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国考前夕,心惊胆战的40天

正是这种感染时间的不确定性,一部分国考生有了自己主动感染的念头。
2023-01-07 12:30 · 36氪  杨小彤、薇薇子   
   

01 

绷着的一根弦,懈了

看到国考宣布重启的消息,章程懵了。

那是12月16日的白天,在山东青岛的家里,还在复习的章程收到了朋友发来的微信,说国考重启了。

“几号?”章程问。

“1月8号。”

起初章程还以为这又是什么真假难辨的小道消息。直到她登上微博,点进热搜榜,看到“国考重启”热搜旁的“爆”字,章程意识到,这是真的。

7号是专业科目考试,8号是公共科目考试。时间太快了,这和她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国考,即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原计划于12月3日、4日举行。11月28号,国家公务员局发布公告,通知“根据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国考将延期举行。

新的考试时间没下来之前,网上的各大公考机构已经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推测,考公交流群里传出来的小道消息也明明说考试会因为疫情延期到年后2月,起码得过完春节吧。

太突然了。她知道自己的复习计划又要再一次被打乱了。

在宣布延期之前,章程只复习了一周,那时的她并没有对国考抱有太大希望,作为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章程的主要精力都被毕业论文所占据。距离12月4号的考试还有两周时,章程才完成论文初稿,她想着冲刺两周吧,能考上就考,考不上再准备其他的考试。

所以当得知国考延期时,章程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方便她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上岸的希望也随之增加了。她给自己重新制定了冲刺计划,以年后考试为期限,在12月之前一周复习一个国考科目,剩下的两个月时间疯狂刷题,同时研究明白申论的套路。

本来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重启公告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秩序。

那天晚上,看着书桌上那堆一半以上都没翻过的复习资料,章程着急得哭出声来。

同样被频繁更迭的考试时间影响的,还有MOMO。

MOMO今年大四,作为厦门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22年9月,她开始全心投入国考。她的计划是这样的——

每天早上七点就到图书馆准时打卡,绷着一根弦般地学到晚上十点。就这么冲刺三个月,到时候就可以轻松下来了,她想。

而这种冲劲却在得知国考延期的那一刻,懈了。“就好像压力之下在拼命往前奔跑突然告诉你这个终点要移走了,而移到哪里不清楚”,MOMO说。

双重任务线并行,是每位应届毕业生都需要面临的挑战。迟迟未敲定的考试时间,让MOMO的心总是悬在嗓子眼,她害怕期末考与国考重合的时间冲突,以及毕业论文与备考并行的精神压力。

班里那些报名了国考的同学,也像MOMO一样,需要面临延期后带来的诸多未知性。这种未知一度让他们想要摆烂,但他们还是撑着最后一口气,打算认真备考。毕竟应届生在国考中的优势,还是很大的。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的国考招录政策依旧向应届毕业生倾斜。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网站的消息,2023年国考有2.5万个岗位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占总招录计划的近七成。

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MOMO还是逐渐调整好了心态,“就还是注重当下,不去想未知的困难,把书读好,把题做透,不管它重启的日期在什么时候都能轻松的应对。”

但她也没有料到,国考重启对她心态的影响会更大——最终确定的国考时间,和她即将在1月10日参加的福建省选调生的考试就差两天,虽然二者考试科目类似,但考情和侧重点不同,MOMO很害怕自己为了备考而分身乏术,最终两者都没办法兼顾到。

考试相撞的也不止MOMO。考试都堆在同一时间内,是国考宣布重启后,大部分考生都会面临的难题。

2022年下半年的的教师资格证面试日期与国考时间完全重合,都定在了1月7、8日。那些既报名了教资,又报名了国考的考生们,纷纷感慨自己成为了“天选之子”,两个都是关乎未来就业的考试,要怎么取舍?

所幸12月27号前后,各地发布了教师资格证面试补充公告,如果考生因报名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而不能参加面试的,可申请退费和延长笔试有效期半年。

像MOMO这种两场考试前后只差几天的考生,只能做出取舍。她决定把主要复习方向放在国考上,有时间的话再在早上抽出时间背诵选调会考察的省情。

不过最难的还属那些两场考试的考点分隔两市的考生。要知道,考点并不是面向所有地区开放的,设有国考考点的地区不一定设有选调考点,设有选调考点的地区也不一定设有国考考点,二者兼备的还是少数。所以考生们只能考完一场,马上上路,赶到另一座城市,准备迎考第二场。也难怪考生在网上抱怨,“本来就业形势就严峻,到底想不想让人找工作啊?”

几位受访对象中,最不希望国考延期的,是从今年7月开始复习的梁辰。

作为今年刚毕业的港校研究生,她已经复习的很充分了。在国考发布延期公告前,梁辰一直在按照计划复习,她也已经安排好考前10天要再看点什么冲刺课,以及再做多少题了,延期一下子让这一时间线延长了,“我就感觉没事干了,都不知道该继续学什么东西了。”

所以在宣布延期后,梁辰就开始摆烂,始终没有学习。直到再次宣布国考重启时,梁辰才重新有了学习的计划。正当她计划着打开“尘封已久”的电脑,再次学习网课时,意外又发生了。

梁辰阳了。

02 

“迟早都会阳,能不能早点阳?”

突如其来的放开,以及身边大规模的感染,即将面临“人生大考”的考生们开始紧张起来。

MOMO本以为在学校备考感染的风险很低,毕竟管控很严,自己每天又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几乎没怎么出过校门。

直到12月16号,图书馆突然传出了有一例阳性病例的消息。MOMO稍微有些恐慌,她和几个同学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赶紧收拾好各种复习用的书本,背着书包就跑回了宿舍,回到宿舍也是全身消毒杀菌并且喝了板蓝根预防。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MOMO和同学们决定在宿舍备考。就连吃饭都是带上N95口罩和手套去食堂打包回来的,每次回宿舍要消毒杀菌一条龙。

但这样的日子也只持续了不到48小时。

12月16日,福建省考研的疫情防控政策推出,让MOMO意识到,考试结束后,考生变阳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在考试前,所有考生需要摘下口罩进行身份核验,且需在入场后更换考场提供的外科口罩。

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了。

而在考研结束后,MOMO还需要和考研的室友在宿舍里同住两周的时间,直至参加国考。

为了防止考前变阳,影响复习进度,MOMO果断决定回家。可回家路上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不知道哪个与自己擦肩而过的人就是阳性感染者。所以她最终的选择是,让家里人从福州的家里开车到自己厦门的学校,接上自己后再回去,全程往返5小时。

依照惯例,各地国考考点的防控要求与政策在考前一周才会先后公布,而在没出公告之前,一切都悬而未决。

不知道会不会分“阳性考场”,不知道考场上是否需要摘口罩,甚至不知道是否还需要做核酸检测,以及如果核酸检测是阳性,那还能继续参考吗?

所以MOMO也从担心考试前感染,转向了担心考试途中感染。这意味着会耽误她的选调考试,但这并不是她能左右的,她*能做的,只有做好防护。

千防万防,还是难以抵挡病毒的来势汹汹。

章程在家备考的那些日子,几乎没怎么出门,也没去过人多的地方。平时在家里也会勤通风,洗手,疯狂的洗手。章程爸爸的单位也是应检尽检,隔天组织一次核酸检测,感染的可能性更小了。

可12月18日,章程的妈妈因为出门买菜被感染了。尽管章程开始了每天在家戴着口罩复习的生活,但两天后,章程还是发烧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症状——咳嗽,鼻塞,声音嘶哑,甚至严重时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一切都有心无力。复习进度也没什么进展。也因为此,章程有了放弃国考的念头。她害怕自己因为考前的复习状态使得国考成绩变差,“因为我有些接受不了,分数太低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打击。”

章程此前曾参加过一次北京市的选调,她觉得卷子并不难,而且那一次章程是裸考,成绩没有过及格线也理所当然。但看到成绩那一刻,她还是有些难过。毕竟在应届生的就业压力面前,错失任何机会都会是一次遗憾。“如果再让我去面对一次比较低的分数的话,我还是会有点接受不了。”

本来还想搏一搏的章程,也泄气了。

但也有感染后变得更轻松的国考生,比如梁辰。

相较于阳着去考试,梁辰觉得考前感染反而是挺好的一件事。一是她不确定阳性病例还能不能被允许参加考试,二是拖着阳的身体去考试也会影响自己的考试状态。

所以当12月中旬,作为高风险人群的妈妈在单位感染后,梁辰就想,如果自己迟早会阳,那能不能早点阳啊?别赶到考试的时候阳了,那就麻烦了。

在妈妈感染后的第4天,12月19日,梁辰“终于发烧了”,她悬着的一颗心也落地了。“因为刚阳完的话,到考试的时候应该差不多算是安全的,只要自己能平安地完成考试,其他的就不担心了。”梁辰说。

也正是这种感染时间的不确定性,一部分国考生有了自己主动感染的念头。尽管大家都不想得病,但考前感染总比考试时感染是好的。

王梓璇也是如此,作为今年的国考生,她一直想让自己赶紧阳,趁着考前自己先“感受一下那个状态我能否接受,如果能稳得住那我心里就不慌了”,否则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考场上会是什么状态。

12月30日,王梓璇显示抗原阳性。她推算了一下,在考前一天,自己正好可以转阴,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不必拖着难受的身体去考试,也不会丧失一次上考场的机会,“有机会就多尝试多撒网,而且好不容易碰上一个跟你专业合适的岗位,你当然要争取了。”王梓璇说。

03 

“公考三件套”,向着上岸

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坚持去参加国考?

对于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来说,疫情三年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以及校招中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的难度持续加大,让大家考公的意愿更强了。据统计,本次国考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50万,相比去年增长了50万人,同比增长25%,达到了近十年之最。

在准备参加国考后,王梓璇猛然发现,自己周围的所有人都在考编和考公,“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完全找不着工作,你知道吗?真的就是当前就业寒冬的一个被迫的选择。”

王梓璇也尝试过找工作,大厂、小厂,各种国企她都投过,但每次过了简历初筛,进入到笔试、面试环节,王梓璇就不想去,“觉得没意思”。

每次参加笔试和面试,王梓璇都要花费一到两个小时去准备,而这注定会挤占她本就短暂的复习时间,“它非常损耗心血”,王梓璇说,更重要的是,“你也知道哪怕你用心去准备了这个东西,你也不可能被录到,几率很小。”尤其是当她遇到AI面试时,“你就感觉自己是个傻子你知道吗?自己一个人对着那边(讲话),你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对面都不是个真人。”

王梓璇对于找工作的恐惧与厌恶,在看到网上很多找工作的面试交流贴后达到了顶峰,原来大家都收到了这些公司的面试通知,但是都没有后续了。“哪怕你答了又怎样?你都不知道他们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HR在为了面试而面试?”

所以王梓璇觉得,就算她报考岗位的报录比是3:120,竞争力也比校招找工作要大。

章程也是如此。读研的这几年,由于疫情限制,以及缺乏足够的积极性,章程始终没有去实习。

在就业形势如此不乐观之下,拥有一份好的实习,才能触碰到秋招的门槛,而没有足够实习经历的章程,就算努力踮起脚尖,也很难够到这个门槛。正是知道这一点,章程甚至没有参加今年的校招,“感觉机会也不会有太多。”

她把应届生所具备的所有筹码,都压在了考公这条路上。

而梁辰萌生出参加国考的念头,是在研究生毕业后。

其实梁辰的爸爸在她本科毕业时,就建议她考公,觉得公务员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但那时梁辰考公的欲望还不是很强烈。2019年,本科毕业后,她去一家培训机构做了英语老师。

但梁辰没想到的是,公司竟然在试用期不给交五险一金。所以这一次,在硕士毕业后再次找工作时,梁辰思路发生了转变,“公务员起码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三险一金是合法给你交的,而且你对单位提出什么意见,都不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梁辰所报考的岗位,是中央机关的的较高级别部门,所以竞争力也比王梓璇要大很多,1:1500,这代表1500名考生中,最终只会招1位。确实有些难。尽管梁辰每次模考的成绩都还不错,学的也算全面,但她还是有些担心自己能不能考上,“你报录比是3:3000,我都觉得还好,因为我觉得考前三名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很难保证我一定能拿*,万一有点偶然性,你拿个第二就没戏了。”

梁辰的压力有些大,这个岗位是她喜欢的工作方向,而且机会难得,去年这个岗位甚至没有进行招聘。她想,如果自己没考上该怎么办呀?但她又在给自己寻找新的退路,“考不上也没有关系,我还有省考和选调,我还有很多别的东西可以选择。”

不只是梁辰,其他几位受访对象也都报名了“公考三件套”——国考、省考和选调。“就类似于校招,校招大家也不会说我只报一个公司,而是腾讯、阿里、字节都报。”

这意味着她们不必在国考上“孤注一掷”,反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就算被国考的频繁变动而搞崩过心态,但现在,她们的考前压力也变小了些。

与其说大家对国考有执念,不如说大家对稳定的工作有执念。

相较于国考,章程反而更重视自己的京考和山东省选调,她觉得这两场考试自己上岸的机会更大一些。

但她还是决定在考前全心备战国考。对章程来说,没有国考的公考,是不完整的公考。“因为它是一个*别的考试,而且它的难度也是*的。”

章程觉得国考是一个努力和运气需要兼备的考试,甚至有时候运气要更重要一些,“怎么说呢,笔试它肯定是按照排名来,但是如果我报的岗位的其他竞争者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了其他的机会,这个名次就可以顺延。”如果章程就是那个擦边的考生,她就可以补上相应的名额。所以她想试试自己在国考中有没有运气,如果有运气加成,说不定也会一举上岸。

至于王梓璇,她也打算先拿国考练手,找回一下考场上那种紧张的感觉,毕竟自从2020年考研后,她就再也没上过如此大型的考场了,哪怕她的复习并不充分,那也要去考场,“这是我对考试的尊重,以及对我这两个月复习的尊重。”

她都想好了,等这次国考结束后,认认真真过个年,等过完年就全心全力准备选调和省考。王梓璇看上的选调岗位是一个研究岗,所在地环境不错,风景宜人,而且听说工作压力不大,很清闲。王梓璇想要的就是这种,一份清闲稳定的工作,剩下的时间研究一点自己感兴趣的小东西。

她相信自己会考上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名字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