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小米“杠上开花”:不到2岁 估值40亿年销售破100亿

前两个数字在私募和公众市场都有人背书,无需质疑。关键是100亿。一家成立不到两年、产品卖了只有一年的创业公司,瞬间就进入百亿俱乐部,在中国过去30年的商业史上,恐怕只有两类公司达到过这种奇迹:一是某些呼风唤雨的垄断企业,二是此起彼伏的传销企业。
2012-12-18 15:58 · 创业邦  方浩   
   

  而当时已经投了小米A轮和B轮的启明、晨兴等两家机构都没有跟投,这也被外界解释为之前的投资人不再看好小米。“我们是早期VC,PE阶段的投资本来就参与得少,这有什么奇怪的呢?”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童士豪对《创业邦》说。

  童士豪是雷军准备做小米时*找到的两位投资人之一,另一位是晨兴创投合伙人刘芹。那是2009年底的一天,雷军把童士豪约到北四环的盘古七星大酒店,两个多小时,一直是雷军在说,童士豪不时问个问题,然后雷军继续说。

  “很少看到他这么有激情,而且讲得非常清楚,”童士豪说,“启明之所以决定投资小米,还在于我们与雷军在凡客这个案子上有过愉快的合作经历。”启明在凡客前三轮融资中投了两轮,其中一轮还是领投。从那时起,童士豪就经常与雷军打交道,雷军给他的印象是“做事靠谱、对兄弟讲义气”。

  黎万强也承认,当时准备加入小米的创业团队的时候,自己对这个事能做多大、多长时间能成,心里还真没有多大底,毕竟这是一个竞争已经非常充分的市场。“就是因为看好他这个人,觉得他来做这事应该有戏,所以就上了这条船。”黎万强笑着说。

  熟人好“忽悠”,陌生人不好办。雷军*找的是林斌、黎万强这些同样具备互联网背景的强人,在这个圈子里,雷老大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但在纯手机圈子,虽然知道雷军的人也很多,但一听说他要做手机,准备看笑话的人不在少数。

  最典型的例子是找人。雷军前前后后见了不下百位硬件工程师,最后都以碰壁而告终。原因很简单:你雷军在互联网圈子是大佬,在手机圈子什么都不是。人家一上来就问你认识郭台铭吗,雷军说我认识他但他不认识我;又问运营商你熟悉吗,雷军说之前打交道不多。

  “以前我们做互联网,你从产品到运营再到市场,熟悉一个新工种有一两年时间就差不多了,但硬件真不一样,没个十年八年你真不敢说自己是资深人士。”黎万强说。

  对供应链的管理也是这样。去年,好不容易产量跟上了,黎万强兴奋地在微博上发了条帖子:明天小米放单1000台!这条帖子是晚上8点发的,一个小时之后,负责硬件的周光平打来电话,说泰国发大水了,订单至少要暂停5天。黎万强赶紧在网上说明原因,但开弓没有回头箭,顿时骂声、批评声响彻网络。还有人说这是小米在搞饥饿营销。“那天晚上我把车停在马路边,一个人抽烟抽到凌晨4点,”黎万强说,“那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谁也帮不了你。”

  最难办的是说服供应商。一般手机企业与屏幕制造商、芯片供应商下订单,几百万级的规模能够迅速拿下,因为双方有信任的基础。小米一说做手机,雷军拿着着30万的单子去谈判,没人敢接单。“每个手机的型号不一样,人家一旦下单,这批货只能你用不能他用,但问题是,人家连小米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谁敢接单?”一位小米内部人员回忆说。

  而雷军把前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硬件大牛”周光平请来,也有点“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这要归功于林斌。在雷军碰壁无数之后,林斌想起了一个人。林斌的女儿在美国上学,她的一个同学也来自北京,这位同学的父亲就是周光平。林斌和周光平曾在机场有过一面之交,好像是去开家长会遇上的。当时周光平刚刚跳槽到戴尔已经有一段时间,雷军和周光平长谈了一次,从中午到半夜,发现两人对手机的很多看法非常一致,一拍即合。雷军以三顾茅庐的精神,终于感动了周光平。而另一名联合创始人洪锋又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把国内工业设计领域的大牛刘德介绍过来。

  事实上,小米创立之初,最难找的不是高管,而是一线员工。这和小米当时的战略有关,即以一家应用开发公司示人,而不是手机公司。每次面试,都是雷军、林斌和黎万强一起上,哪怕来人应聘的岗位是前台。这几位面试官的难处在于,既要了解对方能否胜任小米将来核心产品的要求,又不能告诉对方小米将来要做手机。“为了保密,那个纠结啊!”黎万强说。

  特殊时期,某些秘密是可以盖起来的,但有些秘密,是藏不住的。雷军说今年早些时候的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有人开始把小米公司纳入新经济增长动力了。“政府部门的数据最可靠,以前他们想到的是诺基亚对北京经济的贡献,今年已经注意到我们的表现了。”

  “和做天使投资不一样,创业其实身不由己。”雷军说。

  对话雷军

  《创业邦》:今年你投资的YY上市市值约6亿美金,小米估值40亿美金,小米手机销售额突破100亿人民币,哪个数字最让你激动?

  雷军:我对数字现在没什么特别大的感觉,我可能最在意的还是小米的用户对我们的满意率。这是小米跟以前做企业很大的不一样。以前做企业很在乎营业额,很在乎利润,很在乎卖了多少台,很在乎这些数字。

  我现在做小米,可能会变得比较感性,我们更在乎的是用户满意率,用户有多么喜欢我们和多么不喜欢我们,这是我更在意的东西。

  《创业邦》:小米一个财年卖了100亿元,你说是运气好,但这个运气也太大了。

  雷军:我以前不是一个信命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对自己要求很苛刻,但是经过了金山这个转折点之后,我变得不一样了,才一步一步认识到运气有多重要。原来我们是不认可运气在这个事情上所起的作用的,学校、家庭环境都会告诉你说,你要勤奋你要努力就够了,对把握运气、把握机遇的这个事情看得不重要。我觉得运气是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超过了勤奋,超过了资源。这个话背后有几个含义。*个你要把握好运气,要找到那种顺势而为的感觉。第二个,如果不成功,你不要责怪自己,因为90%以上的创业都是会失败的,只不过是你运气不好而已;如果你运气好成功了,也不要狂妄,其实没啥,不过就是运气好了。这就是我人生二三十年创业的体验,就是把握运气很重要,输了的话没关系,赢了也别得意,就是运气好而已。

  《创业邦》:你觉得小米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它早熟吗?

  雷军:小米就是一个两岁的创业公司,他除了比想象中的创业公司可能大了一百倍之外,实际上还是一个真实的两岁的“孩子”。他选的市场可能是非常大的,他的目标也非常大,但是实际上他还没有完全定型,他保持着无限的活力,所以我们才会考虑盒子、遥控车,各种各样比较酷、炫,好玩的东西。我希望这种活力保持的时间越长越好,就是具备组合的进取心,把结果看得轻一点,把过程看得重一些,怎么做出酷的东西,好的产品。

  《创业邦》:做天使投资有点像教练员,做创业者有点像运动员,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双重角色?

  雷军:在做天使投资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导师、教练员的角色,我一直在试图扮演创业者的朋友的角色。创业是个很孤独的事情,也许我给他们提了一些建议,也许给了他们一些帮助,也许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认为本质上还是创业者自己的贡献,我们作为天使投资人始终是配角。对于这一点,我自己理解得还是蛮清楚的。

  创办小米,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变化和不适应,因为自己干了20多年了,也不是刚开始干,可能*变化的就是工作时间变得更长,你要干很多你不想干的事情。做天使投资时候你不用,你不用委屈自己,没有任何事情需要求别人,但创业就不一样了,你有很多事情需要求别人,利益相关者太多,为了公司,这个会你一定要参加,那个人一定要拜访,身不由己。

  《创业邦》:在金山创业和在小米创业,感受有何不同?

  雷军: 我觉得在金山和在小米非常不一样。在金山虽然我们也有很多理想主义的东西,也波澜壮阔,但总觉得苦难深重;做小米我们脸上都是笑着的,基本没有什么苦难史,也向马云同志学习,强调快乐工作,拼命生活,反正就是一些很有意思的人。

  《创业邦》:这是由什么决定的?行业特色?

  雷军:不是,是心态。比如说我就没有什么样的KPI,我也不考核KPI,过程做得开开心心热热闹闹,把事情做好就行;能卖多少台,能做多少事情,顺势而为、自然而然。“谷歌十诫”有十条名言,*条就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就是你如果真的以用户为中心,把这个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了,其他一切纷至沓来。可能我这么讲,大家又觉得我很狂妄,但我们真的下了很大的心思,想努力把产品做好。很多人会说,小米其实没啥,就是雷军会忽悠、懂营销。我承认我们的营销团队干得非常非常出色,但是我相信他们自己也知道,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小米的核心还是小米对待用户的理念,然后小米用心做产品,全情投入,我觉得这是决定性的因素。

  《创业邦》:有人说过了今年之后,小米手机增长可能就乏力了,所以才会做盒子,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雷军:我根本不想这些问题。这次创业的*不一样,就是不去想今天100亿,明年是不是要做200亿,后年是不是要做400亿。只要把小米2做好,小米3再做好,就OK了。

  可能我自己有20年的创业经历,包括有很成功的天使投资经历,所以我跟投资者沟通是非常清楚的:*我们5年内不会上市,第二个我们也没有任何明确的BP答应你什么,我们没有任何的承诺,说我们明年干到什么程度,后年干了什么,这就是我们的自信。你要喜欢你就投,不喜欢就算了。

  所以这是我们跟别的创业者*的不一样,就是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我们这个团队的支持和包容是不一样的,我不需要承诺,只要我干得开心就干。当  《创业邦》:从APP到ROM再到手机、盒子,你把小米定义成一家什么公司?

  雷军:这个问题我已经不太纠结了。我现在在意的是,小米是不是一家很与众不同、很有活力的公司。可能很多人会给小米贴上互联网手机公司的标签,但谁也搞不清楚互联网手机公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我觉得我并不在乎它是手机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是硬件公司还是什么样的公司,这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我关心的问题是小米是不是具备很强的活力,是不是很受消费者的喜欢,我觉得这是个更重要的话题。

  当然,我认为手机是这个世界的中心,然后电视未来会变成手机的显示器,手机是电视的摇控器,我是有很强的路径感的。

  《创业邦》:这个活力怎么定义呢?是指卖的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多,还是营造一种“米粉”文化?

  雷军:我觉得最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是否在市场上还有进取心,即你的产品是不是越来越好,你是不是越来越受米粉的支持和欢迎,这个东西可能更重要。

  《创业邦》:小米会越长越像苹果吗?然了我觉得我们也非常地努力。所以我们才会做盒子,接下来是遥控视频车,带Wifi的那种,就像间谍电影里面的那种机器。

  雷军:我觉得我们跟苹果还是蛮不一样的。相同点是因为我们都做手机,这个没办法,但模式完全不同。比如说小米手机的销售渠道几乎完全靠电商;苹果*是靠运营商,第二是开线下店,第三才是网上。另外苹果定位很高端,我们定位在平民价,我们从产品到模式差别很大。

  《创业邦》:越来越多的人来抢小米的市场,会不会把这个市场变成红海?

  雷军:还有比金山更惨的创业历程吗?光上市就上了5次,一上上了8年时间没挂掉的公司,那是什么样的竞争力?就是爬过雪山、过过草地、吃过树根,你觉得还有什么比那更艰难的?今天要枪有枪,要炮有炮,兵强马壮的,运气也很好,我们还缺什么?所以我根本就没有觉得有多惨烈。去年我们的底线是卖30万台,结果今年卖了700万台。我们预计明年小米手机会有1200万台到1500万台的销售规模。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