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无问西东」:网约车行业的拐点时刻

虽短时间内,网约车行业仍会以“一超多强”的局面存在,但未来的网约车行业一定是全面开花的存在。
2023-09-20 11:11 · 微信公众号:潮汐商业评论  Camille   
   

时至今日,网约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达4.37亿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渗透率达到50.3%和20.3%。

伴随着线下场景的放开,出行行业再度出发。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初,全国网约车行业已完成超过25亿人次订单,市场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

事实上,2023年,网约车行业似乎开局“一帆风顺”,呈现一片蒸蒸日上。但如果将目光移向市场,看到的景象却是“天差地别”。

从4月,济南、三亚、长沙等全国多地交通运输部门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到7月,深受行业关注的被困在“一口价”里的网约车司机。再到一口价引发的连锁反应“低价没有权利开空调”,矛盾再升级的司乘关系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如今,市场上的“水深火热”是整个网约车行业都无法忽视的问题,而在经历了数年抢占市场的“野蛮发展期”后,国内网约车行业似乎已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存量时代”下的破局。

只是,“存量”的困局似乎永远都比想象的难走。

01 ”饱和预警“,人到中年退路没了?

曾几何时,“不行就去开网约车”还被大家戏谑为“工作退路”。但事实上,如今网约车这条“退路”上,已是人满为患,容不下打工人的“小心思”。

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国内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的企业、各地发放的网约车驾驶员证和车辆运输证都在增长。截至6月30日,全国共有31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较年初净增18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79万本、车辆运输证243.4万本,较1月分别增长超67万和26万。

而与2022年同期相对比,仅一年时间网约车行业便涌入了41家平台,以及多达126万名驾驶员。

事实上,供给端的“暴涨”对应的并非是需求端“猛增”。

今年以来,东莞、温州、济南、遂宁等多地已相继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提醒当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

据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监测信息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市77.3%的网约出租车每天接单不足10单;日均订单大于或等于10单的网约车中,单车日均营收约260.83元。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2023年上半年度网约车市场运行监测指标信息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深圳网约车平台增至30家,全市合规网约车规模已突破10万辆,其中仅四成车辆日接订单10单以上。

与此同时,三亚、长沙、上海等地已采取停止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证或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等动态监管措施。

一面是饱和的运输市场,一面是跟不上供给的市场需求,这也直接导致了曾月收入轻松过万元的网约车司机们,如今面临接单难、空车率高的困境,不仅赚得没以前多,还要靠增加出车时长来维持原有收支。据青山资本数据统计,2023年网约车司机增长过快。为了抢到更多订单,约75%的司机每天出车时间在10小时以上。

在有限的市场上,“如何争夺乘客”成了各网约车平台的思考关键。在当下经济恢复阶段,“低价竞争”策略无疑是相对更快捷的获客途径,但这对于竞争越来越卷的司机师傅们来说不亚于是“雪上加霜”。

“低价策略”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即刻呈现,司乘之间的“空调之争”“服务降级”等情形再度上演,激化了矛盾,也严重影响着品牌口碑,形成“恶性循环”。

可以看到的是,网约车行业从数年的野蛮生长,到如今头部平台已逐步建立起严格的准入准出、安全解决方案、司机权益保障、规则和治理体系等等,正进入精细化运营的“正轨”。

但眼下,供需关系平衡被打破似乎又将行业拉回了“野蛮期”。

02 聚合平台们,带着网约车重回”黑车时代“?

如今,不论是使出低价“杀手锏”争夺用户存留的网约车平台,还是“卷”了出车时长却依旧难赚钱的网约车司机,亦或是乘车体验备受影响的网约车乘客,所有问题的矛头似乎都指向了行业的“产能过剩”。

正是因为此,如今的行业正陷入一片“混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投机者”,加剧行业饱和不说,却将行业的水越搅越混。

2021年6月,全国合规网约车平台共有236家。而到了2023年6月,这一数字变为了318家。两年的时间里,取得资质的网约车平台增长了80多家。

同时,行业巨头的暂时缺位让很多后来者看到了机会,以曹操出行、T3出行为首的“二环”平台顺势补位。虽与滴滴的市场份额还有明显差距,但凭借自身优势及背景实力跻身网约车“头部平台”。

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对于毫无优势可言的小平台来说,随时都将会被淘汰。于是,在“暗处”便出现了靠着投机取巧在行业“寄生”的“黑运力”。

例如,一些平台在取得经营许可后,不做平台生意,主推“上班模式”“保底模式”赚取司机的车辆押金以及服务费。还有一些平台在拿到相关证件后并不自己开展经营活动,而是将资质租出去,赚取租金收入。更有甚者为了扩大自己的司机人数,会降低租车价格把没有运营资质的车辆租给司机。

而这些“黑运力”的据点就在“网约车聚合平台”。那么,什么是“网约车聚合平台”?

近年来,高德、携程等陆续推出网约车聚合平台,由于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带领一众中小型网约车平台“入场”。网约车聚合平台是典型的轻资产运营,以“一键全网叫车”整合了出行需求、匹配运力供给。

去年7月,交通运输部首次公布我国网约车聚合平台的订单数据,2022年7月,网约车聚合平台订单量约1.53亿个,占同期网约车总订单量的22%;今年4月,网约车聚合平台订单量达1.96亿个,占同期网约车总订单量的比例升至27.8%。

网约车聚合平台正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但其合规问题却不容小觑,甚至危及乘客生命的事件也有发生。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显示,今年7月,主要聚合平台订单合规率均未超过80%,多数为60%左右,合规率*的携程用车合规率仅有47.6%。

据媒体报道,网约车聚合平台常因违规经营被开罚单,江西上饶、赣州、宜春、景德镇等多地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曾就“高德打车”涉嫌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等问题,对“高德打车”经营主体“北京易行出行旅游有限公司”下发违法行为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要求其对违规行为进行整改。

除存在黑运力外,在遇到安全事故、纠纷后,乘客难维权也是“网约车聚合平台”的主要问题,由于其特殊的模式,导致其与网约车运营商存在责任边界问题。

不可置否的是,开放了用户流量的聚合平台,不论是分担网约车平台的运营压力,还是为用户提供更多、便捷的打车服务,都推动着网约车行业的发展。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需要为生命和安全负责的行业。在无法保障乘客最基本的“安全需求”下,网约车聚合平台为行业带来的所有利好都是无稽之谈。

在商业齿轮的转动下,合规化依然是网约车行业发展的必然,随着监管制度的加强,行业将更加规范,那些靠着寄托聚合平台为生的“黑运力”也随时都会被筛出行业。

03 网约车平台们:走出同质化,迎来全面开花

随着网约车在人们出行中承担的角色地位越来越重要,行业烧钱补贴的“上半场”已然结束。在网约车“下半场”的角逐中,竞争方向也将从流量竞争转变为服务力竞争,如何为乘客和网约车司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将是网约车平台们突出重围的关键。

与聚合平台相比,网约车自营平台则可以深入到司机端与用户端的方方面,在网约车市场境况错综复杂的当下,网约车平台们能够更加精细化地运作,并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例如滴滴,作为行业头部平台,在司机保障上,今年五一期间滴滴平台为滴滴网约车、出租车、花小猪司机发放2亿元司机奖励和小桔充电、滴滴加油补贴。部分城市将继续试行节假日司机服务费,全额给司机。6月,滴滴启动“清凉一夏”计划,为司机师傅发放总额为5亿元的高温补贴。在乘客端,在做好基础乘客服务保障的同时,滴滴还关注到了特殊群体的出行需求。前不久,滴滴与中国盲人协会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并宣布“盲人无障碍出行服务”在全国上线。

“曹操出行不一定是叫车最快、补贴最多的,但一定是服务体验*的,我们要成为服务口碑*的出行品牌。”曹操出行CEO龚昕曾表示。今年3月,曹操出行发布了专为共享出行深度定制的车型“曹操60”,而此款车型从司机端的换电续航、座椅设计、驾驶体验等,到乘客端的智能车控、防晕车科技,以及后排屏实时行程展示等,都全面体现了平台方对司机需求与乘客体验的深层考量。

与此同时,享道出行也上线了AI撮合3.0系统,优化了派单算法,实现了全天接单量的*化;通过对智能热力图的迭代,均衡调度司机资源,引导司机合理规划行程,避免无效行驶,有效降低了全局司机的空驶率。还有,T3出行针对用户需求,升级消费场景,例如宠物专车、静音车厢、超级APP等定制服务,结合用户更多的需求,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

曾几何时,大家探讨的还是网约车行业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只能靠补贴竞争。现如今各家在业务布局上均各有特色,服务差异化优势也更加明显,虽短时间内,网约车行业仍会以“一超多强”的局面存在,但未来的网约车行业一定是全面开花的存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潮汐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