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Facebook用户隐私策略详解:开发者掘金用户数据

如此简单地获取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是最近几年才刚刚实现的。这种趋势的降临引发了巨大的争论:在这样一个信息传输设备随处可见的时代,隐私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2012-04-09 16:22 · 新浪科技  鼎宏   
   

  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应用经济却炙手可热。Facebook应用虽然普遍免费,但仍是一门大生意——尤其是那些出售虚拟商品的游戏。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推出了《FarmVille》和《CityVille》等多款畅销游戏,其2011年的收入达到11.4亿美元,但并未实现盈利。该公司去年11月上市,当前的股票市值超过80亿美元。

  外界认为,Facebook拥有*进的应用隐私模式,因为该公司列出了几乎所有搜集的数据类型,并允许用户拒绝部分类型的数据请求。智能手机应用通常缺乏隐私政策,而且不会让用户了解或控制个人数据的搜集方式。

  现在已经很难想象Facebook几年前推出应用时的革命意义。该公司是在2007年5月4日的*届开发者大会上推出首批应用的,彼时,MySpace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达到Facebook的两倍,其成功部分得益于用户可以通过图形、音乐和幻灯片装饰自己的主页。

  帮助MySpace用户定制主页的公司就是应用领域的先驱,只不过他们当时被称作widget开发商。不仅包括幻灯片widget和彩色壁纸widget,甚至还存在一种*widget——YouTube,可以让用户将视频嵌入到MySpace页面中。但MySpace与widget开发商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该公司并未给这些开发商提供技术支持,也不允许他们在widiget中发布广告。

  2007年,Facebook的年轻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敞开胸怀欢迎widget开发商,为他们提供帮助,确保其软件可以在Facebook上流畅运行。该公司还为这些widget开发商提供了出售广告的机会,并将weidget更名为应用。两个月内,开发者就为Facebook贡献了2000款应用。风险投资家开始大举注资应用创业公司。2008年,苹果建立了首家应用商店,为iPhone和iPod Touch提供软件。

  隐私代价

  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要使用部分应用,需要付出隐私代价。2009年7月,加拿大隐私专员办公室对Facebook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公司在未通知用户的情况下与应用开发商分享了过多的用户个人数据。“这不是个小问题:大约有接近100万开发者散布于全球180个国家。”时任加拿大助理隐私专员的伊利莎白·德纳姆(Elizabeth Denham)说。

  Facebook当时只是告知用户,将会允许第三方应用开发商了解用户身份并获取信息,但并未透露具体分享哪些信息。

  加拿大隐私专员办公室希望Facebook能够在应用开发商搜集用户数据时逐一征求用户同意。他们还希望Facebook将同样的措施也应用于用户的好友。除此之外,加拿大还呼吁Facebook开发相应的技术,使得应用开发者只能获取与其工作模式相关的用户信息。

  Facebook同意做出改变,例如增加信息披露,但并不同意在应用获取数据时征求用户好友的许可。德纳姆当时表示,之所以缓和了态度,是因为她“被Facebook说服了,认为很多应用就是为社交和互动设计的”。

  Facebook的资料页面采用的默认设置是,除了性取向、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外,允许应用获取用户好友的所有数据。这意味着即使用户将生日、位置和“在线状态”信息设置为仅允许好友查看,他们的好友也可以批准应用获取这类信息。

  弹窗警告

  2010年,Facebook推出了新版应用通知政策,要求应用以弹窗的方式列出所搜集的信息种类。

  美国自由撰稿人兼数字咨询师阿米·弗农(Amy Vernon)表示,她原本在Facebook上使用很多应用,但许可通知让她提高了警惕。“我经常会收到好友的游戏邀请,我会点击并查看通知,然后作出决定。我对这种应用真的没有那么好奇,所以几乎总是拒绝。”她说。

  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去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即使是在看到许可窗口后,多数Facebook仍然不理解自己的数据将会面临何种境况。超过半数受访者无法判断某款应用具体收集了哪些数据。约有40%的受访者不知道,一旦应用获准访问个人数据,便会将这些数据从Facebook中提取出来,然后保存到其他地方。

  不过,部分应用开发者也表示,他们并未肆无忌惮地搜集个人数据。职业网络应用开发商BranchOut CEO里克·马里尼(Rick Marini)表示,有超过2000万人注册了该应用。但用户或许并未意识到,他们所有好友的职业信息也都已经被收录到该应用的数据库中。因此,BranchOut号称拥有4亿用户资料。

  马里尼表示,他的公司会尽可能少地搜集用户及其好友的数据。“如果我们开始向用户索取图片和视频等信息,就会伤害到我们企业的长期利益,因为用户不会再信任我们了。”他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