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迈向空天信息的万亿市场

现在,随着商用航天的发展,火箭、卫星、测控,还有下游零部件都在蓬勃发展,正在实现航天产业的降本增效和产能扩充。
2024-01-22 13:24 · 投资界     
   

2024年1月9日-11日,“2024创投大会”在西安举办。本届大会以“向实· 向新 · 向强”为主题,邀请院士专家、投资机构、产业企业从宏观趋势、产业投资、企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呈现一场思想饕餮盛宴。

本场《迈向空天信息的万亿市场》圆桌对话由来宇航创始人、CEO牛旼主持,对话嘉宾为:

陈东 元航资本合伙人

宫蒲玲 唐兴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

李浩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

吕晨 泰中合投资创始合伙人、董事长

王竞研 九州云箭副总裁

张驰 新鼎资本董事长

from clipboard

以下为演讲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牛旼:今天这个圆桌的主题是迈向万亿的空天产业,非常荣幸请来这个领域专业的投资人,还有非常优秀的创业者。第一个环节是热场环节,有请各位嘉宾做一个自我介绍,关于所在的单位,投了哪些项目,或者在哪个领域创业?

陈东:元航资本的元表示创新创业,万物之始,航就象征于航空航天,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北航,我们这个基金是北航校友基金,所以天然就带着一种航天航空的基因。基金成立于2015年,那个时候国内投资界正面临着从消费互联网往硬科技领域的转型时期,2015年这个时间点也是国内商业航天兴起的元年,我们正好赶上了这一波大潮,对商业航天进行了重点的布局。我们的基金是以空天为主导,兼顾其它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工交叉、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我们把投资的重点放在了空天领域,也是秉持着投早、投小、投科技这样一个概念,而且我们的投资理念是按照产业链来投资,所以在空天领域布局了一系列的国家及商业航天最需要的一些产品和技术门类,包括商业的火箭、卫星、测控,卫星的载荷,还有一些空天整箭、整机、整星总体设计项目之外的关键部组件,也是取得了一些成绩,投资的几乎所有企业都在高速发展,有三四家企业已经到了IPO的门槛,也颇有成就感。谢谢!

牛旼:元航资本是国内第一波进入商业航空的投资机构。下面有请的是中科创星的李浩总,都是在天使轮进入到商业航天的,从元年开始在这个领域做的机构,有请。

李浩:中科创星是2013年成立的,当时的初心就是支持“中国科技创业之星”,这也是中科创星名字的由来。经过十年发展,中科创星现在的管理规模超过了100个亿,投了440多家硬科技的项目。

航天领域的很多创业项目都是源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而中科创星就是为了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而发起设立的基金。截至目前,中科创星在商业航天领域布局了不少企业,包括卫星的整星制造、火箭的制造和发射,以及卫星之间的星间通讯和星地通讯等,均是很早就布局的,其中知名企业有长光卫星、中科宇航、微纳星空、中科天塔等。

简单来讲,商业航天是一个硬科技属性强,市场空间大的市场。因此,可以从卫星、火箭的整机,核心的单机和零部件,以及卫星的应用等产业链条及相关环节去积极布局。我们也欢迎从事上述相关领域的创业者与中科创星联系、沟通和交流。    

牛旼:接下来有请唐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宫蒲玲总,投了非常多的高科技项目,也是西安本土创投的风云人物。请您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都投过哪些空天产业的项目?

宫蒲玲:唐兴资本也是我们土生土长西安的一家机构,主要投资硬科技,从19年成立以来,现在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30个亿。投资重点还是跟西安特色相关的,航天航空也还比较多。目前为止,唐兴资本成立只有四年,涉及到空天信息的话题,我们投了有6个项目,一会儿再详细分享,在投资逻辑可能跟其他机构有一些差异,我们会从赛道上做一些补充。

吕晨: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本次的论坛,泰中合投资是专注于国防军工和航天航空领域的一个投资机构,当前我们管理规模已经超过50亿,有幸今年年初在西安设立了一支军工主题基金。今天讲的话题,空天信息、商业航天,这些技术都来源于中国的国家航天和军事航天,是一个典型的军民融合和军转民的项目。

今天我可能会更多的从原来军工央企,以国家航天任务为主,逐渐发展到商业航天的这么一个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以及问题困难,跟各位嘉宾做一个分享和探讨。

我们这几年也布局了一些相应的涉及航天航空,空天信息的企业,我们投资了微纳星空,在西安当地投资了一家以卫星、火箭和导弹相关碳化硅材料的企业,就是鑫垚陶瓷,都在空天信息领域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牛旼:九州云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在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有请。

王竞硏:九州云箭是一家专注于液氧甲烷重复使用动力的航天企业,公司2017年十月份成立的,我们创始人季凤来总和核心的创始团队都是毕业于国防七子高校,像哈工程,西工大,北航和北理,大家曾经在体制内也是研发过多款现役的火箭发动机,并且也是参与过氢氧发动机(超低温发动机)的研制。目前我们也是给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总体单位进行配套,今天也是非常的荣幸能够收到主办方的邀请,我们也是这个环节唯一的企业方。我也是中科院和航天的子弟,早期九州的天使投资人,和空天产业也是比较有缘分,非常有幸和在座的跟各位老总一起探讨和交流今天的话题。    

牛旼:接下来有请新鼎资本的张驰总,新鼎资本也是一家非常资深的投资机构,近几年在商业航天出手都非常猛,手笔也很大,次数很多,出手还很快。

张驰:新鼎资本是专注在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机构,在北京2015年成立,现在累计八年多,累计投资了90多亿元,80多个项目,上市有18家,备案的基金超过了200支,我们聚焦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生物制药及人工智能领域,商业航天是我们很重要的投资方向,之前投的比较重要的领域,比如说小鹏汽车,还有阿尔特汽车,还有氢能板块我们有重仓了七八个很核心的项目,集成电路板块是我们前几年投资的重点,投出去的资金规模有一半左右是在集成电路方向,投过的寒武纪、海光信息、屹唐半导体等一大批陆续完成了上市,今年正在退出的海光信息,之前投了两亿多,将有十多亿的退出。

新鼎资本是从三年前开始布局商业航天,三年前我们重仓了蓝箭航天、星际荣耀两个火箭公司,各投了一个多亿,我们一直非常关注这个赛道,2023年我们投资了火箭公司东方空间,投资了做运营的垣信卫星,投资了卫星公司格思航天,还有做卫星核心通讯芯片的白盒子公司,2023年新鼎资本合计在商业航天领域投出去了5亿多。

包括2024年我们投资的重点,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商业航天,因为这个趋势很明显,新能源汽车投的已经差不多了,集成电路大的项目也基本上差不多了,新的可以看到的还有大的发展趋势的赛道里面,商业航天绝对是其中一个,新鼎资本从2013年开始在加注商业航天,2024、2025年也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重点。新鼎资本的投资风格是不会投很多数量的项目,都是会比较聚焦,好项目会多轮反复追加,和企业深度投入,多支基金反复参与,最后重注退出,持续进行。    

牛旼: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自我介绍,我们今天有请的几位嘉宾都是非常专业的,而且在整个空天领域,在商业航天都是投资了非常头部的项目。我和各位都有投资项目的交集。

相信各位如果关注空天产业和商业航天,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年发射次数,美国一共发了108次火箭,SpaceX占了96次,我们国家一共有67次,商业发射大概占了十几次,这几个数字可以说明商业航天发展离整个全球的商业航天的龙头SpaceX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客观承认这个差距。另外108次减96次等于12次,商业航天能力已经超过了美国国家的航天。另外对于国内来说,中央经济会议正式把商业航天纳入到了三大新兴产业第一,这是从15年刚有商业航天的元年开始,这是历史上的首次,我相信这也即将给我们从今年到之后的几年会带来非常大的一个深远变革。

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也想请教各位嘉宾,你们怎么看在新的一年里,从24、25年,在全球的竞争态势下,包括国内正好政策和出台之下,商业航天怎么迎来发展的变化和变革?对于各位来说,你们会认为有哪些新的投资机会?    

陈东:空天产业从今年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商业航天大规模兴起之前,航天甚至都不算一种产业,原来都是小院高墙,主要是科研驱动和任务驱动型的,能够完成国家赋予的研制大国重器的任务,但市场化、商业化属性较弱。现在,随着商用航天的发展,火箭、卫星、测控,还有下游零部件都在蓬勃发展,正在实现航天产业的降本增效和产能扩充。

近期出现的手机直连卫星的意义非常大,今年8月份华为的新品手机首次实现普通民用手机和天通一号高轨卫星的语音通话,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这是第一次把航天与普通百姓TO C端的消费品联合在了一起,意义非常大。首先能大规模的扩大航天相关用户,天通一号移动卫星通讯系统在华为直联手机之前,也就十多万的用户,直连卫星功能成为中高端手机的标配功能之后,卫星通讯的用户可能增加到千万级,也就是说能够前所未有地扩大卫星用户的规模,急速的扩大卫星产业C端的用户规模。航天产品能够和大规模生产和部署民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和用户终端这相连接,能够极大的摊薄航天卫星产业,尤其是元器件的成本,促进商业航天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因此手机直联卫星对商用航天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目前,国内第一波手机直连高轨卫星都是窄带通讯的方式,带宽很窄,速率很低,只能满足通话,不能手机上网。手机的天线增益和功率都是有限的,3.6万公里的天通一号高轨卫星要用很大的可展开式天线才能完成手机和3.6万公里的高轨卫星的通信。要实现对卫星的宽带通讯还是需要携带大型平板相控阵天线的低轨卫星星座,带来空间传输环境的改善,才能达到高速上网,也能在L和S波段进行手机对星的通话,商业航天TO C业务的发展带来了航天产业的巨大的机会。包括现在公开的消息,国家专门成立了中国卫星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负责低轨卫星星座的发展,向国际电联申请了1.2万颗的卫星轨位和频率,还有上海市主导的G60大规模星座,都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期望。包括一些移动运营商,他们也在大力的做这种天地一体化的实验,中国移动和产业链的伙伴刚刚完成了面向天地一体化、基站上星的5G NTN技术的地面测试,假如中国三大运营商自己也建一些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这个产业规模又将更加巨大。移动运营商来做低轨卫星星座,和地面网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和顺畅。这个是可以想象的,移动运营商自己也做一些空天一体的探索,这是6G的未来,产业链规模又更加巨大了,我们的火箭和卫星平台的需求更加巨大。所以这个的牵引是巨大的,对于天地的运输工具的火箭、卫星的平台、卫星的载荷、卫星的应用,特别是空天的信息化,都是巨大的蓝海市场等着我们去开拓。特别是来到西安,我们的空天梦幻之城。西安是我们国家航天和航空都强的一个城市,有航天科技的四院和六院,是航天动力之都,还有五院的西安分院,还有航空工业众多的企业。所以这么讲,西安是空天投资的梦幻之城,我也跟西安三家母基金进行了对接,希望元航资本也能够在西安建立起一个面向于空天投资的专业基金,好好布局在西安的空天早期投资,能够挖掘西安本地优秀的初创企业,把小苗培养大,再交给更大规模的基金再接续,把空天产业发展起来。    

牛旼:陈东总说起来也是非常激情澎湃,把后面几个问题也一起回答了。总结一下陈总提到了几个关键词,包括从航天事业到航天工业化、规模化,第二个是关键词就是到手机直连卫星,到低轨卫星互联网。还有一个真正万亿的产业,一定是TO G、B,一定是TO C端大的闭环。接下来有请宫总,请您来分享一下,您怎么看空天产业在今年到之后的一些发展和投资机会?    

宫蒲玲:不管是从卫星、火箭,一直到地面,到应用的几个场景,都是万亿的市场,这是无可非议的。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谈这个产业,我觉得可能对我们不同的基金规模,不同的投资偏好,在这个产业链上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从商业航天的角度来说,从国家的整体体制和机制来说,作为民营机构从卫星的发射,到整体的商业航天,还是比较难的事情。不管是卫星还是火箭,主力部队还是靠国家队,民营机构有很高的积极性,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商业航天产业链比较长,资金需要量也比较大,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能不能成立?我还是有一些顾虑。我们会看好这个大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面去选择一些细分赛道和针对细分赛道的策略。

牛旼:非常感谢宫总,商业航天其实是一个大的产业,有很多细分的产业链条,宫总之前也是投资了很多水下的项目,也是细分领域的龙头。接下来有请中科创星李浩总,你们作为硬科技,又是覆盖了很多重点的光全产业链的投资布局,包括商业航天的投资布局,您怎么看接下来商业航天接下来大的发展机会或者是投资机会?   

李浩:我认为商业航天前景广阔,大家都知道当思科通过路由器将全球台式机连到一起,最终催生了互联网这么大的一个产业。而高通出现了之后,通过无线科技,将大家的手机连在一起,就有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因此,当天上卫星连起来,就有可能想到有一些新的机会和应用。整体发展思路是基础设施开路,然后是大范围应用。目前需要提升运力规模,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可靠性,让行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商业航天接下来要走的路。

基于上述思路上我们基本上干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投一些卫星制造商,如长光卫星、格思航天。第二是投资关键单机设备和零部件,以及相关新材料。

第三件事是投资基于卫星科技做卫星应用的企业,如四象科技。多说一句,投应用还是要充满想象力。打个比方,现在数据中心有两个关键问题,其中一个是散热问题,如果用火箭把数据中心发射到太空,直接把数据传下来就可以了,就不用把数据中心建设到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了。我觉得目前我们的想象力可能还不够,还在路上。    

吕晨:我的很多观点跟李浩总是一致的,还要重复阐述一下。首先商业航天从全人类的发展角度,从国家的发展要求来讲,都是一个必然之路,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从人类大航海时代以来,大航天时代是人类发展的第二个关键节点。201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到现在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和进步。首先要认清我们面临的一个形势:市场非常大,空间很广阔,但困难依然很多。商业航天领域中 美两国有很多共性的困难和问题,马斯克第一个火箭发射的时候,先去找美国空军的基地,也是让他排了很长的时间,不接待。又去找陆军的基地,他进去了,依然无法保障按期完成。

对于我们熟知的一些卫星生产制造,以及火箭发射公司,我们也自己梳理了各个环节的一些短板和弱势,比如说当前我们认为相对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发射场的建设问题,目前是比较突出的,我们看到很多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可以进入的发射场是非常有限的,军方只开一个发射场,用于对商业航天的支持。海南文昌的商业发射场正在建设中,即便建设完了以后,对于旺盛的需求还是不能满足的,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

第二,航天本身是从国家航天衍生到商业航天,之前是完成国家和军方的任务,是非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它的产业配套链相对非常封闭。我们做火箭的商业公司,真正组织生产了,依然依靠体制内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配合度和效率,以及特殊产品的管制限制,很难有高效完成任务的条件,这都是商业航天面临的一些现实的问题。

当前虽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国家层面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大的星座计划,几位讲到国家层面大的星网公司,还有上海垣信,还有众多的科研星和实验星,还有很多企业建立星座,比如说吉利的星座计划,这给了这个行业很大的需求保障。我们与美国发射次数虽然差距不大,但是发射的效率和成果,差距是非常大的。马斯克既建设星座,又做卫星的生产,又做火箭,他自己可以完全闭环。在我国卫星制造和星座建设,以及商业航天发射都是不一样的企业在做,很难形成自我闭环。商业航天从投资的角度更要注重细分领域的龙头优势,我们投火箭卫星总体,也非常关注卫星火箭的重要配套领域,我们一定觉得要抓住这些里面有核心关键技术和落地场景的企业,进行投资和培育,才能真正从资本层面助力企业发展,助力整个商业航天事业的发展。    

牛旼:非常跟感谢吕总的分享,不仅看到了机会,而且也提出了挑战。总体态度还是很乐观的。接下来有请九州云箭的王竞硏总,可以分享一下新的政策环境下和发展情况下对你的创业项目会有哪些机会?   

王竞硏:吕总也提到了在细分领域,我们这个就算是细分领域的赛道,主要是做核心发动机。

同时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老总,包括投身到商业航天投资的这些投资人支持这个领域的企业,那今天就不讲情怀派,不是说我们如何去把航天事业更好的建立起来,如何搞好做强做大。而是从我们自身的企业角度来讲,还是扎扎实实把自己的技术,产品。以及自己的特性,企业自身适合做哪一个方向,你就扎下去。你的产品是否适合于客户的需求和满足客户的服务,把满足客户需求服务的事做专做精,我们也是要从近处着手。航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投资的逻辑来讲,它是一个周期很漫长的,我们何不希望很快的就能够实现盈利,或者说这个赛道上的每一家航天的小伙伴们,都希望不要去烧投资人的钱。我们都希望更早的去来进行造血,但是怎么样来走到那一步,其实是需要大量的工程实验累积的,简单的说你走过所有的路程,每个坑都要填过一遍,才能把这个产品做到位。

航天也讲究万无一失,所以我们觉得从民营企业,从自身来讲,还是要把自己当下的主营业务做好,扎扎实实的做好。同时要发挥自己的效率,无论是包括大家提到的投资火箭的企业,卫星的企业,或者是像我们这些动力配套的企业,还有3D打印、焊接这些增材制造的企业,都是自己在各自的领域做的努力。

还有从卫星领域来说,包括前面几位嘉宾也提到了马斯克的发射,从数量上到质量上的飞跃,包括重复使用的火箭,去年猎鹰九单机是完成了19次的回收,从SpaceX的成本构造上来看,我们也进行了很细的剖析,从重复使用的角度来讲,确实可以把这个成本拉得很低。我们现在的发射数量,或者说再往后走,是不是每年能够再上一个台阶,或者数量上的累计,还是说要把重复使用这个路走通,能够帮助火箭实现更好的优化,体现它的价值服务,并且让卫星客户享受更好,更低廉的服务,这个是我们当下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要去做的。

同时国家队,包括整个国有的航天体系,大家也在不断的更迭。从国家的层面来讲,我们觉得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国家任务,我们作为这些民营企业,提高效率,作为补充,如何真正的把军民融合践行下去,我觉得这一点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牛旼:非常感谢王竞硏总,也是分享了你对这个商业航天未来发展很积极的一个心态,包括情怀,我觉得做商业航天,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都还是要有情怀,要耐得住寂寞,要跟时间去赛跑。下面有请新鼎的张驰总分享一下你的观点。   

张驰:前面嘉宾都说得比较充分了,我再补充几点,从困难和趋势方面来阐述。

首先,从募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自己既投新能源汽车,也投集成电路,也投商业航天,从募资角度来说,商业航天项目这个赛道上出资人是比较难被说服的,从募资角度是相对比较难的,同样的精力我们募一个集成电路项目,或者做集成电路基金,商业航天的规模是三倍以上,我们专业人士判断这个赛道肯定没有问题,从出资人的角度看,他们对商业航天接受程度不是很高,或者一部分接受,或者一部分不接受,学习能力强的人接受,学习能力不强的人接受不了,这是现实状态。

但是往往事情都是这样的,永远投资都是少数人赚钱,谁看清楚了趋势,就能赚认知的钱。有点类似于2017、2018年新能源汽车赛道,大多数的机构还没有看懂这个赛道,我们这些机构看得比较前沿,先敢下注,大量的机构还没有在这个领域下注。前面是困难的,优势就是因为大量机构还没有进来,所以相对而言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这是第一。

第二,因为大多数的机构没有进来,估值还没有完全起来,现在进去,这个赛道起来,我们就有大的收益存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赛道是好的,这些赛道已经充分被挖掘,真正投资空间不会那么大了。商业航天投资的基本逻辑,就是马斯克干了两个最牛的事,一个是特斯拉,一个是SpaceX。下一步是人形机器人和脑机接口,这个趋势往商业航天趋势走,可回收火箭,SpaceX已经上去了5000多颗,进入了6G时代。6G叫卫星互联网时代,中国叫天地一体化时代,就是把基站放在卫星上,满足整个上网需求,地面的基站就会有下一波的淘汰。马斯克已经在太空打了5千颗星,我们真正的发卫星的数量只有500多颗。我们不干,他们干满了,对我们来说,就会产生外面威胁。星链改名了叫星盾,所以不仅仅是通讯的事,他们有,我们没有,肯定不行,所以中国一定会建成自己的星链,而且会速度很快,这个过程中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几千亿的投入在未来五到十年,火箭、卫星和载体,包括整个产业链的崛起是确定的,就看怎么在这个趋势里面抓标的。

2024年大量的发射任务就会开始,大量的组网计划都已经排出来,都会开始。这个赛道前面宣传得少,做得多,外行人不知道,或者知道的少,今年会宣传得多,意味着估值提升、投资机构有好的收益。投资就是比别人快半步,跟别人一起进去,永远也赚不到。我们认为2024年是最好的赛道之一,新鼎资本在未来三年还会加注这个赛道。    

牛旼:各位嘉宾都是非常专业的这个领域的投资人,可以分享一下你们的投资机构投资策略和投资逻辑,或者即将出手的下一个项目,涉及到关键的隐私信息可以不透露,如果愿意公开,也是非常欢迎的。先请张总分享。

张驰:商业航天赛道我们研究了三年,市场中主要的项目也都看过了,坦白来说商业航天这个赛道的产业链没有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赛道产业链那么长。火箭里面多的就是发动机,还有储箱,和小零部件的;卫星就是总体,载荷,芯片;还有卫星的运营,还有地面的接收,产业链不长,所以可能很快一波投资机会一两年就能投完,会有这个趋势存在。

所以我们的重点,运营商方面我们投了垣信卫星,卫星我们重点投了格思航天,投资的重点再找一两个头部的卫星项目,同时把卫星里面最核心的载荷,想办法再布局下,卫星里面最核心的传输的激光通讯有关的技术,还有卫星里面的通讯芯片、太阳能帆板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我们还在加快布局的就是火箭,所有的东西要上天的器件都得有火箭,而火箭公司没有几年起不来,国内牌桌上的火箭公司就是五六家,比较稀缺。新鼎资本2024、2025年的重点还是把火箭公司好的再加仓,在卫星另里面找最核心的零部件在投,找到最核心的,重仓参与,获取最丰厚的利润。    

吕晨:卫星制造除了国家队以外的民营卫星制造公司其实比较清晰,我们认为拿到大规模卫星制造任务的概率并不大,几个大的组网配套逻辑基本上确定了。民营企业只能把卫星制造这个领域作为主战场,以前有一个小的发展浪潮,是民营公司搞通信卫星组网,这在中国是不太可能了。

第二个是火箭发射,从15年开始到现在,从星际荣耀、蓝箭、星河动力,还东方空间,中科宇航,这些企业各有优势。我们投火箭,希望完成了首次入轨以后来进行布局,火箭入轨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第三,卫星和运载火箭的配套是值得布局的,无论是星还是箭,它的产业链封闭性其实很强没有太多的市场化的供应链。这几年有一些做通讯载荷,做激光通讯和微波通讯的,还有传感器和陀螺仪,规模体量不是特别大,前期这些企业需要政府,专门做创投天使的基金去扶持一轮。我们跟张驰总这边相对来讲是会投偏中期一些的企业,资本市场和产业是一个协调配合的产物,资本市场也需要各个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投资机构去共同培育和发展。    

李浩:张总和吕总很多观点我都支持,大家是一样的看法,相同的话我就不讲了。我讲点不相同的,第一,西安是一个商业航天投资的特别好的地方。宫总刚才还问我,你现在投的商业航天公司有盈利的吗?我说有的。例如,做卫星测控的公司中科天塔,已经开始有利润了。今年,我们也投了交大和西工大的航天项目,都有较好的盈利预期。    

宫蒲玲:关于商业航天的投资策略,我沿着前面那个问题来回答。我一直认为投资需要从收益角度,未来企业的成长性角度来看。空天信息这个领域里面,从卫星、火箭,一直到地面,包括最后的应用这几个环节,我们还都是比较看好的,但是作为民营企业,我们投肯定是只能投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做的还是配套。卫星也好,火箭也好,我认为现在的民营企业去做整机,我认为是比较难的。

最早我在西高投投过蓝箭,确实现在表现不错。但说实在的,现在要再让我去投蓝箭,我不敢投了。不管从卫星、火箭,包括在地面,还有下一步的应用,我觉得主要还是围绕火箭和卫星的配套,我们在火箭领域主要围绕材料相关的企业,比如说我们投的天元航材,固定火箭发动机的推进材料。普利美,是固体火箭发动机里面的核心材料。还有我们投的做地面信关站的阳光凯讯,以及国科环宇是做控制系统的,这些都是给传统企业做相关配套的。目前,斯瑞新材也进入到了卫星材料供应商清单。这些企业目前看来表现都还不错,天元航材在深交所正在审核中。总结一下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投资逻辑,首先看这些企业在配套领域有没有特色,有没有实实在在的产品和应用场景。另外就是成本,成本控制这个领域里面是非常敏感的;还有就是除了商业航天,是否有其他相关业务和产品能够应用在多个领域。目前,我们也正在看和商业航天下一步应用方向相关的企业。谢谢!

牛旼:感谢宫总,有请陈东总。

陈东:元航资本的投资策略,我们涉及到早期的基金,秉承着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的策略,具体策略就是按照产业链来投资,比如说我们投商业航天,我们最早就是先投整星,火箭我们投了星河动力,在2018年年中他们只有三个人时我们给他们第一张支票,是最天使的天使投资人了。卫星整星项目我们投了微纳星空,比星河动力还要早半年,我们也是天使轮投的。火箭和卫星投完之后,缺商业化的测控,我们投了一个测控公司,航天驭星,这几家公司都发展得很好,都是行业的头部企业。

然后我们投了卫星的载荷和应用,比如说我们投了云遥宇航,这是一家做商业气象卫星载荷和服务的公司,目前也发展得非常好。我们还投了做通讯卫星载荷的星移联系公司,建立天地一体化的低轨卫星通讯网,要和地面移动通讯网深度融合,要遵循3GPP的国际标准, 比如5G NTN的标准,对于这种载荷是有严格要求的,这种载荷要求必须要有航天界的人才,再加上地面移动通讯的人才,才能做成融合地面和航天,而且是按照5G NTN体系标准建立的通讯卫星的载荷并能大规模组网,这和以前高轨通讯卫星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这种创业公司的筛选,我们也是很严格的。

还有配套产业,这是过往的投资经历。下面讲一讲我们要干的事情,商业航天发展到今天,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八年不短了,其他行业都该上市和退出了,商业航天有它的特殊性,长坡厚雪的属性,高门槛的属性,我们要更有耐心。做火箭整箭的企业有十家左右,考虑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投资所带来的资金壁垒,他们长期发展所带来的技术壁垒,现在再投一家新的整箭企业的概率可能不大了。卫星平台公司也很多,再投新的就要谨慎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下面我们投资的考虑,用一句话说,我们要促进商业航天上水平了,我们要投资一些更关键的部组件,包括新一代的液体火箭贮箱,我们还要加镑,还有新型的火箭发动机,也要上水平,要能挑战马斯克的高比冲全流量补燃液体火箭发动机,这个事情也要有人去做,这些东西要上水平。还有卫星上的关键部组件,比如卫星的电推进发动机,是不是可靠,能不能经过长期在轨的考验;星间激光的链路能不能稳定建链,能不能长期可靠地工作,这都是需要时间去磨练的,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在里面。

所以,关键部组件是我们投资的一个重点考虑。还有就是卫星的应用,我们刚才讲了那么热闹,都是在讲航天产业链整个上游产业,在建运输工具和卫星平添的这么一个环节,真正商业航天的应用部分占90%的销售额,大头是在应用,所以我建议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把你们的目光要往应用部分也多放一点,往应用端去考虑。但是应用端的问题就是它的碎片化,假如说一个做遥感的公司可能只做一个省的一个行业,怎么挑选出一家能够发展起来,去能够做全国业务和全球业务的公司,能够培养出航天宏图这种做应用的上市公司,靠投资机构的慧眼,靠专业的判断,来做投资的分析。

前景非常广阔,特别是到西安这种商业航天和创投的热土,燃起了我对这个行业更大的热情,我相信这个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牛旼:头部企业,中后期的项目找新鼎,找泰中合,做供应链和卫星创新找李浩总,到陈东总,做供应链必须要盈利,一旦盈利的,找宫蒲玲总,各位都是都有各自的投资策略,我相信大家都是在助力整个商业航天的发展。

最后也想请各位嘉宾用一句话来寄语新的一年商业航天的发展,特别是西安商业航天的发展?   

陈东:西安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西安的积淀都非常深厚,像西安城墙那么深厚,而且有西安创新之都的锐气,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所关注的西安本土企业,我们在本土储备项目会有非常好的发展。

宫蒲玲:我相信航天产业将来会是西安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

李浩:我觉得在西安做商业航天投资大有可为。

吕晨:稳扎稳打,论持久战,才有星辰大海。

王竞硏:我引用一句火箭先驱的名言,罗伯特戈达德曾经说过,很难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昨天的梦想也是今天的希望,更是明天的现实。也祝愿西安的空天产业发展越做越强,我本身祖籍也是陕西。

多说一句,我们今年也会有一个新的动作,也请大家拭目以待,这一轮也在融资的交割中,包括前一段时间也有人问我们,说重复使用这几家已经有做出成绩的,还没有看到我们的显示?其实有一些视频因为保密的原因,不便展示,今年夏天会给大家一个反馈。   

张驰:西安的商业航天项目很多,祝西安商业航天在稳扎稳打的同时,做大做强。希望西安的商业航天项目放眼全球,力争上游,去做大,要有长远的眼光,只有做大才能引来更有资源。   

牛旼: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相信新的一年商业航天会越来越好,也感谢各位观众的聆听。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1/52890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