界的研究方向以来,AI屡次成为资本宠儿,又屡次因为落地与商业化遇阻而被冷落。

不过,从2010年至今的十几年间,AI始终处于上升周期之中。草灰蛇线伏脉千里,如今看来,2010年发生了几件影响AI进展的重大事件:苹果在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iri;英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成立,它后来被谷歌收购,开发的程序Alphago因击败人类围棋冠军李世石而一举成名。

技术男李彦宏也盯上了人工智能。这一年,百度成立「自然语言处理部门」,2年后AI战略正式成型,先后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人工智能实验室,2014年再涉足智能驾驶领域,AI也逐渐成为百度最重要的身份标签之一。

不过,如今看来是「押对了」的技术方向,曾经也在资本市场坐了很久的「冷板凳」。百度对AI的堪称疯狂的持续烧钱,也是对投资者定力和耐心的考验。自2010年起,百度研发投入占比持续增长,从早期的10%一路上涨至15%,2020年时已经增至21.4%——这年年初,百度股价也一度跌落至近10年的*点。

2年后的今天,当这段艰难已经成为往事,李彦宏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新事物从「无人看好」到「无人能及」,决胜往往就在「坚持」二字。科技创新尤其如此。

当年的百度没有向股价「低头」,而是倔强地继续投入。2021年,其研发投入占比创下23%的新高。期间它经历过广告收入波动、利润率下滑,但对于AI,它始终表现出如同机器一般的坚定。

它成为了幸运儿。

如同马拉松选手坚持跑到了补给站,从2020年开始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为百度的AI业务提供了丰富的落地场景。在“云智一体”的战略下,AI技术变成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城市水利系统、交通系统,为真实世界的运转提供着数字化底层支持。

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化转型中涉及的相关IT服务和解决方案市场总体规模达2.2万亿元。

也是在2021年,百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大增64%,依托于智慧交通、自动驾驶、水利、制造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百度AI开始创造大规模的收入增长,百度股价在2021年一度飙升,比相比2020年初的*点,涨幅超过2倍,众多机构开始将百度归为AI企业,恒指甚至将百度纳为*的AI公司。在IDC的排行榜中,百度长期稳居市场份额的*位。

如果站在此刻回望,百度或许能看到不少同行「退赛」的身影。

由于不明确的回报,收缩和放弃在AI企业中屡见不鲜。IBM在AI技术上长期*,但近几年却接连放弃了AI人脸识别以及AI医疗业务Watson Health。搜狗坐拥输入法的天然优势,但王小川却在2019年说出了“放弃用AI赚钱这个想法”。还有数据统计,9万家AI企业「死」在了2019年之前。

面对这样一个“看不清回报”的领域,百度的十年投入无异于一场豪赌。有人统计过,百度从2010年布局AI至今,营收增长14倍,研发成本增长超过25倍。而这样的投入还在继续,仅第二季度,百度的研发投入就高达63亿元。

只是,与此前的摸爬滚打不同,百度AI已经创造了实在的订单和收入。这场豪赌似乎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02、收获

某种程度上,李彦宏在过去十年里扮演了AI布道者的角色。这位性情温和的创始人,只有在谈及技术时,才会更偏爱采用充满笃定的表达。比如他在2019年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提到的:

「互联网是前菜,它的特点是快。人工智能才是主菜,需要文火慢炖,但营养丰富。未来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声称与人工智能无关。吃不到这道主菜,将失去一个时代。」

显然,百度已经坐到了「餐桌」上,并开始享用这道自己参与的、精心烹制的主菜。

财报显示,二季度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0%。IDC发布的报告中,百度连续第六次蝉联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名。此外,负责人沈抖在财报会议中透露,智能云业务在百度核心业务营收中的贡献占比已经达到20%,虽然还在亏损,但利润情况在第二季度有所改善。

以AI为基础的百度智能云,已经成为百度的第二增长线。基于百度智能云生长而出的更加丰富的生态体系,也成为百度的新故事,并赋予它「基建者」的历史角色。

智能交通方面,百度在第二季度获得诸多订单,其中包括广州开发区智慧交通5亿大订单。目前,只统计合同金额超过1000万的订单,百度ACE智能交通已在51座城市落地,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0座。

汽车制造方面,百度智能云与吉利、上汽等传统车企,以及蔚来、理想的造车新势力均实现合作。工业互联网方面,开物2.0平台已经积累了200多个工业解决方案,并在一个月内在重庆、广州两个工业重镇相继上线。

事实上,2020年以后,国内主要大厂均将IT服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也取得较快的增长。但进入2022年后,受行业整体大环境影响,几家大厂的B端业务均出现了增长停滞。

作为「孤勇者」的百度,左手举着决心,右手握着技术。目前,百度在AI领域的积累已经到了国内*水平。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百度以9364件专利申请和2682件专利授权位居*,并在深度学习、智能语音、自动驾驶等领域占据首位。

图:人工智能申请人专利申请数量排名

相比之下, 作为第三增长曲线的自动驾驶,刚刚迈入收获期。

美国投研公司Zacks早在2021年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百度正在从「中国的谷歌」变成「中国的特斯拉+英伟达」。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业务,将成为百度未来主要的增长动力。

越来越多的数据正在验证上述观点。

今年第二季度,百度的「萝卜快跑」无人车订单已经达到28.7万单,开放道路上的服务订单累计达到了100万单。在北京亦庄地区,萝卜快跑已经占当地打车10%的订单量。在今年7月进军合肥和四川后,萝卜快跑目前可以在国内超过10个城市使用。在重庆和武汉,萝卜快跑已经开放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此外,今年7月,百度推出第六代无人车 Apollo RT6,成本价仅25万元,相比上一代降低近50%,基本接近一辆普通新能源车的价格。根据李彦宏的表述,「我们把无人车的成本降低到了只有原来的1/10,未来打无人车要比现在打车便宜一半。」

百度从2014年开始布局的智能驾驶,正在成为行业共识。以自动驾驶为例。第二季度,国内厂商对无人车的布局呈现加速之势,百度、小马智行等多家企业都加速了对自动驾驶的布局,增加运营车辆数量,加大运营的范围。

进入今年下半年,动作进一步密集起来。今年7月,深圳发布了国内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今年8月,交通运输部公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8月,百度在重庆和武汉获得了全自动无人驾驶运营许可,这是国内首次有企业获得全自动无人驾驶的许可。

诸多变化传递出来的信号便是:当无人驾驶的竞争日渐白热化,红利期的到来,也就有了更加清晰的脚步声。

03、底气

技术的坚定信奉者,多少是有些理想主义色彩与浪漫气质在身上的。

百度在2021年3月完成回港上市时,李彦宏发表了一番对技术的真情告白。他提到,百度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更专注。我们更喜欢不断地去思考,什么是属于我们的机会,什么不是。作为一家从day one到今天,始终相信和热爱技术的公司,也一样坚持:有1块钱的时候,我们会投进技术里;有1个亿,我们会投进技术里。」

当天与百度高管一起敲钟的,包括三位AI从业人员:百度山西数据标注基地数据标注师郭梅、Apollo 5G云代驾安全员雷建伟、百度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小开发者郭佳慧。

技术是百度一切故事的起点,也是它任性烧钱的底气所在。而具体到这场关于AI的马拉松,支撑百度长期投入的底气,还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老业务足够稳定。

在持续的巨大投入之下,百度仍然维持着较为健康的财务状态。第二季度,百度经营利润环比增长29%。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33%,高于上一季度的24%,也高于去年同期的28%。

其中。以百度APP为代表的移动生态业务是百度的「血库」,它创造了足够稳定的广告收入,即使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当下,它依然是百度挣钱的「扛把子」。

第二季度,在疫情和互联网周期的影响下,多家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收入出现负增长。百度也未能幸免,4-5月,来自零售、医疗健康、本地服务等领域的广告收入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在最核心的用户数据方面,百度表现较为稳定。今年6月,百度APP月活用户实现了8%的同比增长,达到了6.28亿。在更关键的每日登录用户上,占比达到了84%。

用户数据的稳定增长,就是百度广告收入恢复增长的希望。今年6月起,社会零售额等指标开始恢复,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广告市场也有望在下半年逐渐恢复活力。

在国内持续推进的产业数字化浪潮,则为百度「烧钱」投入提供了第二重底气。

尽管行业内一些企业的收入出现波动,但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并未改变。据信通院预计,未来几年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IT服务市场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速,有望在2025年逼近5万亿大关。

对于百度而言,这是十年投入之后的、势在必得的市场。相比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进入门槛更高,但*者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比如百度智能云的两家同行亚马逊和IBM,都常年维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作为电商企业,亚马逊本本来不需要太多的技术研发,但在推出云服务后,其研发费用持续高涨,多年位列全球研发费用最高的企业。2021年,亚马逊的研发费用甚至达到了苹果的两倍。作为企业服务标杆的IBM也长期死磕研发,到2021年时,它已经连续第29年蝉联全球企业的专利榜冠军。

结果呢,IBM屡经兴衰,但IT服务的基本盘始终保持稳定,直到最新一季度还维持6%以上的增长。亚马逊云服务更是常年占据全球30%以上的份额,遥遥*。

不过,百度也还需要更多的「底气」。

有些底气需要从外部获得。比如李彦宏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提到,目前无人车的普及,还面临着「四不一难」的问题,即:无人车不能入市、不能上牌、不能去掉安全员、不能运营收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困难,李彦宏还表示,在L2进入商用后,L4可能比L3更先进入商业,因为L4的自动化程度高,责任肯定在运营商,但L3却难以归责。

「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但机会也稍纵即逝」,他呼吁道。

显然,不仅是百度的第三增长线,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本身也需要制度创新持续推动。政策瓶颈的进一步突破,将激发更蓬勃的商业活力,过往无数场充满惊险、勇敢和浪漫的商业冒险之旅,已经一遍又一遍地证实了这一点。这一次显然也不例外。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略大参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