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贵州银行:做深做实 “五篇大文章”坚定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5-01-27 13:41 · 互联网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金融强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此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均多次表态要围绕五大领域加强相关工作。事实上,金融机构发力“五篇大文章”,是顺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重要选择和方向,可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坚实根基、提供有力支撑。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在积极践行 “五篇大文章” 的征程中勇立潮头,探索出一条立足地方特色、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贵州银行,作为一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践行“五篇大文章”的实践中稳步前行,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努力发展特色化经营,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深耕科技金融 加快培育金融新质生产力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既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

贵州银行积极投身其中,精心制定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和提升科创金融服务能力实施细则,聚焦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创主体,推出科技创新贷款专项产品,支持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此外,贵州银行将服务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贵州银行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聚焦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等重点科技型企业、重大科技项目和“卡脖子”关键领域,开展专项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6月末,贵州银行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实现投放21.13亿元,余额38.12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实现投放9.05亿元,余额18.1亿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实现投放14.67亿元,余额28.63亿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实现投放1.09亿元,余额3.09亿元。

下一步,贵州银行将致力于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激发科技企业发展动能,不断摸索科技和金融的结合点,坚持做好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排头兵”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经济腾飞贡献更大力量。

推进绿色金融 助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金融工具。

贵州银行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城商行资源优势,始终以“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行动指导,通过完善管理架构、优化制度流程、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强化绿色运营、优化绿色金融服务等方式,为助力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增添金融动能,为黔山秀水书写着新的金融篇章。

在金融产品方面不断创新,积极贯彻国家“双碳”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例如,针对黔南州林业资源丰富的特点,贵州银行黔南分行创新采用“林权+碳汇”融资模式,成功落地林权抵押贷款,助力当地农民增加林业经营收入,有效盘活林地资源。此外,贵州银行还率先开展“林业碳票”质押贷款业务,通过“林业碳票质押+担保”方式,解决了碳汇产品难抵押的问题,实现了碳汇资源的价值“变现”。

在绿色产业和绿色信贷方面,聚焦绿色产业发展,加大绿色金融对接服务力度,为绿色产业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直将绿色金融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围绕贵州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积极支持生态旅游项目的提质升级。不仅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守护了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生态财富。

截至2024年6月末,贵州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68.5亿元,余额较上年增幅8.92%;绿色贷款全行占比16.31%;其中公司绿色贷款余额566.98亿元,较上年增长46.89亿元,占对公贷款比例23.18%,占比较上年提升0.88个百分点,对公绿色贷款占比提升完成2024年度经营计划的293%。

接下来,贵州银行将继续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着力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化发展,从加大投放、创新产品、提升管理、优化结构、管控风险、扩大影响等六个方面不断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做强绿色银行品牌。

做实普惠金融 渗透经济“毛细血管”

普惠金融,犹如一座桥梁,一头紧密连接着民生百态,关乎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与福祉;另一头则与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息息相关,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

贵州银行坚守城商行“三服务”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全方位助力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以及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推动普惠小微业务向更高质量迈进。在创新融资产品、优化信贷流程、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维度上持续深耕,不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努力为贵州省小微企业、“三农”、新市民、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助推贵州省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

在普惠金融领域,贵州银行成绩斐然。截至2024年6月末,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方面,累计投放金额高达 177.17 亿元,累计服务小微客户2.36万户。在乡村振兴方面,截至6月末,贵州银行已设有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点约2150家,为农村居民开立惠农账户191.82万户,累计为农户提供取款、汇款、代理缴费等金融服务99.23万笔、金额21.72亿元。同时,贵州银行积极服务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截至2024年上半年,该行特色“青惠贷”累计发放超13000笔,金额超7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创业青年8610户(人),带动上下游企业7500余户,提供就业岗位7000余个。

未来,贵州银行将继续秉持普惠金融理念,不断开拓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服务养老金融 守护幸福银色时光

养老金融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在“五篇大文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贵州银行深刻理解养老金融的社会价值与战略意义,积极抓住养老金融提速发展的战略机遇,不断加强对“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贴心、便捷的金融服务。

近期,贵州银行4家网点荣获由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认证“适老服务网点”,是贵州省首批获得该认证的银行网点。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作为国内首家金融行业的国家级认证机构,认证标准严格、权威性强。此次认证,从安全性、功能性、规范性、便捷性及舒适性等5个方面(共计206项指标)对申报网点的适老服务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及复审。

近年来,贵州银行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养老金融”工作要求,通过制定适老服务标准、完善适老服务设施、举行员工适老服务技能培训、开展适老宣传教育活动等措施,不断提升适老服务工作水平。

在优化服务体验上,贵州银行精心规划网点布局,配备无障碍设施及老年人专属服务设施,如优先服务窗口、振动式叫号器、老花镜等,确保老年客户轻松办理业务。同时,厅堂内设有老年客户服务专员,提供贴心服务;老年人优先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会适当调整语速、提高音量,并在业务办理结束后进行重点提示。此外,贵州银行还组建了“爱心服务小分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上门服务。针对自助设备及应用,贵州银行也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推出了“老年人关怀模式”,并配套大字版操作指南,帮助老年人掌握自助办理方法。同时,贵州银行还积极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健康讲座及慰问活动。

下一步,贵州银行将持续提供“暖心、贴心、放心”的适老服务,不断提升适老服务质效,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做好数字金融,引领智慧金融服务新风尚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拓宽服务边界、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的有效途径。

贵州银行紧跟数字金融发展趋势,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以科技赋能金融,打造智慧银行新生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对业务的双轮驱动作用,以大力推动数据、技术、业务的深度融合、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全行高质量转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全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劲动能。

近年来,贵州银行以业务中台形式建成智能微贷平台,并基于该平台以敏捷模式上线“经营快贷”“黔快贷”等在社会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数字普惠微贷产品,新产品建设周期平均下降50%;运用人脸识别、OCR、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税易贷”“结算贷”“一码贷”“烟商贷”“新e贷”“线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场景化和线上化微贷产品,客户体验和运营质效提升,业务价值凸显;以数字技术和数据应用驱动惠农业务转型,打造惠农平台,实现惠农数据从产生、加工、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全行惠农站点、农村客群管理的精细化,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数字化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名单,贵州银行申报的“基于动态特征与全场景的高性能反欺诈平台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三等奖。“金发奖”是我国金融业*的正部级科技奖项,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是国内金融科技领域重要奖项之一。贵州银行已连续三年获得该奖项,此前已于2023年4月、2024年2月分别以“基于服务网格的分布式微服务平台”和“大规模复杂变量零代码开发与高性能计算平台”获得2021年度、2022年度“金发奖”。贵州银行将继续深耕数字金融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金融服务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水平迈进。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锚定金融高质量发展目标,贵州银行以锐意进取之势,深耕细作“五篇大文章”,书写着金融服务新时代的光辉篇章。展望未来,贵州银行将继续秉承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民生的使命,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供给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金融动力,奋力开创金融服务新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