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1月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包括《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第1号修改单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已经超过1个月,以广州为例,消费者已经可以在日常使用和购买新车的时候感受到新政带来的变化。
“从上个月开始运到店里来的都是最新国标的车了,电池组、整车、充电器都是统一编码,如果对不上就上不了牌。”12月23日,广州石榴岗某电动自行车专营店负责人称,新国标大大提升了之前电动自行车改装门槛和成本,对于保障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安全,尤其是因为非法改装带来的电池安全隐患,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过,该负责人也表示,依然有个别商家正在研究可绕过新国标政策体系的手段。对此,广东省电动车商会方面表示,行业将推动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等方式,实现更精细化的质量追溯,配合新国标,令电池安全隐患可以更好被追踪和预防。
“电动自行车尤其是电池的统一赋码管理早在2023年就有被提出,当时是广州市人大代表、集泰股份总经理邹珍凡建议的。”广东省电动车商会人士表示。
在以新国标为首的一系列电动自行车管理新政,以及行业在安全生产及监督方面的诸多努力之下,过去多年来成为社会安全心腹大患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问题,有望在2025年开始得到控制。
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对于新国标,消费者大多持保留态度,认为这些规定影响了日常用车的便捷性。因为新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所以通过换装超标电池快速提升车辆续航和速度的老套路被堵死,有消费者甚至四处求购新国标实施前出厂的老车。
新国标之下,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被严格限制在25km/h以内,在日常通勤方面确实会有影响。不过,消费者还应该关注到新国标对车辆的严格限制,还有出于以电池起火为典型的安全事故考虑。
以“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为例,这不单为预防车辆通过改装突破限速,还可以在车辆出现起火等质量事故后方便溯源,维护车主的权益,倒逼厂家保证生产质量达标。另外,在与新国标同时开始执行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中,还包含要求锂电池电动自行车触发热失控报警后5分钟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如果消费者为图一时方便改装非新国标电池,很有可能失去关键安全保障。
近期,随着新规对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标准的提升,各大厂家纷纷采取应对措施,防火阻燃材料成为其中关键一环。例如灌封胶、遇火膨胀的功能涂料等先进材料,正逐步在锂电池生产中得到应用。
其中,就有来自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作为电池新国标GB43854-2024材料行业*参编企业,集泰股份在技术研发与应用上始终走在行业前沿。
据其技术专家透露,高安全规格锂电池虽在成本上有所增加,但其为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绝非那些单纯为提升车辆速度与续航能力、却忽视安全隐患的超标电池所能企及。
“以我们自主研发的灌封胶为例,它能有效包裹每个电芯,即使热失控发生,也能有效抑制热量的快速传播,为电池组构建起一道屏障,*程度地将损伤范围限制在发生热失控的单体电芯之内,从而保障整个电池模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集泰股份技术专家详细阐释道。
赋码溯源,为锂电池安全“吹哨”
据广东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班公布的数据,今年4月20日至11月20日,广东省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2140起,其中由蓄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占比接近七成,从蓄电池类型看,有1567起火灾与锂电池相关。
可见,蓄电池安全,尤其是锂电池安全,是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虽然新国标将铅酸电池重量限制从55公斤放宽到63公斤,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铅酸电池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占比,但可以预期,续航普遍更长、重量轻操控灵活的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并不会被完全取代。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是行业乃至社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为此,近日广东省电动车商会便联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基于新国标“一车一池一充一码”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并发布电动自行车行业追溯服务平台。
通过对电动自行车整车、电池以及充电器的“一物一码”溯源管理,上述电动自行车行业追溯服务平台可以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快速进行质量追溯。另一方面,平台还专门开发车辆安全检查功能模块,帮助消防及相关部门通过大数据了解到车辆的安检和风险情况,提前部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据悉,为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追溯服务平台的普及,以及其它更多电动自行车安全相关技术、管理手段的研讨,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省电动车商会主办,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集智云享 共促发展”两轮电动车安全论坛-北京站将于12月27日在北京泰富酒店举行。
期待电动自行车相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等各方代表在论坛上的头脑风暴,共同为电动自行车及锂电池安全问题出谋划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