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间,河南的餐饮食品企业开始受到资本关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蜜雪冰城。在近日,另一家河南餐饮食品企业——锅圈食汇开始冲刺IPO,也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蜜雪冰城和锅圈食汇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首先就是门店规模大,蜜雪冰城2022年3月底门店数量就高达22276家,而锅圈食汇最新门店数量已经达到9645家,也接近了万店规模。
其次,蜜雪冰城和锅圈食汇商业模式类似。两者门店均以加盟店为主,集团主要通过原料产品销售来获利。也就是说,两家企业本质都是供应链企业。
目前来看,蜜雪冰城已经做到了奶茶界的头把交椅,并以“价格低” 这一关键优势打造了品牌基础,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对于锅圈食汇IPO,本文有以下几个观点:
1,锅圈食汇成立于2015年,仅仅7年时间就已经做到了万店规模,在零售和食饮市场上都十分罕见。更重要的是,锅圈食汇面向C端销售主营自有品牌食材产品,定位十分独特。疫情三年,在其他线下业态受挫下,锅圈食汇受益于疫情红利反而迅速扩张,业绩高涨,2022年成功实现盈利。
2,锅圈食汇实现盈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疫情红利。在2022年,锅圈食汇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大幅提升,向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各个社区布局供应食材,满足社区需求,这带来了一定规模效应。此外,锅圈食汇2021年和2022年收购3家上游供应商企业,成本有所下降,带动毛利率几乎翻倍。
3,疫情结束后,锅圈食汇的商业模式目前尚未得到验证。这一验证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在家吃饭”赛道面对线下餐饮和外卖复苏后的变化、锅圈食汇与社区超市、团购之间的竞争优势以及锅圈食汇供应链、品牌、渠道一体化的价值释放。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已经盈利,但疫情之后,锅圈食汇面对的商业竞赛才刚刚开始。
01 7年万店的锅圈食汇
成立短短7年时间内,锅圈食汇已经做到了近万门店的规模。在当前市场上,锅圈食汇的定位是十分独特的。
它主营业务是以线下门店在C端社区销售食材,线下门店以加盟为主,也通过小程序、APP、抖音、饿了么、美团外卖等线上渠道接单。所销售的食材虽然有安井、三全、正大等供应商产品,但95%以上SKU都是自有品牌。同时,也拥有三个自己的食材加工厂:生产牛肉产品的和一肉业、生产肉丸的丸来丸去以及生产火锅底料产品的澄明食品,并投资了一家生产虾滑产品的供应商——逮虾记。
可以看到,锅圈食汇同时布局供应链、品牌、渠道三大环节,这种形态与社区超市、社区团购们有很大差异,反而与餐饮赛道的海底捞和蜜雪冰城更为相似。
在此次港股IPO招股书中,锅圈食汇将自己面向的市场定义为“在家吃饭市场”。字面意思看,这个市场主打在家吃饭场景,涵盖购买食材在家做饭、此前大火的预制菜和外卖到家等三个类别。
这基本上正是锅圈食汇所覆盖的范围。锅圈食汇*的两个产品类别分别是火锅和烧烤品类。除此之外,公司产品也已扩展至饮品、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西餐及零食,合共有755个SKU。
过去三年疫情期间,锅圈食汇门店拓展没有止步网络迅速扩张。在2020年和2021年末,锅圈食汇门店数量分别为4300和6868家。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锅圈食汇在全国已经拥有9221家门店,已经逼近万店这一级别。
锅圈食汇门店规模的“大跃进”,并没有如同海底捞疯狂扩张一样遭遇业绩困境。2020和2021年,锅圈食汇净亏损为4329.2万元和4.61亿元。但在2022年,锅圈食汇实现盈利,盈利规模达2.41亿元。
这一方面则是因为疫情期间,社区生态并未受到限制,反而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红利。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锅圈食汇营业收入分别为29.65、39.58和71.73亿元,2021年和2022年同比增速分别为33.5%和81.2%。
另一方面,锅圈食汇门店几乎全部以加盟为主,对集团自身不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反而带动业绩提升。根据招股书来看,2020-2022年间,锅圈食汇向加盟商销售产品收入分别为29.10、37.28和64.7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均在90%以上,且增速惊人。
02 盈利背后的秘密
对于锅圈食汇来说,2022年实现盈利很大程度上是疫情红利带来的影响。
2022年,因为新冠疫情带来的封控影响,社区成为主要活动场所,在家吃饭是主要餐食场景,锅圈食汇主营火锅食材,业务高速增长亦是正常现象。
事实上,在2022年,生产火锅肉丸等食材的安井食品也实现了业绩的高增长。在2022年,安井食品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1.75亿元,同比增长约31.30%;净利润为10.60-11.10亿元,同比增长55.43%至62.76%。对比来看,安井食品营收增速较疫情前显著提升,疫情三年增速基本都在33%左右,而2022年净利润增速甚至创出近年来新高。
锅圈食汇显然也受益于此。疫情期间,锅圈食汇向社区食材需求更大的城市发展,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门店数量和占比显著提升。尤其是在2022年,锅圈食汇直辖市门店占比由2021年的5.5%上升至7.5%,省会城市门店占比由2021年的19.4%上升至21.2%。在2022年,锅圈食汇向直辖市门店销售产品收入占比也由2021年的5.1%提升至7.6%。
除疫情红利外,锅圈食汇之所以能够实现盈利,还在于盈利能力的提升。
2020年至2022年,锅圈食汇毛利率分别为11.1%、9.0%和17.4%。可以看到,其在2022年的毛利率较2021年几乎翻倍。
毛利率翻倍只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提价,二是降本。从招股书来看,锅圈食汇毛利率提升应该主要来源于成本降低。2022年锅圈食汇营收增长了81.2%,而其向供应商B采购冷链运输服务成本也由2021年的1.9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39亿元,增长了70.81%,与营收增幅相差不大,这意味着其产品销售量与营收增幅基本保持一致。
而成本的下降也有迹可循。锅圈食汇在2021年8月收购牛肉加工厂和一肉业和肉丸生产厂丸来丸去,并在2022年11月收购火锅底料厂澄明食品。这些工厂的收购有利于降低锅圈食汇在2022年的采购成本。
此外,2022年市场需求的显著提升,对于锅圈食汇的业务可能也带来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其原料成本和生产成本有望实现一定下降。
可以看到,至少在2022年,社区需求迅速爆发之下,锅圈食汇的“供应链、品牌、渠道”一体化战略得到了一定验证。但是,随着疫情影响消退,锅圈食汇的商业故事还讲得通吗?
03 锅圈食汇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疫情影响下,锅圈食汇是备受资本认可的好故事。
在2020-2022年,锅圈食汇共计完成5轮融资,总金额近26亿元。投资者中包括IDG资本、天图投资、招银国际资本、三全食品、茅台与建信信托合资成立的茅台建信基金以及连锁超市物美旗下的物美联合资本等。
但在后疫情时代,锅圈食汇还未能充分证明自己。目前来看,锅圈食汇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个问题是,疫情放开后,社区需求能否持续。也就是说,在家吃饭需求究竟是不是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
在这个问题下,锅圈食汇需要与线下餐饮及外卖业态形成竞争,锅圈食汇的*优势即在于价格,在服务和便利性上有一定劣势。这一问题有待后续市场验证。
第二个问题是,在社区生态中,锅圈食汇的竞争力能否保持。在社区中,目前同时存在社区超市、社区团购等零售业态。与锅圈食汇相比,这些业态产品品类更加多样,能满足更多样化需求。而锅圈食汇的核心优势在于种类更多更全的食材产品,能够更精细化满足消费者餐食需求。
在最理想的场景下,锅圈食汇覆盖消费者食材、饮品、生鲜的绝大多数需求。这对锅圈食汇的供应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个问题是,锅圈食汇的供应链、品牌、渠道一体化战略价值能否展现。
2022年,锅圈食汇通过向上整合供应商,实现了生产的部分自主化,毛利率提升至17.4%,几乎翻倍。但是作为对比,安井食品和三全食品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分别为21.06%和28.56%,显著要高于锅圈食汇毛利率水平。
可以看到,至少在目前,锅圈食汇的品牌和渠道价值暂未显现,甚至于锅圈食汇可能需要向加盟商让利来激励门店。但长期来看,供应链企业故事远远不如一体化战略的故事性感。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疫情三年迅速扩张、成功实现盈利并谋求IPO的锅圈食汇,其面临的市场竞赛才刚刚开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读懂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