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多的地方钓鱼,去有食的地方觅食,向来都是本能的事情。关键的问题是找到方向。
1946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卡尔·康普顿,和哈佛商学院的乔治·多里特走到一起,他们联合了几位商界的朋友,成立了历史上最早的创投公司。当时,正值二战结束,美国士兵陆续回家,需要找工作,也有很多人准备创业。二战期间,因战争需要出现了很多技术发明,只是这些技术的民用途径还没得到开发。创投行业的兴起,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让大量投资人的财富暴涨。
20世纪90年代,创投基金开始在中国出现,除了政府背景的资本,IDG也成为首家进入中国的美元资本。在此后的30多年时间里,创投基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企业在资本的助推下得以迅速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腾飞,创投基金扮演了重要角色。
商业永不停歇。2023年,中国的创投市场出现了哪些变化?2024年,中国的企业家们又应该去哪里“找钱”?
01 美元资本式微,国资占据大半江山
商界记者统计了多家数据机构所发布的年度创投报告,普遍一致的数据是2023年创投市场的投资金额同比下降,幅度从5.1%到18.9%不等。
从大趋势看,美元资本的活跃度正在急剧下降,2020年之前,美元资本可以和人民币资本分庭抗礼,如今则连续大幅度下降,占总金额的比例不足10%。
与美元资本活跃度下降相匹配的数据是,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达到77.8%(清科集团数据)。而在烯牛数据统计的活跃度top10的资本机构中,均为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机构(管理政府资本LP),其中7家为国有资本。长期霸榜的红 杉中国,在2023年出手次数大幅下降,活跃度下降至第8。
多家机构的数据均表明,2023年国资已经占据人民币基金总出资额的80%左右。
截至2024年1月,全国范围内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引导基金共有出资主体 1227个,政府LP认缴出资近3.43万亿元。各级各地政府都把“基金招商”摆上了桌面,“以投促引”的模式备受推崇。不少发力引导基金的新城市在学习合肥的“城市级投行”模式,这成了创投圈的一股新势力,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江西吉安、成都高新区等。
这样的趋势转变,也让先进制造、医疗等重资产行业受到了更多关注。据统计,2023年,先进制造、医疗和新能源行业已经占到创投领域融资数量的50%。
02 流血上市,已成往事
从细分行业来看,先进制造(电子与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领域融资数量占比从8%不断增至27%;医疗领域融资数量占比则连续三年稳定在15%左右;新能源领域融资数量占比在近三年激增至8%。
在ChatGPT火爆全球后,人工智能全领域投融资数量占比从2022年的2.67%增长至2023年的3.07%。可以预见的是,在2024年,随着国内大模型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应用的推陈出新,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必定会激增。这是投资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兴奋点了。
投资数量减少背后,是资本趋向理性的现实。
创投行业将进一步整合,专业化的投资机构将在细分赛道崭露头角,特别是在经历了市场周期考验后,优质基金管理团队将更加注重垂直行业的深度研究和精准投资。
2023年也有正向的投资趋势——烯牛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IPO企业的VC/PE支持率大幅提升,超过七成的上市企业背后得到了风险投资的支持,凸显了创投基金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直至上市的关键作用。
随着科创板和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创业板、北交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预计2024年退出渠道会更为畅通,这将激励创投基金加大对早期项目的投资力度,同时也可能催生更多并购交易活动。
显然,2023年,投资机构更重视退出的效率,这样的趋势也在另一个数据上有所反映——在投资数量方面,投资机构非常青睐天使轮和A轮的企业,天使轮的企业风险高,但有着最出色的回报率;A轮之后的企业如果没有起色,投资机构就会及时止损。
对于志在让企业持续成长的企业家来说,2024年最重要的命题,不是如何“拿到投资”,而是找到适合企业的投资机构,并且规划好从天使轮和A轮融资后,独立成长的路径。
10年之前,企业可以一路融资,流着血冲进纳斯达克,让一路输血的投资机构获得极高的回报。但在今天,没有*的技术优势,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没有和地方政府、产业的联动,企业很可能就会死在A轮之后。
对当下的投资机构来说,投多家企业,不如投一条产业链,这样才能将风险最小化。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商界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