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超千万辆。作为智能座舱“人车交互”的重要接口,车载显示正成为各大整车厂逐鹿的焦点,也是面板厂争夺的下一个战场。
01
车载显示需求量大幅提升
随着新能源与智能驾驶汽车的渗透,车载显示大屏化与多屏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舱内除了传统中控、仪表需要显示屏外,还新增了HUD、副驾显示屏、后排娱乐显示屏、电子后视镜以及透明A柱等新产品,车载显示屏装配量迎来高速增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车载显示面板正逐步向更大尺寸发展,为信息显示提供了宽敞的空间。仪表盘与悬浮式中控屏相结合的标准配置,已成为主流元素。
例如,小米SU7的7.1英寸仪表盘搭配16.1英寸3K分辨率Mini LED 背光中控屏,极氪007的13.02英寸仪表盘搭配15.05英寸2.5K OLED中控屏,智界S7的12.3英寸ICD搭配15.6英寸2K分辨率中控屏。除了内饰风格的极简化,集成了更多驾驶信息和娱乐控制功能的大尺寸的中控屏幕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从近两年新上市车型看,车载显示屏不仅越做越大,多屏化也成了一种趋势。往车里塞更大、更多的屏幕,似乎已成为一种主流。理想L9,不仅中控屏和副驾娱乐屏均为15.7英寸OLED屏幕,还在车顶搞了块15.7英寸的小电视,甚至在方向盘上也采用了交互屏,整个座舱充满“屏”的味道。
当智能化车载显示成为核心卖点,车载显示需求量正在大幅提升。来自群智咨询(Sigmaintell)的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预计达到2.1亿片,同比增长约5%,未来三年整体规模仍将保持3%—5%的增长。随着汽车智能化、可视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2028年全球车载显示屏需求量将达2.47亿片。
在过去几年,持续受益车企的大屏化、多屏化配置趋势,部分头部厂商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作为京东方旗下*的车载显示模组和系统运营平台,京东方精电在2023上半年实现收入52.1亿港元,同比增长8%;而相对应,母公司京东方同期营收同比下滑12.48%。
天马微电子在车载前装市场、车载仪表市场的出货量全球*。而2023 年前三季度,天马车载业务收入同比实现 10%增长,出货量上,LTPS 技术加快渗透,LTPS车载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近 40%。
这与一直处于疲软状态的家用、消费类电子显示市场,形成了巨大反差。
02
激斗与换代
如果我们复盘手机显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手机经历了从黑白屏到彩屏大屏,再从OLED屏到柔性折叠大屏。车载显示的发展也同样需要经历技术的激斗与换代。
一开始,传统LCD是最广泛用于车载领域。低端液晶屏(a-Si LCD)因为成本低,牢牢占据低端车载显示市场份额,高端液晶屏(LTPS LCD)则瓜分高端车载显示份额。在车载显示面板市场,由于成本角度和技术成熟,LCD仍是目前的主流。根据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数据,LCD占据车载显示面板市场97.2%的份额,而OLED仅占2.8%的市场份额。
不过,由于LCD在自身结构和发光原理导致显示效果有诸多劣势,OLED开始在车载领域发挥光彩。车用OLED屏具有液晶屏不具备的轻薄、柔性、异形等优势,能够给汽车带来更大的附加价值。
LGD在2014年就开始向梅赛德斯-奔驰等汽车厂商发送柔性OLED样品。从2016年开始,三星开始将研发资源倾斜到车载OLED项目,推进OLED车载显示应用逐步落地。
与此同时,国内京东方、维信诺、天马也在马不停蹄地推进OLED工厂建成、量产,希望争取更多的消费电子市场订单。在当时,车载显示短期无法提供收益,因此还停留在初期研发、样品阶段。
自2017年手机市场下滑,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带动车载显示市场规模进一步成长,OLED面板厂商加快了高端车载显示应用的市场步伐。2021年,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汽车厂商就开始尝试柔性OLED。此外,现代汽车IONIQ5、理想L9都采用了三星的刚性OLED。
在2023年,Omdia多次上调了对全球车载OLED面板的出货量预期。预计到2027年,全球车载OLED面板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1.7亿美元,是2023年规模的4倍以上。
车载显示的野心还不止于此,由于OLED经过多年的发展仍未能解决烧屏的问题,且OLED蓝光寿命普遍偏低,阻碍了OLED屏幕在车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Mini LED和Micro LED已经在踏入市场的路上。
从车载显示技术的角度看,已经呈现多种技术并存的格局:OLED技术成为车载显示领域的应用作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之一,能够为车载显示提供更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利于更好地拓展OLED技术的应用领域。Mini LED背光是车载显示的升级方案之一,能够与现有LCD主流量产技术形成搭配;Micro LED尽管市场关注度较高,但成熟度和商业化需要时间,未来可用于车载等显示领域。
03
车载显示的未来偏向Micro LED
Micro LED目前尚未量产,但早已被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这背后的原因在于Micro LED的独特优势。
一个是高透明度,在同样PPI的情况下,透过率大于70%。由于 μLED 发光芯片体积小至微米量级,相比 LCD 和 OLED 甚至缩小了几十倍,这让它可以有超大的空间实现透明区,实现高透明度。
另一个是无边框。Micro-LED 理论上还可以做到无边框,这将有利于拼接显示。这是因为LED 尺寸极小,占用较小像素空间,且不需要占用边框区域做封装设计。此外,Micro-LED 由无机发光材料组成,无机材料不易受到水氧的侵蚀,因此其可靠性更高,寿命更长。
由于这两大优点,Micro-LED迎来上车时代。未来车载显示、透明和拼接显示对 Micro-LED 是比较好的突破口。
目前,Micro LED像素车灯已经逐渐应用到高端车型中。
去年12月,蔚来正式发布旗下最新车型ET9。ET9搭载了全新智能高清投影大灯,应用Micro LED单元和影视工业级高精成像镜头,可与蔚来的Aquila 2.0汽车感测系统融合,实现近远光亮度增强、超广角覆盖、超大随动转向角度,以及更远的照射距离,并可实现像素级精准控光。
此外,2023款保时捷量产车Cayenne开始搭载Micro LED大灯,实现了“无眩光”的远光灯照明。目前,配备Micro LED车灯技术的Tier1还包括海拉、马瑞利AL等。
车载Micro LED大灯目前以数万像素为主,并向十几万像素迈进,技术难度虽然不低,但与显示产品动辄高清、超高清的要求相比,车载Micro LED大灯在巨量转移、嵌合工艺等方面的难度降低了许多。
相较于Micro LED 车灯,Micro LED 车载显示屏幕发展更为困难。车灯与屏幕之前的区别,记者采访某大厂智能座舱中心显示技术专家时,他表示:“两个产品还是不太一样的。用作照明灯时,使用数量比较少、体积比较小。但如果用于车内显示,一种中控娱乐屏幕也在12寸、13寸甚至15寸,呈现指数级的增长,同样的良率放在大屏上,带来的良损成本非常高。”
已经有不少企业都在加快对车用Micro LED技术的布局。
目前,天马直供车厂的汽车电子业务在 2023 年有数个项目已正式出货,2024年将会规模释放,重点发力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也已在头部客户实现份额快速提升。公司累计取得的新机会项目总额保持高位, LTPS 项目金额占比近 70%,并涵盖 OLED、Local Dimming 等技术,汽车电子、新能源等业务方向,以及全景式抬头显示等前沿产品。
此外,天马还在先进产能、技术研发、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均进行了短中长期布局:已投建第 8.6 代线和新型显示模组产线;已投建车载显示研发中心和 Micro-LED 全制程产线,加强关键技术布局;将依托在车载显示领域的*优势,积极赋能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打造车载业务的新增长引擎。
京东方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在MR领域,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已为多家品牌客户提供应用Fast LCD和Micro OLED技术的显示产品。”
清越科技在Micro OLED彩色化等技术上实现突破,拥有多项微显示技术储备,公司方面表示:“目前公司8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器生产线的良率、产能尚处于量产初期,需要在不断地优化改进下实现逐步爬坡,完全达产尚需较长时间。”
不过,Micro LED上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近,欧司朗(ams OSRAM)宣布 Micro LED 重要项目意外取消,公司已决定重新评估 Micro LED 发展策略。由于欧司朗与苹果合作将 Micro LED 导入 Apple Watch Ultra 3,外界猜测项目取消很可能是苹果手表合作告吹。
目前,苹果公司终止了预计将于 2026 年发布的未来智能手表的 microLED 项目。在该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秘密工厂工作的数百名员工被解雇,并迅速采取了行动。
业内分析师觉得欧司朗放弃的主要原因在于:产能低、成本高、风险大。
即使用在小屏的手表上,Micro LED尚且有着昂贵的成本和大量的良损,想要用在车载的大屏上,还需要业内进一步研发与努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