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千亿目标继续“爽约”,毛利率创5年新低
前不久,蒙牛乳业发布2022年财报。2022年全年,蒙牛共实现营收925.9亿元,同比增长5.1%,营收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距离千亿营收大关尚有一步之遥;经营利润为54.2亿元,同比增长11.6%,股东应占利润为53.03亿元,同比增长5.5%。
2022年,乳制品行业遭遇到经营环境调整、终端卖场客流下滑、成本高企等多重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国内乳制品产量为3117万吨,同比增长2%,较2021年同期增速(9.4%)大幅放缓。
在此背景下,蒙牛乳业业绩增速同样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迹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蒙牛曾实现收入881.4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为50.3亿元,同比增长42.6%。不难看出,蒙牛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
与此同时,受全球市场通货膨胀攀升、原辅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乳企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冲击。年报显示,2022年,蒙牛毛利率同比下滑1.4个百分点至35.3%,创下自2017年以来新低。
面对市场环境的疲软,蒙牛乳业在费用投入上进行了控制。年报显示,2022年全年,蒙牛销售费用支出为223.47亿元,同比减少4.9%,收入占比由26.6%下降至24.1%。其中,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行销费用大幅减少23.8%至54.95亿元。
由于期间费用率的下降,蒙牛利润端表现并未受到毛利率下滑的影响,2022年全年依旧保持正增长。但从下半年数据来看,蒙牛利润端承压明显。
此前的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蒙牛共实现净利润37.51亿元,同比增长27%。由此计算,蒙牛2022年下半年净利润仅为15.52亿元,较上年同期(20.79亿元)减少5.27亿元。由于下半年净利润的缩水,蒙牛2022年全年净利润增速大幅拉低至5.5%。
“尽管2022年挑战很大,但现在的蒙牛应对更加从容。”蒙牛总裁卢敏放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对整体表现非常满意,大家从报表中看到我们的经营的改善。”
2016年9月,蒙牛原总裁孙伊萍宣布辞职,时任雅士利总裁的卢敏放成为蒙牛历史上第四任总裁。甫一上任,卢敏放就对外公布了蒙牛“双千亿”目标,即2020年实现营收和市值双双达到千亿。
新冠疫情似乎成为蒙牛“爽约”千亿目标的一个客观因素。2020年,蒙牛营收仅为760.35亿元,出现了罕见的同比下滑。但两年之后的2022年,蒙牛依然没有达成此前的千亿营收目标。
对此,卢敏放表示要对“1000亿”这个数字少点关注,“我不会特意去做一个1001亿的销售额来让大家觉得很满足,有质量地发展更重要。”
不同于卢敏放的乐观,二级市场投资者对蒙牛乳业的2022年业绩表现似乎并不认可。3月30日,也就是财报公布次日,蒙牛乳业股价大幅走低,盘中一度大跌5%。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收盘,蒙牛乳业最新市值为1310亿港元,较去年高点下跌明显。
整体来看,2022年度蒙牛营收及净利润虽然创出新高,但公司营收端的增长乏力、毛利率下滑等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此外,由于近年来蒙牛的增长更多是依赖外延式收购,短期偿债风险、商誉减值压力等问题也是蒙牛股价承压的几个重要原因。
02 百亿商誉压顶,资产负债率一路狂飙
1999年,牛根生与部分伊利核心骨干“另起炉灶”创立蒙牛乳业。凭借创新式营销、大产品策略,蒙牛在群雄并立的“乳业江湖”硬是拼下了一块地盘。2004年,蒙牛乳业登陆港交所,成为内地*家在港上市的乳制品企业。
2007年,蒙牛销售额率先超越200亿元大关,首次超过了牛根生的老东家伊利(193.60亿元),并在此后的4年中持续保持着这项纪录。
2008年,蒙牛受到三聚氰胺事件严重冲击,净亏损金额接近10亿元。2009年,中粮集团宣布联手厚朴基金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的股权,成为蒙牛的*大股东。两年后,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蒙牛逐渐进入到中粮时代。
中粮入驻之后,蒙牛开始向全产业链模式拓展。为了控住上游奶源,2013年5月,蒙牛以32亿港元的代价从KKR和鼎晖投资手中收购并持有现代牧业28%的股权。2016年1月,蒙牛乳业增持现代牧业股份至逾30%。
在进行上游奶源布局的同时,蒙牛也加快下游品类的扩张。2013年6月18日,蒙牛乳业斥资124.6亿港元收购雅士利乳业全部股份,并将公司旗下奶粉欧世、法国达能集团旗下多美滋中国整合至“雅士利国际”的奶粉板块。
凭借一系列重磅收购,蒙牛乳业营业收入取得了稳步增长。2012年-2016年,蒙牛乳业营收由360.8亿元增长至537.7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1%。
然而,资产整合效果不佳,在蒙牛营收规模创出新高的同时,公司利润端表现却远不及预期。2016年,蒙牛乳业净亏损达到7.51亿元,继2008年之后再次出现巨亏,主要是收购雅士利以及参股现代牧业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拖累。
2016年9月,蒙牛原总裁孙伊萍宣布辞职,时任雅士利总裁的卢敏放成为蒙牛历史上第四任总裁。为了实现“双千亿”目标,外延式收购依然是卢敏放掌舵蒙牛时的主题。
2017年,蒙牛进一步增持现代牧业,持股比例达到61%;此后,蒙牛又陆续收购中国圣牧旗下内蒙古圣牧高科奶业有限公司股权,并成为中国圣牧单一*股东。
奶粉业务方面,2019年,蒙牛以71亿元收购澳洲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厂商——贝拉米;冰激凌业务方面,2021年,为加速拓展东南亚市场,蒙牛还收购了东南亚冰淇淋品牌艾雪。
在奶酪业务,蒙牛同样采取了外延式收购的方式。自2020年以来,蒙牛通过协议转让、二级市场增持及定增等方式持续增持妙可蓝多股份,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截至2022年末,蒙牛共持有妙可蓝多1.81亿股,持股比例为35.01%。
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蒙牛合计并购金额超百亿,持续的并购让蒙牛资产负债率一路飙升。截至2022年年末,蒙牛负债总额达到67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7.52%,其中有息负债占比约为50%,有息负债率明显高于其他乳制品企业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频繁的对外收购还让蒙牛积累巨额的商誉值。截至2022年年末,蒙牛乳业商誉价值高达88.88亿元,同比增长82.96%,另有无形资产123.74亿元。
事实上,近年来商誉减值风险已经成为蒙牛净利润大幅波动的一个主要因素。2016年,由于雅士利年内亏损,蒙牛确认商誉减值准备22.54亿元,成为公司2016年出现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2019年,由于雅士利销售、经营利润增长不及预期。蒙牛确认相关奶粉业务商誉减值约23亿元,及对相关无形资产拨备1.731亿元。
可以想象的是,一旦并购整合不及预期,蒙牛乳业未来仍将面临商誉减值风险。另外,尽管资产并购虽然让蒙牛营收规模实现了稳步提升,但公司收入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液态奶等问题却依然存在。尤其是与老对手伊利之间不断被拉大的差距,更是笼罩在蒙牛头上的一块阴云。
03 基本盘增长乏力,第二曲线难觅
从营收构成上看,蒙牛乳业主营业务共分为液态奶、奶粉、冰淇淋、奶酪及其他产品四部分。
2022年全年,蒙牛液态奶业务实现营收782.69亿元,同比微增2.3%,收入中占比84.5%;奶粉业务共实现营收38.62亿元,同比下滑近22%,收入占比约为4.2%;冰淇淋业务实现营收56.52亿元,同比大增33.3%,收入占比约为6.1%;奶酪及其他产品营收为48.1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00%,主要受妙可蓝多并表影响,收入占比约为5.2%。
液态奶业务属于蒙牛的基本盘业务,收入占比超过80%,旗下包括300亿级别的高端白奶特仑苏、百亿级别的基础白奶和近百亿的常温酸奶纯甄。不过,自2019年以来,蒙牛液态奶业务同样遭遇到增长乏力的尴尬,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8%。
从行业角度来看,国内液态奶行业2016年以来开始步入到成熟期,近5年复合增速不足5%。在此背景下,蒙牛一方面要面临到伊利的贴身肉搏。另一方面还面临到君乐宝、麦趣尔、认养一头牛等品牌的入侵,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
相比伊利股份,蒙牛对液态奶业务的依赖度明显偏高,营收结构单一的问题让其在资本市场上备受诟病。根据半年报数据,2022年上半年,伊利液态奶业务实现营收428.9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7.59%,其他业务占比超过32%,伊利的多元化布局明显优于蒙牛。
奶粉业务一度是蒙牛实现营收多元化的希望。2019年,蒙牛奶粉业务实现营收78.7亿元,收入占比达到10%。
在奶粉业务方面,蒙牛主要靠旗下的两大企业——雅士利及君乐宝。其中,雅士利品牌定位于中高端;君乐宝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覆盖中、低端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以县、镇级以及三四线城市为主。2018年,君乐宝实现奶粉业务营收50亿元,同比增加100%,成为拉动蒙牛奶粉业务增长的关键。
前文已经提及,由于收购的整合效果远不及预期,雅士利奶粉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较为意外的是,蒙牛选择以40.11亿元的价格出售了君乐宝51%的股权,后又以71亿元收购澳洲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厂商——贝拉米。至此,蒙牛奶粉业务形成了以雅士利+贝拉米的组合。
有分析认为,由于品牌定位问题,中低端的君乐宝并不符合蒙牛“高端化”的品牌战略,最终遭遇后者“抛弃”。相反,贝拉米则属于澳洲高端品牌,在亚太地区消费者中广受欢迎。
但事实证明,蒙牛这一买一卖的操作并不划算。由于疫情后海外供应链不畅,贝拉米营收规模持续缩水。2020年-2021年,贝拉米实现营收分别为10.3亿元、5亿元,根本无法弥补出售君乐宝所带来的亏空。
此外,由于是超高溢价收购,2021年,蒙牛对贝拉米计提减值6.2亿元,进一步拖累了公司整体业绩。2022年,蒙牛奶粉业务仅实现营收38.62亿元,同比下滑22%,收入占比降至4.2%。
相比奶粉业务,蒙牛奶酪业务增长较为乐观。2022年全年,蒙牛奶酪及其他产品营收为48.1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00%,收入占比约为5.2%。
蒙牛奶酪业务的高速增长主要受妙可蓝多并表影响。根据妙可蓝多年报数据,2022年全年,妙可蓝多实现营业收入48.30亿元,同比增长7.84%;其中核心业务奶酪板块实现收入39.69亿元,同比增长16.01%,收入占比为80.30%。
数据显示,我国奶酪行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42.1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3.9%,预计2022年我国奶酪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51亿元。由此计算,2022年妙可蓝多奶酪产品市占率约为26%。
但从市场容量来看,奶酪规模所占乳制品产品总量十分有限。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含婴配粉)规模约6000亿元。其中,婴配奶、酸奶、灭菌奶、鲜奶市场容量分别为1677亿元、1921亿元、1142亿元、540亿元,奶酪市场容量近为123亿元,占比仅为2%。显然,奶酪这一产品也很难支撑起蒙牛的第二增长曲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淡化“千亿目标”的同时,卢敏放又在2020年年底提出了用5年时间“再创一个新蒙牛”的新口号。以2020年760.35亿元的营收为基数,蒙牛2025年营收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要达成这一目标,蒙牛未来三年平均每年要增长191亿元。在基本盘承压、第二曲线缺失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目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