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大的能源系统
实际上,低电压穿越所解决的,只是风电“接入”问题中的一个细小问题。即使解决了接入问题,并不等于风电并网就是万事大吉了。“输送和消纳”问题的难度要远远大过“接入”。“大规模消纳和远距离输送就不是风场技术能解决的,而是国家的能源战略问题。”邓建清说。
“通过特高压和远距离输送,将新能源通道打开,才是风电并网的根本性解决的方案。”但是,特高压输变电和智能电网的建设,“是需要建设周期的,它是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能一蹴而就的。”世纪证券分析师颜彪说。
而远大集团总裁张跃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则提出“输配电和智能电网”非常消费能源,通过升压,进而长距离输送,再降压,进而到达用户,“大约是20%的能源损耗”,张跃说。不过,邓建清则认为,“特高压输送是有一定比例的能源损耗,但是损耗还是可控的,也谈不上大小,如果能送出去还是经济的。”
然而张跃所提出的新能源简单贪大的问题则不容小觑。“现在我们一想到能源系统,就是简单的贪大,大规模的投资风力发电系统,几十个亿几百个亿的上项目。明明我们现在的系统应该越来越精细化,但事实却相反。越往大走,就越倒退,越粗放。而我们真正需要的则是分散和灵活,但我们的能源系统都是不灵活的。”张跃认为因地制宜的建立能源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消耗多少就建立多少。小规模的很好,不要一做就一大片,都是弯路。能源系统的建设,与房子的建设、交通系统建设一样,一旦建成就很难再扭转的,所以,一旦做错了,其后果会延续50年,甚至100年,所以需要我们非常警觉。”
国内风电歇脚
过去七年,风电装机容量一直马不停蹄的奔跑在高速路上,从未停歇。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月5日发布《电力监管年度报告(2010)》透露,2010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为42280亿千瓦时,其中发电量增幅最高的是风电,年发电量达到501亿千瓦时,较2009年增长了81.41%。
但是,中国风电送出消纳矛盾突出。到2010年底,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容量已达500万千瓦左右,远远超过了酒泉及河西地区的用电需求。减缓风电发展速度,让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已成为不可轻视的一大难题。
颜彪向《英才》记者提供的数据,更是将矛盾指向了上下游发展的不协调。“目前,风电不能全部实现电网。2010年约30%的风电未实现并网,而只是在空转。这是因为如果全部并网,就会对现有电网造成危机,所以只能闲置了。但是因为风电场建设过程,既要征地,还要购买设备,还要通过银行进行借贷融资,风机空转不能实现并网就会让风电场面临很大的财务费用和折旧损失。”
国联证券新能源组分析师杨平分析,“原来不管风电发出来能不能送出去,风电场就先建设了,但是国内风电经过去两到三年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从风电场规模,还是从风电设备,包括零部件,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因此,从上马风电的速度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角度考虑,接下来国内风电的增速会趋于放缓。但每年大约还是会增加约1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当前风机招标价格下滑,利润率不断向下压缩,为风电产业增速放缓提供了佐证。“与几年前的造价相比,有的风机价格已经滑落到3000元/KW左右,下降了60%多。利润已经是非常微小了。”邓建清认为竞争已经到了白炽化的阶段。
除价格战外,进一步整合的趋势也越趋明朗。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产业上市公司人士告诉《英才》记者,“风电设备制造产业正处于大整合阶段”。杨平也持相同观点,但“风电整机商的格局已经相对固化了,就是以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和东气为核心的三大厂商为梯队,前三家已经占据了50%-60%的市场份额。”
同时,严格控制风电企业数量也已成为各地方政府的选择。“2011长江商学院新能源行业高峰论坛”上,内蒙古发改委副主任、内蒙古能源开发局局长王秉军就曾表示,“内蒙古2015年力争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300万千瓦以上,但区内风电企业数量计划由68家降至25家。”
虽然严格控制风电企业数量,“风电电源点的投资不仅不过剩,还远远不够。只不过电网建设和并网的技术手段没有跟上去。”邓建清提供了与国外的对照,通过风电占的比例,跟整个发电量和电源结构来说,国内是非常小的,还不足2%。而欧洲比例高的地区已经达到了70%,德国和西班牙大约是30%-40%。不过,能源局和国家电网日前已经做出承诺:未来五年即2015年消纳9000万千瓦风电,未来十年即2020年消纳1.5亿千瓦风电。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英才杂志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